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10大人才新现象,你知道吗?
1
编辑与设计、营销割裂渐消
现在,如果还有人对编辑尤其是策划编辑的岗位认知是只用与文字打交道、进行文字处理与加工,一定会遭到大批一线编辑的“白眼”。在如今线上追逐“流量”、线下讲究“卖点”的市场中,出版企业引入产品思维,编辑的职能划分、职业定位向互联网靠拢。职能架构上,编辑与设计、营销环节的割裂缩小;日常工作中,相关岗位人员的配合也更为紧密,定向搭档、全流程参与、允许岗位交叉等都成为消减各环节割裂度的手段。
2
产品经理成人才孵化常态
“编辑就是产品经理”,以这种观点为基础,出版机构开启了将产品经理作为人才孵化平台的探索。作为业内最早(2009年)引入产品经理概念的图书策划公司,磨铁图书的产品经理模式已相对成熟,从编辑到产品经理、从产品经理到个人品牌工作室,人才孵化路径日渐清晰。磨铁集团副总裁、磨铁图书总编辑魏玲曾表示,“优秀的产品经理一个人可以像一支军队那样战斗,因为他们个个都是十项全能的选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也尝试此模式激活内部创造力,在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诸多机构的招聘信息中,产品经理岗位的招聘都居于显眼位置。
3
培训师、音视频制作等专业人才、力量注入
当前的出版业无疑是围绕内容“多点”开花的状态,出版机构意识到内容载体的变革和内容价值的巨大挖掘潜力,逐渐向教育培训、知识付费等多轨道行进。从观望到尝试、从内部摸索到引入培训师、讲师、音视频制作、音乐制作等专业人才,吸引更多元的专业力量展开合作,培训师、音乐顾问等新岗的出现说明出版机构在纸质图书出版之外的业务探索也逐渐多元、深入,“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成为不少出版机构管理者秉持的理念。
4
编辑新边界:编辑迅速向音视频、课程操盘手转化
出版机构的音视频、课程等形式探索也已基本贯穿于图书策划出版的始终。以前,“埋头做书、发了就行”,现在编辑做书需要更加关注市场,也要借助更多样的形式为产品“加码”并寻求更多“露出”机会。随着出版社企业化转型,在给予编辑更多自主权的同时,图书销量与编辑绩效考核、薪资标准直接挂钩,这种“责任承包制”在倒逼编辑快速成长为音视频、课程操盘手,从经营图书产品向以图书为平台跨越。
5
设计等高成本环节外包,众包时代社会化协作升级
外包、众包已成为出版机构利用外部优质资源、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多形式合作与社会化协作不断升级。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部分出版机构将图书装帧设计外包给设计工作室,而APP开发、网站建设则可以与互联网技术公司合作。与外包不同的是,众包这种时下流行的商业模式将过去由员工承担的任务借助大众网络交由个人承担。出版机构有机会邀请更多译者、独立出版人、编校工作者、设计师参与生产过程。出版社对于这种合作、协作的态度也愈加宽松,以图书装帧设计为例,某地方人民出版社工作人员透露,依靠需求,各编辑部门可自由选择由本社设计部门承担装帧设计或寻求外部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合作。
6
出版机构的营销岗位下沉
海量内容充斥市场,新品频出,提高图书接触读者的概率成为拓展市场的主要着力点。于是,图书营销愈发受重视,出版机构不断加大营销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在探索能够更大程度发挥效用的营销团队架构形式。随着精细化运营的推进,不少出版机构开始一改营销团队与各编辑部门平行的设置,将营销岗位下沉,为下属编辑部门、分社、工作室等配备营销人员。除了磨铁、中信等实行子品牌运营较早的品牌之外,出版社也开展诸多探索。据悉,2018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已将营销功能通联至各编辑室,由发行公司营销部统一管理,进一步细化营销工作。
7
出版机构产品营销向品牌价值营销转化
营销功用直线攀升的同时,如今的图书营销显现出一种新趋势:从单一的图书产品营销向品牌价值营销转化。与以往新书上市宣传期的短期营销打法不同,挖掘图书品牌价值、发力长线营销的案例逐渐增多。一些重点产品的营销,出版机构除了直接宣传书本身之外,开始借助微信公众号和线下读者活动提供增值服务。在出版机构内部,因单个产品而设立的同名工作室、子品牌、项目组并不鲜见;策划团队也会围绕一些产品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发线上内容,从开发周边向线下主题展览演进。近日,由西西弗书店、磨铁图书、米果文化等联合打造的“好好说话”尬聊ICU主题展暨《好好说话2》新书展便是代表。
8
项目组等动态形式促创意落地
不可否认的是,出版行业已经充分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颠覆与冲击,并以实际行动力图消除大家对于传统出版业的固化认知。转型、创新、融合、升级……这些关键词存在于每一家出版机构的经营发展会议之中。当然,行动也已颇有收获,要摆脱传统固化的标签,制度激活是首要步骤。不少出版机构成立项目组被当作革新、激活的先锋部队,既有以山东友谊出版社围绕“身边汉字”系列融合出版项目组建的“身边汉字”项目组为代表的创新型项目组,有出版机构围绕国家重点规划项目、社重点项目等组建的重大出版项目组,也有出版机构发力知识付费、线上教育等多元业务成立的摸索型项目组。
9
分社制度全面开花
近些年,大批出版机构在体量、规模、业绩等维度都有了显著提升。体量、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寻找更为行之有效的激活激活市场触点时,实行分社制度成为流行策略。2018年,人民出版社成立融媒分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马来西亚分社揭牌成立;浙江大学出版社意大利分社在佛罗伦萨成立…… 从围绕主力编辑部门打造品牌分社到融媒分社、异地分社、海外分社,出版社分社制度显然呈现全面开花之势。尤其是一些规模、体量居于前列的出版社(集团),分社制度则已成为基本的职能划分形式。
10
多元经营探索催生新部门新架构
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发力多元经营是当下出版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也是出版业扩大其外延的实践。多元经营战略受到重视、付诸实践后,催生了一批出版机构内部的新部门和新兴组织架构。出版圈中不乏单体社为发力多元经营加快集团化进程的案例,也衍生出诸如影视、教育培训、文创研发等一系列新部门。
记者:张聪聪
-End-
如果你的微信更新了最新版本或准备更新版本,别忘了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