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画画耽误的哲学家们居然组成了一个流派!
乔治·德·基里科《恋歌》,1914年
形而上主义兴起于上世纪初期,作为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反叛,形而上绘画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唯心主义的影响。它将梦境与现实融合,在亦真亦虚的怪诞氛围中,阐释了对科技、物质文明的怀疑与否定。
提到梦境这一命题,很多艺术家都对它表现出的神秘气质尤为着迷,并以此创作了无数艺术作品。而真正地将梦境放置于严肃的哲学氛围中进行讨论,在看似毫无逻辑的创作中寻求直觉、本能性的本质,唯形而上主义绘画莫属。
乔治·德·基里科《不明确的诗人》,1913年
怪诞的世界
当你看过一次形而上画派的作品后,你以后总能准确地从众多画作中辨识出属于形而上的作品——因为它们的特征实在是太突出了。
空无一人的城市,诡异的人偶,突兀的古希腊雕塑,莫名出现的红手套、香蕉……这些毫不相干的事物在看似没有逻辑的同一平面内出现,呈现出了一种荒诞诡异的氛围。
“一个人必须把世界上的一切描绘成一个谜,并居住在这世界里,如同居住在一个巨大陌生的博物馆中一样。”形而上主义绘画,正是主张绘画必须表现被哲学的幻想所强化的形,并通过物体在“非现实”的背景上并置,来传达一种引人深究的神秘感。
而实际上,这些物体的出现依靠的是创作者的潜意识与直觉。画中出现的奇异人偶,是因为艺术家的母亲是一名裁缝,童年时经常看到母亲在家中亲手制作人体模型;古希腊雕塑的出现是因为艺术家儿时出生并居住在雅典,这些雕塑是他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事物......
因此,形而上绘画作品中浮现的诡异氛围,并不是来自艺术家的刻意捏造,而是通过直觉上对事物的堆砌,让这种神秘、荒诞的气质自然地呈现。
非理性的艺术
和同时期的野兽派与立体主义不同,形而上绘画本质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可以说,形而上绘画是当时德系哲学思想在艺术领域内的延伸。
对形而上画派的艺术家们来说,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和伯格森(Henri Bergson)三人的哲学思想共同汇聚成了其艺术创作的精神信仰——一种非理性的、直觉的艺术。
阿瑟·叔本华是反理性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这两个基本命题。他认为,因为世界是被意志驱使着的,而人的意志是充满了欲望的,所以世界是痛苦的。这种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孤独、苦闷的情感与形而上画派的创作高度契合。
而形而上画派中对梦境的阐释则来自于尼采的哲学理论。“梦境”是虚幻的,沉迷于梦境之中的人们总会渴望抓住世界的本质,挣脱梦境,从而走向介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醉境”。
曾经有人说:“形而上绘画更多的是一种观察方法,而不是一个形式的流派。”而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认为,艺术有助于清除我们与客观存在之间的障碍,只有直觉才能把握世界。艺术能够帮助我们去探寻现实与我们、我们的意识之间最本质的关系。
乔治·德·基里科《令人不安的缪斯》
以非理性为精髓的哲学理论为形而上主义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对梦境严谨的解读,让他们在客观现实与幻象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能够在虚实缠绕的画面中表达最真实的自我意志。
不谋而合·一拍而散
1917年初,基里科与未来派画家卡洛·卡拉(Carlo Carra)结识,组成了形而上画派。基里科说:“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更完整、更深奥而复杂的。换言之,就是形而上学的艺术”,“形而上”的名字由此而来。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出生于希腊,但他的父母都是意大利人。父亲去世后,他们全家迁居至慕尼黑。最初,基里科的创作深受德国画家斐克林的影响。斐克林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气息,尤其喜爱表现死亡和鬼怪的题材,这种怪诞的氛围在基里科的作品中尤为突出。
画派另一位主要人物卡洛·卡拉则十分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努力追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神。在创作上,卡拉借用了基里科众多的创作元素:人偶模特、工程器具、石膏模型等等。
1914年,一战爆发,基里科被迫回国并被应招入伍,他被调到了位于费拉拉的一家军队医院中。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还是未来主义画家的卡拉。基里科、卡拉以及基里科的亲弟弟萨维尼奥,三人从此创立了形而上学派。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两年之后,卡拉发表了《形而上绘画》论文集,该论文集遭到了基里科的猛烈抨击。实际上,卡拉发表论文集是为了树立自己在画派中的地位,但这引起了基里科的愤而出走。基里科发表了文章《技艺的回归》,宣布彻底放弃形而上画派——小小的团队从此分崩离析。
在未来主义轰轰烈烈进行的洪流之中,形而上画派显得有些渺小和脆弱。除了在精神病院内一拍即合的基里科和卡拉,画派成员还有基里科的弟弟萨维尼奥——作为理论与文学顾问的身份而存在,以及在团队即将解散时才加入的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超现实主义的先声
一战过后,痛苦、迷惘、不安的情绪在战后的社会中蔓延,人们不断寻求解脱,超现实主义应运而生。而形而上画派作品中对梦境、人的意识与无意识的探讨,启发了最初的超现实主义。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形而上画派,就没有后来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安德烈·布勒东第一次在巴黎街头的橱窗里见到基里科的作品的时,便被深深吸引了。后来,布勒东发表了关于基里科的文章,从此和基里科建立了联系。
而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格利特来讲,基里科的作品让他重新读懂了绘画的含义。他曾经评价过基里科的作品:“这比我发现未来主义时更加重要,未来主义的画家们让我对绘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基里科却让我明白了绘画最重要是我应该知道要画什么。”
正是基里科最早地引导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描绘梦境。正如布勒东所承认的:超现实主义者的创作在精神和理念上都受到了基里科的影响。
形而上画派是另类的,它与同时期的未来主义、野兽主义相比,显得“弱小”而孤独;但形而上画派又是勇敢的,它将先进的哲学理论第一次带入了艺术创作领域,为画面注入了来自另一维度的思考。
自形而上画派后,梦境不再是一种空洞无物的美。
精彩回顾:
[编辑、文/景雨萌]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