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天点击突破200万!结局太触目惊心你绝对会看2遍丨每日一片02分28秒

2016-12-05 V姐 V电影Vmovier

这 是 V 电 影 的 第 1234  部 每 日 一 片

我 明 白 你 会 来,所 以 我 等 

《Evan》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y0352na6qe9时长:02'28''             星级:7.7


这是一部,

你绝对会看两遍的短片




看似平常的校园里,男生正无聊的在图书馆桌子上留言,结果没想到会有人会回复他的这块“留言板”。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渐渐靠近,还颇具一丝校园浪漫的气氛,就在他们惊喜的相遇时,没有人察觉到,真正的危险就潜伏在身边。



本片是由控枪团体“桑迪胡克的承诺”推出的公益广告,前天发布后就火遍了美国社交网络。


在看似平静的浪漫邂逅之下,隐藏着不为人知却惊骇世人的阴谋,剧情急转让人措手不及。

导演设计的也很巧妙,将最终要传递的视角放在我们的视觉盲点上(比如被欺负的画面故意让主角把视线看别的方向)。

利用镜头语言,直到最后才告诉我们,短片的重点其实另有所属。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文章开头告诉大家:

“这是一部,你绝对会看两遍的短片。”


♥  ♥  ♥


每一件让人悲痛的暴乱背后,都有着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但所有的阴谋都一定会露出马脚。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注意到,只好感叹“悔不当初”。

如同短片最后所说,当你在关注他们两人何时相遇时,另一个学生已经显露出计划枪击案的迹象了,但没人注意到。阅读枪支杂志、社交障碍、遭受欺凌、观看枪支视频、模仿暴力行为




这也是你为什么,

会看两遍短片的原因。


♥  ♥  ♥


短片背景,来自四年前一场举世震惊的校园枪击案:

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

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8人丧生,其中20人是儿童,警方还在其家中发现了枪手母亲(该学校的教师)也被杀害。



酿成这场美国历史上死伤第二惨重的校园枪击案的凶手亚当·兰扎年仅20岁。

他高中成绩优异,当地报纸多次刊登他当选模范资优生的消息,在亲友眼中是个独来独往的男孩,有人说他温和有礼,但也有人说他个性孤僻,不时暴怒,像颗不定时炸弹。



照片大约拍摄于2005年,康涅狄格枪手,亚当·兰扎


这是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

这也是继2007年导致33人死亡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的另一起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人们聚集在桑迪胡克小学附近,为遇难者哀悼


♥  ♥  ♥


四年后,2016年8月29日,新的桑迪胡克小学建成。

四年时间,也许不能抚平在枪击案失去孩子家庭的创伤,不过起码足以让一所安全的建筑在原址建起。



新学校大量使用木材和玻璃,让阳光无障碍地透入教室。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安全性方面,既要“极力避免显得全副武装”,但同时安全措施无处不在。

比如,教室的门从里面和外边能够分别锁上,教室窗户使用加厚的防弹玻璃,内墙的强度也更高。


小学外墙


学校明亮、温暖,没有任何纪念碑,枪击案的踪迹似乎已经不可寻。

只有在一个二年级教室,角落处空调的一侧,一个磁铁吸住的丝带上写着。

“桑迪胡克小学12-14-12: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  ♥  ♥



几乎每年,美国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枪击案。

这个号称每个公民都有武力反抗政府的国度,枪支的广泛持有,号称保护自我,其实让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暴力的威胁中。

上一次奥兰多枪击案发生后,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叔发Twitter说:“在澳大利亚,只要新闻报道的开头是‘发生了又一起枪击事件’,我们根本不用问是哪里,肯定是美国。”



桑迪胡克小学附近公路旁的一片树林安插了27个木制天使,纪念遇难者。


但美国也并不是唯一遭受大规模枪击事件痛苦的国家。

1996年,在邓伯兰一个苏格兰学校中也发生了枪支屠杀事件,杀害了16名儿童和一名教师。第二年就通过了枪械修订案,禁止私人拥有手枪,英国学校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从奥巴马2009年初上任直到现在即将卸任,近八年的时间里美国一共发生了14起大规模枪击案,奥巴马一共做了14次公开讲话,每一次都在重复着似曾相识的誓言:“控枪,解决枪支暴力”。

只是一次比一次更加苍白无力。

枪支管制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

控枪,何其困难。



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幸存的孩子


但对于校园枪击案,除了让美国大众神经紧张的枪支暴力之外,今天的短片给了我们更多关于身边人的思考。


很多人其实并不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也并不真的想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

他们只听自己想听的,只说自己想说的,

只相信他们眼中别人的样子。




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漠视总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眼睛善于发现美好,也能够揭露丑恶。

只是当恶之花刚刚萌芽的时候,

我们都有意或无意的“看不见”罢了。





【和V姐聊聊】 

也许校园枪击离我们遥远,

但你有没有经历过校园暴力?


<  END  >

图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