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优才计划 2018-05-23


这段时间,美国封杀中兴的消息,

让国人扼腕叹息,

今天,为期2天的中美贸易谈判,

刚刚宣告结束,

而美国向中国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简直是要求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简直就是把中国当成1840年的中国!



中国难道就只能忍受欺负吗?

泱泱大国,

难道就真的没有自己的芯片吗?

可大家却不知道,

其实全球第一的芯片企业就在中国!


它,就是世界上最大半导体制造公司:

中国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台积电)

包括苹果、高通在内的,

全球70%高科技巨头的“芯片制造”,

都是由它完成的,

可以说,全世界的高科技,

没有台积电就做不出来。


而这家伟大公司的成功,

离不开它背后的这个中国人,

他年过半百时,

将一家小公司做成世界第一,

颠覆整个世界半导体芯片行业,

被尊为“半导体教父”。


他,就是张忠谋



1931年7月10日,他出生于浙江宁波,

父亲张慰观是宁波财政局局长,

时逢战乱,一家人经常,

随父亲的职务调动而居无定所,

先后迁移于南京、广州、香港、上海......

直到1940年抵达重庆后才暂时稳定。

那时才9岁的他,已走遍大半个中国,

读过十几所学校,吃尽颠沛流离的苦头。


而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

更催生出他勤奋好学的斗志。


1944年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

音乐、体育、文学无不涉猎,

尤其对《水浒传》、《西游记》、

《三国演义》等名著更是爱不释手。

他文采出众,还天真地说:

“将来我要当个作家。”

可梦想还未及践行,

就被父亲的一声警告击了个粉碎:

“儿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

当作家是要饿肚子的。”


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只好从父意愿,

考入父亲的母校沪江大学银行系,

可没过多久内战就爆发了,

国民党渐显败势,

为防万一,父亲决定送他去美国读书,

将来好在美国安生立命。


1949年初,

18岁的他孤身一人前往美国哈佛大学,

踏上异国土地,他的心情难以言喻,

“旧世界已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

必须鼓足勇气走下去。”



当时哈佛大学1000多名新生,

他是唯一 一个中国人,

“绝不能让人看轻自己,”

强烈的自尊驱使他百般的勤奋,

日夜苦读,第一学年结束,

他的成绩就位列全年级的前10,

可他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成了最后一年。


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

父母也逃难到了美国,

沉浸在回不去中国的悲观中,

他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父亲分析了当时华人在美的就业的情况,

要求他转学到麻省理工机械系。


就这样,他又来到了麻省理工, 

在机械系学习的他成绩依然优异,

但实际上他并不快乐,

对机械他始终兴趣不高,

对麻省“虽有十分的敬,却只有五分的爱”,

教授仿佛看破了他的心思,

当他硕士毕业后去申请博士连读时,

竟连续两次落榜。

从小到大在学业上顺风顺水的他,

连遭打击,

挫败感让他长久以来的自信瞬间崩塌:

“我何以对父母,何以面对未来?”



那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去别的大学读博,

二.是步入社会去找工作,

也许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他带着雪耻的怒火,

把简历寄去了美国好几家公司,

不久,两家公司同时向他抛来橄榄枝,

一家是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

专业对口,待遇不错,

另一家是并不知名的“希凡尼亚”半导体公司,

虽然专业不对口,

但待遇比福特高出一美金。


他认为自己更擅长福特的工作,

理应获得更高月薪,

于是给福特打电话,谈薪水问题,

他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

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我的月薪?”

结果面试时曾和他谈笑风生的人事经理,

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你要来就来,不来,就请便。”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年轻气盛的他一听,顿时十分恼火:

难道我不肯冒险做没把握的事吗?!


于是1955年5月,

因为一美元待遇差产生的“负气”,

他去了“希凡尼亚公司”。

这区区一美金的差别,

竟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后来他曾屡屡感叹:

“人生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

短短的一个电话,

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

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而对半导体几乎完全不熟悉的他,

开始了艰辛奋战,

别人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

他要耗费一天的时间,

可为了不落人后,他常常加班到深夜,

回到住所再继续埋头苦干;

为了尽快熟悉半导体知识,

他几乎所有的工作外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

大量学习行业内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

那些晦涩难懂的资料,

他如蚕食一般“一字字、一页页”的慢慢读,

其艰难程度,有如阅读荷马史诗,

可他就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拼命的学习、玩命的工作。


而他不但主动学习,

更善于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他就折腾出改良传统铅焊的技术,

被全公司推广,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之后的短短一年,

他又从一无所知的员工,

变成了能力出色的小主管,

手下有4个小兵,这让他很受鼓励:

“学校外面的世界,并非那么充满荆棘。”


他的执拗刚强,既是他冲锋的动力源头,

可也成了他后来离开公司的导火索。


一次,新来的上司因为他的研究一直烧钱,

要求辞退他手下两个勤奋上进的小兵,

他不服,也不能把上司说服,

于是辞职跳槽到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德仪虽是小公司,但通过发明硅晶体管,

已是半导体业内生猛成长的新势力,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一次走对了路,

这是他荣耀未来的开始,

更是他改变世界的开端!



一进德仪,他就被公司的气氛完全惊到了,

每个人都在忙碌,简直不知何为“疲倦”,

加班是不成文的规定,可员工们全都自愿,

在德仪,你可以在项目上受挫,

但受挫者必须重来直到成功,

公司决不允许失败,

大家一起赌,一起输,

一起赢,一起往前拼。

公司的拼搏文化深深影响着他,

而这时,

一个同事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更彻底激发了他的宏图大志。


一次公司大会上,

一位叫杰克•基比的同事提出一个想法,

把自己计划好的几个电晶体、两极体,

加上电阻,

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

制成一个集成电路。

他一听,如此制作闻所未闻,

简直“匪夷所思”,

可让他十分意外的是,

没多久杰克就付诸实践,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锗集成电路。

最后,杰克•基比因锗集成电路,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业因此掀起一股惊涛骇浪的革命,

这件事震撼整个半导体世界,

更深深震撼了他,

从此他奋发图强,成了“疯狂工作者”,

更向着世界最前瞻的技术发起冲击!


来到德仪不久,

德仪替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生产四颗电晶体,

其中一颗电晶体在原公司的良率10%,

但德仪做出的产品却无一过检,领导咆哮道:

“做的这是这什么?全都是垃圾!“

他主动请缨,要求接下这个最难的任务,

然后每天他都是最早一个来公司的员工,

不研制到半夜绝不会回家,

他下到生产线和工人一起讨论产品的缺陷,

有时好几天都吃住在实验室里,

甚至连休息日都是在钻研图纸。


就是经过这样的艰苦努力,

在他带领下,德仪电晶体良率全部过关,

最高达到惊人的20%,

完全超过原制造公司本身的良率。

那时27岁的他,也因此获得了,

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

锗开发部门主管。



之后在德仪的第三年后,他的勤恳付出,

又得到一个公司从未给过别人的机会:

去斯坦福带全薪读博,公司负担一切学杂费。


1964年,

在成功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后,

他马上被提升为研发经理。

年仅33岁的他,

读遍了美国最牛的三所大学:

哈佛、麻省、斯坦福,

在上个世纪的那个年代,

能把本科、硕士和博士都读完的并不多,

而又能把美国三所最好的大学,

都读了的更是寥寥无几。

之后的他统领德州仪器近3000人的队伍,

斗志昂扬的朝更高峰一路狂奔。


1965年,飞速壮大的新秀英特尔,

将内存业务做到世界第一,

德仪在其攻势下,渐显颓势,

面对这个最强劲的对手,

公司很多人都想避其锋芒,

唯独他不肯认输,坚定地说:

“德仪不但要大干内存业务,

还要夺下英特尔内存领域的世界第一,

彻底打掉它的这个象征!”


可他的豪言壮志却吓坏了众人,

大家纷纷阻止他的疯狂行动,

可他态度十分坚决:

“不让我做,那就开除我。”

最后在他坚持下,

公司通过了他的全部策案,

动员大会上,他斗志昂扬的说:

“混科技产业的大企业,要想掌握主动权,

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



之后在他带领下,德仪与英特尔之间,

轰轰烈烈的“半导体争夺战”开始了,

当时整个国际市场的服务器主板都是1k产品,

为夺取第一,他直接向4k技术机冲击,

这个大胆的决策又一次遭到公司的反对,

但他以更强的力量勇往直前,

日夜奋战的他最终抢在英特尔之前,

研发出4K新品,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

英特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

此后英特尔在内存市场的辉煌一去不返,

直到彻底退出,转型做CPU,

就是这样,在他带领下的德仪,

在半导体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而他不但力求在技术上领先世界,

还率先冲破高科技不能讨价还价的老规矩,

主动发起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

他跟客户签订协议:

每当德仪公司开发出新产品,

必每季降价10%,

他说到做到,亏本也坚持,

这一“价格战”具有超强的杀伤力,

同行的客户纷纷转向德仪,

和他“一起赌,一起赢”。


而这看上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

实际是一箭双雕,

不但使德仪迅速占领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

更逼迫德仪以生死时速加快产品和技术更迭,

真正成为了引领国际半导体产业向前的标准。


靠着技术以及价格的进攻,

在他执掌德仪半导体业务的8年里,

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只要是他主打的“战争”,

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凯旋,

他打得产业同行们一听张忠谋又出招了,

就一脑门的汗,丢盔卸甲主动认输。


1972年,

有着辉煌战绩的他,登顶事业新高峰,

年仅41岁的他,出任德州仪器副总栽,

德仪在全球6万名员工,其中一半都归他管,

他成为了最早进入,

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中国人,

在世界高科技激烈竞争的新时代下,

他让全世界看到了,

拼搏其中的中国人的风采!



然而世事难料,

就在他事业在德仪登顶最高峰的时候,

公司的一个错误决定,却令他黯然离场。


1978年,德仪新任总裁决定,

加大由半导体向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转型力度,

他被安排出任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

而他认为,转型是一个错误决定,

性格刚烈的他不愿妥协,

几次要求加大投资半导体,而高层置若罔闻。


1983年,他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德仪,

他离职消息在业内一被传出,

很多大公司的老板都亲自找上门来,

力邀他的加入,而他觉得,

在美国再重复职业经理人的道路,

对他而言毫无愉悦,

他的中国心驱使他要开始一个更新的挑战,

可惜那时大陆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环境,

压根就无法开始这种高科技的产业。

而台湾前行政院院长孙运璇,

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被邀请出任: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院长。


1986年,在台湾,

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全世界半导体企业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

英特尔,三星等巨头自己设计芯片,

并在自有的晶圆厂生产,

完成芯片的测试与封装,

他想:“为什么我不能试试代工生产呢?”

他决定创办一家公司,并且想法极狂,

开创世界首个晶圆代工模式,

我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做一个世界级的公司。”


可在他之前,IC业没有人讲代工,

每一个IC公司,都从未把制造晶圆的生意,

外包给任何人去做,而他却十分笃定:

“今后的方向,IC设计一定会和IC制造分开。”



1987年,56岁的他,

在台湾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

台积电,

他说:“我的公司不生产自己的产品,

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生产晶圆片。”


而他的创业之路,

不但前无古人,更难于登天,

半导体设计技术最难,

半导体制造也最烧钱,

没有客户源,他就四处去寻找合作公司,

他找到老东家德州仪器,

见了两次面后遭遇拒绝,

德仪觉得这个商业模式不会成功,

“你简直是异想天开。”

而他不死心,又去找曾经的对手英特尔,

又是屡遭拒绝,可他仍锲而不舍,

他说:“我生产CPU的成本是你的一半,

我的品质比你的好两倍,

你们完全可以专注于设计,把制造交给我。"

之后在他的不断游说下,

英特尔终于决定试试,

而在他高标准下,1989年,

台积电的产品通过英特尔认证,

并接下大量订单。



当时市场上的竞争者,

如东芝、日立等日本企业都十分强大,

而他瞄准了对方在市场上和客户竞争的弱点,

定出两个策略:对外不和客户争,

对内尽量配合客户需求,

很快,他的客户源源不断涌来,

日本企业被他打的一败涂地。


自此台积电一路高歌猛进,

迅速发展成为了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

而他开创的半导体代工模式,

带动了高通等 IC 设计业者的兴起,

年过半百,从零开始,

他又一次登上了人生的另一座高峰,

更是带来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之后的台积电,经过10年的发展,

他创业之初的梦想已经完全实现了,

2002年,台积电成为全球最赚钱、

市值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他一个人就定义了一个产业,

一个人的决策就颠覆了整个世界


2005年,已74岁的他,

辞去了台积电总执行长的职务,

任命得力干将蔡力行接任,

然而这次交班,却以失败收场,

而他又临危受命。



当时因为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

蔡力行不但未能领导台积电应对好形势,

反而一度滑向深渊,

2009年第一季,

台积电的营收就比上一季跌了40%。


而比蔡力行无能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

蔡力行破坏了他最为重视的诚信守则,

人才和团队一直是他最关心的事,

曾经台积电推行一项人力优化计划,

每年针对绩效考核最后 4% 的员工特别管理,

这原本是为了提高人力素质,

但蔡力行上任后搞成变相裁员,

将排名最后的 5% 员工辞退,

一位为台积电服务10多年的优秀员工,

因为妻子怀孕要处理家务,

被部门假借考核列入“淘汰”5%的名单中,

他知道情况后十分恼怒:

“这完全是有违诚信的错误做法!”


于是在了解事情真相的10分钟内,

他就做出了决定,撤掉蔡力行,

在金融风暴侵袭的危机时刻,

78岁的他重回台积电再任CEO,

此举当时震惊了全球半导体行业。

而之后,台积电从“保守”转为“进攻”,

他力挽狂澜,第二年台积电全年营收,

就突破了4000亿台币,进入全球营收前三,

2011年营业收入又突破5000亿台币大关,

他震撼了国际,而更震撼的还在后头!



他一生奉行:

“不做第二,只做第一”的原则,

从不按照正常贸易策略,

而是直接跳空高开、一剑封喉。


2013年,

他带领台积电与三星争夺iPhone芯片处理器,

就将这一策略应用到了极致。

半导体发展史上,

技术更迭一直谨守摩尔定律,

电晶体按部就班发展,

从90纳米、65纳米、45纳米……

数字越小性能就越先进。


但他却突出奇兵,

不露声色的跳过应推的32纳米,

直接推28纳米技术,

一举大败三星的32纳米技术,

不但赢得iPhone 6的芯片制造,

还一举创造了台积电历史上最赚钱、

称霸时间最长的新产品。


2016年,

台积电的年利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36亿

是华为的2倍,腾讯的2.5倍,百度的6.3倍!

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

成为中国台湾市值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

相当于,

第二名富士康一直到第八名加起来的总和。

台积电整体市值,

历史上首次超越芯片业霸主英特尔。



同年,台积电凭16纳米技术打败三星,

独揽iPhone 7的,

A10芯片处理器70%以上大单,

2017年底,

苹果已开始准备的iPhone 8的A11处理器,

依然成了台积电独家的饕餮盛宴。


而今,

全世界将近70%的芯片核心材料:晶圆体,

都是由他带领的台积电所完成的,

为全球400多个客户提供服务,

生产超过了7000多种芯片,

无论苹果还是高通,

全球绝大多数高科技巨头的“心脏”,

都被台积电牢牢握在手里,

而且根本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人。

更为激动人心的是,

随着祖国大陆对高科技的重视,

当下的台积电已经在大陆投资建厂,

预计2018年就开始试产,

白发苍苍的他豪情万丈的说:

我们台积电的任务,

就是要超过世界半导体市场的成长!”



年过半百,

赤手空拳打造世界第一的半导体公司,

花甲之年重出江湖,大败国际巨头,

这位被业界称为“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

这位“半导体教父”身上的魄力和传奇,

再次证明了,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才辈出,

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勤奋努力、吃苦耐劳、

勇敢创新的民族。



美国封杀中兴,直击中国软肋,

今天又把中国当弱国欺负,

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但是,

中华民族永远都不害怕垄断和打击,

遏制的越狠,我们就会越强,

无论前方是什么样的艰难险阻,

中国人都有能力去战胜它!


民族万众齐心,苦战定过难关,

我们相信中国力量,

更相信勤劳、顽强的中国人,

定能再次创造奇迹!


视频:张忠谋:我不以辉煌作为人生目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35bf3qs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德国优才计划| 诚邀编辑(全职或兼职)

如果您熟悉德优原创文章调性,自信有才华与之匹配,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最优平台,我们欢迎具有微信写作经验的人士加入(地域不限)。联系请带上作品(无作品勿扰)添加微信号:europe2013,添加时请注明:应聘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