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等待 5 年,我终于来到冬奥村当医生

DXRC 丁香人才 2022-07-29

今晚 8 点,冬奥会闭幕式将如期在京举行。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大考,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为冬残奥会进行医疗保障。


从一块土地到一间诊所,从来不同医院的陌生人到成为密不可分的同事。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等待 5 年


本次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报名早在 2018 年就开始了,第一轮出名单时,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副医疗官邱雨婕发现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


几年前邱雨婕还没有孩子,彼时科主任直言志愿工作会很辛苦,未来有孩子后还要考虑家庭等因素,所以不建议她去。


「这些都不怕,我只怕错过这么难得的机会。」


2008 年,邱雨婕刚上大一,没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奥运会,成为了她大学时期的一个遗憾。


所以在得知北京有机会承办冬奥会后,哪怕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邱雨婕仍然坚定地选择了报名。


「看到最终名单上有我的名字时,心里松了一口气,有一种踏实感。」


邱雨婕不仅出现在了志愿者名单中,还被委以重任,是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副医疗官之一。


她戏称自己为「诊所客服第一人」,只要是闭环内的需求,哪怕是做不到的非医疗类需求,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


她说「要想得更多一点」,也真正地做到了「再多做一点」。


5 年的等待,不顾一切地坚持,当年的遗憾终于在 2022 年实现了。


图源:邱雨婕(与酒店工作人员讨论春节活动)



1 张满分答卷


和以往的保障工作不同,本次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除了常规的医疗保障任务,还需要负责诊所的搭建与筹备。


在疫情下开展保障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医务工作者更好的开展保障工作,相关负责人从前期开始就已介入整个诊所建筑的设计。


从一张图纸开始,面对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讨论,2019 年关于诊所的设计图终于定稿。


2020 年新冠疫情出现,诊所必须重新规划,需要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的「三区两通道」建设。


既要尽最大程度地减少诊所主体结构的修改,又要完成动线改造,建筑方和医院负责人们先后出了三四版改造方案,才有了诊所现在的模样。


关于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的设想,刚刚开完线上会议的副医疗官贺明轶这样对我说道:


「我们不只满足医疗需求,只要走进诊所,所有的需求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


「要让冬奥村的居民感受到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在异国他乡也能收获家的温暖。」


贺明轶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沙哑,在我问及工作强度是不是很大时,她却说
「最近劳动强度还好,每个人基本上值 24 小时的班儿就能顺利的完成诊所任务,精神很饱满,放心。」

原来,在诊所开业前期,医疗官们值完 24 小时的夜班之后,第二天还要再工作一个白天才能回到驻地。

回到驻地后也不能立刻休息,还要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培训。

班次复杂、值守时间长、也没有节假日,「进村之后就不太有时间的概念了」。

这样一份高强度、高压力的保障工作,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完成得比当初预想的还要更好。

诊所开业至今,0 突发状况,不是因为经历的少,而是准备的足够多。

图源:贺明轶(春节活动)


远方的守候


临出发前,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护士长李曼收到了女儿亲手为她制作的发卡。


图源:李曼


在诊所里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十天就过去了,恨不得把每天掰成八瓣儿来过。


基本上三四天才有时间和孩子视频一次,「不过我也不想频繁的和她们视频,越视频越想孩子。」


刚开始知道李曼要去奥运村时,小女儿不停地问她「妈妈你要去哪」、「你要去多久」、「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有一天晚上孩子睡觉前跟她说「妈妈,你去冬奥会之后我就好久看不见你了,我会很想你,如果想你了我就抱抱雪容融。」


因为她知道雪容融是冬残奥的吉祥物,也知道妈妈就在冬奥村,所以就把对妈妈的想念寄托在雪容融身上。


离家闭环管理三个月,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也是支撑着志愿者们心无旁骛为冬奥服务的坚实后盾。



被认可的满足感


来自北京中医医院的李博负责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中的急诊内科值班、内科门诊,随后调动到了中医科,做针灸按摩。


大年初一,有一位来自丹麦的领队来到了急诊室。


患者后背痛好几年了,最近工作压力增大,刚才扭了一下不能动了。


常规的话开点 NSAIDs 药,比如布洛芬,再配合休息就行,但患者一听吃药就直摇头,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下背痛是中医针灸按摩的特色病种,针灸的效果很好,所以李博建议患者尝试一下针灸。


一说「针灸」,患者两眼放光,不仅知道针灸,还一直很想尝试,很痛快地签了针灸治疗知情同意书。


按照防疫要求,简单按摩后,只扎快针不留针。


针灸说起来简单,但是在闭环防疫的特殊环境下,许多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很有挑战。


因为防疫要求戴两层手套,手感很受影响,另外头上还戴着护目镜和面屏,瞄准穴位并不容易。


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手感,治疗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前后只用了几分钟。


患者从治疗床上下来,先是小心翼翼地走了几步,还不太敢动。


「大胆地往前走!」李博鼓励病人说,「越走越轻快。」


病人由慢到快在诊室里转了两圈,一脸不可思议又疑惑的表情,说腰痛已经好多了。


诊所开诊以来,推拿针灸已然成为了奥运村的「明星项目」。


「能够得到这么多认可,很高兴,也很满足。」



写在最后


1500 平方,18 个科室,16 小时门诊,24 小时急诊。


一间小小诊所,承载着来自 7 家医疗单位的共同心血,保障着冬奥村内的医疗救治工作。


采访当天,贺明轶刚刚开完线上会议,邱雨婕忙了一天才有空回复消息,李曼身体不舒服刚吃完药,李博准备去诊所值班。


和在冬奥村外的我们一样,他们也正过着「普通」的生活。


图源:视觉中国(北京冬奥村)


致谢: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副医疗官贺明轶、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副医疗官邱雨婕、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护士长李曼、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志愿者李博


策划:93

题图:视觉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