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中国,非一线城市有当代艺术收藏吗?

张婧雅 时尚芭莎艺术 2019-05-31

江城武汉

一碗长江水,养育了一方才人辈出的土地,这便是江城武汉。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85新潮时期的艺术重镇,涌现了一批有作为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与其他城市的从业者们共同缔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精彩开篇。如今,长江水依旧日夜奔流,而昔日的才子们早已游走四方,这片土地上沉寂了十几年的艺术,在今天是否能酝酿它的再一次复苏?


=========

 书店三楼的“艺元空间” 」


12月初的一个冬日午后,展览“藏之有道”在武汉江岸区卓尔书店三楼的艺元空间开幕。开幕式上挤满了本地艺术人士,他们大多工作并生活在武汉,参展收藏家、艺术家相互寒暄,热闹非凡。

艺元空间艺术总监曾凡刚


纵观整个武汉,艺元空间是目前仅有的四家专注于当代艺术的画廊之一,艺术总监及创始人曾凡刚经营这里已有八年之久。该空间与同为画廊主的刘明开设的“美术文献”无疑是武汉活跃度最高,以及最具影响力的画廊。

艺元空间过往展览


曾凡刚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在决定做画廊之前,他曾在北京给大哥曾梵志做助手,帮忙打理工作室事宜。后来,随着大哥的工作室规模不断扩大,助手越来越多,曾凡刚便在2006年回到武汉。虽然离开了北京,可他一直以来对艺术的追求不曾改变,回武汉两年多以后,便萌生了开画廊的想法。

艺元空间过往展览


起初,曾凡刚只是想在武汉有一个朋友们聚会、聊艺术的地方,便于2010年在花园道开设了一间画廊,此外还撇出一小部分空间做了一间不对外的小咖啡馆。后来搬到了卓尔书店三楼,便把全部空间用于做专业的当代艺术画廊。曾凡刚对于武汉这片土地的感情和对艺术的执着,全部融入在了这个艺术空间当中。



=========

 武汉的“藏之有道” 」


此次曾凡刚策划的展览“藏之有道”,以多位武汉本地当代艺术收藏家的视角为主线,参展艺术家和画廊主也均以“收藏家”的身份加入。展出的作品形式横跨古典绘画到观念艺术,从侧面体现出湖北当代艺术发展的部分脉络,尤其是武汉本土艺术收藏的生态现状。

“藏之有道”展览现场


如同国内其它非一线城市,武汉的当代艺术收藏土壤亦略显贫瘠。并且在为数不多的藏家群体中,古董板块比例高企,这就让本土大部分艺术家的生存状况相对北上等一线城市来说则更为艰难。武汉的艺术家们必须拥有一份其它职业来养活自己,从而养活艺术,“大部分都会选择高校老师这一类的工作”。

井上有一《鹰》,墨、日本纸,118×137cm,1981年,曾梵志收藏


关于本地当代艺术藏家之少,还有段趣事。曾凡刚的朋友得知展览要开幕,豪爽地说要大力支持并承诺当天免费借车给他用。朋友问他,给你100辆够不够。曾凡刚无奈地笑着回答:“要不了那么多,10辆就够了。”


“藏之有道”展览现场


即便是如今的文化艺术重镇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同样没有太多人关注当代艺术。后来随着画廊、美术馆增多,才逐渐带动起许多当地藏家开始关注当代艺术。而且受上海经济、文化、消费等方面之惠,上海藏家对于当代艺术的接受度很高,而武汉等其它城市观念上则相对落后。


在艺术家魏光庆看来,目前武汉艺术生态中唯一缺少的就是市场。武汉有钱人并不少,可唯独就没有收藏的意识。对于某些本地人来说,一晚上在赌桌上输几十万可以不眨眼,但买艺术品则另当别论。

冯法祀《我们是祖国和平建设的生力军》,纸本铅笔,56×76cm,1952年,美术文献 刘明收藏

冯法祀《我们是祖国和平建设的生力军》,纸本铅笔、水粉、水彩,56×76cm,1952年,美术文献 刘明收藏

冯法祀《我们是祖国和平建设的生力军》,纸本铅笔、水粉、水彩,48×75cm,1952年,美术文献 刘明收藏


在这里,水彩画的收藏市场相对更为活跃,这算是湖北的收藏特色。水彩画价格亲民又易于欣赏,较为受到本地藏家所欢迎。此次展览中,魏光庆带来的其中一件藏品就是水彩画,出自一位武汉艺术界老前辈之手。


而曾凡刚之所以选择在武汉这座城市做画廊,除了家庭原因外便完全是出于对本土艺术的浓厚感情。他认为,武汉没有与北上广深去竞争的必要,而应当在这里踏实地把自己能做的做好。“武汉本地还会出很多人才,他们需要有人去及时发现。”曾凡刚这样判断。

袁晓舫《他者的风景NO.11》,布面油画,160×120cm,2014年,佑品空间 戴毅收藏


对于目前本土藏家如此匮乏的现状,曾凡刚认为更要坚持把好的展览做下去。实际上,全球除Top5的顶级画廊以外,所有画廊都在面临各种困难。“所有收藏家都会不断进阶,最终向更优质的艺术平台靠拢。”


所以身为画廊,就需要在出售艺术品的同时还能不断收藏作品,否则艺术家的不断进阶就会直接导致中小型画廊的巨大损失。这也从侧面说明:画廊不仅要和收藏家、艺术家有默契,还需要有与之一同成长的实力和格局。

Thomas Scheibitz《Portrait R H》,布面油画,80×60cm,2010年,剩余空间 眭群收藏


在这样的认知下,曾凡刚只想一心做好展览,甚至他还会做在别人眼中不好卖的作品。“本来也没人买,还不如专心把展览水平做出来。画廊、藏家都是艺术生态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能养活艺术家、发现新藏家,这才是真的实力。”曾凡刚笃定地说道。


同为参展藏家的美术文献创始人刘明则这样评价本次展览:“很像是古人会选择在偏远的地方弹古琴,虽然僻静但不影响水平的彰显。”曾凡刚也认为,做艺术即便不在一线城市,也依旧可以做得风生水起。从另一方面看,非一线城市没有很大的生活压力,不会过早地被环境、市场干扰和榨取,也算其一大优势。

尤琳德·芙伊特《Hills X》,纸上综合材料、墨水、金箔、粉彩、油蜡笔、铅笔,102×66cm,2017年,杨城收藏



=========

 艺术收藏有“温度” 」


在“藏之有道”中参展的收藏家里,魏光庆、冷军、曾梵志都是艺术家,他们以“收藏家”的身份参展。其中,曾梵志的艺术收藏涉猎广泛,其第一件藏品便是珂勒惠支的《自画像》。本次展览,他带来了日本艺术家井上有一的书法作品。冷军则携两幅绘画作品参展:一幅加藤良造的森林和一幅古典木板油画肖像作品,皆为对其创作有所启发的藏品——这也是冷军艺术收藏的一种风格。

佚名《男子肖像》,古典油画,60×49cm,冷军收藏


而魏光庆此次原本是作为艺术家身份参展,但他主动提出以收藏家的身份参与,他希望能将自己收藏的两张武汉本地艺术前辈的作品展示给更多人欣赏。魏光庆透露,自己收藏这些作品的初衷正是出于对老艺术家的纪念之情,也为表达对老一辈艺术精神的支持与尊敬。

刘依闻《静物》,油画,72×60cm,2005年,魏光庆收藏


在他看来,艺术收藏拥有一种温暖与关怀。除了前辈的作品以外,他收藏最多的是学生的作品,其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藏品,也正是学生的画作。“就是看缘分,看到学生作品有好的我就会支持一下。”收藏之于魏光庆,如同伯乐与千里马,“这样收藏能让年轻人有动力去坚持他的创作”。

梁培裕《苹果树下》,纸本水彩,12.5×18cm,魏光庆收藏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魏光庆从杭州调回武汉后便一直在湖北美院工作。身为老师的他多年以来可谓桃李满天下。某些老师的确会在学生毕业时要求每人留一件,但魏光庆从没提出过。他笑着调侃道:“我要是有这样的习惯,那今天手里就能有梵志的画了。”



=========

 艺术收藏有“深度” 」


六年前,武汉收藏家焦景佳在他42岁生日当天宣布开始当代艺术收藏。“宣布”的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似乎潜水、赛车、打拳等兴趣爱好都无法像艺术收藏一样能够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终结。而此次参展的湖北藏家中,曾凡刚对他评价颇高:“学习能力很强,起初只是收藏一些水彩,而短短几年内,收藏范围彻底打开,藏品甚至涵盖装置、影像等。”

阿卡恩基罗·萨索利诺《I.U.B.P. 》,空气、轮胎、钢铁,70×29×86cm,2017年,焦景佳收藏


做出这一决定后,焦景佳便在发展事业之余认真补习当代艺术功课,包括向中央美院的老师学习艺术史、艺术管理课程等。历经几年当代艺术收藏,他越发坚定这项事业:“在此之前,艺术一直启发我的设计思维;在这之后,以收藏的方式,艺术可以改变我接下来的生命和家庭传承,我发现它意外的好!”

荒木经惟《Hana Kinbaku#23》,摄影,130.2×83cm,2008年,焦景佳收藏


从早期的水彩到今天的装置,焦景佳的收藏步伐越走越快。近几年,他更是把收藏的目光锁定在了当代艺术最前沿的部分:摄影、装置、影像等。今年的艺术深圳博览会上,焦景佳半个小时就买了价值100多万的作品。“我会前期将功课做到位,在现场买作品都不是冲动之举,可以说是胸有成竹。”焦景佳解释道。

阿卡恩基罗·萨索利诺装置细节


如今,焦景佳每年将主营收入以外的理财收入用于当代艺术收藏,但最近三年几乎都超标,这也令他在事业上有了更大的目标。“收藏给了我新的目标,如果没有收藏,中年以后的生活很容易变得百无聊赖。不买艺术品,钱也会挥霍掉。”焦景佳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不收藏,反而经常光顾澳门,或是寻找所谓爱情,给自己找很多麻烦。”

Thomas Zipp《A.O. Penrose A》,Oil, lacquer and aluminium on wood,105×95cm,2016年,剩余空间 眭群收藏


“艺术收藏不仅分担了财务上的风险,还对家庭传承和后代有许多好的影响。”焦景佳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收藏带来的各方面变化。明年,他的公司计划拿出其收藏的200多件作品并专门陈列出来,以让更多员工和客户在公司便可以进行当代艺术熏陶。



=========

 武汉艺术的“未来” 」


近几年,武汉整个艺术生态也逐渐打开了局面。几家当地美术馆、艺术机构都在努力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展览和面貌。今天的武汉正在以一种团结的方式,形成着本地当代艺术的全新现象。

加藤良造《群峰园》,水墨、岩彩、裱于木板,53×41cm,冷军收藏


“武汉人有一股子倔劲,自己再怎么骂都可以,但是外面人不能骂。这里的当代艺术现状就是:团结是一种力量。”曾凡刚如此说道。如今,这个才人辈出的地方已经走出去的一线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也已不断地回到这片土地上,反哺着这座城市的当代艺术发展。

徐冰《英文方块字(fear not)》,纸本水墨,35×50cm,2005年,美术文献 刘明收藏


曾凡刚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让更多人了解收藏背后的意义。“此次展出的作品其实只是‘配角’。”他如此定义:“探索收藏带来的阅历的增加,或是作品的增值,才是艺术收藏中值得不断探索与品味的乐趣。”

“藏之有道”藏家采访视频


诚然,一场画廊展览不能立刻改变当地收藏现状,却能折射出一幅本土艺术收藏生态的全景。上世纪80年代的高潮虽早已过去,但武汉人心里的那股劲儿仍在悄然沸腾着。像艺元空间这样坚定带动本土艺术发展的机构还会不断诞生,它们未来是否能培养更多的藏家,酝酿出下一场高潮,值得期许。


▲正在展出▲



展览:藏之有道

时间:2018年12月9日-2019年3月9日

地址:艺元空间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3号卓尔书店3座3楼




精彩回顾:

弗拉芒克:我从来不想艺术是什么

达·芬奇、伦勃朗、莫奈的眼睛,真和咱的不一样?!

艺术杰作中的女性,如何救赎人类?














[策划/齐超][编辑、采访、文/张婧雅][图片提供/艺元空间]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