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2000件印象派大师作品,是怎样一种体验?
克劳德·莫奈《干草堆》,布面油画,72.7×92.6cm,1890年,苏富比2019年成交价格约1.1亿美元
2019年,画家莫奈的《干草堆》以1.1亿美元成交,艳惊四座。而德加、雷诺阿、马奈等大师也早已成为艺术爱好者们竞相追逐的“终极梦想”,一画难求。然而今天,时尚芭莎艺术要介绍的这位“藏家”却坐拥1.2万件印象派大师作品,且奉行“买一个画家就要买全套”的豪横准则。他是如何做到的?一起来看看!
🎨画材商之子
这位羡煞旁人的幸运儿名为保罗·杜朗·卢埃尔(Paul Durand Ruel),1831年出生于巴黎。其家族事业以售卖画材等文具为主,生活十分富裕。家中的店铺中时常悬挂着籍里柯(Géricault)、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等浪漫主义大师之作。他的父亲在经营文具的同时也顺便售卖、出租画作。可以说,卢埃尔从小就浸润在艺术氛围之中。
虽然自小耳濡目染,年轻的卢埃尔却并未踏上与艺术相关的道路,而是进入军校学习,后因身体原因才不得不退出。他真正萌发对艺术的兴趣是在1855年的世界博览会。与家中零星悬挂的作品不同,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上,卢埃尔得以进入一个被德拉克洛瓦作品充斥的房间。墙壁上密密麻麻的艺术家作品给他带来了极大冲击,这位年轻人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的卢埃尔似乎一直在家族安排好的轨迹上稳步前行着:虔诚的天主教徒、忠实的保皇派、迎娶门当户对的妻子……生活中一丝不苟的他不论怎么看都应该是一个有着“古典品位”、在社交场合拿着红酒杯大谈时事政治,同时对新事物不屑一顾的人。然而,这个循规蹈矩的年轻人却总是对艺术抱有异于常人的见地,他似乎能够看到同时代人目不可及的远方。
💼商业奇才
父亲去世后,卢埃尔开始将家族生意重点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品交易上,德拉克洛瓦成为他代理的第一个画家。与此同时,他还将目光投向了彼时颇具争议的巴比松画派。
尽管写实的风景、质朴的乡村生活都与当时学院派对于“高雅主题”的定义相去甚远,画家笔下优雅而静默的农人仍深深地打动了这位生活在繁杂喧闹中的年轻人。米勒(Millet)最著名的《晚祷》就曾被卢埃尔买下并四处奔走为其宣传,巴比松画派后来的青史留名,他功不可没。对柯罗(Corot)、米勒等人的倾力相助或许是这位年轻画商的首次叛逆,却不是最后一次。
为顺应民主思想的崛起,当时的统治者拿破仑三世为没有获得官方认可的画家额外设立了“落选沙龙”(Salon des refusés),并对公众开放,这一举动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卢埃尔也是在这次展览中首次接触到印象派作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
“落选沙龙”的举办场所
这一时期的印象派绝非如今拍卖场上藏家竞相追逐的“大师精品”,其绘画风格被当时的评论界抨击得体无完肤:“如果有比这群画家更像疯子的人,大概就是买这些画的人”。而卢埃尔就是那个所谓的“疯子”,他不光要买,还要整套整套地买。除了敏锐的艺术嗅觉外,卢埃尔最为人称道的应该是他那绝妙的商业天赋。
在杜朗·卢埃尔画廊举办的展览海报
在察觉到艺术家的潜力后,这位商人便会提出买断其作品权。这是以前艺术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合同,卢埃尔通过按月支付薪酬的方式包圆了艺术家未来将会产出的全部作品。在此之前的创作也被他全部收入囊中,他曾在1872年一鼓作气买下马奈的23件油画作品。如此一来,他便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卖多少钱?卖多少件?所有一切全由卢埃尔一人说了算。毕竟,藏家再找不到第二个购买渠道。
马奈作品《Le Combat du Kearsarge et de l'Alabama》被卢埃尔以5000法郎的价格买下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吸引顾客购买这些“臭名昭著”的艺术作品?回顾他的营销手段,我们或许会发现如今许多艺术机构的销售模式都自卢埃尔处习得。
他首先变革了传统画作的悬挂方式。彼时的学院派沙龙会将大大小小的画作铺满整个墙壁,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说,许多被放置在最顶层的作品根本无法被注意到。在卢埃尔的画廊中,画作会被摆在人眼得以平视的高度,横向排开(差不多就是我们今天在大部分博物馆看到的画作悬挂方式)。如此一来,每幅作品的每处细节都清晰可见,画中玄妙之处不言自明。
他还首次发明以“个展”形式来推广某一位艺术家,如此有针对性的展览使画家的精彩之处得以全方位展现。此外,他的画廊甚至私人住宅都免费对公众开放,不需要任何门票,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卢埃尔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印象派的群众基础和知名度。同时,他四处奔走,为自己的画家们寻求学术支持。为此,他成为两本艺术杂志的发行人,引领文学界以及学术界有影响力的人物讨论印象派的价值。
卢埃尔的私人客厅,雷诺阿著名的《Danse à la ville》就悬挂其中。
🎲“亡命赌徒”
对艺术家有求必应且出手阔绰的卢埃尔很快遇到了经济问题,由此他意识到引入外部资金的重要性。他选择让金融机构介入,从银行处寻求贷款,这一举措对之后的艺术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印象派的作品在当时虽然“一文不值”,但卢埃尔选择用承载画作的昂贵画框作为担保,因此获得了大笔资金。
很长一段时间里,卢埃尔都是印象派画家们唯一的买家。手头并不算宽裕的他对于熟识的画家却从不讨价还价,并持续不断地为莫奈等人提供画材、支付生活上的各种开销(雷诺阿的房租常常由卢埃尔结算;莫奈晚年画睡莲的吉维尼花园也由其赞助)。
毕沙罗是无政府主义者,而莫奈与马奈都是共和政体的拥护人,保守主义的卢埃尔能够做到抛开一切与艺术无关的见地,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们,且从不干涉,保护艺术家的全部创作自由。卢埃尔将印象派的一众画家收至麾下并倾力维护,赌上全部财产甚至负债都在所不惜。
1900年,卢埃尔之子乔治与莫奈在吉维尼花园。
莫奈晚年的居所吉维尼花园
然而,卢埃尔的辛勤付出却并未马上得到回报。他为印象派举行的数次展览都未激起太大水花,他和他的画廊反而被攻击为收容“精神病”的“精神病院”。祸不单行,此前贷款给卢埃尔的银行宣告破产,其由此欠下一百万法郎的债务,但至此他仍不想放弃。如果欧洲不能接受这种形式的艺术,或许可以去美国碰碰运气。在印象派画家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的引荐之下,他远渡重洋并成功打入美国顶级富豪的社交圈。
卡萨特《The Boating Party》,布面油画,90×117.3cm,1893-1894年
卢埃尔好像终于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1886年麦迪逊广场的一场展览让印象派在美国彻底打响名气。大洋彼岸的媒体和民众似乎对这些“怪异”的画作爱不释手。“对于画,美国人总是评论得很少,买得很爽快。”这一时期,许多石油大亨以及工业巨子都成为卢埃尔的客户,其经济状况因此大为缓和。
哈维迈尔夫妇把从卢埃尔处购买的大量印象派作品在去世后捐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丰富的印象派馆藏许多由此得来。
卢埃尔早前就颇具远见地在伦敦、布鲁塞尔、柏林等重要城市设立分部,由此形成稳定的“交易网”。1888年,他的画廊开到了纽约。美国民众对印象派的热情也感染了此前冷漠的欧洲大陆,莫奈等大师的价值重新被讨论。1890年之后,雷诺阿、毕沙罗以及莫奈等人在巴黎的展览超过了200场。
卢埃尔在自己的画廊中
“最终,印象派的大师们如1830年的那群天才(巴比松画派)一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所谓的疯狂终于也变成了智慧。假若只能活到60岁,那么我将在无数难以偿还的债务中悲惨死去,而身边尽是尚未被世人知晓的珍宝。”
直至91岁离世,卢埃尔一共购买过约12000件印象派作品。我们或许很难知晓,是怎样强大的信念支撑其倾尽所有去做一件不被世人认可的事情。幸运的是,卢埃尔的这场“人生豪赌”赢得比想象中更加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