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新征程| 香港回归20年经济发展纪实

2017-06-26 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5期)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20年,弹指一挥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香港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审时度势,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指导“一国两制”实践,稳妥应对香港出现的各种复杂局势,对港工作取得许多新突破、新进展、新成就。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邓小平曾在阐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描述。“香港人的生活常态、习惯都没有什么改变。变的是什么呢?讲普通话的人多了很多,大家开始了解国家,有更多的接触。特别是经过人脉交流、经济互动,以前香港经济通过和美国、欧洲的贸易,现在更多依赖内地,这些都是大变化。”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说。


这些“不变”与“变”,生动体现了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的发展轨迹。香港2016年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较1997年累计名义增长81% ;2016年总就业人数达380万人的纪录高位,较1997年增加约65万。“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特设港澳专章。其中,中央对香港至少有9项支持,希望早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强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内地更好地“走出去”。


祖国内地持续稳定的发展为香港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繁荣稳定的香港也为国家建设、内地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20年来,中央政府陆续推出CEPA、开放香港人民币业务、沪港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香港的稳定发展和长期繁荣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通过经贸、金融、科技等多领域合作,香港也为内地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香港回归20年,也是不断与内地融合互惠的20年。20年来,内地与香港经济全面、深度融合,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香港也正在变化中寻找在国家发展中的新优势。


值此回归2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周刊》特别策划封面文章《香港新征程》,从CEPA、股市、投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等多维度,全方位透视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发展的脉络及未来新趋势。


封面组文导航



实现向全球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跨越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优势;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将提升香港的深度和广度;

“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撑起港股半边天

内地企业占据港股“半壁江山”;

H 股和大红筹公司20年融资超4万亿港元


资本开放的里程碑:“两通”成绩单

5万亿公募基金南下掘金,北上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有望达千亿


内地市场成就香港“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内地商业版图


再造新优势

落马洲河套带来的想象;

粤港澳大湾区“破题”;

亟待打开的“小门”;

CEPA:“大门”敞开后实现双赢;

“超级联系人”怎么当?


香港的出路:

把握内地经济大势及脉动是不二法门


带着“狮子山精神”北上

调查称,九成香港大学生愿到内地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2017年第2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