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乘风2023》不再“破浪”,“浪姐4”还剩什么?

小读娱儿 读娱 2023-09-19


社会环境和观众都在变,“浪姐”持续低迷,背后纵然存在不可控的因素,但芒果还是要考虑到制造戏剧性话题点和打造好舞台的平衡,在调动嘉宾积极性的同时,保持看点,从IP研发的角度做深刻思考,才能寻求更多创作上的可能性和纵深性。


读娱丨yiqiduyu

文 | 老张


改名为《乘风2023》(下文均简称为“浪姐4”)的“浪姐”刚一开播,让沉寂许久的内地综艺市场,热闹起来,首播仅10小时,斩获全网热搜破千,多个话题接连冲上微博热一。然而在上周二公结束后,热度和口碑却大幅度跳水,上架速度追不上糊掉的速度。


不仅舞美和选曲全面坍塌,真人秀方面既没有持续的个人线,也没有群像,美依礼芽、刘逸云(Amber)等带来的关注度也开始褪色,这档节目的新意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消磨了……


和很多综N代一样,浪姐这个IP,正偏离着它原本的发展轨道,离最初打动观众的距离越来越来远。审美疲劳与创新乏力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么,被名利裹挟的“浪姐4”,该如何“破浪”?


1

负面争议不断

从节目呈现效果来看,“浪姐4”的噱头十足。然而,除了美依礼芽凭借《极乐净土》引爆二次元圈子外,原本节目想要复制的“回忆杀”“情怀牌”却遭遇哑火,赛制也没有任何创新,反而是相关负面新闻被拱上热搜。综合来看,观众槽点集中在姐姐们的舞台表现、赛制评分这两大方面。


首先是芒果嫡系的谢娜表现,在没有何炅、维嘉等人托底的情况下,谢娜的主持暴露出其情商欠缺的问题。而在节目表演上,一公谢娜组表演的《龙拳》,虽然看似炸裂,但实际观感却是谢娜用力过猛、舞台效果尴尬。而这样的表现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压过了《problem》和《花海》,引发观众的质疑和吐槽。



赛制方面,几季“浪姐”“披哥”看下来不难发现,第一个出场拿高分甚至是最高分的几率一直都很大,要赢就得抢第一个出场,特别是开场更要选快歌。原因是观众在现场等了很久,好不容易开始,第一个出场的姐姐们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观众很容易激情投票,而这种大型综艺录制动辄五六个小时,现场观众已经开始疲劳,到了后面投票反而会开始谨慎。如果芒果不改规则,这样的赛制很难让比赛结果公平。


从初舞台到二公,无论是姐姐们的表现,还是最后评分,都差强人意。姐姐们大都表现平平,大多打的都是安全牌,缺少记忆点,沦为了拼盘演唱会水平的综艺,被网友称为“站桩式演唱”“只想乘风、不想破浪”也就并不意外。


2

女性议题所发生的变化

原本大家对“浪姐”的印象是“三十而骊,重新出发”,原本功成名就的姐姐,在人生低谷时,通过“重新出发”,打开了困住她们事业的枷锁,拓宽了工作的广度。


然而曾可妮、许靖韵等艺人的加入让人疑惑,在观众的认知里,两位艺人前几年还在参加“青你”“创造营”,事业正处在上升期,怎么今年就成了“姐姐”,与节目宗旨有种强烈的脱节感。同样让人疑惑的还有吉娜,她今年只有29岁,以往给观众的印象是年轻、顺风顺水、人生赢家,符合所有主流世俗的“成功”,她有什么“风浪”,需要来参加这档节目?



“浪姐”最初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的,姐姐们闪闪发光,无论成团与否后她们只会比过去更优秀。所以我们曾经在“浪姐”中看到的是:易立竞犀利的采访;《兰花草》歌词和舞曲,精准扎中万千女性的内心;时隔多年王霏霏、孟佳再跳missA出道曲,让人留下时代的眼泪;白冰听《后来》崩溃大哭,让人心疼等多个动情瞬间。


如果说几年前“浪姐”打出“30+打破年龄桎梏”的口号还算新鲜,但随着对女性话题一轮又一轮的收割,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这样浅尝辄止的价值表达,“浪姐”这样的女性综艺也需要讲出新的故事。


在目前的节目中,只有龚琳娜与美依礼芽的一段对话,戳中观众的泪点。她说:自己从来不敢穿粉色的衣服,因为自己“不是个漂亮女孩”。美依礼芽也坦言自己在舞台上的不自信,两人相互鼓励拥抱,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女性互助的情感。随后一公龚琳娜和美依礼芽跨越了语言沟通的障碍,用对方母语演唱《花海》,伴随数不清的花瓣倾泻而下,舞台成了真正的花海,女性间的相惜相知也达到了顶峰。



但这样的内容在本季“浪姐”中太少,原本的内核不断丢失,让更为博眼球的“撕逼”话题所掩盖。当姐姐们用保养之道、美妆华服、不算出色的舞台表现,演完了一场30+女性的励志故事,观众就很难在其中找到共鸣,也代入不了自己。


3

“浪姐”往后要如何“乘风破浪”


和很多综N代一样“浪姐”这个IP,已经陷入瓶颈。最开始《乘风破浪的姐姐》概念先行,节目还在探索阶段,导演组和观众一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节目开播之前观众也不太看好,甚至以为它会是一档“糊咖女艺人扯头花”的综艺,但出人意料的是,靠着高概念、执行力以及契合内容的嘉宾最终逆风翻盘。



基于第一季的影响力,“浪姐”急着“收割”“姐姐红利”,后续几季“浪姐”匆忙上线,却不断创下芒果招商金额之最,节目组压力随之而来,在节目制作上也趋于保守,而加盟的姐姐们,早已熟悉了节目组的套路,带着更明确的目的。随着节目组与资本和商业市场不断呼应甚至合谋的时候,“浪姐”最初展现的女性主义的色彩也在不断地被消解。


两者不约而同的选组“安全牌”,嘉宾与节目组明确知道,跳舞不行可以划水、唱歌跑调可以修音,观众缘才是通关密码,节目越来越差也就不难理解。短短3年,“浪姐”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变成“乘风破浪”再到现在的“乘风”,当 “破浪”都没有了,姐姐们还在舞台上卖力的“踏浪而歌”,她们乘得风又是什么风呢,西北风吗?



“浪姐”走到第四季这样的局面实在令人唏嘘,究其原因还是平台不能及时止损,舍不得IP带来的红利,压榨IP的剩余价值,失去了原来的核心优势,加上创新乏力,口碑热度下跌也就不难理解。社会环境、观众在变,“浪姐”持续低迷,背后纵然存在不可控的因素,但芒果还是要考虑在制造戏剧性话题点和打造好舞台的平衡,在调动嘉宾积极性的同时,保持看点,从IP研发的角度做深刻思考,才能寻求更多创作上的可能性和纵深性。



THE END



更多文章:

直播相声成“现象级”,曹云金风评逆转翻红

从《三孩来了》到《528宝宝智趣欢乐汇》,亲子节目市场呈现回暖之态?

挖掘华语乐坛潜力新人?《青年π计划》徒有其表

《漂亮的战斗》:不设限的“女性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