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吧| 雪乡"宰客门"的思考

2018-02-01 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牛绮思| 综合整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5期)



近日,黑龙江“中国雪乡”风景区,先是有游客痛陈黑龙江雪乡旅游乱象,当地管理部门查处涉事旅馆没多久,又有被宰游客录下了导游的“劝说辞”:“雪乡一年12个月只营业3个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9个月磨刀,3个月宰羊。谁是羊,大家都是羊。”


《中国经济周刊》的《“一锤子买卖”毁了黑龙江冰雪旅游》刊发后,网友们普遍认为,旅游低价背后八成有猫腻,贪便宜之心不可有。还有不少人表示,雪乡事件背后暴露的是中国旅游产业的种种缺陷。


>别用低价吸引游客


@玉言2016:说实话,参加低价团,或者甚至是“裸价团”,就是在挑战常识。比如320元的4天3夜团,肯定会有购物点,所以也都买点;而独立成团或自助游,没有强制购物,但费用也会高些。


@Neverland-11:很多产品都是以低于成本价招揽游客,报团之后再告诉游客要缴纳各种项目的费用,所以对于零团费负团费这是要打击的,低价取胜,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爱上宜昌:为什么出现这种恶意宰客现象,应该探究下旅游模式的选择!驴友团?零负地接团?如果想好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请一定要知道出行的成本。


>旅游经营模式、游客意识和监管方式都要重新探究


@提灯前行:黑龙江只有冬季才能受到关注,人们极度渴望经济效益,但不能因此而找错方式,宰客实属不该。可以发展产业多元化创造就业机会。


@路灯摄影: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同样的问题,我住过480块钱一晚的超小单间,吃过128块钱一盘的宫保鸡丁,尤其在十一黄金周去旅游,天价客房、天价饭,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所有这些都是悬浮在游客心头的阴霾,需要一把利器去驱散。


@落榜进士:我们应该把目光放至整个行业,而不是只盯着黑龙江或雪乡,也不应该只对这个经营者口诛笔伐,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现象认真审视整个旅游行业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云啊飞啊:打造一个地方的旅游名片,从上到下,都必须树立起服务意识,建立起相应的培训、督导体系,并通过时间来不断改进发展。从2016年2月的天价鱼,到2018年的雪乡事件,都反映了旅游发展模式上存在的巨大问题,管理者和从业者还需要打心底认识到其严重性。


@看见:这不是一个地域独有的现象,而是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的现象,只是多和少的问题。想要杜绝此类现象,一方面行政机关加强监察和查办的力度,出台严格的处罚措施;另一方面,游客也需要勇敢举报,少一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宇宙浪子:任何景区都有宰客现象,现在很多消费者还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监管部门还要加大力度整治才行。


>雪乡的美景无罪


@摄像大哥2号:雪乡的美景是无辜的,我还是会对那童话般的世界心生向往,而我也相信,经过了这次的事件,雪乡会不断地完善经营。也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能真正还雪乡一片圣洁的天空。


@鼠标滚轮失灵:雪乡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尤其是夜色下的雪乡,童话般的世界,美景无罪。




2018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