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艺文季”,共度最有趣有料的周末!| 年度重磅
自2002年成立,文景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我们的足迹从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到唤不回乡愁的大国大城;从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圣山到黄金时代的启蒙哲人沙龙;从阿富汗、伊斯坦布尔、京都,到中洲世界、地下铁道;从“为你,千千万万遍”到 “人生终需一次妄想,带你去那从未到过的地方”……
如今,一年一度的年度重磅“艺文季”又要开始啦。这次,我们以“城市: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为主题,届时会有4场论坛、3处空间以及2日映像(见总预告)。而文景15周年,与15位嘉宾面对面的机会——就在这4场以“城市”为主题的论坛,不要错过了这一年一次的机会噢!(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报名。)
今天,我们特别介绍一下这4场论坛(本届艺文季更多有趣的活动,我们将在本周之内一一具体介绍)。
扫一扫即可报名,欢迎读者朋友将此图分享到朋友圈。
活动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原中法大学)艺术8
开放时间:2017年7月22日、23日(本周末)10:00—22:00
22A:何为理想城市?
时间:7月22日(周六)15:00—17:30
嘉宾: 顾铮 史建 陆铭 唐克扬 茅明睿
理
想
曾经以及正在发生的:投奔到北上广深的外省青年,带着异乡人的苦楚与激情,改写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正在发生以及未来的:异乡人不再苦楚,他的脚步踏遍世界,带着迁徙的勇气、心灵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他们在城市中经营事业、享受生活、寻找自我。
乡土社会在代际更迭中日渐模糊,新新人类没有乡愁。他们不必牵挂那回不去但永远想念的故乡,北京、上海、伦敦、纽约……城市为他们提供大同小异的巢穴。
那么,当我们已经拥有了观望世界的能力,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理想城市?
城
市
顾铮,摄影理论家、批评家、策展人、摄影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专事研究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史、视觉传播。
史建,学者、建筑评论家、策展人、出版人,研究型建筑新媒体“有方”合伙人。长期从事城市/建筑文化评论与研究,以及相关图书、展览的策划、编辑工作。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畅销书《大国大城》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
唐克扬,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和建筑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著有《从废园到燕园》《长安的烟火》《美术馆十讲》等作品。
茅明睿,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平台创新中心秘书长。
22B:小说治愈?
时间:7月22日(周六)19:00—21:00
嘉宾:史航 止庵 蒋方舟 伊格言 杨庆祥
小
说
人类会用文字虚构世界的那一天就有了小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阅读小说是人们最好的消遣。小说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现实世界以外的大门,能将人传送到另一个生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不仅如此,小说作为良药,曾经抚慰、激励过无数人的心。对普通人而言,阅读小说获益良多。
相比过去,现代人有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焦虑。生活、工作在城市本身就是很多情绪问题的根源。阅读小说还能否成为消遣?是否能治愈现代人的各种情绪病?
任何一位写作者都首先是一名读者。在这几位写作者眼中,小说阅读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怎样的位置?他们又将分享怎样的阅读故事?
治
愈
史航,人称“鹦鹉史航”。编剧、策划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止庵,传记、随笔作家。著有《惜别》《神拳考》《樗下读庄》《老子演义》《插花地册子》《喜剧作家》等,编订有《周作人自编集》《周作人译文全集》等。
伊格言,台北艺术大学讲师。曾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等文学奖项,获选《联合文学》杂志“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著有《瓮中人》《噬梦人》《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等作品。
蒋方舟,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杨庆祥,文学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诗人,批评家。曾担任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老舍文学奖评委。
23A:纽约巨像
时间:7月23日(周日)15:00—17:00
嘉宾:科尔森・怀特黑德 西川
纽
约
“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啤酒,吃掉350万磅肉,消耗21英里长的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去,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
纽约——这座容纳着近900万人口的美国第一大城市,曾经因多元的移民文化闻名于世。然而近年来,纽约客们中出现了“大熔炉纽约不再”的声音,他们也开始讨论是否要逃离纽约。社会分层与阶层固化的命运,纽约能否幸免?如果纽约这座全球标志性的大城市也不能幸免,这个信号该如何解读?如今的纽约真实生活状况如何?过去和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
科尔森・怀特黑德生于纽约,长于纽约;诗人西川,2007年曾任纽约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一个纽约土著,一个“纽约客”,邀请你共同捕捉一个奇妙时刻,共话纽约这座特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以及那些震动世界事件现场。
巨
像
科尔森·怀特黑德,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地下铁道》《纽约巨像》作者。
西川,诗人、翻译家。出版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深浅》等,译有庞德、博尔赫斯、米沃什等人的作品。
23B:当代都市人的
社群认同与认同危机
时间:7月23日(周日)19:00—21:00
嘉宾:王明珂 马戎 田耕
社
群
近年来,都市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发生。然而事件发生后,不少施暴者的同事、社邻都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看上去极为正常、友善。
川流不息的人群,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五花八门的网络媒体……施暴者不仅生活在职场里、社区中,他们还存在于网络社交群里。我们该如何处理现实与网络之间的断层?我们如何在断层之间找到群体认同?而在这其中,人类社群、族群研究者们又能做些什么?
在真实与虚幻的拷问中,让我们一起寻找自我和社群的关系,一起触摸心之归处,以及归之艰难。
认
同
王明珂,历史人类学家,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长期从事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民族研究。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等。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边疆社会变迁、族群关系、人口迁移、教育等。主要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中国民族关系现状与前景》等。
田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政治社会学、社会理论、比较历史社会学、社会史等。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原中法大学)艺术8
时间:2017年7月22日、23日(本周末)10:00—22:00
直播支持:知乎live
媒体合作:做書、界面文化、青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文汇报、好奇心日报、凤凰文化
城市: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扫此二维码,
即可报名“艺文季”(仅论坛需要报名)。
城市: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不能到场的小伙伴,扫此二维码,即可限时"特价报名"四场论坛的知乎直播,也可在知乎live上分别报名单场论坛。
微店福利:艺文季期间,文景微店将有限量签名本上线,包括《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追风筝的人》(十周年珍藏纪念版);文景十五周年特制帆布包加笔记本套装、“纯真博物馆”精品拼配咖啡豆上线预售;文学、社科重磅新品8折优惠,满200元即可获赠咖啡豆体验装。
艺文季空间分布图
地铁5号线,东四站
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
公交60路、82路、112路,亮果厂站
艺术 8 (原中法大学)
这座百年前与法国里昂大学互为姊妹学校的院落,现在是艺术8。由法国设计师卡罗琳·奥蒂内历时九个月精心设计。 一层主厅里青、白、蓝三色相间主梁斑驳而瑰丽;二层画廊空间内光亮的水磨石地面仿佛一幅抽象的水墨画卷;设计师卡罗琳大胆采用了杜鹃红、秋菊黄、孔雀绿、典雅金、尊贵银等明艳色彩作为五个沙龙空间的主色调,配合中式古典家具,呈现出华贵、奇巧的风格。
中法大学,在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由李煜瀛(石曾)先生于20世纪初创建,以促进中法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在1919年至1920年间,在中法大学的培养下,1700 多人到法国留学,其中,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领袖 ; 科学家则有钱三强,严济慈 ;而艺术家有李健吾,常书鸿,潘玉良,林风眠。

现存建筑原是清末理藩部旧址,在原衙门大堂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大门为带八字墙的单层中式建筑。正对大门的二层南北向楼房为清水砖墙、硬山顶式样。西山墙上开有主入口,前接面阔十一间的连房,正中三间加抱厦。 一层礼堂内,保留着初建时安装的原产法国的吊灯。 礼堂内正面墙壁上嵌有石刻孙中山《总理遗嘱》的全文。二层原为中法大学图书馆。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亦可报名“艺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