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ASHION 时装 | 你熟悉的街拍背后,上演着怎样的戏码

2015-09-20 Nirokita GQ中国






街拍热,堪比秋老虎


“街拍”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语汇——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一件蓝衫、一架单车为个人标识的“街拍摄影鼻祖” Bill Cunningham 便在《纽约时报》坐镇图片专栏,最早将街头行人的穿着搭配、风格形象搬到权威媒体之上、公众视野之下。然而显然地,在三十多个年头过去后的今天,我们所说的“街拍”早已不再是最初模样——登入任一家时装资讯网站的首页,某位金发女郎摇曳一件当季话题长裙在人行横道间举着手机微笑回眸的模样甚至可以将关于某一顶尖时装屋最新系列的消息挤到角落,若是谈起某个尤为重要的秀场 look,即使对行业内的从业者来说,以猜想哪一位当红博主最先穿它上身作为谈资也远比高谈阔论其在伸展台、showroom 中的前世今生更为轻松风趣……若是换作一家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则在这位“街拍红人”身边恐怕已密密排满她身上各件单品或是相似风格的产品推荐,堪称每一件华装之下都蕴藏着无数商机。


在全世界各地的时装刊物纷纷匀出数个版面、投入上万美元、雇佣摄影大咖以操作街拍选题、抢占街拍资源的时下,再次冷眼从一个个“长枪短炮”团团围成的小包围圈边匆匆走过似乎已不再现实,我们于是干脆停下脚步,选择伫立而远望,偏偏要看这场疯狂的街拍狂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毕竟此时的 2015 离那个 Scott Schuman 携独立网站 The Sartorialist 初出江湖、同样身为街拍摄影师的 Yvan Rodic、Tommy Ton 等人起始活跃的年月过去仅有七八载而已,这一产业却又究竟以怎样的速度膨胀到了何种地步,让“街拍”成为编辑愁内容时最简单编辑,同时却讽刺地最容易吸引大众点击或阅读的内容。


大众的热情,让街拍变成自然,香花自然吸引来蝴蝶,以及其他有的没的。致使老牌时装评论人 Suzy Menkes 忍不住在 2013 年初写下洋洋洒洒《时装马戏团 The Circus of Fashion》一文直抒不满,讽刺那些衣着夸张、一天内换装多次以吸引街拍摄影师的“红人”为“孔雀”,招摇自傲;同时,尽管相隔屏幕的看客都已多少察觉每一份光鲜靓丽背后的金钱味道,令你无法想象的是,每一季自品牌、媒体、电商等主体涌入街拍制造的资本可达百万美元之多,甚至催生了一类全新公关公司的红火开张、一批新型职业的拔地而生;再或者,仅仅是出于最为简单的好奇:意大利艳阳高照下紧裹西装、纽约城漫天飞雪中裸露四肢的那些时髦人们,究竟是图个什么?


简言之,街拍本身的枝繁叶茂令人不可思议,它所滚出的新一片天地则更为难以置信。然而毫无疑问的是,论舆论关注也好,论商业价值也罢,街拍产业——称其是街拍文化或许已不再准确——已在争议中攀至史无前例的高峰,成为可在时代主战场上抢夺时尚话语权的一支重要力量。



GQ 时装周观察日志

如何成为街拍心机婊?




嗯,不是 GQ 有心黑街拍,只是它本身就有太多心机与算计。怎么穿,继而怎么抢得镜头的注意,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日志1, “街拍达人”典型 Look?


“时装周跑多了,有时候只需一眼就看得出人群中谁在‘为街拍而穿’,再配上那或得意扬扬或故意风轻云淡的表情与徘徊不前的步法,我们快低着头走开吧,别挡到对准他们的镜头!”

——观察员:时装市场副总监 Anson Chen


“请叫我都市时髦西装男”




走西装路线的重点在于,绝不能向高温燥热或者修身剪裁带来的紧张感示弱——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搭上衬衫与外套(完整三件套则胜算更大),记得在脚踝处留下九分西裤与鞋内不穿袜子这一“自然轻松”的裸露空隙,腕上绑上 N 条航海或是军旅风格的细带,夹只皮质手包,找个高台阶一坐,点上根烟,推上墨镜,大功告成。


▼ “哟,我的地盘我做主。”




以年轻活力的“街头”形象制胜也是一点儿都不轻松:衣摆越长越好、走路越“飞”越酷,这是选择上衣剪裁的两大原则。波普图案与大字标语则平分着街头潮流指标的市场,所谓“太空棉”大 T 恤红了一波,目前已被玩坏。至于脚下,如果顺搭运动鞋依然无法满足你的猎奇欲,拖鞋、凉鞋和足球袜等等的乱配——越“直男癌”越好,势必让吸睛指数翻倍。


,日志 2, 在 Pitti Uomo 上吐槽孔雀男


“好好的佛罗伦萨 Pitti Uomo 男装展在世人眼里几乎就等同于现场街拍里那些光鲜靓丽的西装男摆拍了,这个定义是幸或不幸?”

——观察员:GQ.com.cn 时装编辑 George Lee


嗯!五湖四海一家亲!花样孔雀无国界!哎呀……单脚踩空没站稳。


内心 OS:那一群干吗呢?我虽然人少,但我呼应大主题!听老板的准没错!我这才是真色彩!


正午将近40度哦!太阳就在头顶哦!但是我们不怕!只要有镜头,就有我的微笑。更多街拍,GQ 之后会用合集形式推给大家,它们都出自 GQ 自家摄影师 DeDe 之手,每张照片都带着手汗的咸度。


好啦,Pitti 真的挺大,明天咱们接着来!就当我们走出会场的时候,Oooppsssss……哥几个居然还在摆……


,日志 3, 他们是这样抢镜的


“在街拍周,不不,在时装周上,渴望通过时装周的镜头被全球知晓的人们,拥挤在秀场门口寻找着街拍摄影师的镜头。然而,别以为自己穿得漂亮就一定能被街拍摄影师垂青,想要让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每个角落,你必须耍些小聪明。”

——观察员:GQ.com.cn 资深时装编辑 Ziming De




来早点儿

如果赶在秀开始前才来,恐怕应接不暇的街拍摄影师会不小心把你遗漏掉,秀前5至10分钟是看秀人群集中到来的时刻,所以错开这个时间段。即便是提前半小时来,也一定会有街拍摄影师在秀场外恭候呢。


听电话,抬起你的手腕

如果你身处人群中,那我们也有办法让你吸引到摄影师。确保你的手腕上有足够多的手镯以及腕表(两只腕表的确会吸引人吧),然后拿起你的手机,贴在耳边,开始假装忙业务。相信我,秀场门口好多人这么做。


秀场结束后也是战斗

秀结束后,人们都匆匆赶往下一个秀场,那些都是专业人士,而你可千万别跟错了队伍。留在秀场外寻找街拍摄影师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一场大秀过后,那些嗷嗷待哺的街拍摄影师们正站在秀场门口望眼欲穿地等着时髦的小伙们走出大门呢。


选一个让人按赞的背景

街拍摄影师们可不会把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发布出来,因为,有些人不上相,也因为,有些背景毁了一身不错的搭配。所以你不妨做个贴心可人儿,替街拍摄影师为自己选个好的背景。


,日志 4, “妖怪”也有心路历程


“街拍摄影师镜头前人来人往,各怀鬼胎,抢眼而足够好看的,成了街拍偶像;而抢眼但不幸地……嗯,不好看的,则成了我们口中的‘街拍妖怪’。面对在风格之路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街拍者们,我们通常一笑而过。但事实上,他们内心是怎么想的?在男装周期间,我们专门拍摄并采访了他们。”

——观察员:GQ.com.cn 实习生 Lily Zhou




“我今天穿得很随意,是啊,不过时装周是最夸张的时刻,我甚至会穿一些比较高的鞋子。妆容是化妆团队给完成的,头发是前天才去染的。我去看秀的衣服要今天晚上才到,所以你们明天就会看到我的新造型了。”




“每天我都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来换发型的,而今天这个筷子发型是根据日本浮世绘里面的人物来设计的。我非常喜欢传统的日本着装风格,我希望能够混合一些东方和西方的元素搭在一起但是看上去也很舒服,这就是我的风格。”




“我希望将男人与女人的风格在我的身体上体现出来。像是这件透明的外套就能表达女人的性感,我觉得我的腿很细并且很瘦,所以很适合穿高跟鞋,我觉得男人也应该尝试着穿高跟鞋,因为它真的很迷人,并且带给我力量与自信。”




他不由分说地拿过《智族GQ》编辑的手机,然后把自己的博客地址、衣服品牌写了进去。



穿起街拍产业的 N 张脸


“要宏观看待事物的发展”,对于街拍,也是一样。那些你我熟悉的脸孔,穿起了怎样一张产业网?




对于时尚博主这些“素人”而言,街拍可能是最容易让他们走红的方式——这也解释了秀场外为何会扎堆出现一些野心勃勃的“盛装人”。但从图中这冰山一角已能看出,如同时尚产业中的每一个领域,真正的权势都越来越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街拍俨然是一场“权力的游戏”。在这几年街拍热潮中走红的本来就不是随便的一个路人,而素人博主快速建立名气的黄金时期也已经过去。一切都在往商业的钱眼中滚动,比如曾先后捧红了 Scott Schuman、Tommy Ton 的 Style.com,也马上被集团重新定位,转型为电商网站。


如果说摄影师把镜头瞄准 Anna Wintour、Carine Roitfeld 是理所当然,那因街拍而获得本职工作以外的名气,则属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国内有韩火火,国外代表则是 Anna Russo Dello。对一部分抱有投机心理的圈内人来说,时尚越来越有“一切向街拍靠拢”的架势——比如 Anna Russo Dello 可以在秀后直接进入后台借走最抢眼的那套T台礼服,当天穿出来让街拍摄影师们为之沸腾一把。是的,为了街拍,他们真的很拼。作为最早走红的一批“站街女”,她还与 H&M 合作推出首饰系列,要知道 H&M 这些轰动的联名系列最早可是和 Karl Lagerfeld、川久保玲这些名字挂在一起的。而即便是担当摄影师的 Tommy Ton 也曾与 Club Monaco 合作推出联名包袋系列,而频频出现在他镜头中的编辑好友,此时自然也乐于献上报道版面以作汇报。


不得不说,“街拍”这一相对新生的事物改写了许多时尚圈规则。现在,设计师可以光明正大地盛装出席时装周、看遍别人家的秀,编辑与买手的首要任务也可以不是看秀与买货,而是秀自己。享受着站到幕前的光鲜,大家心里都清楚街拍能给自己带来的名与利——和传统意义上的“扎进行业中深耕”相比,这种一夜间的走红似乎有着无法抵挡的诱惑。



街拍大咖怎么玩儿?




是的,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我们一起来深入看看主角们的戏分——参与一张街拍的角色看似只有镜头前后两位?剧本只有“咔嚓”这一声?


街拍红人 The Star




将品牌、公关公司的资本注入、运作手段以及街拍摄影师的实际操作谈毕,看似无比光鲜且本应蕴含街拍核心风格价值的“街拍偶像”便已好似一只被架空的傀儡,最起码,他们之中最为顶尖的那一部分已显然懂得相较在穿着本身用足力气,将自身视作一个品牌来打造独特价值、维护粉丝黏度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以在 Instagram 上拥有百万量级粉丝数目的男装时尚博主 Adam Gallagher 为例,他的主页中不仅有转载自各大街拍网站的个人照片,真正使他名声大噪的还是那些高频更新的日常照片中别具一格的拍摄角度与滤镜选择,Gallagher 也每每细致地标注出他所推荐的书籍名称、店铺地点等,呈现积极的、互动式的社交网络状态;另一位堪称目前最具影响力及商业价值的博主之一的 Chiara Ferragni 则将品牌递送来的小礼物直接穿插在日常生活、街拍照片的分享中,直接与品牌、电商搭建联系。这一切活跃的社交媒体动作皆有助于每年仅在时装周时段出没的街拍博主成功转型,进而帮助他们与品牌的合作从时装周间的短期产品支持发展为长线的深入合作。换言之,这些“红人”正是通过各式吸睛单品一同上阵来博取在时装周期间的高曝光率,站稳脚跟之后则充分发挥余热,并将这样的群众基础、品牌支持再次投入到时装周期间的备战。


如果说前期准备多少拼了工夫与技巧,那么当时装周的发令枪声既出,倒反而仅像是一场颇为索然的耐性拉锯战而已:Pitti Uomo 场外,艳阳下坚守着西装三件套街拍定式的“Nick Wooster 们”一根接一根地抽着香烟,在墨镜下悄悄试探着镜头的角度;秀场周边的每一道斑马线则簇拥着仿佛永远处于通话状态的形色男女,在从头到脚一家品牌 total look 的包裹之下信口发表关于个性风格与时尚态度的真知灼见……


街拍摄影师 The Recorder




街拍摄影师无疑是街拍产业链中尤为重要的内容产出者、价值提供者。除去前文提到品牌联络摄影师直接合作这一仍属少数的现象存在,更为普遍的则是新一辈摄影师立足独立博客建立个人影响力:这一方面有利于在他们日后发展中得到业界专业人士的注意从而转型大片摄影师或是受到品牌投放广告的赞助支持,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体开展短期版权合作也不失为一种赚取快钱的方式:据知名时尚网站 Fashionista 于2011年获得的消息,纸质发行的时装刊物为得到一季(通常指的是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四大时装周相接连的一个月时间内)街拍资源而为特约摄影师支付的薪酬往往可以达到3万美元,即使是名气、经验尚不完备的年轻后辈被选中担纲报道,其收入也可以达到1万美元以上的可观数字;至于单张合作,以博客 Le21ème 为例,在2011年前后,他们为一张照片的印刷使用权标价250美元上下。而既然摄影师是从根本上掌握街拍风貌的群体,在这样的利益关系之下,媒体或是品牌的直接利益介入或是间接需求影响也势必导致街拍产业的微妙转型:“一度,街拍是关于记录那些真正发生着的时尚,它致力于与‘杂志时尚’划清界限,”街拍博客 Urban Fieldnotes 运营者、摄影师 Luvaas 在去年面对英国《卫报》的采访中承认道,“但是后来街拍被要求去捕捉那些时尚媒体所感兴趣的人,这就让更多产业内的人、所谓的‘时髦人’代替掉普通人、街头人成为拍摄对象。”


品牌与公关公司 The Power




时装及奢侈品品牌占据街拍产业链中资本金字塔的顶尖。为实现最为根本的关注度、销售额增长,品牌通常以直接为街拍常客赞助产品、雇佣摄影师着重捕捉其形象或与媒体接洽、占据街拍照片核心推荐位的方式在这门新兴产业中强势介入。更为有趣的是,这一商机甚至催生了一类全新公司的应运而生——以“The Influencer Casting Agency 影响者选角代理”为自身定位的 The Socialyte Collective 集公关与经纪效用为一体,曾为 Louis Vuitton、RalphLauren、IWC、Gap 等上百位客户对接麾下多达 5000 位签约社交媒体 KOL、Instagram 明星博主,帮助将需要推广的最新单品在最合适的时机送达最合适的人的手中,甚至进而塑造全套造型、选择街道地点,最终实现一张完美“街拍”的生成——像 Socialyte 这样的新型公司远不止三四家而已,可以说,正是他们及他们所效力于的品牌使如今街拍产业得以这般如火如荼,巨大资本的涌入使这门一度以文化面貌为核心的行当渐生价码明确、手段丰富的生意脸孔。



如何上演一出完美的街拍大戏


打开杂志(网页、App),一张看似赏心悦目、人畜无害的街拍,怎么可能是产业链中浸淫着金钱味的成品?





在时装周这种量产出街拍的时段,各方都踌躇满志地“预备!跑”——比如,品牌与公关会向相中的街拍红人“邀约”,邀请 ta 穿上自家品牌登场,同时街拍达人也可主动联系品牌与公关,以得到最抢眼的时装单品——可以是借,当然也可以作为礼物直接收下。比较鲜为人知的,则是品牌与公关也有可能与街拍摄影师“打招呼”,让 ta 多拍摄、多选用带有自己品牌单品的人与照片。




“Brandon,看我这里”、“再来一张,再来一张!”——街拍红人穿着新款时装,高调出现在秀场外,招惹来场外已经俨然成为“老朋友”的街拍摄影师们的一轮猛拍。




时装周的每一天,一部分成名的街拍摄影师把照片即时发布到诸如 Style.com、WWD 这些客户的街拍版面中,或 po 在自己的博客或网站上。更多的专职街拍摄影师则为全球各大图库工作,他们的作品也许会被杂志或网站编辑刊登到时装周播报、潮流播报、“怎么穿”栏目之上——你也知道现在读者们多爱看“真人”风格。


当然,红人还可联合品牌与摄影师,自己策划一场街拍。照片自然就是发布在自己那点击率惊人的网站或 Instagram 这些社交媒体之上,甚至直接供品牌作日常宣传之用。




在红人的号召力下,新街拍在各社交媒体收获“在朋友圈转疯了”的曝光率,公关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可统计数据以向客户交差。但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报章杂志、网页或个人社交媒体上的曝光,最终的目的都是诱惑我们点击进网店或走进实体店中,买下这件在街拍中闪闪发光的单品。



他们怎么说


“并没有太多人发觉到这个现实:时尚博主、摄影师与一些看起来只是随意被选中的被拍摄者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有偿的工作。当然,即使是知道这一手段存在的小部分人,他们也很难辨别我们精心所作的策划(产品植入)究竟埋在了哪里。”

——公关公司工作人员Daniel Saynt


“街拍博客的优势正是在于你不必通过那些情节刻意的时装大片便可以接触到过去十年真实发生的风尚,但是,显而易见地,从2009年开始,当你打算搜索‘街拍’,得到的结果却将全部关于时装周。对于目前时装行业中的很多身份和职业来说,现状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被拍到,那么你就根本不存在。”

——街拍博客Urban Fieldnotes运营者、摄影师Luvaas


“我认为(以一身西装、牛津皮鞋、领口方巾为标志的)‘Pitti Look’也存在着慢慢变得荒谬可笑、无比滑稽的风险。毕竟Pitti Uomo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有着持久的魅力与力量。我恐怕我自己已经有点儿像个笑话了,但Pitti Uomo本身比这些(短暂的热点)要坚强得多。”

——街拍常客Nick Wooster


“当秀场上的时髦与街头风格变得愈发相似甚至统一,难道不正是在说明时尚产业只是将它自己所打造的完美图像重新反射给自己观赏吗?——这样的自我膨胀势必会令产业陷入一种停滞的状态、一个危险的境地。”

——时装作者Max Berlinger


“商业合作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势必会推动一种行业,无论是对于品牌、摄影师还是被拍者来说,他们都能找到发展自我的位置。而对于大众来说,或许他们看到的街拍不再是完全“真实”(真正的路人街拍)的,但是在风格指导方面完全不冲突,想想看街拍归根结底在传达什么?传达的是一种审美,如果说一张街拍中隐藏了无数商业信息,但它足够好看并且过的了摄影师这关,那么这张照片从根本上与真实的街拍并无差异,只不过它在多方的合作下来的更加轻松些。当然,真实的街拍因为种种不确定因素有时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更加生活化,这是商业街拍没办法达到的效果,所以这其中的比例需要严格把握。”

——上海街拍摄影师 Roy Zhang


“街拍备受诟病是因为其产业还不如杂志完善,加之操作上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出来的成品经常叫人不禁倒抽一口冷气也不足为奇。然而我并不觉得要因此否定整个街拍产业链。既然杂志跟造型师、摄影师、模特等专业人士有商业合作关系,那么街拍摄影师跟时尚达人为何又不能结盟呢?他们创造的 organic content 要比杂志制作的内容更适合在社交网络上传播,也更符合当今时尚产业的节奏。当然,由于街拍准入门槛低,搞笑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Tianwei Zhang,网站“Business of Fashion 时装商业评论”编辑


就像 Tianwei 对《智族 GQ》所说的,“任何商业活动评价标准都在执行得好与坏”,一张好的街拍——哪怕是处心积虑下诞生的,哪怕身上每件单品都是被品牌买下的“广告位”,我们依然可以热爱它,纯粹因为它的好看。


但 GQ 认为不酷的,是矫揉造作。比如,在挤成一团的秀场外刻意堵在门口“听电话”,或光明正大地在马路中央摆10分钟 pose,以满足摄影师的镜头;为了出位的画面效果而穿得太过火,甚至明明没有邀请函,却要盛装出现在每场大牌秀的外围转悠,这些出现在时装周中每一天的剧情,让包括《智族GQ》编辑团在内的许多业内人觉得“真的够了”。


街拍的走红,与当下追求个人化与自由表达的时尚呼声密不可分,而它快速与商业挂上钩,同样也是无可避免。所幸的是,街拍始终是穿在一些“真人”身上、反映出一些真实生活风格的载体,对于这些幸存的“真善美”,GQ 再欢迎不过。



编辑:Xiaobin He 撰文:Nirokita
插画:Jiiakuann



REPORT 报道 | 街拍的阴谋:一个崭新的时尚产业链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FASHION 时装 | 西行街拍有妖怪:我们捉妖去!

REPORT 报道 | 时装周会消失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