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品经济学人,习上乘写作微专栏

點右側加我 孟庆伟英文写作 2017-06-08

本专栏序言/初衷

详见本人于 2009 年写于人人网的博文。见文末。


《经济学人》杂志订阅页面的引语:

"Life without The Economist would be life without a global perspective."
- Dr. Eric E. Schmidt, Executive Chairman, Google.

"It's one of the few rational outposts left."
- Steward Butterfield, Cofounder, Flickr

"The Economist is a great fertilizer for my mind in terms of setting new ideas."
- Jean-Philippe Courtois, President Microsoft International


账号运作模式

前100期:每期微专栏由图文组成--图为《经济学人》 iPhone 阅读页面截图和选图,截图中阴影部分语言为目标句;文为本人原创赏析、评论或注释。另外,我会附上每期原文链接(见帖尾“阅读原文”),方便读者阅读。微信认定为无法添加链接的例外;此情况下会将链接附在微专栏正文中。


2015年开始不定期推送原创英文作文、关于英文写作的个人见解、分享关于英文写作的干货。


阅读历史消息 有 4 种办法:

(1) 【推荐】输入以下任意关键词,会收到相关信息:句型、文化背景、头韵、尾韵、音韵美、动词、名词、地道表达、讣告、开头写法、结尾写法、形容词副词、搭配、书影乐评、幽默、表达效果感染力、结构、2009、特别专栏、作文。

(2) 【推荐】登录网站 www.chuansongmen.com (“传送门”的拼音),然后在顶部的搜索框输入“品经济学人,习上乘写作”。读者可以使用此阅读方法快速获得最新、最旧、热门的微专栏,并轻松分享到新浪微博中。(相关信息请回复数字 100 获得)

(3) 查看所有信息,点击进入订阅号,右上角有个小头像,进入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4) 输入数字 1-92(数字代表期数,会不断更新)(第一期请输入大写数字 一)之间任意数查看具体一期。


特别提醒

有一些微专栏无法从历史消息中阅读,只能通过回复以下关键词阅读:爱(或 love)、71、78、2014、89


常见问题

1. 你是谁?

答:请回复 关于。


2. 你如何阅读《经济学人》?有哪些阅读的办法?

答:(1)我个人常年订阅《经济学人》电子版,主要通过手机App和网页阅读《经济学人》。(2)我还经常阅读The Economist Espresso App每天宣推的几篇短文(具体回复 app1 了解)。(3)2015年4月《经济学人》还推出了一款叫做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The Economist Global Business Review )的App(具体回复 app2 了解)。这是《经济学人》创刊171年来首次推出双语App,每月发布30篇中英文对照的文章。《经济学人》主编 Zanny Minton Beddoes 关于这款App说道,“每篇文章都经过审慎的翻译,力图保留原文风格。”


读者可以到《经济学人》官网阅读,但每周只能免费阅读几篇文章。大家也可以下载《经济学人》手机App, 阅读每期编辑挑选的文章。另外,Eco中文网上有很多汉化的《经济学人》文章:http://www.ecocn.org/portal.php 。


3. 《经济学人》的订阅价为多少?我该订阅《经济学人》吗?如何订阅?

答:《经济学人》电子版(包括The Economist Espresso App)的订阅价格为400元人民币/年或127美元/年;《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需要单独订阅,价格为470元人民币/年或75美元/年。


是否订阅和如何订阅取决于你的个人目的、英文实力、阅读习惯和预算。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经济学人》获取资讯或提高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而且英文基础很好,能够经常阅读,那么强烈建议订阅《经济学人》电子版。物超所值。如果你的基础一般,没有特别强烈的动机,阅读量不大,那么不建议订阅,因为每周可以免费阅读的几篇差不多就够了。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英文翻译,同时获取资讯,那么可以考虑优先订阅《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如果预算宽裕,每周花很多时间通勤,热爱阅读,喜欢咬文嚼字,那么可以考虑入手两个App.


《经济学人》电子版可在官网订阅,订阅后支持App版和网页版。《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The Economist Global Business Review )可先在iOS或安卓设备下载App, 然后在App内订阅。具体回复 app2 了解。


凡是参加过我举办的“高级英语写作工作坊”的读者都可以获得至少10年免费的《经济学人》电子版和《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The Economist Global Business Review )App; 总价值8700元。(详情请回复 课程 了解)


4. 有没有别的英语学习的公众号推荐?


公众号贵精不贵多。我推荐两个。


第一个是“品经济学人,习上乘写作”的姊妹公众号,叫“英文学习笔记”(微信号ID: ericzenglish)。创办人叫 Eric Zhang. Eric 是我的好朋友,幽默感十足,分分钟和英语死磕,从纽约街头的英语到几十年前的林语堂英文录音,从小米老板雷军的英语到最好用的背单词App。他刚从纽约拿到英语教学硕士,是位低调的英语大牛。他大学时完成了由英语学渣(高中时满分150分的英语常常稳定在70分上下)到学霸(英语专业四八级)的奇妙逆转,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公众号推送自己的英语学习笔记,批注版的《经济学人》文章,各种实用好玩儿的英语学习App和网站,英语学习的经典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以及略带心灵鸡汤的英语学习经验分享。我相信他的公众号在接下来很长时期之内都是中国英语学习公众号里面最好的五大公众号之一。对了,Eric 还提供靠谱的一对一服务。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围观他。


第二个是“文冤阁大学士”(微信号ID: boarhead)。创办人是中国英语泰斗复旦大学教授陆谷逊先生的得意门生。很多推送的文章见解独到,视角独特,值得一读。


5. 你的公众号菜单栏的“你问我答”和“英语写作工作坊”是什么?


答:“你问我答”鼓励读者提出关于《经济学人》杂志和英文写作的问题。有代表性的问题将整理和分享。


英语写作工作坊是针对打算参加GRE、GMAT考试,已获英美加澳大学录取,已在国外读书但需要进一步提高英文写作,打算DIY申请国外大学,以及对英文感兴趣、水平在中高级、在英文写作中长期遇到瓶颈的学生和上班族。


之前的alumni多为即将去美国、加拿大、英国读书或已经在这些国家读书的学生。所代表的院校: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大、中南财经政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波士顿大学、Sarah Lawrence College、威斯康星大学曼迪逊分校、雪城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所代表的行业:教育、咨询、银行、航空、国防、自动化。所代表的地区:广东、上海、北京、宁夏、法国、香港、天津。


6. 除了“英语写作工作坊”,你还提供什么服务?


答:我可以提供托福、雅思、GRE写作和非应试英语写作的一对一服务。一对一的教学理念很简单:通过扎扎实实一篇一篇有指导有反馈的写作和改写,发现并解决思维和语言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思考和写作的质量。


此外,我还可以提供留学申请服务(如文书写作指导、推荐信翻译)和其他英文写作的指导审阅和润色(签证申请动机说明信、求职信、提议书、email等)。


7. 如何联系你?

答:我的邮箱地址是 bachelormasterphd在gmail.com 或者也可以加我个人微信:justinqmeng(添加时请务必注明“微专栏”)。


分享点击右上角的三个小圆点,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加关注品经济学人,习上乘写作微信公众号 justintheeconomist (长摁微信号即可复制)



附:【原创专栏】品《经济学人》,习上乘写作 (序言)


2009 年 6 月 13 日 写于天津


在几个月以前,我就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在校内以类似专栏的形式,每周发《经济学人》的读书笔记,主要从语言赏析和英文写作角度入手和朋友们分享。

这个设想的灵感来自于一本去年春于香港购得的名为《不中不英》(Double Talk) 的书。当时,我在香港旺角的商务印书馆随便翻了这本书店推荐的畅销书,即被吸引。该书虽为一香港名记者在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上的专栏集锦,但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名记者专栏文章,附中文翻译,并文人读书笔记。之前在大陆不曾见到过如此有创意的同类图书,因此很快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马上将之收入囊中。

事实证明这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我一开始感觉到的。从深圳返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时间都用来品读这本书。回到学校后,我更是将自己喜欢的文章作“二次读书笔记”,充分享受英文的美。对我而言,通过此书除了能够了解香港的一些基本政治和社会问题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第一次接触到一本教你如何欣赏英文,而不是教你是非的书。

就如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样,这本书很快就被我吮吸完了,但依万分流连忘返。后来接触到英国的《经济学人》这本杂志,突然有了《不中不英》情结。在坚持读了半年多《经济学人》后,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试着像《不中不英》一样,自己来做读书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由一个原先消极的读者变成了一个积极地思考者,不仅从内容角度,更是从写法、遣词和修辞等角度入手来探索。我以为好的英文就像是罗丹手下的雕塑作品,需要不停地揣摩和雕琢;或是香浓的咖啡,品才有味儿。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国内大多数学校(包括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教英语知识的层面,而非上升到赏析评论语言的高度。很多学校,即便是英语专业都没有摆脱这种怪现象。我觉得原因一在于理念,二在于师资质量。在此且不论其详,只是借此说明此为促使我实现我的设想的动力之一。

动力之二为分享之快感。我喜欢和朋友分享自己对英文的一点理解,这个设想是个很好的机会。虽然我的英文水平一般,更不能与《不中不英》的评注者陶杰先生相比,但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做好这件事,因为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美丽的语言。

还有一个动力是现在市面上虽然有不少关于读英美报刊的书,但据我了解无一例外都是翻译原文另加生词和背景知识介绍,鲜有以赏析为主和从写作角度出发的书。所以,我的这一举措是“打响黎明前的第一枪”。我倒是真心希望有能力和时间的英文老师可以潜心写出这么几本书来,而不是去拼凑一些所谓的“应试N招”来。

关于我的“《经济学人》读书笔记专栏”具体操作如下:

1. 我的读书笔记文章将全部从《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中选取。原因是,第一,一年前当我请教曾在新加坡读高中、现就读于美国著名文理学院Williams College的周天岳和曾在美国读高中、现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宁湖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我推荐这本杂志。他们二人的英语水平要比很多美国人都好。

原因之二是,根据百度百科,《经济学人》“写作风格十分有特色,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经济学人》的文章也以妙语闻名,几乎每一篇的口吻都带嘲讽与幽默。一些人甚至说,只要作者知道如何开玩笑,无论其政治立场,他的文章都可以在《经济学人》上发表。”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是,我本人也是这本杂志的受益者。在经过半年多的大剂量阅读后,我对这本杂志有了更多的第一手的了解,尤其是写作结构和遣词风格等方面。

2. 发表频率暂为一周一篇或两篇。

3. 读书笔记将以注解的形式以写作和赏析为中心(writing- and appreciation-oriented note taking),从修辞角度(如比喻、头韵、双关、借代等) 、行文构造(开头、结尾、段间衔接等)、表达效果及论证效果角度进行分析(以上内容都将绿化),兼顾精确用词、习语、常用固定搭配和典故等(这部分内容将黄化或绿化)。应该突出强调的是,我将从中国人写英文的角度出发,细品一些写作常用的或是用上后有如画龙点睛的精干词汇。

该部分将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与丰富。读者的建议一定会认真考虑。

4. 每个人都是积极地参与者和思考者。希望读者朋友在光临之余,不要忘记在留言板写下您自己对某一个词、某一条注解或是文中未及某一部分的理解。亦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并质疑和挑战本人的注解。我将及时选择精辟的留言补充到文章的背后。

最后,我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到这个温暖的English Cafe之中,尽情享受英文的美和韵。也烦请您分享每一期的读书笔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