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CL创投童雪松:以色列创业公司多达6-8千家,却为何不肯卖给中国企业?

童雪松 投资家 2022-10-20

以色列有六千到八千家创业公司,但是跟中国投资人“看对眼”的不多。如果能将以色列公司吸引到中国上市或与本土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会促进中国技术和企业发展。


来源|投资家网(ID:touzijias)

口述|童雪松

整理|李铮


投资家网

www.investorscn.com

2017年7月29日,由投资家网和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投资家网·2017中国股权投资峰会”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

 

本次峰会以“股权投资大时代”为主题,深度剖析“股权投资大时代”的全新业态,并将邀请国内一线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一线FOFs、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国内外高净值个人、优秀创业企业、各地政府领导等优质LP聚集一堂,共同探讨2017退出之路、新环境下的投资探索、智能制造,新经济的突破口等热点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家网联合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2017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系列榜单”以及由投资家网研究院出品、投资家网WFin数据库支持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十年回顾暨2017半年度研究统计报告”,于7月29日隆重揭晓和重磅发布。


TCL创投副总裁 童雪松

 

在上市公司并购专场,TCL创投副总裁童雪松发表了题为《去以色列做并购》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以色列有六千到八千家创业公司,但是跟中国投资人“看对眼”的不多。如果能将以色列公司吸引到中国上市或与本土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会促进中国技术和企业发展。

 

以下为童雪松在“投资家网·2017中国股权投资峰会(深圳)”上的精彩发言:


01

以色列创业公司6-8千家,每年死很多

 

以色列每年有很多创业公司产生,现存的创业公司有六千到八千家,但每年也死很多。2010年起我就开始去以色列,看项目、找合作,做一些基础功课。今年上半年,我已经跑了三趟以色列。开头当然困难,收获不多,摸透情况后,和以色列的企业沟通交流就会顺很多。

 

在以色列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现在很多中国投资人也对以色列公司非常感兴趣。我上个月在珠海参加了“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这是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大概去了五千多人,中国资本对以色列的热情可见一斑。可是之后我在以色列和企业交流得知,他们对中国投资人感觉不是特别好,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投资人去以色列,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很少做非常基础性的、认真严肃的投资研究,也不花精力去做基础性布局,投的项目也少。而TCL创投已经在以色列投了两支基金,跟当地投资界建立了较深的联系。此外,我们还雇了当地团队寻找和筛选项目。所以综合看来,我们在以色列扎根比较深,走的也比较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部分中国投资人对于项目的关注点不同。

 

以色列当地有一个基金投资人跟我讲,他说“我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想到美国”。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以色列创业公司最后都选择了美国作为“最后归宿”。为什么以色列公司都卖给了美国,而不是中国?因为美国资本往往关注团队、技术,而中国资本去看的时候更多是想看一些财务的数字,关注利润,技术和团队是相对次要的关注点。很可惜是,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往往是财务数字不大好看的时候就已经被卖掉了。

 

这种没有亮眼财务数据的以色列公司,对于中国绝大部分投资人来说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不会花很多钱去买一个一分钱不赚的公司,但事实证明,往往是这些公司到最后是成功的,它们中大部分是被美国买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探讨,怎么样能够在以色列寻找到一些适合中国企业或中国投资人的标的?我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些心得。


02

跨出一步,将以色列公司引入中国发展

 

我举一个例子,也是我从今年三月份到现在一直在跟进的一个案子。这是一家提供广电设备和服务的以色列公司,2006年成立的,直到十年以后的2016年盈利。它今年全球销售额是6400万美元,净利润1500万美元。我们注意到,即使是这样一家比较成熟的以色列公司,它在中国的销售也非常少。以此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新的模式。


这个模式是什么呢?就是把传统并购和VC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做的这个案子就是基于两者之间。我们内部做了一个研讨会,讨论这到底是一个并购还是VC投资。我们买股权,这是一个股权转让,当然买的多,比如80%,90%,所以成了控股,这是其并购的属性;但是,我们更多讨论的是怎么帮助他在中国把业务做起来,做出新的增长点和特色,因为其业务发展的潜力,还远远未被发掘出来,这是VC的属性。

 

总结一下,我们着眼于控股这家公司,但是我们更多是用VC的眼光去操作,去发现其隐藏价值。我们虽然是控股股东,但是我们不会直接去管理这家公司,这又跟传统的并购不一样,这是以VC的角度去做的并购。在以色列,我们是不是可以用VC眼光去寻找一些马上要盈利,或者刚刚盈利的企业,然后去探讨其如何进一步成长?

 

比如,这家企业的的产品主要是广电设备和服务,但也特别适合互联网直播。它传统的阵地是媒体业务,但在互联网直播这一块做得非常小,在中国做得非常小。很显然,他们对中国并不是很重视,或者说它并不了解中国。这样的企业我们能够帮得上,我们有机会赢。首先,它的产品中国是一定需要的;其次,中国在互联网直播这一块有需求,可能比北美还要大。对照这两个机会,它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首先,它可以在中国建产品开发中心,在中国建工厂或者销售。现在这产品非常贵,几乎只有专业机构才能用。在中国生产,可以把成本降下来。其次,它可以开发一些适合互联网直播的产品,以及适应其他不同的行业的产品,这些都是我们投资人可以帮得上的。比如我们TCL是中国做警用摄像头的巨头,而安防又是这家企业产品重点应用的领域之一,他们的产品已经卖到东京警视厅去了,这就是我所说的“VC型并购”的一个发力点。

 

后来我跟以色列投资界的朋友就讲,我说你们习惯了把一个公司做起来,当它的价值没有完全被实现的时候,就卖给美国人。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做生意?我们把这个公司收购,然后在中国做。他们也很愿意,说如果能够在中国把这个案子做成功,就给以色列很多投资人、创业者演示了一条新的退出途径。

 

我们在考虑,未来我们可能要做一支并购基金,在以色列寻找一些符合标准的企业,然后帮助他们到中国来发展,最后上市也行,卖给上市公司也行。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非常大。如果说我们收来的企业,今年挣一千多万美金的净利润,三年之后到两千多万美金,相当于1.5亿人民币净利润,那时候再卖给中国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是我们目前尝试的,不一定能把这个案子做起来,但是我们跨出了一步,把以色列公司引到中国,希望能如愿达到多方共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