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湖南汝城的扶贫审计风暴

2017-07-13 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湖南长沙、郴州报道

责编:赵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7期)


一栋深藏在湘粤赣三省交界深山里的两层小楼为何引起了国家审计署的关注?扶贫资金修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如何变身酒店?50万扶贫资金是怎样被套取的?


2016年8月,审计署对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开展扶贫审计,随后在当地掀起一场整改风暴,且持续至今。


5月24日,在湖南省汝城县,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农业处处长彭君舟(左二)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等介绍2016 年底审计汝城扶贫资金的情况。


>小县城里来了审计组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粤赣两省交界,人口仅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8323元,是个小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2016年8月,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农业处16人的审计组来到汝城,审计该县2015年至2016年9月的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


审计署直接对全县的扶贫工作专项审计,在汝城县是第一次,在该县隶属的郴州市也是第一次。汝城县县长黄志文回忆,“审计人员不断地和县领导、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和谈话,大家都感觉到审计署非常重视这次审计,我们也感受到了压力。”


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副特派员辛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围绕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持续组织开展扶贫审计。在湖南,审计不仅覆盖全省40多个国定贫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还要覆盖该县纳入统筹整合使用的各类涉农资金,并对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有时候,一个贫困县审计长达3个月,一定要查深查透。”


带着“查深查透”的要求,汝城审计组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各种资料中。审计人员彭君舟说:“我们在汝城的两个办公点,一推开门,只能看见一堆堆文件资料,走近一看才发现有人在埋头干活。”


这些资料从表面看起来大多并没有问题,辛风说,从这些表面“完美”的资料中找到突破口,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个挑战。此前,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实施的湖南省农林水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对全省近3000个水利项目进行分析,准确地在湘西自治州某县一个项目中揪出了蛀虫。


常识有时候非常管用。汝城县上塘村农业合作社交易中心项目引起了审计组的注意。“以前从来没碰到过在村组建设交易中心的情况,这不合常理。”彭君舟说。


从资料来看,该项目主体结构为一栋两层楼房,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项目申报、验收等资料都很齐备,对其功能介绍却语焉不详,这进一步加深了审计人员的疑问。


审计人员决定前往上塘村实地调查。一到现场,根本不见交易中心的影子,却在项目所在地看到一家酒店。原来,该项目虽以农业合作社交易中心名义申报,但申报前就已经明确按酒店进行设计,建成后直接用于酒店经营,通过该方式,套取扶贫资金50万元。


同样靠实地走访,审计组发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度缓慢。


在辛风看来,只有严明的审计纪律才能保证审计避免受到人情因素的干扰,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贫困县、贫困户和扶贫项目大多地处山区,山高路险,有的村甚至不通车。有时为了核查一个项目可能要搭上一天时间。” 辛风说,尽管如此,审计组仍然拒绝使用汝城县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车辆。而且一到汝城县,审计组就将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贴在了办公楼门口,还公示了廉政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全县人民监督。


2016年10月,审计组出具审计报告,指出了汝城县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部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统筹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强化项目管理、切实贯彻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政策等意见和建议,对该县的扶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汝城掀起整改风暴


专项审计结束后,汝城县掀起了一场整改风暴。


汝城县县长黄志文说,从最初的压力,到后来把这次审计当做规范管理的机遇,汝城县正视问题,力行整改。


汝城县从严抓好整改落实,追回违规资金231万元,惩处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其中就包括上塘村的村干部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半年前还是一片空地的文明瑶族乡易地搬迁项目工地上,一排排崭新的安置房已拔地而起。汝城县定下目标,2017年搬迁7126人,全面完成易地搬迁扶贫任务。


在整改中,汝城县也悄悄学会了审计组的高手路数。比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贫困户识别不准问题,汝城县组织住建、工商、财政等多个部门,建立部门信息比对机制,用一个月的时间,清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将一批不符合标准的人及时清理出贫困人口序列,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识别。


辛风评价,整体而言,汝城县以前在扶贫资金管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推进等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但审计指出后,整改比较到位。


黄志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如今,审计及问题整改已经成为常态,汝城县不仅要全面整改审计发现的各项问题,还要持续深入放大审计的监督功能。


2017年3月,汝城县采取村级自查和县级复审相结合的方式,审查了全县309个村的财务,共查出各类问题580个,清退违规资金36万元。


2017年6月13日起,汝城县派出4个财务审计检查组、4个现场比对复核组,对全县80个精准扶贫村的扶贫资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督查。


这是审计署专项审计后,汝城县整改的两次大动作。乡、村两级机构也是湖南全省狠抓扶贫腐败的重点。


湖南省纪委副书记李宗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扶贫资金、惠农资金下去以后,一般来说,村里出问题,肯定与乡里的干部有关系,如果没有乡干部的支持、帮助或默许,村干部要‘雁过拔毛’,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村干部也要买通乡干部。这是个规律。”


为此,2016年,湖南在全省加强乡纪委配备,以党委换届为契机,每个乡配备3名专职纪检干部,专职监督。“这样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从制度上盯防扶贫资金被‘雁过拔毛’”。


6月23日,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指出,今年继续加大扶贫专项审计力度,重点抽查了20个省的1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抽查扶贫资金336.17亿元,占这些地区2016年财政扶贫投入的44%,涉及1216个乡镇、3461个行政村和2508个单位。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和部门已追回或盘活扶贫资金6.48亿元,处理处分44人。


辛风说,现在,各级政府对扶贫资金管理高度重视,审计、纪检监察、检察机关严查扶贫领域的腐败,敢动脑筋的人越来越少,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也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好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