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播客 | 今天起你可以在手机上「听」GQ了

2015-04-11 GQ实验室 GQ中国



在全新推出的播客节目里, GQ 专题编辑、明星编辑聊了聊新媒体,还表达了在杂志上保留性感专题的愿望——我们终于让编辑们开口说话了,但这玩意儿是什么鬼?



也许你已经从各种渠道听说了,音频媒体正在全面复兴。当我们说“音频媒体”时,大多数人会直觉地想到电台节目,这种联想是可靠的,而国内广播电台的上一次复兴是跟随私家车保有量的飙升一起出现的。但在这次复兴中,音频媒体被冠上了“播客”的称呼。



iOS 系统上的 Podcasts 应用


播客兴起的原因跟类似的供需也有很大关系,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缝隙时间”正在被强大的计算设备填充,等车、排队、洗碗……在很多类似的场景下,用视觉接收信息都不是一件方便的事情。同时互联网和软、硬件的发展使得个人在制作音频节目时的技术成本降低了。很显然,这是传统媒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又一次冲击,就像微信、微博对印刷媒体构成了威胁,就像自制视频开始让人不再看电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开车途中打开手机上的播客 App 收听“可以随时点播的节目”。


每当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出现时(其实播客并不新,只是最近又被重新提及了), GQ 总是会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尝试。但以印刷媒体的身份去制作一档音频节目,这种尝试所需要的勇气可能远大于发布 App 或者开设微信公众账号。因为当制作图文内容时,我们有足够多的经验去保证内容的美感和一定密度的信息量。写作或者静态影像可以承受极其漫长的后期加工,以确保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中有足够多的“干货”。但音频、视频媒体即便是在强大的后期和剪辑加持之下,也有可能因为说话人的不专业而显得极其糟糕。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尝试将自己精致的编辑能力转化成精准并有趣的口头表述,事实上,在录制了几期节目之后我们发现,“干货”本来就不是音频节目的必备特质。我更愿意引用 IT 公论的主播李如一对于播客内容的描述:这是一种“湿”的媒介。读者可能用五分钟一目十行地扫完一篇五千字的文章,抓住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却必须从头到尾听完每一秒的播客(可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播客的“湿货”属性有两层意味,它相对文字内容较低的信息密度降低了收听者的压力,同时,更长时间的共处增加了用户黏度,“湿的东西总是更有黏性”。


我们希望所有人能像喜欢 GQ 的杂志、 App 和微信内容一样,喜欢我们在播客上的全新尝试,因此在确定第一期播客的选题和甄选对谈嘉宾时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期我们请到了副主编张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微信公众 世相 的运营者,另一位则是资深专题编辑李典,她主要负责明星及封面人物。



订阅方法


iOS 用户可以在你的手机里直接找到一个名为“播客(Podcasts)”的 App,在搜索栏中输入“ GQ 播客”就能找到我们,你也可以直接点击 阅读原文 收听。此外,我们将从下周起提供 Android 平台的收听渠道,敬请期待。





撰文:梁潇浒 制图:杨峥

联系邮箱:lab@gq.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