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创新社会治理

2017-06-07 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雷卫华 汪涛

责编| 赵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2期)


近些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移动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科技产品之一,手机已然被称作“带着体温的媒体”,随时随地可自由沟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治理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创造性地开展社会治理,变革社会治理方式,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


>移动互联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


要想有效进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的社会互动方式、新的社会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新的社会问题。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多样化的新媒体形式和新沟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社会互动方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集中体现了双向互动、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本质特点。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过程已经很好地利用和体现了上述本质特点。但应当注意的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已经展现出了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其具有随时随地沟通的能力。传统互联网具备随时沟通的特点,但由于其不可移动性,无法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不同社会主体的功能。与之相比,移动互联网这种无处不在的特性,不仅使得社会互动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形式倍增,使更为广泛的社会个体和组织更为便捷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互动在形式上具有诸如分众化和碎片化沟通等鲜明的特点。因此,创新社会治理活动应当考虑如何应对和利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互动海量化、互动形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因素。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型数据以及相应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技术,为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能够提供极为丰富的地理相关信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通过GPS、BS、WiFi、iBeacon、Gimbal等地理信息与定位技术,移动互联网可以构建一张从室内到室外、从天上到地下的全方位地理信息网络,从而可以获得传统互联网环境下无法实现的实时地点信息、区域与范围信息以及轨迹信息,有助于利用新信息来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基于地点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能够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结构性问题和人口服务及管理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不仅如此,随着对数据分析和利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诸如空间数据建模和空间数据挖掘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并提供新社会治理思路。


移动互联网为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新型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形式不断被创造出来。伴随着这些新型社会活动,一些潜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社会治理的新问题。例如,近年来网约车、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等商业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社会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而现有的社会治理模式对这些新问题尚不能给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的出现,集中体现出了社会互动关系和互动形式的改变、社会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途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时间不确定性,以及社会治理边界的扩张,突出反映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社会治理动态性、整合性、情景相关性等方面的要求。


>社会治理创新,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适应新型社会互动方式,树立全方位社会服务理念,在社会治理形式和渠道上进行创新。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首先,应当适应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治理新特点。政府职能部门应革新社会治理理念,并以理念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行动,深入理解互联网思维所强调的“开放、融合、民主、参与”等特征,理解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时间、空间、人/物的场景交互革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惠民利民服务,做到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其次,“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积极实现在社会治理互动形式上的创新。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沟通优势,以更加灵活、便捷、个性化的渠道和互动方式吸引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积极、有序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第二,健全信息共享与整合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近些年,政府网络和信息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多种社会治理信息已经初步形成了整合性网络和综合性利用。但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前期的政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更多是基于传统互联网的思路建立的,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信息采集与整合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主动性、及时性和精确性等优势;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能有效实现,缺乏对部门间信息孤岛、办公协同不足、社会治理碎片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另外,现有的信息平台本身也无法解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区域社会治理新问题。


因此,下一步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应着力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当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新政府决策网络。针对新的信息问题建立云平台和大数据,努力编织“云”上的政府决策网,将基于移动互联的网络数据纳入到现行的大数据云平台中,实现社会信息的互联互通、共融共享。其次,应当努力提升信息化平台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及时发现、处理社会问题,实现对社会的全地理范围覆盖、全天候即时响应和全网平台智慧化,提升对社会矛盾问题的预知度,提高对社会的管理水平,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最后,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矩阵式组织结构,制定跨职能部门、跨治理区域的综合协作机制,有效利用移动互联信息,解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治理问题。


第三,深入利用移动互联信息技术,挖掘基于移动互联数据的社会信息,为社会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工具。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型移动互联信息技术,推动社会信息收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当前仍有相当大一部分社会信息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力方式,不仅费时费钱费力,而且数据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数据质量不高。这必然会对后续的数据综合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技术的发展,诸如NFC、RFID、智能标签等技术逐渐进入应用阶段。在采集社会信息时,应当前瞻性考察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减少数据采集中的人为因素。其次,要基于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新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使数据转化成社会治理中的有效信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应当着重关注人或物在社会中的实时地理流动,开发和利用基于地点的时间动态性信息和基于人或事件的移动轨迹信息分析,发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变化模式,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从静态治理向动态治理的转变。





2017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