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是真才子也是真风流,这个中国人被日本人灭口后,真实身份的曝光震惊了全世界!今天不能不说他!

2017-12-07 德国优才计划 德国优才计划


他的人生一直很悲剧,

年少时家境贫寒,

青年时初夜稀里糊涂地,

就被日本娼妓夺走了。

好不容易回国后追到女神,

却让杀人魔王戴了绿帽子。

中年的他躲避去了南洋,

是一个普通的酒店老板,

不修边幅,胡子拉碴,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

最后却让日本人秘密灭口了,

而他死后的真实身份曝光后,

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中国人一定都知道他,

但却不一定知道真实的他。


他,就是郁达夫



1896年12月7日,他出生于浙江富阳,

原名郁文,字达夫。

一条水清浪碧的富春江,

从家门前幽幽流过,

如诗如画的家乡美景,

滋养了他善良多情的心灵,

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气。


然而他从出生起就充满了悲剧色彩!



因生过太多个孩子,母亲奶水严重不足,

造成他营养不良,患上肠胃病。

他把自己的出生说成是:

“一出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的悲剧”,

的确如此,他的悲剧确实尚未结束


亲给他取名郁文,

依据孔子“郁郁乎文哉”之句,

但父亲没能等到他,

成为文人的那天就撒手人寰了。

而他的两个哥哥在外读书,

姐姐被卖去当童养媳,

年仅4岁的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这样的家庭,免不了受到欺凌,

谷子被盗窃、田地被盗卖……

可再委屈,这对孤儿寡母又能怎样?

他常看到母亲在父亲遗像前痛哭,

幼小的他也心酸地跟着直抹眼泪。


郁达夫母亲


尽管家境困难,

可母亲仍然千方百计地供他读书,

为凑齐他的学费,把能当的都当了。


一天,向来懂事的他,

突然向母亲提出要皮鞋,

他不是不知道家庭的困境,

他只是想以当当的皮鞋凿地声响,

在那些有钱人家孩子面前掩饰一下贫寒。


母亲只好硬着头皮,

带他去大街上的皮鞋店赊账,

可那些人把他俩轰了出去。

当他看到母亲涨红了脸,眼睛也红了,

他哭喊着拉住母亲:

我不要了,我再也不要皮鞋穿了!

他们母子二人坐在家徒四壁的家里痛哭流涕。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他,

自尊心极强,不做作,不虚伪,

用一生只诠释了一个字,“真”。


他天资聪颖,

是个真正的文学天才。


7岁入私塾,

9岁就能赋诗,艳惊四座,

儿时就显露的诗才让私塾先生赞叹连连。

他的成绩总是第一,以至于连连跳级,

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郁达夫书法


1913年,他的长兄奉政府之命,

即赴日本考察司法,在长兄帮助下,

17岁的他得以去日本留学。


当时中国大批有志之士都聚集在日本,

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田汉等,

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

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批人决定走向的,

而他,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八高校舍


在日本,他仍然保持着学霸作风,

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郭沫若是他的同班同学。

60年代的日本不像现在,

学德语是主流,

上课时老师总爱点他回答问题。

下课了,德国人哈恩老师还没走,

他就跟老师用德语对话,

把旁边的同学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更牛的是,他还精通英语等五门外语,

还写得一手好诗,刚进校,

高中一年级,

他就向校刊《校友会杂志》投稿,

还写诗赠学校的汉文老师,

虽然写“汉诗”在当时的日本是一种风气,

但能写出他那水平的,没几个。

有次他看到樱花,兴致勃勃地写下:

寻春我爱着先鞭,梢上红苞吐未全。

一种销魂谁解得?云英三五破瓜前。


一首绝句,无限风流,

甚至让日本大诗人都赞叹不已,

享誉一方的汉学大家担风先生对他赞誉有加:

郁君达夫留学吾邦犹未出一二年,

而此方文物事情,几乎无不精通焉。

自非才识轶群,断断不能。



业余时间,

他还拼命阅读各国的文学作品,

在校短短四年,他读过的日、俄、

德、英、法等国小说,加起来居然超过千部。


但他绝不仅仅,

是为改变自己命运而读书,

更是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在日本期间,努力刻苦的他,

作为中国人经常遭到日本人的歧视,

深深感受到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

某次中国留日学生千人大会上,

当时日本赫赫有名的“宪政之神”尾崎行雄,

在演讲中流露出极度讽刺中国的言辞,

他听后,突然起立,质询他,

态度磊落,措辞得体,

不仅博得全场掌声,

更迫使尾崎行雄当场向中国人道歉。


尾崎行雄


虽身在日本,他却时刻关心国内局势。

他曾在日记中立志:

一身尽瘁,为国而已,

倘为国死,予之愿也。


他还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

余有一大爱焉,曰爱国。

国即余命也,国亡则余命亦绝矣!



1919年,

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系。

从东京帝大毕业后,才华横溢的他,

开始在中国文坛大放异彩。


他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建创造社,

与另一大文学组织文学研究会展开论战,

把中国文坛搅得好不热闹。

1921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出版,

这是文艺界惊世骇俗的一件大事!


《沉沦》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短短3年间,被重印10多次,

行销2万多册。

有人甚至从无锡、苏州连夜赶火车,

专程到上海来买这册薄薄的“畅销书”,

还有很多人去跟风定制,

书中主人公所穿的香港布洋服。



他在《沉沦》中大胆直白地,

描写现代人的苦闷,肯定人的情欲,

甚至把自己当初的性苦闷,对异性的渴望,

也毫无掩饰,露骨地写入了其中。

这个天真感伤的小说家,

成了中国青年最熟悉的名字,

人人都觉得从他的作品中,

可以发现自己的模样。


成仿吾评议,《沉沦》是,

“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第一部小说集”,

他不仅在出版年月上是第一,

他那种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

也不能不说是中国第一。

鲁迅一生“骂”过不少人,

且以尖刻闻名,但对他却从没有过微词。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

给了他极高的评价:

“惟有他敢用笔把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

这种写法扩大了现代中国,

小说心理和道德的范围。

可惜后来学他的人,

却谁也没有他那样老实和认真的态度。


郭沫若说:这种大胆的暴露,

体现了对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

就是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

使那些道学家、伪君子们,

“感受着作假的因难”。


他的散文与古体诗的造诣,

在同时代作家中更是少有人可相比,

他的《故都的秋》,

至今仍被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


视频朗读:《故都的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57dv6wyb&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刘海粟曾对他做出了崇高评价:

达夫是中华大地母亲孕育出來的骄子,

是本世纪最有才华,

最有民族气节的诗人之一。



声名鹊起,响彻文坛,

他一度风头在鲁迅之上,

他是真才子,可他却也是真风流!


他一直渴望遇到一段纯洁的爱情。

在日本时青春萌动的他,

曾爱上了房东的女儿隆子。

或许穷小子的他自卑始终存在,

怕她看不起他这个“支那人”,

表面冷淡,内心如火,

但他却从来没有告白过。

只是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我意怜君君不识,

满襟红泪奈卿何。


在他的《沉沦》里曾写过,

偷窥房东女儿洗澡这样一段,

以此来满足自己对性的渴望。

那时焦躁中的他,

竟在一次酒后去嫖妓了,

他的初夜就这样给了日本娼妓。

后来他把的长子名字取为:龙儿,

或许就是纪念曾经那段,

没有开始,更没有结果的爱情。



而母亲为他包办了一段婚姻,

为他选定的妻子,名叫孙荃,

他评价她:“荆钗裙布,其貌不扬,

然谈吐属风流,亦有可取之处。”

可他还是接受不了包办婚姻,

委婉地一拖再拖。


1920年,母亲不断来信催促,

顶不过去,又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

学业还没完成的他只好回国成婚。

新婚之夜,他没有半点高兴,

望着孙荃,泪眼婆裟地想:

“这就是我的女人了啊,

我的不爱而又不能不爱的女人!”


郁达夫与孙荃及其孩子合影


婚后,两人生下一子两女,

孙荃还送给他两件礼物,

一个是钻石指环,另一个是,

意大利制的四圈有象牙螺钿镶着的镜子。

可他回到日本留学时,

转眼就把钻石戒指卖了,

只为救赎沦落风尘的日本娼妓。


等学成回国后,

他在带着妻儿辗转各地就职之时,

却常常外出嫖妓,

跟孙荃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

可他即使是对欢场歌妓,

都真诚对待,很少逢场作戏,

总是给这些弱女子最大的同情和尊重。


1927年,他在上海朋友孙百刚家,

偶然邂逅了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

王映霞,人如其名,

见过她的人无不称赞:

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只看了她一眼,

他便坠入情网,无法自拔。

那天的他显得特别激动,

拉着大家请客去外面吃饭,他对孙百刚说:

“百刚君,我近来寂寞得跟在沙漠里一样,

只希望能出现一片绿洲,

你看绿洲能出现吗?”


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的心被映霞搅乱了,

我真想煞了映霞,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

此事当竭力进行,

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

他还写到:“我若能得到王女士的爱,

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

啊!人生还是值得的,

还是可以得到意义的。”



他是真的爱上了她,

从相见后就不断给王映霞写情书,

每一封投向王映霞的情书,

就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

烧灼得王映霞也情不自禁。

其中有一首广为传诵: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

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他还真诚地对她说:

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

地位,甚而生命,也可以丢弃,

我的爱你,总算是切而且挚了。


可当时的王映霞已有婚约,

他呢,有妻子还有三个孩子,

她开始犹豫、闪躲。

但他并未放弃努力,

再次提起笔,写信劝她取消婚约:

需想想你当结婚年余之后,

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妇,

你情愿做一个家庭的奴隶吗?

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

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

绝不可以就这样轻轻地抛弃。”


终于,她被他的执着打动了,

开始了一场惊动世人的狂恋。



他向孙荃提出离婚,可家族一致反对,

他就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

义无反顾地和王映霞订了婚。


1928年,他在西湖之畔,

和王映霞举办了婚礼,

轰动整个杭州城,

大文豪柳亚子特意赠诗,称两人是:

“富春江上神仙侣”。



婚后,他在杭州建成住房,

取名为“风雨茅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生活一片静好。

热烈的爱情的确给他带来无限灵感,

他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寒灰集》。


在集子的序言里,他称是王映霞爱的火焰,

复燃了他这堆已经行将熄灭的寒灰。

他还写了一篇小说《迟桂花》,他说:

迟桂花开的晚,香味才更加浓郁,

而爱情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


可他没想到,桂花香味再浓郁,

也禁不住生活一日日的雨打风吹。


先是他身上的才子习气,

让王映霞越来越看不惯,

他总是不修边幅,还经常喝得大醉。

婚前他保证说,一定会与孙荃离婚,

可婚后数年,婚没离成,

最后连打算离婚的念头都没了。

她曾骄傲地享受着自己的幸福,

可更想要抹去身为妾室的耻辱。


还有经济上的,他虽吃过贫困的苦头,

可他并不拜金,视金钱于不屑,

甚至会把钱扔在地上踩,

他说:以前这玩意儿就压迫着我,

现在我要压迫它。


他的生活并不宽裕,可对有难的朋友,

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段时间,

沈从文生活贫困,梦想破灭,处于绝望,

他去看沈从文,见他家连火炉都没有,

就立刻把自己围巾解下,

之后,还请沈从文到外面吃饭,

付完账后,将剩余的钱全给了沈从文,

沈从文禁不住趴在桌上哭了起来,

这件事,沈从文记了一辈子。



文学青年沈从文


但这绝不是他帮助的唯一一个朋友,

他曾写道:

“我的力量太薄弱了,可怜的朋友太多了,

所以结果近来弄得我,

自家连一条棉裤也没有……”



可她无法体谅他的真性情,

两人常常争吵。

后来,他到外地工作,

年轻貌美的她和达官显贵,

来往越来越密切,

成了万众瞩目的社交界明星。

浙江省的教育厅长许绍棣早在,

“风雨茅庐”建好后就经常光顾郁家,

这下更是与王映霞打得火热。


事情越传越开,一直传到他耳朵,

他完全失态了,当着朋友的面大喊大叫:

“万万想不到她会这样不要脸!”

更让他崩溃的是,

还有传言说王映霞和大汉奸头子,

杀人魔王戴笠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著名诗人汪静之曾说,

王映霞为戴笠打过胎。



后来,香港《大风》报,

创刊一周年时,请他赐稿,

他就把以前写的十九首诗,外加一首词,

再加上自己的注解,编成《毁家诗纪》,

在《大风》30期周年纪念特大号上发表,

把王映霞“背夫偷情”的种种事态,

赤裸裸地全部曝光了出来。

这样将家庭纷争剖于世人面前,

爱则欲其生,恨则欲其死的极端意志,

确实是他的做派。


王映霞看到后立即还击,回了一封长信,

两人彻底撕破脸,在报刊上,

一个骂对方是“淫妇”、

一个骂对方是“疯子”。


这段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最知名的婚爱情恋故事,

就是以这样最不堪的方式结束的。


郁达夫(左)、郁曼陀(中)、郁养吾(右)三兄弟合影


1937年,他家乡富阳被日寇占领,

母亲不肯做“亡国顺民”绝食自尽,

他得知此噩耗后悲痛不已,

然而伤心的消息不断传来,

他的长兄郁曼陀也被敌伪汉奸枪杀。


年末隆冬,在福州青年会的小屋里,

他愤然提笔为中国爱国青年们,

写下了这样震撼人心的题词:

“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

“百年原为客,半世悔为儒。”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抗日时期,文弱书生书生有了英雄胆。

1938年,他毅然奔赴抗战最前线,

以一名爱国志士与战地记者的视角,

亲历并记录了中日战争的残酷,

与中国军民的不屈。

全然没有了人们印象中那个颓废的、

多情的、浪荡的文人形象,

而是变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战士,

大国大义面前,文弱的他丝毫不含糊。


这时人们才发现,

他不仅是真天才,真风流,

更是个顶天立地的真汉子,真英雄!



1938年,

他应新加坡中文报纸《星洲日报》的邀请,

接编《星洲日报》副刊《晨星》,

还担任新加坡文艺界抗日联合会主席,

并在新加坡成立文化界战时工作团,

并亲自授课宣讲。

新加坡文艺协会原会长骆明说:

“他当年就是新加坡华侨抗日的第一人,

没有之一,就是第一号人物。”


他天天伏案疾书,短短3年里,

就发表了400多篇支持抗日,

和分析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文章,

针砭时弊、富有远见,

直到今天,他的眼光仍令人惊叹:

在那个日寇横扫中华大地的绝望时刻,

是他提出了:“精诚团结,持久抗战,

区区倭寇,何难一鼓荡平?

唯战线后之生产问题,

战胜后之建设问题,

却为我民族目前之最大课题。”

他还能客观冷静地看待中日关系:

“国家与国家之间,虽有干戈杀伐的不幸,

但民众与民众间的同情,

也仍是一样的存在着……”


敌人轰炸加剧了,他却毫不畏死,

在轰炸中,继续不停地战斗。



1941年底,日本占领新加坡,

考虑再三,他和一批爱国志士,

只好撤退隐蔽到现在的印尼苏门答腊。


为了保护自己,

也为了保护共同抗日的战友。

他隐姓埋名,化名“赵廉”,

和流亡的文化人一起办了个酒厂,

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个普通的酒店老板。

他还娶了小自己25岁的当地女子陈莲有,

可她相貌平庸,

他曾忍不住开她玩笑说“何丽之有”,

她非但不怒,反而欣然改名何丽有。


她问他过去是做什么的,

他回答说是读书匠,

每当看到他在看书、沉思或写字时,

她从不去打扰,连走路都要蹑手蹑脚,

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真正的“迟桂花”。


郁达夫妻子何丽有与儿子郁大亚


幸福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忘记国恨家仇,

他故意用汽油桶装酒,卖给日本兵,

还开玩笑说:“我虽无力杀死日本人,

但我却要用烈酒醉死日本人!”

他偶然暴露了日语专长,

被迫抓去做了日本宪兵队的翻译,

他就忍辱负重,帮助爱国抗日志士,

偷偷销毁信件、传递消息……

宪兵队抓了抗日人士,

他就想办法把宪兵灌醉,再偷偷放人。

利用这一敏感职位,他保护了,

陈嘉庚等进步侨领和一些地下党员。


那一时期,甚至怕说梦话会暴露信息,

他都戒掉了他最爱的酒,

不能写作,一腔爱国情难以发泄,

他就写一些旧体诗,日文诗。


1945年的8月15日,

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可他没有还没来得及为凯旋欢呼,

就迎来了他的噩耗。




1945年的8月29日,

那天他正在家中和朋友们聊天,

忽然有一个土著青年把他叫出去,

讲了几句话,他随即回到客厅,

与朋友打个招呼就出去了。

他被骗离家不久,日军宪兵就绑架了他,

将他立刻枪杀在荒野中,然后就地掩埋。


原来,已穷极末路的日本人,

在撤退前,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

害怕他战后出庭作证,回国撰文,

所以立下杀手,非将他除掉不可。

就这样,一位血性的真正中国战士,

惨死于抗战胜利之时敌寇屠刀之下,

匆匆结束了才刚刚50岁的生命。


就在次日凌晨,

他的女儿郁美兰才刚刚在南洋降生,

他连自己女儿一面都没来得及见到!


直到他遇难,何丽有才如梦方醒,

丈夫赵廉竟然就是,

大名鼎鼎的中国文学家郁达夫

他的死,也震惊了全世界!




冰心说:他的死,

是中国文艺界最大的损失。


郭沫若说:

在这几年日本人所给予我们的损失,

实在是太大了,但就我们知道的范围内,

在我们的朋辈中,怕应该,

以达夫的牺牲最为残酷的吧。


铃木正夫教授说:日本人发动了战争,

郁达夫惨遭横死,他的死,

让日本人永远背上了罪责!


而他自己曾说过: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人物,

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他是抗日战争期间唯一一个,

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著名作家,

也是为数不多的,为了爱国,

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大师!



他是一生率性而为,

爱书爱酒爱美女好冲动的郁达夫;

他是为人热忱,不拘小节,

敢于直面自己一切的郁达夫;

他也是在祖国危难时刻,

挺身而出,视死如归的郁达夫!

他就是这样一个,优点与缺点,

同样鲜明的真性情之人。


可光是他为国为民的,

碧血丹心,浩气英魂,

就足以令所有人为之敬佩,

郁心匪石真颜色,

达士多情亦丈夫!

2017年12月7日,

郁达夫121周年诞辰!

致敬,缅怀!


视频:《见字如面: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一封信》在朗读中让我们体会郁达夫的真性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022viuyg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为德国优才计划出品,

转载需标明作者、文章开头注明来源,

正文后附带以下二维码授权,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