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无用?
卡特琳娜·坎普拉尼设计的“订婚杯”,2017年
实用性是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其与艺术的重要区别所在。然而也有一些这样的设计——高跟鞋雨伞、眼药水漏斗、手机镜头雨刮器……这些产品颇具画蛇添足的“无用”感,故被称为“无用设计”。然而,这些设计真的无用吗?
▲「 “无用”的设计 」
当人们苦于雨天出行鞋子被淋湿,是否想过以设计解决这一苦恼?日本设计师川上贤司(Kenji Kawakami)敏感地察觉到这一问题,并为鞋子撑起雨伞。然而这一设计看上去解决了现有问题,实则酿成更大麻烦,可谓“无用”。
除此外,滴眼药水对不准、感冒时离不开纸巾等,都是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而他以如下方式将其解决——卷纸头盔、眼药水漏斗。这些设计看起来不假思索、荒诞不经,但不可否认,其“简单粗暴”的趣味感不仅引人发笑,且别有一番深意。
在当今社会,“无用”一词可谓人人唾弃。放之于设计领域,无论是“形式追随功能”抑或“形式大于功能”,功能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若缺乏实用功能,设计便与艺术无异。但设计必须有用吗?而无用的含义又真是绝对的吗?
马特·贝内德托设计的“双USB充电端口太阳能电池板衬衫”
川上贤司作为一位非科班专业出身的设计师,正是凭借这般“无用”的设计在竞争激烈的设计大国日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早年,他兼任儿童剧本撰稿人和购物杂志主笔两份工作。为购物杂志撰文时,他深刻体会到社会过度消费的弊端,而儿童剧本的工作又为其保有一份古灵精怪的童趣。由此,川上贤司开始设计“珍道具”——在貌似解决一种问题的同时制造出更多麻烦,因而让消费者不愿使用的产品。
川上贤司认为,“珍道具”应该是不切实际且盲目的,它们不应带有任何赢利目的。“利用一项发明赚钱,会让我的发明失去诚意。发明它们不完全出于嘲笑和讥讽目的,幽默搞笑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并非目的本身。”尽管毫无实用价值,但川上贤司著有的两本有关珍道具的书——《101项并非无用的日本发明》和《99项更无用的发明:珍道具艺术》均成为彼时日本畅销书。
进入21世纪,Ins上有这样一位与川上贤司心有灵犀的设计鬼才——产品设计师马特·贝内德托(Matt Benedetto),他的设计项目名为“不必要的设计”。从蓝牙耳机筷子到手机镜头雨刮器,他以3D打印等方式将设计实体化并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分享。尽管这些产品没有一件实现了商业化普及,却在一夜间引起网络轰动。另外,马特也有一本著作,名为《101项不必要的发明》(101 Unnecessary Inventions)。
马特·贝内德托设计的Airpods耳机筷子
马特·贝内德托设计的便携衣钩
▲「 无用亦有用 」
诚然,诸如此类的“无用”设计以其缺乏实用性而难以受到生产厂家与消费者青睐,但川上贤司与马特的爆火及其著作的畅销也证明了一个事实——看似无用之设计并非全然无用。大众或许不会购买使用,但会为其巧思所吸引,并在一个接一个案例的浏览中逐渐上瘾。
卡特琳娜·坎普拉尼(Katerina Kamprani)是一位雅典建筑师,与大多数产品设计师的概念相反,坎普拉尼设计的产品是“故意无用”的。该项目始于2011年,未能从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她另辟蹊径,希望解构简单日常用品的设计语言,从而让观者感到惊讶或发笑。从镂空雨靴到玻璃罩电扇,由于投入生产所需成本较高,坎普拉尼通过软件技术将想法建为3D模型。
如果坎普拉尼设计的产品尚停留于不可亵玩的创意阶段,这件“外星人榨汁机”(Juicy Salif)则是已进入商业化大规模生产,且具有高出镜率的“成熟产品”。作为彼时最富争议的产品之一,其功能实为柠檬榨汁器,但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设计的怪异形状使该产品——可想而知,会让柠檬汁失控地四处飞溅。
然而,许多评论家称这种怪异的形状“有趣、具有挑衅性”,以致该产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中崭露头角。许多消费者因此购买它——并非用于榨汁,而是仅仅作为装饰摆放于家中。可以说,“外星人榨汁机”凭借其美学价值为设计找到了另一个目的:近乎于艺术的审美功能。
近日,小米高价聘请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为其升级LOGO,新LOGO被网友戏称为“加了圆角,设计费给我去掉两个零都能做”。从视觉考虑,这一LOGO或许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但从营销角度而言,设计事件所引发的话题相比于设计费可谓“四两拨千斤”。显然在当代语境下,所谓设计早已不只是设计;所谓“有用”,也早已超脱于传统的实用概念。
原研哉小米新品发布会
▲「 有用与无用的转化 」
当然,现有产品中确实存在一些匪夷所思的无用设计。例如:牛仔裤右侧口袋中为何有一个小口袋?口袋边缘又为何要打上铆钉?
诸如此类的设计大多是一种历史沿袭。1872年,一位女士要求雅各布·戴维斯(Jacob Davis)为她的木工丈夫打造一条结实耐磨的工作裤。戴维斯用蓝色牛仔布作为布料,在裤型上增加了很多口袋,包括一个用于存放手表的小口袋,而连接处为加固钉上了铜铆钉。直至今日,所有品牌的牛仔裤仍然保留着表袋和铆钉,尽管在现代生活习惯和缝合技术之下,二者已然无用。
牛仔裤上的这些细节就是“skeuomorphism”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一概念最早由考古学家亨利·马奇(Henry March)于1890年发明,指不再具有功能的设计。当然,也有一些本看上去无用的设计,实际却对特殊人群有着实用价值。
日本东北大学的饭田康信(Yasunobu Handa)教授就设计了一种“踏板轮椅”——坐轮椅的人通常腿部行动不便,该设计看似“无用”。然而在日本,踏板动力轮椅目前被用作康复设备,专为行走困难但仍能移动腿部的人而设计。轮椅上的踏板可促进腿部肌肉恢复与脊柱反应,有望使患者重新站立、行走。这一设计如今已成为不少残障人士的希望。
而成立于1992年的KIKKERLAND设计公司恰恰致力于让一些看似无用或多此一举的设计想法成形,以“无用设计”拯救乏味呆板的生活。事实上,这些设计在投入商业化生产与销售后颇受顾客喜爱,其中不少在中国市场上都极为常见。对于诸多抱有“无用创意”的设计师而言,KIKKERLAND则是他们实现想法的乌托邦,每当他们有怪点子浮现,都会来到这里将之付诸现实。
从川上贤司的奇思妙想到用于残疾人腿部康复的踏板轮椅,这些引人发笑、看似“无用”的设计分别在创造力、美学领域以及特殊群体的需求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提醒人们保持对日常生活的敏感体察与创意思考。除此外,它们的存在也拓展了人们对“有用”这一概念的认识。
设计师索伦·罗森巴克(Søren Rosenbak)的经典语句或许是对无用设计的最佳总结:“无用设计是存在于地图之外的孤岛,这个地方记录了无数令人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曾长期被人们所忽视。”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