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出版主脉40年权威数据解读,值得保存!

干劲冲天的商报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1-03-14

1978年,中国的图书出版社为105家(不含复牌社,下同)。全国图书出版14987种,其中初版新书11888种。当年图书总印数为37.74亿册,图书总印张为135.43亿印张。

  

40年来,全国图书出版长足发展,至2017年,全国图书出版社达552家,增长4.26倍;年出版图书512487种,增长33.20倍,其中初版新书255106种,增长20.46倍;年图书总印数92.44亿册,增长1.45倍;年图书总印张808.04亿印张,增长4.97倍。

  

40年累计出版图书近720万种,其中新书出版累计416.46万种。图书再版率从1978年的20.68%,提高至2017年的50.22%。

  

近五年间,图书再版率的持续攀升,是出版业精品意识不断强化和精品生产比重不断加大的表现,凸显了出版业产品生命力的增强和资源再生能力的提高。


40年间,图书总印数从1978年的37.74亿册,发展到2017年的92.44亿册,增长1.45倍,其历程艰辛、曲折,呈马鞍型走势。

  

近10年来,中国书业总印数的增长,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2年为恢复性增长:5年间4年增长,1年回落,总印数回升至70亿级阶。十八大以后的2013~2017年为跨越性增长:总印数先跃升80亿级阶,再跃升90亿级阶,把总印数推上历史新高。

  

40年间,随着图书总印张的持续增长,中国书业在不同年代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也呈显著增长:第一个10年为2200.63亿印张;第二个10年为2911.84亿印张;第三个10年为4423.28亿印张,比第一个10年翻了一番。第四个10年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达6779.73亿印张,为第一个10年的3倍。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出版业大变革、大发展的40年。这40年,中国出版业蓬勃生长、空前繁荣,产业规模扩张之巨、产业效益提增之高,史无前例。40年产业规模的扩张不是简单的量的增长,而是呈多元扩增状,既有产品数量的倍增翻番,又有产品介质、载体的不断丰富,还有产品形态、呈现方式的多重变异。40年产业效益的提增也不只是产值、销售、利润的增长,还融入了版权输出、市值提升等收益。产业统计数据准确反映了中国出版业40年的发展轨迹,梳理40年产业数据,既是对中国出版业40年历程的回眸,又是对中国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启示。


40年间,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类别逐渐丰富,但贯穿40年全程且有同一统计口径的是图书出版、报纸出版、期刊出版和图书销售,本文仅对这贯通40年的中国出版主脉进行梳理,以反映与改革开放全程同行的中国出版业的纵截面。

  

图书出版是贯穿40年中国出版业发展全程,分量最重、代表性最强的产业类别。

  

经历过“文革”十年浩劫,中国出版业的重振应该说是起步于1978年为尽快扭转严重书荒现象,而重印出版35种中外文学名著。当时每种书印四五十万册,共计1500万册,投放市场后被读者蜂拥抢购。当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带来科技图书热,“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社科图书热,恢复高考后的首次全国统考带来文教图书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更是使出版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当年,中国的图书出版社为105家(不含复牌社,下同)。全国图书出版14987种,同比增长16.30%,其中初版新书11888种,同比增长16.79%,创下图书出版总品种和新书出版品种两个16%的增幅。当年图书总印数为37.74亿册,同比增长14.09%;图书总印张为135.43亿印张,同比增长15.05%。

  

40年来,全国图书出版长足发展,至2017年,全国图书出版社达552家,增长4.26倍;年出版图书512487种,增长33.20倍,其中初版新书255106种,增长20.46倍;年图书总印数92.44亿册,增长1.45倍;年图书总印张808.04亿印张,增长4.97倍。


40年的中国图书出版,大体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每10年为一个阶段(见图1、表1)。


图1 1978~2017年图书出版阶段示意图

表1 1978~2017年图书出版统计


图书出版品种翻五番

40年,年图书出版品种从1万多种,增至逾50万种,累计出版图书近720万种。

  

出版品种是图书出版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它是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其“内容”的依托,反映了出版业满足社会各层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它又对图书出版的其他要素:总印数、总印张等起牵动作用。后者因它的变化而变化。

  

在1978~1987年的第一个10年,图书出版品种从14987种,增至60213种,翻了两番。在1988~1997年的第二个10年,图书出版品种增至1997年的120106种,比1987年翻了一番。在1998~2007年的第三个10年,图书出版品种增至2007年的248283种,比1997年又翻了一番。在2008~2017年的第四个10年,图书出版品种增至2017年的512487种,比2007年再翻一番。40年间,图书出版品种累计翻了五番,总计达719.59万种,是40年间纸介质出版物不含价格因素的各项发展指标中,增长最为强劲的。

  

改革开放40年,全国图书出版品种翻五番,除1995年外,图书出版品种连年递增,直线上升,连跨新阶。第一个10年,出版品种居万级阶;第二个10年,出版品种跨入10万级阶;第三个10年,出版品种晋升20万级阶;第四个10年,出版品种跃升50万级阶。如此超强增长,加速度发展,极大丰富了广大民众的阅读生活,充分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阅读取向。特别是在社会需要出版业提供知识服务的当今,丰富图书出版品种更是个中应有之义。

  

对出版业自身来说,增加图书出版品种是相当数量的出版单位扩大生产,提高效益,发展自我的重要举措。因此,尽管经历了从上世纪末的出版“总量控制”,到新世纪以来数字出版、移动阅读对传统出版的强烈冲击,图书出版品种始终居高不下,增势依旧。

  

应该说,图书出版品种持续增长具有二重性,既有开发原创、传承经典、满足多方需求的因素,也有重复出版、产品同质化的因素。这样一个关乎出版业释放正能量抑或释放负能量的关键要件,在回顾改革开放40年出版业发展时,有必要加以深入总结、探究,并通过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其正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使其负能量得到有效抑制。

 

图书再版率趋高

从1978年的约20%,到第二、三个10年间的约40%,再攀升至2017年的逾50%。

  

图书出版品种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初版新书和重版重印书的比重,也即再版率。再版率处于什么水平方为适宜,没有定论。在一个相当长的出版历程中,不同阶段或对再版率有不同的要求。而对初版新书和重版重印书的观照,是从两个不同维度对出版品种的考量。

  

一般来说,初版新书反映了书业对出版资源的开掘程度和适应民众不断增长的新的文化需求的敏锐度,显示了书业的创新和开发能力;而重版重印书则反映了书业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知识的积累,显示了书业的成熟程度和资源再生能力。初版新书和重版重印书是中国书业前行的两只轮子,中国书业的持续发展,既要有颇具规模的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反映新成果的创新产品为引领,又要有相当数量的历久不衰的经典产品为依托,二者共同支撑中国书业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书业新书出版累计416.46万种,图书再版率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逐渐走高的过程。

  

1978~1987年第一个10年,由于出版业处于重振初期,出版品种相对不足,经典产品相对短缺,图书再版率处于20%左右。1978年为20.68%,其后下降、上升交替出现,其中4年同比下降,5年同比上升,至1987年再版率升至10年最高点28.83%,10年再版率上升8.15个百分点。

  

1988~1997年第二个10年,随着图书品种跃升10亿级阶,再版率提升较快,虽其中有两年回落,但多年呈续升状,至1997年升至10年最高点44.56%,10年再版率上升15.73个百分点,升速几近为上一个10年的2倍。

  

1998~2007年第三个10年,随着图书出版品种升至20万级阶,初版新书和重版重印书大体同步增长。二者基本处于恒定态势,10年间再版率有升有降但未有大的变化,始终处于40%+。至2007年再版率升至10年最高点——45.13%,比10年前仅提高0.57个百分点。

  

2008~2017年第四个10年,图书出版品种连跨30亿、40亿、50亿三个级阶,而再版率变化却在前五年和后五年呈两种不同态势:2008~2012前五年,再版率处于徘徊状,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至2012年降至41.55%。2013~2017后五年,再版率持续递增,2013年为42.40%,2014年为42.90%,2015年为45.26%,2016年为47.50%,至2017年重版重印图书品种达257381种,不仅创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出版业两个之“最”,更是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出版业两个之“最”:一是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在当年图书出版总品种中比重首次过半;二是再版率达50.22%,创新中国出版业图书再版率之“最”,可谓创世纪新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再版率的提高是图书出版业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运行成本,产业渐趋成熟的标志。

  

近五年间,图书再版率的持续攀升,是出版业精品意识不断强化和精品生产比重不断加大的表现,凸显了出版业产品生命力的增强和资源再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彰显了出版业的日趋成熟,产业成本的降低、产业效能的提高及文化传承、知识积累作用的强化。

  

但是,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出版业成果时应该谨记,产业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统筹规划,切忌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对图书再版率应处于什么水准应该有科学的、权威的分析,一味求“高”并非适宜。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多变的新时代,出版业的创新产品终究要居主流。

  

图书总印数呈马鞍型走势

发展曲折,从快速增长,到多年徘徊,再到跨越性增长,2017年达逾90亿册。

  

总印数是图书出版诸要素中与民众关联最密切的,书业为社会服务,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丰富的品种和内容要以充足印数的图书为载体,完成服务,实现传播。总印数反映了书业的受众面即书业服务社会的广度,出版业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要通过更多数量的产品来实现。

  

40年间,图书总印数从1978年的37.74亿册,发展到2017年的92.44亿册,增长1.45倍,其历程艰辛、曲折,呈马鞍型走势。

  

1978~1987年第一个10年,总印数增长迅速,虽其间有两年回落,但总体增势强劲,仅6年就从30亿级阶跃升至60亿级阶,1987年总印数为62.52亿册,增长65.66%。这种总印数的劲增,与此期间图书出版品种的快速增长一脉相承,折射了那一时期社会上的学习热、考试热、文凭热,读书风潮日甚。这10年,每种书的平均印数达15.69万册。

  

1987~1997年第二个10年,曲折已开始显现,10年中有4年总印数下降,好在降幅不大,且有6年总印数上升,总体升大于降,至1997年总印数达73.05亿册,从上一个10年的60亿级阶升至70亿级阶。但这10年,图书单品平均印数已降至6.71万册。

  

1998~2007年第三个10年,可谓总印数的“艰难时世”,2000年成为不堪回首的节点。此前1998、1999两年,总印数尚居70亿级阶,1999年还以73.16亿册,创下历史新高。不料2000年竟出现大幅下滑,总印数不但跌出70亿级阶,还直降10亿册之巨。此后直至期末,总印数连续8年在60亿级阶徘徊,虽其中也有反弹,但终未跨出60亿级阶,至2007年更可谓坠入“谷底”,62.93亿册的总印数,几近23年前1984年的水平。此10年间的图书单品平均印数也降至3.59万册。究其原因,客观上当为互联网对书业的冲击愈演愈烈,民众的文化消费渐趋多元所致;主观上与出版业自身对印数“短板”重视不够也有关系,一些出版单位热心扩充品种,而对增加印数缺乏信心。总印数多年徘徊,一时成为出版业挥之不去之庠。

  

2008~2017第四个10年,开局惊喜,2008年成为图书总印数历程的新节点——总印数终于摆脱了8年的徘徊,以12.21%的高增幅,回升至70亿级阶(70.62亿册),并开启了总印数再度持续攀升的新进程。中国书业这10年总印数的增长,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5年(2008~2012)为恢复性增长。5年间4年增长,1年回落,总印数回升至70亿级阶。十八大以后这5年(2013~2017)为跨越性增长。总印数先跃升80亿级阶,再跃升90亿级阶,把总印数推上历史新高。

  

中国书业这10年的历程,显示了中国书业的绝地重振和跨越发展,彻底抛掉了多年罩在中国书业头上“品种增长印数下降”的帽子,彰显了中国书业推动全民阅读的作为,和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当然,仍需要正视的是,虽然这10年间图书总印数持续上升,但远不及图书品种的增速,因而10年间,图书单品平均印数降为1.97万册。

  

40年,图书出版累计总印数2636.02亿册。

  

图书总印张持续增长

前30年,每10年增长100亿,后10年增长近300亿;1978年平均每册书3.59个印张,2017年平均每册书8.74个印张。

  

图书总印张是建立在图书出版品种和图书总印数基础上的出版要素,是书业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的综合体现。如果说图书总印数反映了书业对社会服务的广度,那么图书总印张则反映了书业对社会服务的深度。由总印张增长而带来的图书单品印张增长乃至图书单册印张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书业对选题的深化,和图书单品、单册给受众收益的增多。

  

比较图书总印数,图书总印张40年发展平稳,未有大的起伏,虽其间有6年回落,但增长大势凸显,多年递增。前30年,总印张大约每10年增长100亿,从1978年的100多亿,增至1987年的200多亿,再增至1997年的300多亿,2007年的400多亿,每10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后10年,随着总印数的平稳增长,总印张增长呈加速度,从2007年的486.51亿印张,增至2017年的777.21亿印张,10年增长近300亿。

  

40年间,随着图书总印张的持续增长,中国书业在不同年代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也呈显著增长:第一个10年为2200.63亿印张;第二个10年为2911.84亿印张;第三个10年为4423.28亿印张,比第一个10年翻了一番。第四个10年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达6779.73亿印张,为第一个10年的3倍。

  

40年,中国书业生产规模的加速增长,使各阶段的图书平均单册印张递增:第一个10年平均单册为4.07个印张,第二个10年平均单册为4.63个印张,第三个10年平均单册为6.68个印张,第四个10年平均单册为8.44个印张。第四个10年平均一册书相当于第一个10年的两册书。而1978年平均每册书为3.59个印张,2017年平均每册书为8.74个印张,1册书相当于40年前的2.43册书。40年图书出版累计总印张达16315.48亿印张。

  

同样,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40年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水书”、盲目推出大套书等现象,书业总印张的增长必须摒除这些负能量。

  

期刊出版曲折发展

从快速发展到平稳发展,前30年总体上扬,后10年冰火两重天,近3年品种逾万,显新高。

  

期刊是纸介质出版物的重要一翼,作为中媒,它兼具长媒——图书的深博、传承和短媒——报纸的迅捷、时效之特征与功能,受众更为宽泛。改革开放40年,期刊出版品种从1978年的930种,发展至2017年的10130种,增长9.89倍;出版总印数从1978年的7.62亿册,发展至2017年的24.92亿册,增长2.27倍;出版总印张从1978年的22.74亿印张,发展至2017年的136.66亿印张,增长5.01倍。40年期刊出版累计总印数989.48亿册,累计总印张3992.06亿印张。

  

只是比较图书出版,期刊出版40年的历程更为曲折,以致期末2017年,除出版品种为40年之最外,出版总印数、总印张均非40年高点。

  

同样以4个10年为阶段,解剖可见(见图2、表2):


图2 1978~2017年期刊出版阶段示意图


表2 1978~2017年期刊出版统计


1978~1987年第一个10年,是期刊出版快速发展的最佳期:出版品种一路飙升,从930种增至5687种,增长5.12倍,翻了两番多。出版总印数和出版总印张,虽然在1986年出现一次回落,但并未改变增长大势:出版总印数10年增长2.40倍,翻了一番多,出版总印张10年增长2.20倍,翻了一番多。

  

1988~1997年第二个10年,可以说是期刊出版的平稳发展期:出版品种除1990年因压缩报刊出现一次回落外,其余多年呈递增状,10年品种增长近40%。出版总印数10年间6年回落,4年反弹,期末比期初有所下降。出版总印张10年间4年回落,6年上升,期末比期初略有增长。虽然这一时期,期刊出版总体平稳,但出版品种增长的同时,出版总印数却下降的逆向走势已经出现,而且10年间有5年出现。这种状况是出版业的隐痛。

  

1998~2007年第三个10年,期刊出版整体状况优于第二个10年,三要素均告增长:出版品种10年增长19.58%;出版总印数虽然有5年回落,但10年间总体增长,且在期末2007年增至30.41亿册,跃上新级阶;总印张的发展10年递增,至2007年增至157.93亿印张。

  

2008~2017年第四个10年,期刊出版呈前后两个5年冰火两重天的态势。前5年(2008~2012),期刊出版三要素出版品种、出版总印数、出版总印张全面递增,至2012年品种增至9867种,总印数增至33.48亿册,总印张增至196.01亿印张。而这总印数、总印张也成为期刊出版的40年之最。此后,2013年期刊出版态势急剧逆转,除出版品种继续增长外,总印数、总印张均告下降。当年总印数下降2.26%,总印张下降0.67%。不想,这一逆转持续了5年,总印数、总印张一跌不止。2017的总印数24.92亿册,比2012年的期刊总印数峰值33.48亿册,下降25.57%;2017年的总印张136.66亿印张,比2012年的总印张196.01亿印张 ,下降30.28%;5年间期刊出版的这两个两位数的下降,可以说使期刊出版遭受重创。显然,其主要致因为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兴盛的冲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种逆转下滑态势下,期刊出版的品种依然呈上升状,几年间连年递增,2015年首次突破万种大关,2017年更达10130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期刊出版的划时代新高。这也反映出尽管期刊出版大势趋衰,但大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不减。


报纸出版递增大势骤转

曾为纸介质出版最大比重,35年总体增长,年总印数高达482.41亿份,后5年逆境显现。

  

报纸出版兼具新闻、出版两种功能,曾为纸介质出版中的最大比重,并一度成为进入新世纪后纸介质出版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报纸出版40年历程和期刊出版大体相同,只是比较期刊出版,报纸出版在顺境时更显“荣耀”,在逆境时更显“衰颓”(见图3、表3)。


图3 1978~2017年报纸出版阶段示意图

表3 1978~2017年报纸出版统计


1978年报纸出版品种186种,至2017年报纸出版品种为1884种,增长9.13倍,翻了三番多;1978年报纸出版总印数127.76亿份,至2017年报纸出版总印数为362.50亿份,增长1.84倍,翻了一番多;1978年报纸出版总印张113.52亿印张,至2017年报纸出版总印张为1076.24亿印张,增长8.48倍,翻了三番多。只是2017年的报纸出版品种、总印数、总印张,均非报纸出版40年的至高点。40年间,经历几次压缩整顿、结构调整,报纸出版已非循一般规律地随时间推移而增长:40年间,报纸出版品种最高点为2002年的2137种;报纸总印数的最高点为2013年的482.41亿份;报纸总印张的最高点为2011年的2271.99亿印张。

  

40年中第一个10年(1978~1987年),报纸品种持续递增,从1978年的186种,增至1987年的1611种,增长7.66倍,翻了三番多。总印数从1978年的127.76亿份,增至1987年的264.54亿份,翻了一番多。总印张从1978年的113.52亿印张,增至1987年的223.62亿印张,几进翻一番。这是报纸出版发展最快、最顺利的10年。除品种逐年递增外,总印数、总印张10年间均只有一年回落。

  

1988~1997年第二个10年,报纸出版虽然增速低于第一个10年,但总体上仍处于持续发展期。出版品种除1990年、1997年分别因压缩报刊出现回落外,其余各年呈增长,并连续几年递增。出版总印数除1989、1994两年回落外,其余各年均呈增长,乃至递增。出版总印张除1989年回落外,其余各年均呈递增。

  

1998~2007年第三个10年,报纸出版品种5年增长,5年回落,至2007年已降至1938种,比期初减少100多种。虽然品种下降,但出版总印数10年间全程递增,出版总印张同样10年全程递增。品种处于减势,而总印数、总印张却处于增势,2007年437.99亿份的总印数比1997年增长52.30%,2007年1700.76的总印张比1997年增长2.70倍,翻了近两番。品种减少,而总印数、总印张增长,还带来了考量连续性出版物的重要指标——平均期印数和平均每种期印数的增长,显示了良性循环。

  

2008~2017年第4个10年,报纸出版态势和期刊出版态势基本相仿,同样可以依前5年(2008~2012)和后5年(2013~2017)划分为两个阶段。前5年虽然品种下降,但总印数增长,总印张虽然在2012年有所回落,但5年大势呈增。后5年的态势逆转,首年尚缓,次年2014年即出现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品种、总印数、总印张三要素同降的“危机”,而且愈演愈烈——2015、2016、2017年不但三要素持续同降,而且总印张降幅还高达逾10%,甚至接近20%,这对报纸出版来说几近“重创”。

  

40年报纸出版总印数为12348.11亿份,总印张为34651.92 亿印张。报纸出版近几年的困境,致因与期刊出版如出一辙,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兴盛而带来的冲击所致,而报纸作为“短媒”,更是首当其冲。报纸出版的持续全面下滑,态势严峻,甚于期刊出版。

  

改革开放40年,报刊业35年长足发展,5年艰难前行。不可否认,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报刊作为纸介质载体读物逐渐被弱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其各自的功能,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报刊不会消失。有待业界和主管部门共同发力,加快促进报刊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提高为行业和社会的服务能力,并从中焕发新的生机。

  

图书销量多波折 销售金额强增势

销量增减频出,曾陷窘境,40年年最高销量为1998年的77.04亿册;销售金额高点达909亿元。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图书销售数据,反映了中国书业的市场规模,折射了中国书业的市场贡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统计上的局限,本文所采用的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销售数据,是源于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的销售,对民营书业的销售仅包含了其批自国有书店的部分,而未含括其全部。这类数据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民营书业销售微弱,几可忽略不计时,可以说基本等同全行业的销售数据。而随着民营书业的兴起,这一部分涵盖民营书业销售的数据即显不足,但这毕竟是当下唯一出自官方的权威数据。我们在采用这一数据的同时,更期望全面涵盖产业销售的数据能早日出台。

  

40年来,全国图书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是中国书业市场规模的两翼,前者反映了中国书业获得的社会实际需求,后者反映了中国书业产生的消费水平。40年,中国书业累计销售图书2525.32亿册,13168.11亿元。

  

销售实物量不含价格因素,是对市场需求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国书业的诸多要素统计数据中,销售数量的意义非同寻常,它直接反映了书业对社会的贡献度,40年间这一要素历程,并非坦途(见图4、表4)。

图4 1978~2017年图书销售阶段示意图


表4 1978~2017年图书销售统计


40年间的第一个10年(1978~1987),销售数量即有波折。1978年销售33.11亿册,至1985年销售增至61.16亿册,从30亿级阶升至60亿级阶,几近翻番,显示了“文革”浩劫后,改革开放初期民众对图书的渴求。只是次年即现回落,从60亿级阶跌下,虽然期末1987年销售数量又有反弹,但仍未回升至60亿级阶。同期销售金额连年递增,从1978年的9.30亿元,增至1987年的43.22亿元,增长3.65倍,翻了两番多。

  

1988~1997年第二个10年,期初销售数量升至62.16亿册,重登60亿级阶,只是次年起连续两年回落,险些跌下60亿级阶。1991年销量回升后,两年续升,1994年却又再次下跌,好在此后连续3年回升,上登70亿级阶,期末1997年销量达74.71亿册。这10年,销量回落从上10年的1次,增加为3次,波折渐频。销售金额与上10年一样,一路增长,期初1988年54.08亿元,期末1997年增至313.17亿元,增长4.79倍,翻了两番多,增幅大于上一个10年。

  

1998~2007年第三个10年,是销售数量最为艰难的曲折期。期初1998年销量升至77.04亿册,同比增长3.12%,这一销量成为40年销售数量之最。只是好景不长,次年起连续3年回落,至2001年竟跌下70亿级阶。2002年刚刚反弹回70亿级阶,2003年起又是连续3年回落,至2005年销量较期初下降10多亿。2006年销量反弹后,期末2007年又再次回落,跌至63.13亿册,尚不及15年前1992年的销量。这一个10年,下跌7年,回升3年,销售数量这一与民众高关联要素陷入窘境。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0年间销售金额一马平川,连年递增,从期初1998年的347.61亿元,增至期末2007年的512.62亿元,增幅为47.47%。特别是那7年销售数量下降,而销售金额却增长不止,价格因素在其中的拉动昭然若揭,书业遭社会诟病自然难免。

  

2008~2017第四个10年,是销售数量的转折期,虽然其间仍有回落,但10年间有7年销量增长,比较上一个10年已属不易。期初2008年的销量回升,开了个好头,虽然次年回落,但接着2010~2012年连续3年销量回升。2013年起4年间,下跌、回升交替出现,至2016年销量已回升至70.25亿册,2017年“收官”再度增长至72.80亿册,40年终究以回升告结,2017年的这一销售数量成为40年间的第4销售高位。这一期间销售金额仍是持续递增,至期末突破900亿,创下909.35亿元新高。

  

40年中国书业销售数量渐趋步履艰难,颓势出现,主要致因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分流了阅读群体,而网络销售又如雪上加霜,加剧了实体书店困境。

  

图书销售数量40年的轨迹和图书出版总印数的轨迹,大体相仿,好似一对孪生兄弟,显示了中国书业关涉实物量、不含价格因素的要素发展不易。40年间,二者均是以约30亿册起步,以约60亿册走过第1个10年;继之二者“携手”以约70亿册跨过第二个10年,并以回落至约60亿册走过第三个10年;进入第四个10年,二者均显重振、回升,只是图书总印数的步伐、速度大于、快于销售数量,40年“收官”之业绩比销售数量更显著。不过这也是正常规律:生产增长毕竟主观因素发挥相当作用,而销售增长却更多地要受制于客观因素。

  

40年中国书业销售金额连年递增,虽然不可否认其中有价格因素,但其能持续增长,也显示出民众阅读消费能力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1978年图书销售平均单价为0.28元,2017年图书销售平均单价为12.49元,增长43.61倍,即现今购买1本书的花销,40年前可以买44本。中国民众阅读消费能力的提高无可质疑。


记者:文东




-End-


如果你的微信更新了最新版本或准备更新版本,别忘了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推荐阅读

•  最全梳理 | 中国书业40年的重要事件和数据

•  2019开年,书店将上演哪些“营销大戏”?

•  稿酬、书号、教材、书店......你关注的书业变化都在这!

•  连续3年零售市场第1,2018年发行码洋逾12亿,这家社一手好牌怎么打?

•  出版界IP运营:投资1000万,收入2亿元,他们怎样做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