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烽火芳菲》水土不服,中外合拍剧为何总那么难?

2017-11-21 玥儿妈 读娱



读娱丨yiqiduyu

文丨玥儿妈


摘要:中外合拍简单,难的是拍出有品质,符合中国文化、精神的影片。


自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后,刘亦菲最近又带着新作《烽火芳菲》悄悄回归了,说悄悄是因为这部戏无论是拍摄还是宣传都非常的低调,而在国外大片云集的11月,这部戏可谓是清粥一碗。


《烽火芳菲》没有如名字一般火,也没有飞起来,倒是反响平平、口碑一般,11月10日上映至今,总票房快跑不动了,处在2460万上下左右,豆瓣评分也只有6.2分,很多网友表示刘亦菲不适合演电影,还是回来演电视剧的好,但读娱君觉得,这口黑锅不能刘美女一个人背……


 

口碑票房双失利

中外合拍片问题多多


《烽火芳菲》从导演到主创,亦或是在制作水平方面,都属于好莱坞大片的范畴,导演是曾两次获得金棕榈奖,在国际上都颇有声誉的比利·奥古斯特,主创团队则由7个国家的电影人组成,在今年6月,《烽火芳菲》还入围了上海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


 

这么大阵仗,最后就这样失利了。对此,读娱君认为主要表在几点方面:


1、故事无味,还有点儿模糊


《烽火芳菲》讲的是中国寡妇英子(刘亦菲 饰)帮助美国飞行员Jack(埃米尔·赫斯基 饰)躲避日军搜查并顺利送回美国的故事。这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本该是比利·奥古斯特最擅长的角度,可惜故事点太过模糊:


  • 战争轰炸特效差,枪击现场毫无紧张感,且战场与小乡村的来回转换过于频繁,声音的衔接也有很大问题,制作水平有如县域水准,实在不像出自大导的手笔。


  • 情感颠覆的过头,无论是村民团结的义举,还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线,都过于单薄,人物塑造、情感在颠覆上更过了头——话说两个语言不通的人,突然就这么相爱了,女主还是一个带着娃的小寡妇,这不带铺垫的又是偷窥又是握手的,危急关头还动情地KISS,敢问咱中国的小寡妇啥时候这么OPEN了?


  • 真实历史事件还原在何处?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派64名飞行员炸了东京,炸完后机组人员迫降到中国境内,其中有56名被当地百姓救起并安全送回美国。但本次救助事件使中国遭到了日本的疯狂报复,日军不仅发动了空袭、地面围剿屠杀还发动了细菌战,近25万中国百姓遇害。这次日军对中国百姓的屠杀人数仅次于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厚重且极容易触动中国观众的历史事件,却拍得如此寡淡无味,读娱君只想说:这个单我们不买!

 


2、台词水土不服,演员演技是给外国人看的?


前面读娱君有提到,《烽火芳菲》的主创团队由7个国家的电影人组成,SO!这就成了电影失利的最大问题,一堆外国人编出来的台词真的是乱七八糟,听的读娱君是各种的水土不服。再加上刘亦菲本身就偏弱的台词功底,以及片中戏份吃重的妞妞那生硬呆板地念台词样,分分钟让观众出戏。除了台词,演技也真的是相当尴尬!虽说,咱女神刘亦菲这次不面瘫了,在肢体语言、微表情上也小有进步,但终究还是尴尬,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这戏是给海外用户看的

 

历史事件改编电影越来越多

除了要保证品质还有文化和精神


近几年,像《烽火芳菲》这样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剧是越来越多,有的票房大卖,有的却是差强人意。该如何去把握改编真实事件这个度,让观众接受且又不反感,是不少导演一直在研究和摸索的关键所在,这条改编之路到底还能走多远?读娱君想通过近几年的几部大戏来跟大家说道说道。


大历史背景改编的电影——大牌云集的“建国三部曲”:纪念建国60周年的《建国大业》,纪念建党90周年的《建党伟业》,纪念建军90周年的《建军大业》。


  • 票房方面,《建国大业》当年总票房4.3亿,豆瓣上评分6分,由于不可忽视的历史性意义,和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时来说,《建国大业》算是相当成功的;2011年的《建党伟业》,延续了《建国大业》明星云集的方式,除了老戏骨外,还加入了很多年轻的实力演员,看似新鲜,但制作水准明显不如《建国大业》,4.12亿的票房在当时已算惨淡;而今年上映的《建军大业》,大量小鲜肉的加入,拉低了整部剧的档次,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加上《战狼2》的疯狂碾压,最终4亿收场,票房口碑双双扑街。


  • 演技方面,《建国大业》是三部中最为保守的一部,以老一辈的资深演员为主,唐国强、张国立、王学圻、刘劲、邬君梅、李连杰......随便拎一位都是能撑起整部戏的大咖,个个都有着无法挑剔的演技,遥想当年,看《建国大业》时,除了“数星星”,看各位的对戏那叫一个爽!相较于第一部,后两部虽然也是大咖云集,但相对都启用了大量的新人,演技方面也是颇为尴尬,尤其是第三部,欧豪、马天宇、刘昊然、张艺兴、李易峰等清一色的小鲜肉,演技青涩,虽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但依旧是过眼云烟,尴尬收尾。


 

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南京!南京!》、《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根据南京大屠杀事件改编的影视剧,近几年也是频频出现在大荧幕上,2009年上映的《南京!南京!》,票房1.59亿,豆瓣评分7.4分,票房还算可以,但口碑不是很理想,导演价值观紊乱、火候不够、视角混乱等都是观众炮轰的问题所在;晚一周上映的《拉贝日记》,受《南京!南京!》的影响,加上其立足点是西方人心中的普世情怀,使得《拉贝日记》的叙述显得肤浅而片面。最终票房只有800万,连《南京!南京!》的零头都不够,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炮灰;而2011年播出的《金陵十三钗》,6亿的票房成了当年度国内的票房冠军,然而票房远不及投资方预期,也算惨淡收场。



特定历史事件改编——例如《盲井》、《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湄公河行动》等。


2003年的《盲井》,题材来源于中国1998年三大特大矿洞诈骗杀人团伙案。豆瓣评分高达8.5分,获当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金马奖最佳新人奖、法国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口碑相当好却没有在内地公映,算是一部遗憾之作;


2010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描述的是关于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时的故事,票房破6.73亿,是当年国产片的票房冠军,而且提名获奖无数,口碑票房双丰收;


2012年,冯小刚又一部以特定历史事件改编而大获成功的《一九四二》上映,电影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3.64亿的票房不算很高,但因为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等一众老戏骨的精彩演绎,使得这部戏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算是冯导的又一部票房口碑双赢的佳作;


2016年底上映的《湄公河行动》,是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影片集中了特种兵战斗、飞车、国际犯罪元素,创造了11.84亿的高票房,同样成为了票房口碑双赢的佳作之一。


从上述分析来看,1、越具体、特定的事件还原的影视剧会更具可观性,且在票房上更有显性一些。这里不是大历史事件背景下的电影不好看,而是大历史事件经历太过庞大,一部90到120分钟的电影很难一次性讲完;2、真实历史事件还原的电影是在历史之下形成,本身就有厚度,所以制作团队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等都需要在文化、价值观等上吻合,不然容易出现包括价值观混乱、台词水土不服、演员人设不搭等一系列bug。


所以,对于中国的历史事件电影还是中国人自己操作更好,而不是中外合拍就能保证品质,即使保证了品质,但能保证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大精神、大意义吗?


为何?

中外合作会如此之艰难?


近年来,中外合拍片逐渐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还由此诞生出基美影业这样主打中外合拍的电影公司,可惜,至今基美影业出品的合拍片《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勇士之门》等都扑街了。



其实,任何事物从诞生到成熟都会有一个过程,发展迅猛的合拍片慢慢地出现了许多不“合拍”的现象,主题模糊、故事杂糅,不少合拍片成为了形式与内容两张皮的“伪合拍片”、“贴拍片”、“协拍片”。为何合拍片会出现这种种“不合拍”的现象呢?


从文本构建的角度上看,合拍片角色的建立和对话常常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一般爱情故事最初都会设定一个西方人和一个中国人相爱,《烽火芳菲》就是如此,读娱君认为,这样的角色设置根本不会成功,实际上这与中国观众并没有建立起任何的联系。还有一些从西方直译过来的对话,中国观众也是很难接受。


从文化、世界观、价值观来看,中国是在几千年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文化、世界观、价值观都有自己的圈层,而反观西方,文化世界价值观又是另一种体系,完全与中国割裂,虽然目前中西方文化观念在进行各自融入,但还是所扩散的范围太狭窄。


从人性、情感来看,我国更注重天地君亲师,礼义孝廉耻;而西方则更要随性、自由、开放。


而如何解决这些发展中的新问题,其实很多电影人也进行了反思和探索。但最终还是没有得出完整的结果——不然《长城》《绝地逃亡》《烽火芳菲》就不会如此差了。


总结:目前中外合作正在逐步向跨文化交流的深层次发展,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始终不能盲目乐观于合拍片数量的增长,毕竟票房低口碑差摆在眼前,我们要反思这种现状,针对合拍片的具体实践,想出更多改善的路径与方法,这样才能使中外合拍片逐步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成为爆款电影,未来的中外合作之路才能一直走下去!

更多文章:

公司丨《路从今夜白》难挑大梁,芒果TV盈利难言利好

直播 | 虽然走出了C轮死的魔圈,但斗鱼仍要小心

公司 | 长城影视收购首映时代 浙系资本这次还玩得转吗?

电影 | 《正义联盟》3天破3亿背后:两个成功秘诀以及两个疑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