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种草、草养牛、牛产奶!百家中外媒体实地见证蒙牛一杯好奶的诞生 | 牛's Time in WDIC
为什么要在沙漠里种牛奶?
沙漠里的牛奶有啥不一样?
From Grass to Glass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
需要多少个流程啊?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的特仑苏
是在这里生产吗?
听说《向往的生活》
还专门来你们这里拍摄?
……
这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的抢答
却是一场神秘的沙漠有机牧场探访之旅!
8月2日至3日,在世界奶业大会即将开幕的前夕,百家中外媒体记者和文旅达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一起走进中国第八大沙漠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深入探访蒙牛沙漠有机奶源地。共同见证蒙牛集团从一棵草到一杯沙漠有机奶的全链条生产过程,亲身感受“沙漠里也能种出好牛奶”的绿色发展壮举!
瀚海耕绿 打造奶源的天堂
走进圣牧草业,记者们首先被眼前的绿洲和沿途沙漠形成的巨大反差而折服,沙漠里种牛奶,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果真在这里发生了!奇迹!奇迹!
讲解员告诉大家,这里位于中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腹地,这里原本是生命的禁区,但如今却是奶源的天堂。
因为从纬度上看,这里处于北半球最佳奶源带,每年日照时间能达到3000多小时,紫外线清澈,大沙漠反而隔离了工业污染和病毒传播,成为了纯天然的‘隔离带’。
2009年,蒙牛旗下圣牧组织了一批专家实地勘探,决定要发掘得天独厚的奶源圣地。也正是从2009到2023的14年时间里,蒙牛圣牧在当地种植9700万株各类树木,绿化沙漠200多平方公里,旗下牧场100%开展粪污还田,并且实现全程甲烷收集,助力控制温室效应。22万亩沙漠改造成饲草良田,建成11座平均面积5万~6万平方米的蓄水池,保护奶源地土壤微生物及昆虫、植被多样性。
如今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中,生活着近10万余头奶牛,日产有机鲜奶1100余吨,巴彦淖尔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
现场有记者感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蒙牛圣牧的瀚海耕绿、披绿生金的事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教科书式案例!
治沙养牛 好牛产好奶
走进圣牧有机牧场时,只见奶牛们在沙地上撒欢,几只犊牛还喜欢往身边拱,还有很多奶牛躲在牛棚里避暑,棚内的风扇和喷水系统自动运转,环境超过奶牛适应温度,就会自动开启降温模式。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里的23座牧场里养了11万头牛,每一头都享受着有机食物和精心照料。
每一头牛吃的是自产的全有机餐。牧场之外的22万亩无化肥、无农药、无转基因的有机草场,让玉米、燕麦和苜蓿“三件宝”直供奶牛餐桌。
随工作人员走入宽敞凉爽的牛棚,只见许多奶牛慵懒地躺卧在沙床上休憩。据介绍,这是沙漠自产干沙铺床,既柔软舒服,又干燥不易滋生细菌,还有着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奇效,“我们还有专业的营养师、保健医生构成的后勤天团,保障每头牛超级到位的牛福利,让它们产出开心的好奶”。
除了探秘的观光客以外,运输的奶罐车是牧场的另一常客。所有挤好的奶,都通过管道注入奶罐车,2个小时之内,就会被送往加工厂,在那里,蒙牛引进顶级设备,遵循最严格的品控要求,保证最严格的杀菌环境。
在加工厂中,入库、过滤、消毒、检验、灌装…… 数字流程管控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最终生产出一袋袋高品质的有机奶成品。
有记者现场感叹道,从小时候起就常听的一句广告词“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如今身临其境,果真名不虚传!
数智化车间 一杯好奶由此诞生
在磴口县的蒙牛巴盟工厂,记者们在车间走廊里看到了学生奶、利乐包纯奶、特仑苏纯奶、梦幻盖有机奶等多款畅销产品。讲解员告诉大家,这里生产的有机奶同时通过中绿华夏和欧盟有机认证的最高端有机乳制品,是亚洲博鳌论坛的唯一指定乳制品。这些产品的销售覆盖了北上广、川藏渝等十几个大区。
在生产车间里,除了最终的罐装环节,全环节看不到牛奶,眼前是蜿蜒的输送管道和各种密闭罐。
牛奶经过自动智能包装后,经传送带送至生产一线。整个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蒙牛磴口工厂勇于吸收先进的理念,推行人性化管理,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决不允许因产品质量问题影响企业声誉的事情发生。
来自突尼斯的玛丽安(左)、阿斯玛(中)和来自泰国的拉琵潘.旺功沃拉未(右)摆出“中国牛”手势,称此次探访蒙牛磴口工厂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乳制品生产过程,为蒙牛的先进技术、高智能化作业点赞!
短短两天的行程,百家中外媒体记者用脚步丈量了蒙牛十余年间瀚海耕绿、治沙哺业、披绿生金的艰难而正确的道路,那就是——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蒙牛全链条的沙漠有机奶生产流程,也一一展现在中外媒体的眼中,世界奶业看中国、中国奶业看内蒙古,一杯有机好奶当然还是要看茫茫沙漠中的这片绿洲之地!
牛's Time in WDIC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