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风景画价值过亿元,今天,他的作品第一次来到了中国!

2017-03-30 张一凡 芭莎艺术

艺术家彼得·多伊格 ©摄影Martin Godwin

今日,苏格兰艺术家彼得·多伊格林冠艺术基金会举办了首次在中国的个展。展览以“木屋与独舟:世界的不合理沉默”为主题,呈现了多伊格的众多知名作品,展期于3月30日持续至6月24日。


近日,在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于1994年创作的油画《Cobourg 3+1 More》以1270.9万英镑(约合1.08亿元人民币)成交,这幅画也成为当晚成交价最高的作品,再次打破了拍卖纪录。彼得·多伊格《Cobourg 3+1 More》,布面油画,1994年 ©2017佳士得图片有限所有


早在2007年的拍卖中,多伊格的《白色独木舟》就以1130万美元成交,使其成为当时绘画作品价位最高昂的在世艺术家之一,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彼得·多伊格《白色独木舟》,布面油画,200.5×243cm,1990-1991年 ©Saatchi Gallery


没有异国他乡


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在1883年的《银矿小径破落户》(The Silverado Squatters )一书中说道:“没有什么异国他乡,只有旅行者才是异乡人。”因为多伊格曾在多地生活过,这正诠释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彼得·多伊格《橙色阳光》,布面油画,276×201cm,1995年


1959年,彼得·多伊格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一年后,他随父母迁居到特立尼达(Trinidad,即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紧邻委内瑞拉外海的海岛)。多伊格7岁时,一家人又搬到加拿大,这也解释了为何雪在他作品中一直是一个明显的元素。彼得·多伊格《Ski Jacket》,布面油画,1994年


1979年,多伊格才返回英国,开始在伦敦学习艺术。四年后,他获得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移居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停留了三年。然而,多伊格的迁居并未就此终结。2002年,在他搬至特立尼达之前,他又在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彼得·多伊格《At the Edge of Town》,布面油画,212.9×151.9cm,1986-1988年


多伊格的作品给人一种独有的气息,它既裹挟着南美洲的闷热又封存了加拿大的凛冽风光,但他的作品从未出现过伦敦的影子,因为他的记叙方式总是以“逃离的形式”为主。彼得·多伊格《Echo Lake》,布面油画,1998年 ©Tate


跨越地域和多元的生活经历帮助他营造出模糊的梦境,它更像是魔幻和不可知的现实。彼得·多伊格《Road House》,布面油画,1991年 ©佳士得


这些广阔的风景重现了加拿大的辽阔土地,作品不仅记录了多伊格童年的记忆,还引起观者对某些特定地点的共鸣。


迸发灵感的来源


彼得·多伊格的灵感不仅来自于对某一个地方的回忆,同时还来源于照片及电影中的图像。在创作时,他多以真实照片作为参考,但作品呈现出的并不是照片写实性的画面,更多的是虚幻的场景。彼得·多伊格《Canoe-Lake》,布面油画,300×200cm,1997年


多伊格曾指出他的其中一幅作品是对《国家地理杂志》中一张照片的再次演绎,因为这张照片令他想起儿时位于魁北克的家附近的一个地方。但是作品所描绘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场景,而是凭记忆组成的虚构画面。

彼得·多伊格《Pond Life》,1996年


他除了以照片做参考,还会根据电影里的画面来创作。多伊格的一些作品就取材于肖恩·S·坎宁汉(Sean S. Cunningham)于1980年执导的恐怖电影《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恐怖电影《黑色星期五》


多伊格的方式捕捉到了世间的一丝宁静,这种宁静甚至让人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水中有独木舟的倒影,这预示着水面是一面通往梦幻世界的镜子,画面展现出了一种双重生活的人生。彼得·多伊格《Music of Future》,布面油画,2002-2007年 ©Louisiana Museum for Modern


多伊格对电影充满了极大的热爱,他曾和特立尼达岛的当地艺术家切·劳夫雷斯(Che Lovelace)一起创立了“工作室电影俱乐部”(Studio Film Club)。这个俱乐部每周四晚为艺术家、作家和电影爱好者们播放很多当地人从未看过的电影,多伊格还为每周即将播放的电影绘制海报。彼得·多伊格《Girl in White with Trees》,布面油画,2001-2002年


多伊格不光钟爱电影,还同诺贝尔获奖者兼诗人德里克·瓦科特一起合作过一本书,名为《Morning, Paramin》。这本书带领读者进入两个人的内心世界,一幅多伊格的作品对应着一首瓦科特的诗歌。瓦科特在最近的两周前已经去世,因此这本诗集变得更加珍贵。彼得·多伊格《Figure in Mountain Landscape》,布面油画,1997-1998年(出自《Morning, Paramin》)彼得·多伊格《Lapeyrouse Wall》,布面油画,2004年(出自《Morning, Paramin》)



荣耀的背后


多伊格在获得切尔西艺术学院的硕士学位不久后,就荣获了白教堂画廊艺术奖,并且第一次举办了大型展览。四年后,透纳奖的提名也出现了他的名字。同年,他获得了爱丽特·凡·卡拉扬的奖项。彼得·多伊格《Grasshopper》,布面油画,250×200cm,1990年 ©Saatchi Gallery


这些奖项没有让多伊格沉浸在荣耀之中,他继续着自己的绘画创作之路。2005年,他开始在杜塞尔多夫大学任教,这所学校曾经培养出奈良美智、博伊斯、基弗、里希特等大师,而多伊格是首位非德裔画家在此学院教学。杜塞尔多夫大学的走廊


1997年,一群年轻的英国艺术家引领了一阵热潮。他们在伦敦最负盛名的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名为“感觉”的展览,吸引了30万名观众。“年轻的英国艺术家”(YBA,Young British Artists)包括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翠西·艾敏 (Tracey Emin)和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等。


这时的多伊格没有盲目跟随朋友的脚步而卷入这股风潮,而是移居到特立尼达。他曾说:“大家变得关注如何包装自己,而作品是谁创作的似乎并不重要。我选择了另一条路,继续坚持我的绘画。”

彼得·多伊格《Night Balcony North Coast》,布面油画,58×48cm,2012年


多伊格的坚持让他的作品得到了更大的舞台,也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即便如此,他也还是那个站在画前,默默用颜色展现出内心世界的人。


丰富的艺术知识


多伊格的作品中融合了来自不同画家的技巧和手法,观者可以看出他借鉴了波洛克的“滴画法”,也能看到一丝爱德华·蒙克的痕迹。但是,在多伊格笔下创作出的风景却又有极高的辨识度。波洛克的滴画法


多伊格在研究库尔贝作品《雪中猎人》、《狗》、《石工》时,他偏爱这些作品的直白和毫不华丽的装饰表达手法,因为这种方式能直接反映现实。库尔贝《石工》


在《峡谷中的建筑师之家》一画中,他在错综的树枝间描绘出一座几乎无法窥见的建筑物。他结合了抽象的画法和真实且清晰的图像,呈现出了复杂的画面,给人一种无法触及的感觉。观者也不难看出他将大量的艺术史资料作为创作参考。彼得·多伊格《峡谷中的建筑师之家》,布面油画,275×200cm,1991年


此外,在《Concrete Cabin》中,多伊格描绘了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公寓。艺术家把处于现实中的建筑物融入他脑海中的神秘乌托邦,使柯布西耶鲜艳的极简主义色彩从繁杂的树枝间展现出来。彼得·多伊格《Concrete Cabin》,布面油画,198.2×274.8cm,1994年 ©Phillips



《时尚芭莎》艺术部专访策展人弗朗西斯·奥切德,揭开艺术家作品拍卖价格高企的原因。


弗朗西斯·奥切德是佳士得欧洲、中东、俄罗斯、印度(EMERI)战后与当代艺术部主管,曾师从彼得·多伊格。©佳士得图片有限公司


芭莎:木屋被视为静止的建筑物,独舟则被视为动态的物体。作为策展人,为什么选择木屋和独舟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


弗朗西斯·奥切德:首先,多伊格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独舟和木屋。对于我而言,他一直身处在自己的“小岛”上,同时又穿梭在世界各地。我觉得木屋代表着一个人身处荒芜之地,独舟在画中则处于一种静止状态,且离岸边很远。他展现出的这种孤独感让大家能体会到艺术家迷失在这个世界中。彼得·多依格《白昼天文学》,布面油画,200×280cm,1997-1998年 ©彼得·多依格,DACS2017 © 2016佳士得图片有限所有 


芭莎:这次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筹划了多久?为什么选择和林冠艺术基金会合作?


弗朗西斯·奥切德:林冠艺术基金会在一年前联系到我,我们便开始着手计划多伊格的展览。这次展览的空间非常开阔,非常适合多伊格的很多大型油画,可以提供给观者一个完美的观展体验。

彼得·多伊格《Paragon》,布面油画,2006年 


在展厅内,我没有选择自然光,而是用灯光营造出更加戏剧化的效果,让观者感受到一个梦幻的世界。在之前瑞士的展览空间,每幅作品未能各自放在一面墙上,很难让大家专注在一幅画上。这次展览的空间提供给我这个机会,更能让观者深刻体会到多伊格想表达的孤独感和隔离感。


芭莎:本次作品结合了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节选语篇展出,为什么选择这些节选?加缪的语言对多伊格的作品有什么影响?


弗朗西斯·奥切德:增添加缪的节选是我的想法,因为我读了很多加缪的文章和书,而多伊格并未提到过加缪曾经影响过他。我曾经读过《局外人》,这本书让我感到加缪的语言可以和多伊格的作品相互对话,体现出来自文字和绘画的孤独感。


芭莎:还有其他艺术形式影响多伊格吗?

弗朗西斯·奥切德:他深爱音乐,收集过很多黑胶唱片,其中展出的一幅作品《白昼天文学》就是根据一张黑胶唱片《An Anthology》内的一幅画面创作的。胶片内页的图片是六个人坐在独木舟上,多伊格保留了一个长发形象作为他画中的人物,因为他认为这个人物很像耶稣。Duane Allman黑胶唱片《An Anthology》的封面多伊格独舟的灵感来自黑胶唱片《An Anthology》内的图片。


他还根据波洛克躺在草坪上的一张照片创作出一幅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我们在展厅中设有一个区域,提供给大家很多资料去了解多伊格和他的创作初衷。


芭莎:多伊格拥有多地生活的经历,多种背景文化给此次展览带来了什么?


弗朗西斯·奥切德:他并不喜欢停留在一个地方过久,因为他喜欢不断挑战自我,追随新的方式。多伊格在很多地方都生活过,这也使他成为一个孤独者。当你经常在旅行的路上时,你就能体会到这种被隔离的感觉。彼得·多伊格《Cabin Essence》,布面油画,1993-1994年 ©佳士得


芭莎:你认为多伊格的艺术作品会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哪些影响?


弗朗西斯·奥切德:之前就有中国艺术家前来观看,他们会仔细观察多伊格的作品。对我来讲,多伊格的作品与众不同,没有人像他这样融合多种方式去创作。此次展览涉及到他从1990-2005年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也是第一次展出。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多伊格的绘画,让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获取灵感。彼得·多伊格《Country-Rock(Wing-mirror)》,1999年 ©苏富比


芭莎:在多次拍卖中,为什么多伊格作品的成交价格如此之高?


弗朗西斯·奥切德:因为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都很喜欢多伊格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也很独特。他描述了不一样的氛围和场景,让从任何地方来的观者都能引起共鸣,所以才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




精彩回顾:

概念艺术是什么?对于今天到底有多重要?

听起来挺污的激浪派,其实是把艺术弄得不像艺术的艺术!

他是《肉蒲团》的作者,却影响了齐白石、潘天寿等一众绘画大家!





[编辑、文/张一凡][部分图片来源:林冠艺术基金会,未经允许不可使用]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