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艺术家也需要粉丝管理?
奈良美智,2020年 ©Tetsuya Miura
尽管数据和KPI并非衡量艺术的标准,但在社交网络疯狂触达普罗大众的今天,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大众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喜爱度。在各路偶像塑造人设、重视粉丝沟通的今天,艺术家也需要粉丝管理吗?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粉丝文化作为流行文化和社交媒介下的产物应运而生。粉丝、偶像和资本作为粉丝文化三要素,形成既稳定又互相影响的三角结构。在艺术领域,偶像即艺术家,粉丝则是艺术市场终端的消费者,资本可以看作是一二级市场,通过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投资和包装吸引消费者。于是,艺术家能否圈粉在如今艺术市场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
艺术家的圈粉之路
艺术圈是否有“顶流”一说?虽然学术价值和市场热度经常作为衡量艺术家是否热门的指标,但回归普通人视角,粉丝数量可能才是证明一位艺术家是否当红的标志。下面来看Instagram上粉丝量排名靠前的几位艺术家的“圈粉”之路。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Instagram上粉丝数量高达1065万的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远超榜单上其他艺术家,可谓真正的“顶流”。虽然他是最具争议和神秘感的艺术家之一,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其圈粉无数。
2020年8月,他资助了一艘船营救从北非前往欧洲的难民,船身上印有其经典女孩涂鸦形象,并以法国女权主义、无政府主义者Louise Michel的名字命名。除此之外,他还用艺术创作声援“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同时在疫情期间以老鼠形象创造出可爱又发人深省的作品,引发热议。
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还有法国街头艺术家JR。2020年2月,JR展示了其迄今为止最大的室外装置作品,用1000位纽约市民的面孔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此外,在2020年威尼斯电影节期间,JR组织了一场“游行”——他拍摄了电影《奥米莉亚·康塔迪娜》(Omelia Contadina)中的农民肖像,让其乘船游行,直到抵达城市南部的圣乔治马焦雷大教堂,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意大利阿尔菲纳(Alfina)高原农民问题。
JR《Omelia Contadina》,2020年
强大的治愈力
将视线转回亚洲,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以作品中强大的治愈力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粉丝。“虽然我活下来了,但有一天绝对会面临死亡。因为我明白这是必然,所以我并不悲伤。总有一天在某个地方……街角、展览会场或电车中……如果真的遇见了,请叫我一声。”这是奈良美智在自传《小星星通信》结尾部分的一段话。
正如艺术家所料,他的作品与孤独星球上很多角落的人们不期而遇。在韩国粉丝见面会上,一位小女孩对他说:“悲伤时好想喊你的名字。”奈良美智的眼眶瞬间湿润,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并治愈着对方。
“只有感到愤怒、孤单、难过的时候,我才会画画。”孤独和疏离感曾是奈良美智创作的原动力。也正因为这份孤独拉近了他和粉丝的距离。不管是被磨平了棱角的成年人还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似乎都能从其画作中感受到治愈的力量。
艺术圈的粉丝管理
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是一种精神性审美活动,麻省理工学院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将由审美活动延伸出的经济模式称为“情感经济”。这种对艺术家的崇拜以及对其作品的自我投射,推动了市场经济中来自粉丝群体的艺术品消费。
法国卢浮宫《蒙娜丽莎》前排队的观众,2019年 ©THE NEW YORK TIMES
量不在多,营销策略适时调整
作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一千个铁杆粉丝》一文中说到: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造者不需要数百万粉丝,只需要1000个铁杆粉丝。这里的铁杆粉丝被定义为购买你任何产品的粉丝。艺术家也是内容创作者之一,如同歌手需要买专辑和演唱会门票的粉丝,艺术家也需要购买其作品和展览门票的藏家和观众。
圈粉、粉丝管理、增加粉丝粘性、商业合作等不仅是一条现如今各大“网红”的财务变现之路,更成为艺术与商业化结合的模式之一。既然粉丝是艺术家的市场,那么一二级市场为了维护粉丝粘性、信赖度,必将根据粉丝喜好、审美、经济实力等对艺术家及其作品在宣传和包装等营销策略上作出调整。
苏富比线上拍卖现场
社交媒体已成粉丝管理主流途径
社交媒体可能是连接艺术家和粉丝群最有效、直接的方式。艺术家的线上活跃可以弥合与粉丝之间的鸿沟,让粉丝更加了解及亲近一位看似遥远的艺术家。尤其在被疫情笼罩的2020年,很多艺术家走下“神坛”,利用社交平台加强与粉丝沟通,通过社群促进线上艺术品交易,这些都给艺术家带来了直接可观的收益。
关键在于作品品质
艺术品消费心理中,情感因素占很大比重,但由于艺术品消费门槛不低,且涉及人群依旧多为金字塔尖的精英人士,所以消费者大多抱着投资的理性心态入场,冲动导致的非理性消费在艺术品市场中较为少见。
所以仅仅依靠消费粉丝的“自杀式”营销在艺术市场中就行不通。艺术家的人气和“明星效应”固然能在初期展现销售优势,但艺术品市场并非“昙花一现”式的“即兴消费”,作品长期的市场表现力和耐力才是决定艺术家未来能否有更多追随者的重要因素。
罗伊·利希滕斯坦《Nude with Joyous Painting》,177.8×134.6cm,1994年,拍卖价格超4600万美元,在2020年最贵艺术品中排名第二。
在粉丝文化当道的今天,任何内容创作者都离不开粉丝支持。但另一方面,粉丝管理十分耗时且具有挑战性。“1000个铁杆粉丝”的逻辑并不在于跳过中间人直接与粉丝互动,尤其对于艺术这种需要集中在创作本身的工作,将粉丝管理交由专业机构和人士打理可能是更佳选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社交媒体和疫情所带来的新变化——艺术家适当揭开“神秘面纱”走亲民路线已成为新趋势。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