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奥斯卡大热门,也是年度最暖心电影! | 深V电影

2018-01-04 V姐 V电影Vmovier

深 V 电 影

  人 生    只  一 刻 钟


2017年,终于过去了。

但2017年发生的那些事,有太多人过不去——“豫章书院”、“三色幼儿园”、“江歌案”……

2017年,整个中国最热闹的不是外滩、不是天安门、不是光彩夺目的ShoppingMall,而是我们的朋友圈。

太多的情感在其中宣泄,被围观,被声讨,被同情……

一轮又一轮,直到公众的好奇心被彻底榨干。

我们必须承认,在一轮轮转发中,许多东西都被放大了——比如焦虑;比如愤怒。

愤怒是一种很值得玩味的情绪。

它是许多媒体工作者在追求10万+时,所必须的一种催化剂

少了它,自媒体的盛宴就没了一道压轴的硬菜。撑不了多久,客人就会转赴别家,空留作者盯着自家的残羹冷饭。

后现代的社会,原本需要的是更多的沟通,来给日渐冷淡的人际关系增温。现在却变成了互相站队、攻击的辛辣。所以在看完《三块广告牌》这部电影后,我颤抖地给了它个人“年度最佳”的评分。

因为它深刻地探讨了一个问题:

愤怒真地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吗?

 

美国版《我不是潘金莲》?

编剧教材中曾有一个说法,塑造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塑造他在道德困境中的选择。

记住,是道德困境。

比如那个著名的实验——在一辆飞驰的火车面前有两条分叉的轨道,一条上被绑着一个人,另一条上被绑着五个人,控制火车方向的手柄在你手上,你会怎么选?

同理,当两个某种程度上都为正义的人发生争执时,就是电影里往往最能出好戏的地方。

《三块广告牌》在轻缓优美的爱尔兰民谣《The last rose of summer》中开场,这很明显是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的“私货”。

虽然出生在伦敦,但他父母都是爱尔兰人,马丁的童年亦在爱尔兰的戈尔韦郡度过。爱尔兰的田野与飘荡的民谣,一直是是他之前电影中若隐若现的元素。

但这次故事的发生地却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上。中年妇女Mildred也仿佛西部片里的牛仔,穿着粗糙的工装,走进户外广告牌租赁公司。 

“除了不能写“操”、“屎”、“婊子”,还有哪些词不能写在上面?”

原来,Mildred的女儿在半年前被残忍奸杀,但凶手却毫无踪影

愤怒的Mildred把一切责任都归咎在警方的不作为,尤其是警长(也可以叫派出所所长)Willoughby的身上。

于是,她花光积蓄,租下了镇子附近的三块20英尺高的公路广告牌,并在上面用大写加粗的黑体大字,写上:

“爱女在此被残忍奸杀“

“凶犯至今逍遥法外”

“警长Willoughby你到底要怎样?”

所有的矛盾就此开始。

看到这里,观众不禁疑问,这不就是美国版的《我不是潘金莲》吗?

民告官的故事在中国多了去了;而黑美国政府的电影就更多了,我们为什么要看这个?

就像我之前说的,两个同样站在正义方的人发生争执,才是最能出好戏的地方。一般的编剧,很容易把警察简单地当反派处理

而一开始见识警察满口脏话的观众,也很容易把之前的观影经历套在这部电影身上。

但《三块广告牌》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视角非常的纯粹——它并没有把焦点放在社会不公或是政府渎职这样公共议题上(虽然它们都更能戳观众的G点),而是从人性本身去探讨愤怒和复仇这个话题。

所以,

矛盾的核心,警长Willoughby身上完全没有任何反派的设定——

敬业:为追查杀死Mildred女儿的凶手用尽全力;

宽容:即使被Mildred数次羞辱,还叮嘱暴躁的手下Dixon不要为难她;

善良:即使自己是癌症晚期,但心中考虑最多的还是身边的人。

而整部电影真正的题眼,也在于警长死后,分别留给妻子、对手Mildred、手下Dixon的那三封信。如果说三块广告牌代表的是愤怒,那这三封信,代表的则是谅解和放下。

尤其是最后一封,彻底改变了这部电影的男主角——Dixon

 

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Dixon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红脖子”——粗鲁无理,暴躁易怒,说话永远带“fuck”。

他疑似虐待被拘捕人;

他涉嫌种族歧视;

他辱骂自己的同事是idiot(傻瓜);

他似乎对所有人都有巨大的意见,除了自己的上司Willoughby和母亲。

第一个发现广告牌的人,就是他。

他直接辱骂了正在刷广告的工人。发现无用后,立即找到了广告租赁公司,用语言和暴力威胁租赁公司的员工撤下广告。

很混蛋,也很真实。

所以当Willoughby自杀后(当然Willoughby并非因为被Mildred攻击名誉而自杀),Dixon崩溃了。

他先是去广告租赁公司,将那个员工从二楼扔了下去。

他又去Mildred工作的礼品店,将陶瓷品扔向了Mildred。

后果当然也很严重,他被新来的警长解雇了。


Willoughby的死也给Mildred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她一开始只是想逼警察全力查案。但Willoughby的死,让镇子上所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她。连本身就在学校里受到排挤的儿子,也遭受了更多的霸凌。

黑夜中,她看到自己花尽积蓄租下的三块广告牌,被人放火烧成了支架。

她拼命地用灭火器去拯救这三块广告牌,因为这是她为女儿最后能做的一件事。

可连儿子这时都无法理解她。

“别管它们了!妈,求你了!“

“妈,太晚了!“

在撕扯中,她用哭腔愤怒地喊出了儿子的名字。

“罗宾!”

然后抢下了儿子手中的灭火器,一个人冲向了熊熊烈火。

 

 

仇恨,从来无法解决问题

愤怒的唯一后果就是更多的愤怒。

新仇加旧恨,Mildred发誓要给警察们最凶狠的报复。 

Mildred偷偷做了好几个燃烧瓶,打算一把烧掉警局。

当然,她并不想有人再因此而死,所以在动手之前,她打了好几个电话到警局,确认里面没有人。

但她不曾想到,带着耳机、完全没听到电话铃声的Dixon,此时正在警局,读着Willoughby给他留下的那封信。

伴随着烈火的燃烧,或者说仇恨迸发的高温,貌似将要身处人间地狱的Dixon,读到了一封来自于天堂的信件。

“Jason,我是Willoughby,现在我死了,对此我很抱歉。

不过还有些话想和你说。

是我活着的时候,永远不可能说出来的话。

我觉得,你拥有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警察的潜质,Jason。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打从内心来说,你是个正直的人。

我知道你肯定不觉得我会这么想,但我就是这么想的,笨蛋。

不过,

我确实觉得你太易怒了。

我知道这都归因于你父亲的去世,你不得不全身心去照顾你的妈妈。

可是,只要你把这么多仇恨都深深埋入心底,我觉得你永远无法成为,

那个我所知道的,也是你想成为的——

一名侦探。

……

因为,成为一名真正的侦探的要诀,是。”

此时大火已经开始蔓延,但Dixon一心沉浸在信中。

“因为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

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拥有思想。

Jason,有时候,你需要有思想才能侦查到一些东西。

这大概,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了。“

火苗已经突破大门和窗户。

“你可能连枪都不需要,但你需要的,一定不是仇恨。

仇恨,从来无法解决问题。

但内心的平静可以,思想也可以。

试一试吧。

……

杰森,祝你好运,你是个正直的人。

所有事都会由你而改变的。”

新的燃烧瓶被扔了进来,一声爆炸,Dixon被气浪推到在地。


读信的这段,是我认为整部电影中,最感人的一部分。 

因为所有人都只从Dixon的身上看到了暴力、粗鲁的一面,只有Willoughby看到了他背后的正直,a decent man。

而在给Mildred留下的信中,Willoughby再次为没有抓住凶手而向这位母亲道歉,并帮Mildred续租了一个月的广告牌。

他是小镇上,唯一愿意用宽容、谅解的态度,去对待这两位愤怒者的人。

在他的感化下,Dixon卸下面具,向被他扔下楼的广告公司员工道歉。

Mildred放弃了用酒瓶怒砸前夫脑袋的想法,反而劝他,要对新的妻子“好一点”。

愤怒很简单,放下愤怒很艰难;

仇恨很简单,解开仇恨很艰难;

 

Mildred承认了火烧警察局的行为,Dixon也冰释前嫌,决定陪这位“仇人”一起去寻找杀死她女儿的凶手。

我不得不说,这么写剧本,太高级了。

因为马丁麦克唐纳,有无数的机会,去把Willoughby、Mildred和Dixon写坏、写龌蹉、写狗血,或者说去增加所谓的反转,让电影更刺激,更为大众所接受。

但他没有。

其实许多电影,甚至包括很多名导的作品,都会把相似题材(个人与集体的对抗)处理成一个惨兮兮的调子。

但相比同样以黑色幽默电影闻名的科恩兄弟,马丁麦克唐纳在电影中,填满了对他笔下角色命运的悲悯,淡淡的英式幽默和爱尔兰音乐的来回穿插。

伟大电影,看似是对人物的嘲讽,背后却藏着对人物巨大的善良和怜悯。

所以这部电影起始于最大的仇恨和愤怒,却能以最极致的善意和宽容而结束

再加上几位老戏骨殿堂级的表演,这样的电影,我个人,是愿意用满分来评价的。


<End>

图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