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火了,哪位艺术家最爱吐槽?
今年八月,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在英国多地创作。
当下,《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节目备受年轻人喜爱,为工作学习“内卷”到精疲力尽的他们提供片刻的放松与情绪发泄。这种“吐槽”如人之本性,艺术家们亦是这方面的高手。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艺术界的“段子手”。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海报
逗弄观众第一名?
雷内·马格利特《La Clairvoyance》,布面油画,54×64.9cm,1936年
看到以上这幅画,你笑了吗?笑了请扣1,没笑请扣2。
1. 好笑
好巧
2. 不好笑
笑点不同如何做朋友
雷内·马格利特《禁止复制》(Not to Be Reproduced),布面油画,81.3×65cm,1937年
而马格利特的作品也总会给人一些意料之中的“铺垫”——如画蛋几乎是所有画家的必备基本功,艺术家全神贯注凝视着桌上的蛋,仿佛静止一般;但同时又有出乎意料的“梗”——画家看着蛋画出来的竟是展翅欲飞的鸟。
这种逗弄观众视觉感知的方式是马格利特的拿手好戏,如著名的“这不是一个烟斗”,还有从树叶中长出的猫头鹰、一根羽毛支撑的比萨斜塔、面对镜子的两个后脑勺等。
雷内·马格利特《Memory of a Journey》,布面油画,37×30cm,1955年
雷内·马格利特《这不是一只烟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布面油画,63.5×93.9cm,1928-1929年
不过,马格利特更像是新一季脱口秀大会中的喜剧演员鸟鸟,风格内敛而不张扬,让人细品之后会心一笑。当然,并非所有艺术家及作品都如此。比起含蓄表达,许多艺术家们都喜欢直截了当地吐槽,让吃瓜群众“大饱口福”。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演员鸟鸟
“Diss”藏家谁最强?
虽然藏家作为“金主爸爸”看似掌握买卖大权,但许多艺术家并不会向“钱”看齐。美国色域画派代表人物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在圈内就是出了名的“难搞”。
一次,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珍妮(Jean)来罗斯科工作室看画,如同在奢侈品店买衣服,想买一两幅回去挂在家里,问艺术家如果不合适可否包退,放今天大概就是问淘宝店家支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艺术家当时估计要翻白眼了,毫不客气地回绝:“我的画从来不包退,也从不是为了跟某些东西相搭配。”
马克·罗斯科《No.3/No.13》,布面油画,216.5×164.8cm,1949年
另一次,罗斯科正在创作暗色系画作,一藏家想要“换货”,因为作品太阴郁,问艺术家能否画一幅红黄橘色的。罗斯科反问:“这不是地狱的颜色吗?”言下之意,你想生活在地狱?虽然罗斯科也曾画过多幅这样明亮配色的画,但顺着对方是绝不可能的,最后以他把钱退给藏家而告终。
此外,他曾撕毁与纽约西格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的订单,不愿为其高档餐厅创作装饰画。这件事在艺术界广为流传,人们也很好奇他最初为何会答应。罗斯科在1959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到:“我想毁掉在那里用餐的每个杂种的胃口。如果餐厅拒绝用我的画,于我而言将是终极赞美,但他们居然同意了。”可见,艺术家多半是自己玩脱了。
总之,在挑选藏家方面,罗斯科十分挑剔。而且他会把出尔反尔者“拉黑”,并对藏家转手卖画的行为深恶痛绝。因为艺术家将画视作自己精神世界的外延,而自己挑选的藏家卖画无疑是一种“背叛”。
如果说罗斯科只是挑剔藏家,其好友、同为色域绘画大师的斯蒂尔(Clyfford Still)则是直接拒绝市场。他从50年代到1980年去世,不卖画、不办展,禁止别人复制其作品,而且脾气暴躁,拒绝任何艺术评论。
他将最初使用“色域绘画”一词的艺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形容为“矮小又好色”,他还写信给另一位艺评家哈罗尔德·罗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讽刺对方的评论是在“随地大小便”,沉迷于“臭水沟般的表述”,并暗讽他是“老鼠成精变成人”。
如果说对男性艺评家是恶语相向,那么对女性艺评家,斯蒂尔的做法就更过分了。1952年,他曾给一个批评自己的艺评家、普利策奖得主艾米莉·吉瑙尔(Emily Genauer)邮寄了一条婴儿内裤(穿纸尿裤后使用),并附上卡片,阴阳怪气道:“希望这能帮助你缓解周末的折磨,克莱福特·斯蒂尔敬上。”这似乎在说:你还是在家带孩子吧!
斯蒂尔寄给艺评家艾米莉的内裤
“怼天怼地怼空气”
班克斯(Banksy)《Sale Ends (LA Edition)》,丝网印刷,47.2×68.5cm,2006年
今年春拍,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的作品《扭转时局者》(Game Changer)拍出1675万英镑的高价,打破其作品拍卖纪录。这似乎在暗示他于十多年前对画廊代理的不屑一顾:“互联网让画廊变得可有可无,为何我要和画廊五五分?”
班克斯《扭转时局者》,布面油画,91×91cm,2020年
没有画廊包装、单枪匹马的他依然可以取得如此成绩。或许“单枪匹马”并不准确,毕竟他在Ins坐拥千万粉丝,这就是底气。同时,正如其在涂鸦中对社会与政治事件的关注,他在作品集《Wall and Piece》(与《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谐音)中也“怼天怼地”:
“现代艺术是一个灾难的时代。”
“所有艺术家都愿意为自己的作品受尽折磨,但为什么很少人做好准备学习画画?”
今年八月,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在英国多地创作。
“有的人成为警察是因为他们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有的人破坏公物(涂鸦)是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看。”
“最为深重的罪孽不是由打破规则的人犯下的,而是由遵守规则的人。正是后者投下炸弹、屠杀村庄。”
班克斯《Avon and Somerset Constabulary (Red and White)》,布面喷漆,85×69cm,2000年
不仅如此,他对版权的态度也颇为有趣,曾“拉踩”同行道:“失败者才需要版权。(Copyright is for losers.)”这也导致了其假冒展览和作品泛滥。而由于他本人始终保持神秘,其标志性“猩猩”和“扔鲜花者”图案的商标纠纷案相继以失败告终。
班克斯的标志性“猩猩”图案
“博物馆不公平!”
如果说男性艺术家大多为别人如何看待其作品“恼羞成怒”,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女性艺术家还在“不被看见”的泥沼中挣扎。1985年,由一群女性主义艺术家组成的“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在纽约成立,以抗议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彼时举办的群展——165位参展艺术家中只有13个女性,占比约8%。
“游击队女孩”制作的海报
这些游击队女孩头戴猩猩面具,并发出愤怒诘问:“是否只有裸体女性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馆藏)?场馆现代艺术版块的女性艺术家比例不超过5%,但85%的裸体作品都是女性。”
“游击队女孩”制作的海报
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30多年前却足够振聋发聩。而当下,越多越多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出现在舞台上,她们调侃男性、吐槽自身经历,一改“被叙述”“被描绘”“被开玩笑”的现状,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有人说性别议题是“财富密码”,可惜2020年福布斯富豪榜依然被男性占领,前20中女性仅两人……
脱口秀演员黄阿丽
脱口秀演员杨笠
在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女主角在上世纪50年代从一名家庭主妇奋斗成为脱口秀演员。
无论是用绘画表达幽默,还是吐槽藏家、艺评家、画廊以及博物馆的不公平现象,艺术家们用各自的方式传达个性、想法与理念,也维护自己的权利。人们常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那些从自身经历“提炼”的“段子”在引人发笑之余也让人深思,这或许就是脱口秀以及吐槽的意义与魅力所在。你喜欢看脱口秀吗?欢迎留言分享你喜欢的脱口秀演员。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