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种脑部病变,一文识别丨临床必备

医脉通Neurol 医脉通神经科
2024-11-23

以下9种脑部病变,你都能识别吗?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1


患者男,26岁,因意识模糊进行性加重、激越、感觉中枢减弱3周就诊。影像学显示沿透明隔的增强肿块,延伸至侧脑室的内侧从而引起梗阻性脑积水,伴右侧脑室颞角陷闭。右侧矢状面图像显示鞍上间隙伴随增强病变(黄色箭头)。



脑室周围区域和鞍上空间的串联病变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瘤,但其他病理,如神经胶质瘤和CNS淋巴瘤,则存在差异。CNS生殖细胞瘤约占所有儿科肿瘤的3%。虽然大多数是在儿童时期被诊断出来的,但有些可能是在以后被发现,例如该患者。



病例2


患者男,40岁,意外跌倒致头部损伤,无意识丧失。头部CT扫描显示可疑肿块,钆对比的T1加权MRI显示左侧凸面的硬脑膜病变,尺寸为4.5x4cm,并显示了均匀的增强。脑膜瘤的T1加权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显示轴向(左)和冠状(右)视图。



由于病灶较大且患者相对年轻,因此进行了开颅手术,将病灶全部切除。病理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II级脑膜瘤一致。


脑膜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根据WHO的分级,可被分为以下几类:


➤I级脑膜瘤占脑膜瘤的80-85%,是低级别良性肿瘤,无进展生存率高,总死亡率低。


➤尽管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手术和放疗,但Il级(非典型)和I级(间变性)脑膜瘤的复发率较高。



病例3


一名45岁男性,首次癫痫发作,脑部MRI显示颞枕叶内有轴内病变,无任何对比增强的证据。这与低分级(WHO ll级)胶质瘤一致。这是一种高度浸润的肿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展为恶性(WHO级别 II/V)病变。如果患者年龄超过40岁,通常将其认为复发高风险,并且只能对放射学异常部位进行小于全切除的手术。在低风险患者中,大体全切除后辅助放射治疗、化疗或两者均有的生存获益尚未得到证实,MRI连续观察仍然是合理的。




病例4


一名55岁男性表现为进行性意识模糊和左侧偏瘫。MRI显示囊性肿块,周围呈环状强化,并通过胼胝体轻微延伸(单箭头)。FLAIR序列显示中线移位的广泛血管源性水肿(虚线箭头)。行开颅手术以切除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差,为15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2%。然而,一些因素可能有助于更好的结果,如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和肿瘤位置。



病例5


一名33岁的女性尽管大量饮水,但仍出现进行性头痛和持续口渴。MRI证明为颅咽管瘤,鞍上囊性病变呈周边强化。颅咽管瘤是发生于鞍区和鞍上的良性(WHOⅠ级)肿瘤。起源于Rathke囊的胚胎上皮,可出现囊性或钙化成分。由于视交叉压迫,它们通常会引起视觉缺陷。由于下丘脑-垂体轴中断,还会引起内分泌异常(例如尿崩症)。颅咽管瘤的两种亚型都倾向于针对不同的群体,其中造釉细胞瘤亚型最常见于儿童患者,乳头状亚型通常发生于成人。




病例6


患者女,65岁,因进行性头痛、右臂麻木2个月就诊。MRI显示左顶叶脑肿块增强伴周围血管源性水肿。胸部CT扫描发现毛刺状肺肿块。



肺癌患者中脑转移很常见,与全脑放疗(WBRT)相比,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孤立性脑转移可提高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联合WBRT已证实NSCLC的生存获益相似。SCLC所致的脑转移瘤对放疗高度敏感,与单纯放疗相比,手术切除尚未发现影响生存率。



病例7


一名17岁的男性因为后脑勺进行性头痛而就诊。下图显示了靠近大脑表面的左枕部海绵状血管畸形,展示了病灶特有的“爆米花”外观。在组织学上,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由多个扩张的薄壁毛细血管组成的低压血管畸形,一生中累积的出血率为每年1-4%。海绵状血管畸形在血管造影上是隐匿性的,虽然可以表现为头痛、癫痫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但通常是偶然发现的。




病例8


一名52岁女性患者因2个月内进行性意识模糊就诊,随后神经功能迅速恶化。CT扫描(左)显示第三脑室高密度肿块,伴梗阻性脑积水。随后的MRI显示脑室周围区域和第三脑室内的多灶性增强区域(中间,实线箭头)阻塞了外侧导水管(右侧,虚线箭头)。影像学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最一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可累及脑、脊髓、眼、脑膜和颅神经。目前,包括高剂量IV甲氨蝶呤的化疗方案被认为是标准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初始缓解率。



病例9


患者女,30岁,因头痛加重、恶心、行走困难就诊。MRI显示CPA内囊性病变(左),无弥散受限(右),结果与蛛网膜囊肿一致。通常良性的蛛网膜囊肿被认为是由胚胎形成过程中异常的蛛网膜层形成引起的。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异常的脑脊液流动可产生蛛网膜囊肿,并导致其增大,压迫脑干结构。蛛网膜囊肿可发生于脑或脊柱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颅中窝(>50%),其次是颅后窝。CPA蛛网膜囊肿通常表现为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头痛。



医脉通编译自:10 Brain Lesions to Recognize. Medscape. October 25, 20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神经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