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数据说话:怎样的法律服务才能跟上趋势 | iCourt

2015-11-10 林敏 iCourt法秀

iCourt专注于法律实务思维与技能的系统培训,针对法律人的核心能力,研发了12门课程。进一步了解课程信息,请长按二维码联系课程顾问诺诺多(inuonuoduo)。


投稿请联络微信:huangln5


用数据说话:怎样的法律服务才能跟上趋势


作者:林敏

单位: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微信号:linminlawyer


技术改变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一书出版于2012年,三年过去了,其中有些预测变成了现实,有些预测还在酝酿之中。本文并非简单的读后感,而是中国律师自己对于法律服务未来趋势预测的调查。猜想或许缺乏根基,实实在在的数据摆在眼前,就是我们应当前往的“冰球所向”。
2015年10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内部就一本书和一段路进行了激烈的探讨。这本书是理查德·萨斯坎德的《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而这段路就是我参与的iCourt美国行。
2015年的10月,我有幸参与了iCourt组织的美国行,在启程之前,我一直在看这本《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作者对于法律服务的未来发展做了许多预测和推演。读书时我一直心怀质疑和迷茫,但是当我此行一路随着iCourt访问完8家律师事务所,参观完耶鲁、哈佛、斯坦福三所法学院之后,我惊讶地发现,书中所预测的未来,许多竟然已经在美国的律所得到了应验,还有许多也以各种方式,正在积极尝试中。
回来以后我迫不及待地与所里的同事们进行了分享,同时还对参与分享和讨论的同事,做了现场问卷调查,以测试大家对于这些未来预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根据大家对这些预测内容的问卷表决,我整理了此次表决情况。从这些数据当中,能够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样本并不算完整,但依然有其参考价值:
1三重动力
作者开篇提到的三重动力(事多钱少、职业泛化、技术革新),据问卷结果,认为目前国内已经存在这种状况的人占16%,认为将来会面临的人占47%。其中,选择现在已经面临的3位均是年轻律师;而认为将来可能会面临的,其中不乏合伙人律师。
可见,年轻律师所面临的执业压力较大,更容易产生工作性价比不高的感受;而资深律师的工作状态还算滋润,对技术革新、职业泛化的担心不多。从这个情况来看,书中所预言的解决方案,对年轻律师的吸引力会更大些。
2效率策略
接着,作者提出了两个解决策略,一个是“效率策略”,另一个是“协作策略”。效率策略以削减法律服务成本为途径。例如对业务分解,把简单重复工作交给非律师人员或者计算机。对于这种策略,有39%的律师认为现在就可以用,有38%的律师认为将来可以用。
认为现在可以用的律师基本上都是年轻律师,而资深律师更多的选择了将来用。一方面这效率策略作为更为实用的解决方案,正好印证了上一项调查结果,体现了年轻律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目前资深律师的工作中通过对业务分解、分包,降低成本的应用还不多。而事实上,资深律师应当是这一策略的最大收益者。
3协作策略
协作策略是指由客户分担一些工作,甚至由一个行业成立“共享服务中心”,以低廉的价格解决共同的、不涉及商业秘密的任务。
认为现在就能用的律师只有1位,而认为将来能用的占了71%。对于前者倒不意外,对于将来能用的认可度有如此高,却是出乎意料。这至少说明这一操作是具备可行性的,只是目前尚欠缺一些条件和契机吧。
4法律服务大宗商品化
作者通过效率策略的进一步延伸推理,认为法律服务最终会走向大宗商品化,即把律师既有的经验预先包装好,通过在线方式提供给客户。对客户而言,这意味着服务成本大幅降低,对律所而言,这意味着律师睡着大觉都可以挣钱了。
如此“天方夜谭”的设想,没有一个人认为现在能用,也是预料之内的;即便认为将来可能实现的人也只有3位;而更多的是没理解。事实上,即便在美国这种尝试目前也还没出现,可见要实现这种可能,就目前来看,还是有很长距离的。
5租赁
谈到具体替代方案,大家特别提到了AXIOM的经营方式,对于此类短期律师租赁业务的国内应用,大家也分别进行了表决。有2位律师认为现在就可实现,其中1位还是资深合伙人,遗憾的是未能听取他更为详细的见解。也许,只有从更深广的角度,才能够认识到这种模式的价值。
6众包
这一替代方案的操作,类似于IT圈内的猪八戒网。当律师也存在如此规模的社区,可以竞相争取案源时,这个方案就得以实现。然而,法律服务不同于软件开发,客户需求的不明确、服务价格难以标准化、服务结果不可逆不可比,使得这一方案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的多。因此大部分律师还是不看好这种方案的大范围推广。
7自动文件组装
最后,大家讨论了一些新的革新技术在法律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
自动文件组装是指通过软件自动生成法律文本的技术。目前,汉坤的简法帮等平台已经在对该技术予以应用,因此,大家对这种技术的接受程度自然也是较高的。
认为现在能用的律师已经占了33%,而认为将来能用的也占了29%,不明白的更是一个都没有。接受程度如此之高,但是却还没有全面推广。这样的表决结果,正是预测了这种技术即将普遍推广的可能性。
8在线口碑系统
在探讨过程中,大家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法律服务行业的在线口碑系统。许多行业都已经建立了在线口碑系统,大众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为消费者选择服务提供方,给予了有效的建议,同时也引导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
但是,法律服务能否建立这样的系统,却存在较多质疑。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仅有1位律师认为现在能建立,即便认为将来能够建立的也只有33%。这可能与要客观评价一项法律服务的质量比较困难有关,确立一个普遍认可的标准在业内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9在线纠纷解决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技术,即在线解决纠纷机制,比较容易联想的是淘宝的客服。一旦类似淘宝客户这种纠纷解决机制应用到其他简单法律纠纷中,如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民间借贷、简单合同纠纷等,必将使得大量的简单矛盾得以高效解决,从而降低司法资源的浪费,提高法官的办案质量和效率。
意外的是,认为现在就可用的律师达到了38%,认为将来可用的律师也达到了4%,并且没有不能理解的人。而事实上,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外都还没有类似尝试。一种已经能够被认知、并被广泛接受,但是都还没有尝试的技术,也许它的到来会比你我预想中的都要快!
也许,很多同行会觉得这些天马行空的预测不切实际,这些未来离我们也还很遥远。但是请不要忘记,几年前柯达是怎样没落的。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行业的跨界和交融变得更加普遍和深入。如果只看得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为只要精研好自己的技艺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许我们已经落后于整个时代了。

就像这本书开篇所述:“奔向冰球所向,而非冰球所在”。我们所从事的事业,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去了解其未来发展方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努力更有成效,才会让我们的奋斗跟上时代的步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