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政协委员李岩: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履职尽责

田红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3-05-28

李岩

履职风采

从中华书局到中国出版集团,浸染行业三十余年,李岩每天都在和书打交道。为读者甄选优秀作品,提供更深厚的文化滋养,是他始终不变的追求。今年3月,李岩又迎来了一个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不断思考着,如何不负出版人、文化人期待,更好地履职尽责。

【委员简介】李岩,男,汉族,中共党员,编审,曾任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总经理、总编辑,现任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著有《琅嬛书梦》《历代家训选译》《中国文化发展史·隋唐五代卷》《盛唐气象》等。曾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度出版创新人物奖、中直系统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2019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解决好旧问题 ,预判好新趋势



和很多新闻出版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一样,这几年李岩最关注图书定价政策和相关折扣问题。他表示,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有些行业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在出版主管部门的倡导下,图书出版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版率有了显著提升。但有些问题一直没有进展,其中比较紧迫的就是图书定价和相关的折扣问题。


“新书被渠道和一些平台控制,既有低折扣贩卖行为,又存在盗版问题,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李岩说,业内人士一直在呼吁,应该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法律,采取稳定的定价政策,新书一年以内不打折。虽然已经有许多位委员努力多年,但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本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他还要继续提出提案,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听取行业呼声,以这样的方式切入到制度建设上。


疫情三年来,互联网的便利迅捷和受众消费习惯的改变,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主动迎变应变,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甚至是生存的必选项。


首先就反映在实体书店经营困难上。李岩表示,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对实体书店进行补贴扶持,但从长远看,未来不会有很多的大型书店、超级书店。我们要加速裂变,借助互联网优势,把书店转变为文化休闲场所和颐养性灵的高级殿堂。


对出版单位来说,要快速适应“读者、作者、传播者”三者的身份转换。“假设我作为读者买到一个产品,或在网上看到一个内容,经过我的理解和加工,再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出去,我就马上变成了一个作者。现在的传播手段很便捷,可能以后不需要那么多传统的纸质出版环节,那么出版者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出版的概念,通过新媒体应用来实现高质量的文化传播。”李岩还谈到,未来超级畅销书会越来越少,图书的定制化、个性化生产是趋势之一。主动迎接变化、引导变化,给大众提供更适合、更便捷的文化产品,是出版者需要时刻关注的。




是爱好,也是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李岩重点关注三个话题:全民阅读工作的深化,新媒体平台文化品质和内容质量的提升,国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都和个人喜好有关,也都和本职工作有关。希望以此来更好地履职,更好地尽一个出版人、一个文化人的使命担当。”


一是深化全民阅读。早在2007年,作为出版业代表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岩就提出要将“鼓励全民阅读”写入其中。十多年过去,他认为,全民阅读工作已经到了需要深化的时候。“我现在想的是需要深化哪里?我觉得全国已经建设的近60万家农家书屋,还有就是城市的新华书店,已使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去年4·23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体现了党中央对阅读的高度重视。作为出版人,非常希望更多政府部门能关注到这一趋势,将批示精神落实得更彻底,我们的行业就会更好。”


再进一步,李岩还想组织权威人士做推荐书目。主要分两块,一块是学龄前儿童阅读书目。他认为,学前是吸纳知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很重要一环,很多人最受益的时期就是在蒙学阶段,记住的东西能影响一生,所以学前阅读很重要。另一块就是在这基础上,再做个成人的国民阅读书目。“先把这两个做了,然后分小学、中学等等,去做好细分。其实教育部已经做了一个300多种的课外阅读书目,集纳了很多学者的意见。相较而言,出版行业有更多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二是提升国民素养。李岩今年还关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的文化品质和内容质量问题,这也是他带上两会的提案。他提出,现在一些平台为追求快速传播和流量变现,以低俗、猎奇、色情、暴力等内容吸引受众的行为大量充斥现有网络空间。要加强舆论引导、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准入管理、逐步建立分级制度,以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三是传承文化遗产。“非遗项目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我自身喜好传统的戏曲,特别是京剧。”李岩表示,列入世界非遗项目的中国制茶技艺,传统的书法、绘画,还有一些和非遗项目有关联的,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具象特点,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每一个中国人成长过程中,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事物,是过去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我们要给现在的年轻人传播些什么?怎样提升年轻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可选项很多,不妨去接触一些如此丰富绚烂的文化遗产。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推 荐 阅 读 


● 2022年出版行业新媒体影响力榜单发布!

● 5年1.6亿销售实洋,一个柔软湖南妹子的书业逆袭之路

● 重磅!100家出版机构社长、总编辑推荐了哪些好书?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