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史上最疯狂的导演!花费三年为电影打造⼀座城市 | 深V电影

2017-04-21 V姐 V电影Vmovier

深 V 电 影

  人 生    只  一 刻 钟


 

北影节接近尾声,V姐发现大家对这次入围的影片都很买账,纷纷吐槽⼀票难求。

除了认识度颇高的《曼哈顿》、《乱世佳⼈》外,V姐今天任性想聊的这部《玩乐时间》绝对算不⾛走寻常路的典范。


(《玩乐时间》1967年上映,雅克·塔蒂指导,法国、意⼤利出品。)

 

啥?雅克·塔蒂?不太熟悉?

给你几个关键点:

2010年的动画口碑之作《魔术师》的前身就是本片导演雅克·塔蒂写给私生女的一封信。

而伟大的俄罗斯导演柴可夫斯基的遗作《牺牲》中,让孩子摇晃着骑车做过的段落就是致敬雅克·塔蒂!

怎么样,是不是感受到了大师强烈的气场。



这位法国著名喜剧导演和编剧,作品不多,却对整个现代电影语言和喜剧传统产生巨大影响。

跟卓别林一样,他自编自导自演,充分使用肢体语言,将哑剧提高到全新的高度。

他的电影,极少对白,但在音效和构图的处理上极其出彩。

连杜拉斯都曾说:“我鄙视所有在世的导演,除了雅克•塔蒂和戈达尔。”


《我的舅舅》(1958)

而这个伟大的导演,在这部他执导的《玩乐世界》里,主角竟然不是人来扮演的,而是一座城市——巴黎”

这还要从影片的剧情说起。

但…这部电影似乎又没什么剧情….(啥?没剧情?抓狂

简单点用⼀句话概括:

乡下来的 Hulot  (其实是导演本人)先生,和美国来的 Barbarra 小姐所在的旅⾏团迷失在现代化大城市巴黎的故事。

在这⼀过程中,他们见了几次面,从对视不语、到一起喝酒跳舞,再到后来分道扬镳,整个过程中镜头游走于商场、餐厅等地点,循序渐进地打造了⼀个极尽疯狂的“玩乐时间”



而之所以说主角是巴黎这座城市,是因为全片都是生活化、⽆厘头的笑料。

导演雅克·塔蒂的段⼦像是古董版的“憨⾖先生”、更加品易近⼈人的卓别林、少了套路的巴斯特·基顿。

一个包袱接着⼀个包袱,而这些笑料又多靠动作诠释。语言就显得苍⽩,所以接下来,我会多放几张动图供大家观赏~



比如

 

Hulot先生迷失在钢筋水泥的百货大厦中,工作⼈员的脚下动作。

只见他有如杂耍般在轮凳上捣腾灵活的双脚。台前台后一对比,影院中就传来了大家的朗朗笑声。


 

再比如


地点换成了更加嘈杂的餐厅。

⼀位女顾客不小心把鞋跟卡在了地砖的缝隙里,她不慌不忙地后退,一个用力,成功把鞋子抽了出来。



值得留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金发女郎不但完成了这个滑稽的动作,同时和旁边桌的一对coupl也有互动。

那位坐在餐桌前的女士,机灵的看到了这一幕,伸手给男伴看的同时,也和金发女郎来了个眼神上的交锋。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金发女郎的男伴竟傻傻没有发现。

 

 ♥  ♥  ♥ 


雅克·塔蒂在片中,

很喜欢用人物的目光来讲故事。


无论主角配角还是路人甲,都喜欢好奇地看着别⼈。

通过这些目光,导演为观众做出视线引导,将观众的目光尽量锁定在他想要诠释的情节上。

这一特点在影片开始前半段尤为突出,这时片中的角色仿佛和观众一样,对这个世界保持礼貌的距离,却又忍不住在不远处好奇张望。



而到了影片高潮的部分,

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就要说到,把影片推上高潮的餐厅戏份。

在刚刚的餐厅里,店内还在装修,施工⼈员吵吵嚷嚷讨论着布置方案,前来就餐的第一对顾客反而成为意外闯入者,打破了原有秩序。

没办法,既然开业了就要接待顾客。

所以手忙脚乱中,没有准备好的餐厅和接踵而至的顾客闹了不少笑话。


跌跌撞撞


自己衣服还没穿明白,

还要帮顾客大衣。


明明是优雅的接待礼仪,

却不小心粘下来一块地砖。


而两位所谓的主角也相继来到了这⾥里。导演所说的“Play Time”在这时达到了一个高潮。

除了穿着得体的顾客,陆续进来了三教九流 在极尽狂欢的同时,餐厅变得凌乱、而参与其中的每个人 也跌跌撞撞幼稚狼狈。



也是在这里,给了两位主人公从陌生人变成有话可聊的朋友。(二人正式的交集可谓姗姗来迟,电影播放了有1小时40多分钟,都说这片儿是另类了,默默抓狂。)


 ♥  ♥  ♥ 


除了上述细节,能够证明主角是这座城市的,还有影片背后的故事。

为了这部电影,雅克·塔蒂花费三年时间建造了这座后来被称为“塔蒂城(Tativille)”的地方。

这项巨大的工程始于1964年,塔蒂在巴黎郊区的一处废墟搭建了一个16万2千平方英尺的虚拟城市。



这个城市耗费了6万5千⽴立⽅方码的混凝土、4万2千平方英尺的塑料、34万多平方英尺的木材以及1万2千平方英尺的玻璃。

这里的建筑颜色统一、你看不到垃圾或是任何自然景观,这里的所有家具似乎都来⾃自同一厂家,而这里的家庭布置也统一得令⼈发指。


整齐的停车场



单调高耸的建筑群



一模一样的家装风格


 

这个城市颜色,除了灰色,就是星星点点的橙色。

在那个没有CG的年代,它就像一个预言一样⽴立在那里。

随后世界上有了拔地而起的深圳、玻璃通透的墨尔本、高耸安静的松岛...


这么大成本,那影片成功了吗?

当然没有!



《玩乐时间》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灾难。

塔蒂贷款支付了影片超出预算的资金,并在票房失败后负债多年。

他固执的选择“雨露均沾”地描写人物群像,在“塔蒂城”的故事仿佛永远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

那个叫做巴黎的城市仿佛和其它城市没有区别,游客们来到这⾥里想看看巴黎铁塔、蒙马特高地上的教堂,和我们熟知的很多旅行团一样,这支旅行团也是被带到这里购物的。

 


但他们发现自己却永远被困在那似曾相识的钢筋水泥中。

铁塔很近,却也很远。


 “这正是我想拍的电影,虽然我为它承受了身体和经济的巨大损失,但它真的是我想拍的电影。”

塔蒂如是说,多么疯狂不计后果的艺术家。



商业上的失败很好计算,陪了多少成本,一分一厘都能算出来。但艺术上的成就却很抽象,我们能说《玩乐时间》 带给了我们价值多少的启迪?

观看这部电影能够激发多少灵感吗?

想必,都是潜移默化的。



 雅克·塔蒂把一种玩法玩到极致,人物为了情节服务、情节为气氛服务,而气氛为塔蒂心中勾勒的画卷服务。

在影片的最后,塔蒂口中说的“我想拍的电影”以一种更加清晰的姿态反应在了观者面前。 他想表现一个马戏团一样的城市狂欢,无所不用其极地用所有元素表现热闹场面。

车子围绕转盘旋转,梦幻感十足。



最妙的是!塔蒂再次运用玻璃上的映射,让车上的旅行团有种乘坐海盗船的错觉。

而故事也在旅行团大巴驶离“塔蒂城”之后画上句号。



整部影片,出场人物非常多、有豪气的美国大款、 街头的卖花婆婆、误会不断的百货公司职员...

但这些人物似乎都距离我们很远。



他们没有尊卑、没有贵贱、没有善恶、甚至没有主次。除了文中反复出现的雅克 ·塔蒂,其他⼈都不详。

和前面提到的卓别林、基顿一样,这部影片主要是成就了导演本人。

即便是塔蒂自己扮演的角色,由于台词很少,V姐在影片过半的时候,还一度怀疑他是哑巴。



和大多数带有实验气质的、先锋的、一意孤行的电影一样。

《玩乐时间》的观影评价是两边倒的。

有人认为是真正的喜剧,惊艳。也有人对完全由段子铺出来的电影表⽰示深深的过劳疾。



好的喜剧是什么?


我想如果说,在为观众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不乏对创作主旨的拔高和升华,应该算是重要的一条。

那么《玩乐时间》做到了。

它不仅用⼀个个段子让观众传来阵阵笑声,而那座“塔蒂城”也承载了魔幻现实主义下的凝视、抨击、与调侃。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映整整50年后,这部影片依然会入选电影节,依然有那么多影迷乐此不疲地在大荧幕上欣赏这部电影。

而且那些以肢体为主的喜剧永远都不会过时,创作者需要的只是找到一个更好的载体去承载那些笑料。

比如,《小黄人》中那些小家伙不就可能是,

不知所云动作滑稽的“塔蒂城”居民吗?




<  END  >

图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