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捡漏攻略:那些你“瞧不起”的纸上作品……

盛泺颖 时尚芭莎艺术
2024-09-03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Madame de Pompadour》


纸上作品,身轻言微。就算是大师之作,在美术馆通常也只能偏居一隅,无人另眼相看;艺术市场内的纸本作品更比传统架上绘画便宜不止一点点。为何我们“瞧不起”纸上作品?这种思维惯性来自对艺术史的偏狭理解。在今天,不关注纸本,你将错过更多......




以下的美术馆经典一幕,你中枪了吗?
在某位大师回顾展上,艺术爱好者小A匆匆一眼掠过纸上作品区,用急迫的视线搜寻着艺术家最具标志性的那幅大油画,然后挤进人群,拿起手机一顿狂拍,最后美滋滋地在朋友圈发图配文:“喜欢💗”

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永远人头攒动

达·芬奇所绘的《丽达与天鹅》原作已遗失,仅存几幅丽达纸本手稿,图为《丽达的头》。


忽略艺术家的纸本作品,专注看其布上绘画“代表作”——这种做法既有道理,又暗藏危险。诚然,在多数情况下,油画作品尺幅大、耗费精力多、画面效果丰富、可留存时间久,诸如此类的优势使油彩天然地成为最受瞩目的绘画媒介。然而,当过分关注单一材料,我们对艺术的想象和认知也将被偏见裹挟。
如果你还在“瞧不起”纸本作品,将会失去什么?






宝贵的创作过程




对艺术家的深入了解从不只停留在画作表面,我们还需通过日记、书信等文本资料研究其创作过程。可惜在历史上,除却极少数古代大师,文字上的有据可考通常鲜有留存,十分珍稀。这时候,最好的增补方法就是看看艺术家在成品作之外还画了什么。纸本作品让我们与艺术家在起点相遇,一同回溯创作中的每一步。


米开朗基罗钟爱用红色粉笔画手稿图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以充满张力和戏剧性的人体刻画著称。每面气势磅礴的壁画背后,数量庞大的手稿是最坚实且基础的背书。通过粉笔和墨水,艺术家将他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落于纸上,玩转着构图、造型与细节的万千组合。纸上作品成为进入大师思想的窗口,让人们直接又亲密地接触艺术史的灿烂时刻。




米开朗基罗借由手稿图对造型和肌肉展开研究



米开朗基罗所绘的西斯廷教堂壁画局部,壁画创作的游刃有余源自大量的纸上作品积累。


在伦勃朗稀有的大尺幅纸本版画中,一组主题相同、却有八个版本存世的作品《Ecce Homo(瞧!这个人!)》极其珍贵,被称为“西方版画艺术传统的巅峰之作”。该画描绘了耶稣被鞭打后,示罪给耶路撒冷人民的场景。对比可知,伦勃朗最初几版创作更强调线条,画面干净明亮;台上站着罗马士兵和被处刑的耶稣,台下围堵着一群吃瓜民众。


伦勃朗版画《Ecce Homo(瞧!这个人!)》的第二阶段版本


再看最终版,画作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伦勃朗在角落和建筑上增添了阴影,画面暗下来不少。其次,站台下围观的人群被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下方深不见底的拱洞。在初版中,艺术家更忠实地再现了《圣经》的文本故事,其后的每次修改降低了还原度,却融入了更多情绪。到了第八版,观众一眼便能捕捉到耶稣被捕、被处罚后的黑暗和绝望。


如果说油画还只是“完成时态”的一个节点,那么纸本作品便为我们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进行时态”的艺术。


伦勃朗版画《Ecce Homo(瞧!这个人!)》的第八阶段版本






多元的艺术体验




纸本作品于众多现代大师而言,诞生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状态,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谁说只有巅峰时期的代表作才有价值?艺术创作犹如人生,亦会成长、成熟,在不同阶段倾注新的思考与感悟。欣赏现代大师的油画代表作,充其量是锦上添花;而学会体悟其不同阶段、不同媒介的作品,才是发自内心尊重的表现。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L'Escargot》
        
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步入晚年后,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无法支撑在画架前作画。剪纸的乐趣为他带来了第二次创作生命。如绘画一般,其剪纸作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却又因剪刀不同于画笔,而使他的创作愈发抽象凝练。迟暮之年的马蒂斯更像孩子了,在每次剪裁、组合和拼贴中,他用天真与活泼填满了轮椅和病房。

晚年沉浸在剪纸创作中的马蒂斯

蒂斯的剪纸作品《蓝色裸体
201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马蒂斯剪纸作品专题展览。


此后,马蒂斯还接受好友邀请,免费为法国旺斯的一座教堂做设计。他坚信艺术也可以像教堂一样成为人类的精神避难所,对剪纸的热爱也借此机会得以从自娱自乐的趣味中进一步扩展,用全新的方式焕发光彩。马蒂斯以剪纸为模本,为教堂设计了不同于传统的繁复华丽的彩色玻璃窗。重复而简单的形状、明亮而纯粹的色彩,让身处小小教堂里的人们也静了下来。


马蒂斯以剪纸为起点,为教堂设计彩色玻璃窗。


不仅如此,晚年莫兰迪的创作亦逐渐趋向一种“无法被定义”的存在。纸张、铅笔,这些最简单的材料帮助他以轻松的心境游移于具象和抽象之间。没了色彩,于是线条和留白在画面上更突出了。尽管画的还是他最爱的瓶瓶罐罐,轮廓在纸上的瓦解却扩展了观众目光的开放性——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巅峰期的莫兰迪以创作静物油画著称

晚年的莫兰迪仍爱画静物,却将创作重心转向纸上绘画。






全新的实践潜力




去年10月15日,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作品《爱在垃圾桶》(原名《女孩与气球》)在伦敦拍出高价,以约1.63亿元人民币成交。回看2018年,拍卖槌刚落,藏在画框内的碎纸机就将画面的下半部分绞碎,只留下白色背景中的爱心气球。

评论家说这是班克斯对艺术市场的嘲弄。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纸张作为媒介使得班克斯的惊人一举成为可能。传统艺术家使用油彩和画布,暗含着对艺术流芳百世的期许。班克斯用纸——这一脆弱之物,何尝不是对艺术的永恒性发起挑战?


2018年,班克斯的作品在落锤后被绞碎的事件震惊世界。

2021年,这件作品再度上拍,以高价成交。


当持续千年的赞助人制度退潮,当代艺术家愈发关注自我表达,对媒介的选择也越来越有自主的想法。纸本,原本“不登大雅之堂”,却在今天成为颇多当代艺术家的首选。


班克斯《Love is in The Air Litta (Flower Thrower)》,纸上丝网印刷,50×70cm,2003年

谢帕德·费瑞《A CHAMPION OF 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纸上丝网印刷,61×45.7cm,2021年


与班克斯相似,艺术家谢帕德·费瑞(Shepard Farey)用以纸张为基础的涂鸦和海报艺术刷新了创作边界。《希望》海报被官方认可作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2008年总统竞选的代表图像,并成为这位黑人总统最具标志性的肖像作品,贴满大街小巷。纸上作品的革命亦是艺术民主化的浪潮。


谢帕德·费瑞《希望》,胶印平版印刷,91.4×61cm,2008年
《希望》海报成为美国奥巴马总统大选期间最标志性的图像

完成品、代表作、永恒性……这些词汇以及与其关联的作品在带领我们初识艺术史的同时,却又进一步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仿佛只有大师在巅峰时期最好的架上作品才配被称为艺术。布面作品与纸上作品如一位艺术家的一体两面,我们在今天重新挖掘纸本的价值,正是向偏见发起挑战,为纸上作品正名!



精彩回顾:
中国现当代艺术,如何再创辉煌?
精神共鸣,重要吗?
你,慕强吗?















编辑、文  盛泺颖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时尚芭莎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