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签小记和感想
由于前段时间圣约翰学院的I-20表格没有及时寄达,原定于12月6日的签证面签就改到了今天。这个调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面签。事实上,整个面签只用了一分钟。顺利得让我有点不敢相信。
下午1点多在燕莎商场看完箱包后,就步行去了美国驻华大使馆。第一次注意到以色列大使馆就位于美国大使馆南面,不知道其中有无政治暗示。
2点去使馆对面的存包处花了10元存包,当时真想不签证了,自己也在旁边开个既提供存包又提供英语培训服务的机构也能活得很好。
2点进去。排队。排队。排队。排队。排队。排队。排队。排队。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
提交各种文件。盖章。分组。摁指纹。排队。排队。排队。等待。等待。等待。
终于面签了,有7-8个窗口。其中有一个窗口是个亚裔美女,声音很好听,竟然还有微笑,还笑得很好看。正在我期盼着能去这个美女的窗口时,我们这组被叫到了一个20大几岁男生的窗口。该我了。
Hi!
Hi!
What documents do you need?
Give me your passport and confirmation form.
Here you are, sir.
Are you going to NYU?
No! I am going to St. John's College in Annapolis, Maryland.
What are you going to study?
Master of Arts in Liberal Arts.
Where did you do for your Bachelor's degree?
Back at Nankai University in Tianjin.
What did you study?
English Translation.
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Oh. Thank you!
Why are you doing liberal arts?
Actually I worked for about two years teaching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I found what students lack and need is far more than mere technical knowledge of English. They need to learn to be better thinkers. So I hope to update my expertise through a liberal arts education. (明显感觉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签证官没有在听。他在忙着键入数据。)
OK. 你通过了。
Thank you very much. Have a great day, sir.
出了使馆禁不住大喊几声。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在这一刻都觉得TM的太值了。同时,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记得之前听说911后收到MIT博士全奖的学生曾 51 29212 51 14940 0 0 3611 0 0:00:08 0:00:04 0:00:04 3612被拒绝,也知道很多政治异见者永远没有机会去美国。当然,我也知道无数聪慧刻苦的人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和资源而无法实现我正在实现的梦。
我的美国梦始于高中。当时我对自己说,你的英语不能比美国人差,不然去美国后怎么混?越是难记的英文词越是要记。是的。近10年的梦成真了。我的护照上有了第一张签证,上面是那个熟悉的USA. 熟悉是因为USA的地图在我大学宿舍挂了4年,在北京的公寓从搬入的第一天挂到现在。大学里一位老师从美国带回来的16开地图也在我背包里躺了三年多。熟悉还因为我的美国朋友遍布近20个州。还因为美国的星条旗歌和 America the Beautiful 在我 iPod 里播放过无数次。还有西班牙语的美国国歌。当然还有马丁路德金和独立宣言。
我还想到了:
高中在平遥碰到的老挝裔美国人。这个无名的老挝人在越战时帮助美国军医,后获邀加入美国籍,在北达科他州开了一家汽车旅馆。
在北大国际暑期学校认识的在伯克利读书的 Jessica Tsai。她的父母由越南偷渡到美国加州,后来获得正式身份。她出生在南加州的 St. Anna.
大学室友张家绪妈妈的朋友。她的儿子有腿疾,不仅被天津所有的小学拒绝入学,而且不断受到别的孩子的嘲笑和奚落。她为了让自己有腿疾的儿子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10年前不惜一切代价,放弃了天津肿瘤医院的主治医师的工作,毅然迁居纽约,一开始以洗衣为生。
菲律宾裔记者 Jose Antonio Vargas 在纽约时报写的 My Life as an Undocumented Immigrant。读罢差点落泪。
由 Sydney Lumet 导演的经典电影《十二怒汉》。里面涉及到的陪审团制度、民主和多元让我印象深刻。
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裔校长田长霖。当时田先生申请了美国240所大学,收到了位于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大学的录取和奖学金。为了省钱,他从台北飞到西雅图,然后坐灰狗车一路从西雅图到位于美国中部的肯塔基。在受到美国教授歧视后,1.5年完成硕士,并用1.5年在普林斯顿拿到了博士学位。
还有无数张纯如在《华人在美国》里面写到的普通移民的故事。当然,还有没有被写出来的故事。
记得之前在美国读书的英国室友 Paul 曾说过,那些愿意放弃在母国的律师、医生等职业,移民到美国从出租车司机、送外卖、洗衣开始做的移民都是「the boldest, the smartest, the most adventruous, the most motivated」。
我也认为每一个靠自己移民美国的人的个人史都是一部鸿篇巨著,是最好的励志鸡汤。
对了,我还想起自己从去年暑假开始三次去北京首都机场送美国朋友的感受:让我也飞走吧。当是在送美国老师 Justine 回国时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当时照片下标注的是 「Let There Be Flight」.
现在,飞机来了。
题图:星条旗原件,收藏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国家博物馆。文章写于2011年12月13日,美国面签成功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