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德国优才计划 2018-05-23


日出东海落西山,

活一天,少一天,

过一天,乐一天,

 乐一天,赚一天 。


高官不如高薪,

高薪不如高寿,

高寿不如高兴。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

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子女有病,父母揪心,

父母有病,子女对父母问问、

看看就知足;

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

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

父母家也就是子女的家,

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

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

一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


常想一二忘九八,

健康长寿样样有;

老当益壮天地宽,

满目青山松和柳。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人人平等,要有思想准备,

一旦阎王策小鬼来叫,

无牵无挂无语,跟上走就是了。


这是一位老人在70岁时,

为了与朋友共勉,

而写下的几条人生感悟。


你是否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

又经历过怎样的岁月,

才能够活的如此明白,

写出如此深刻,

而富有大智慧的“感”呢?


他一生横跨晚清、北洋、

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

他是著名的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世界知名的书法家,

佛教居士,中国佛教领袖人物,

他和多位国家领导人渊源颇深,

也是中国曾任职最多的清官,

他被世人奉为一代宗师,

也是周恩来总理指名的中国国宝级大师。


他,就是赵朴初



1907年11月5日,

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

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非凡,

他是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的后人,

光绪皇帝曾御笔赐匾“四代翰林”。



父亲赵恩彤,生性敦厚,

能诗善画,师从著名学者严复,

曾任县吏和塾师,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母亲陈慧知书达理,会作诗写词,

尤其擅长剧本创作,

人到中年还著有剧本《冰玉影传奇》。


而且,李鸿章是他的姑爹,

张爱玲要唤他表兄。

成立中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

创办净业社的关絅之是他的表舅!




而他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5岁时,开始上学读书,

8岁时,已经能诗善对……


母亲在家中设有佛堂,

虔诚的她每天都要烧香拜佛,

并买活物在门前的水塘放生。

耳濡目染之下,

善的种子也在他的心灵生根发芽,

他也会主动救被蜘蛛网缠住的蜻蜓,

也会送给乞讨者一些食物和钱物。


13岁时,他离开家乡奔赴上海求学,

先后就读东吴大学附中、东吴大学。

学成后,任职当时的四明银行行长,

但他对佛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曾任职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

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

1935年,他正式决定皈依佛门,

成为了一名在家居士。




书生往往手无缚鸡之力,

可在国家的危亡时刻,

他这个拿笔杆的书生却有着,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力量!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

上海大世界落下一颗炸弹,造成惊天惨剧,

在办公室的他也差点被伤及,发现,

路上挤满了上千得不到安置的难民,

上海市社会局驻会工作人员早就逃了,

而他当机立断,和几位好友,

一前一后,带着难民去宁波同乡会。


他冒死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举着一面红色十字小旗。

这一路走得异常艰辛,

冷酷的流弹就在他们身边唰唰飞过,

被惊吓到的难民不断地发出伤心的哭声,

好不容易,他们到了宁波同乡会,

可是同乡会却大门紧闭,没有人在,

是一位巡捕被赵朴初的义举所感动,

才翻墙而入打开了门,难民这才得以避难,

第二天,各大报纸上赫然写着:

“赵朴初菩萨再世,侠肝孤胆护难民!”



1937年淞沪战役期间,

他和圆瑛法师,

“上海佛教界护国和平会”的名义,

组织了上海僧侣救护队奔赴吴淞前线,

自己也亲自上前线抗日,抢救伤员。

淞沪全部沦陷后,

他成立了多个难民收容所,

前后收容了五十多万的难民。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

积极打通了与新四军的关系,

把经过培训的上千名青年难民,

分批送往各部队参加抗日战争。


当时抗日前线极度缺医少药,

也缺乏通讯器材,

于是他又冒着生命危险,

想尽各种办法获得,

通讯器材和医疗器械、药物,

每次都冒死送往抗日前线。

他还创办了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

益友社也是大家交友的场所,

为表示尊敬,只要是德高望重的人,

人们就去掉姓名末尾一个字,

称呼为某某老,

有人称他为:“赵朴老。

大家都会会心一笑,

因为当时年轻有为的赵朴初才31岁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之际,

他又一心为民,积极从政

称得上是中国任职最多的官员。


他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

兼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

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

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央参议委员会主席,

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

上海市人大代表,

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可他虽身居高位,却廉洁一身,

给自己定下“三不要”。

中央给他配警卫员,他不要;

换红旗车,他不要;

换大房子,他也不要。



1951年,国家开展三反运动,

当时他正任职中国人民救济总会,

上海分会副主席、华东局民政部副部长,

他的工作是管理捐款和救济物资的分配,

价值高达121亿,

虽然他声誉在外,人品过硬,

这么巨大的金额,

他还是会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有些人坐等看他的笑话,

就算没贪,也不可能不出错啊!

一时之间他的部下都人心惶惶,

但他却丝毫不害怕,以平常心待之,

并告诫自己的下属:

1、不乱说自己;2、不乱说别人;3、不自杀。


经过严格审查,

最终发现他经手的款项和物资,

竟然真是都没有任何问题!

如此巨大的金额他竟算得明明白白,

没留下任何一笔糊涂账!

连周恩来总理都称赞他说:

“赵朴初真的是国家的宝贝啊!”



这还没完,

他对中国佛教所做出的贡献,

才是真正无人能够替代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

他承担过的职位:


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


他一生都奔赴在佛教事业的第一线,

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

该协会空前地实现了中国佛教的团结。

他佛学造诣极深,

《佛教常识答问》等着述深受佛教界推崇,

多次再版,广泛流传

他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

总结了中国佛教,

几千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

他还为佛教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亲自规划了佛教人才的培训基地。



为了佛教的自身建设,

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了住持制度,

以及住持到期退位制度。

他还发起成立了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

该基金会解决了佛教协会,

长期存在的活动经费问题。

并为人才留学提供了经费保障,

让大批珍贵的佛教文物,

得以在佛教图书馆中得以保存。

中国佛教在他的带领下,

得以复兴,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他常告诫佛教弟子,

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我们的生命好比一滴水,

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

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图为北京龙泉寺学诚法师与赵朴初

读学诚法师的故事点击此处阅读


1958年,他陪柬埔寨僧人会见毛主席,

毛主席以开玩笑的口吻问他:

“佛经里有些语言很奇怪,

佛说第一波罗蜜

即非第一波罗蜜,

是名第一波罗蜜。

佛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

是名赵朴初。

先肯定,再否定,

再来一个否定的否定,是不是?”


  毛泽东一张口说佛,他就笑起来了,

可以看出毛泽东熟悉《金刚经》。

在全部佛经中,《金刚经》是精华。

“佛说”、“即非”、“是名”

就是《金刚经》的主题,

它解答了“降伏其心”的菩萨心行的关键,

历来为中国佛教徒所重视,

  但他并不完全同意毛泽东的话,

他自己可不是“非”赵朴初和“名”赵朴初啊!

自己可是实实在在的赵朴初。


所以,他笑着说:

“不是先肯定,后否定,

而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

这巧妙的回答让毛主席很感兴趣,

他点头答:“看来你们佛教,

还真有些辩证法的味道……”

后来提到赵朴初时,

毛主席感慨地说:“这个和尚懂得辩证法。”



更难能可贵的是,

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

常临危受命,

以一己之身为祖国化解各种危机。


他支持十世班禅发展藏传佛教文化,

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反对境外势力分裂祖国。


1951年,

他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

象征慈悲和平的佛像赠送给日本佛教界,

引起日本佛教界的强烈反响。

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于是组团,

将在日殉难的中国烈士的遗骨送还给中国,

从此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

他极受日本人的尊重,

日本龙谷大学、日本佛教大学,

都授予了他名誉博士学位。


1961年,

他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

会前应邀参加泰戈尔诞辰百周年纪念大会,

当场义正词严地驳斥了,

某些反华势力突然发动的恶意攻击,

赢得场内一片掌声。


1962年,

他倡议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

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

日本佛教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

广泛宣传中日友好传统。



但忠诚睿智如他,也无法料到,

自己躲过了三反运动,

竟也没躲过那场文化浩劫。


1968年,中国佛教协会的牌子,

红卫兵战斗队的各种招牌所替代,

和尚们都被赶出了庙门,

而他被监管劳改,大字报贴满了他的家,

如此煎熬的岁月,他却笑然处之,

心情无处发泄,就不停地写诗。

他被分配做煤球,捡煤核,

看着这些看似很冷的煤球灰,

却能死灰复燃

乐观的他脱口一首五绝来:

细向心中检,然而有不然,

冷灰犹可拨,试看火烧天。

 

混沌的时代是暂时的,

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将会走向正轨。

无论受多大委屈,一定要坚持住,

活着,就是胜利。


陈毅元帅是他的好朋友,

陈毅逝世后,他顶着巨大的压力,

帮助陈毅家人,

整理出了《陈毅诗集》《陈毅文集》

在自身难保时,为朋友,

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这是真正的气概!



直到1972年,他才终于得以复出,

当时中国佛教因为文革浩劫,

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量珍贵法物被肆意践踏砸毁。

他曾做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了乌有。


但他没有灰心,复出之后,

立即开始了中国佛教的恢复事业。



他四处筹集资金,

先是锁定140所重点寺庙将其恢复,

事事都严格把关,尽心尽力。

为了中国佛教的复兴,古稀之年的他,

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



他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让无数座寺庙在他的保护下,

茁壮地成长起来,不受外界的侵害。


  

他提出民族要团结,宗教也要团结。

为了消除宗教和民族之前的隔阂,

他呕心沥血。



他于1980年恢复了中国佛学院,

又筹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

栖霞山分院、福建省佛学院、

闽南佛学院、上海佛学院、

四川尼众佛学院,

几乎所有的中国佛学院都有他的足迹,

他还促进中国居士到海外弘扬中国佛法。



同年,他还推动和组织了,

鉴真和尚塑像回中国的探亲活动,

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往来的高潮,

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群众基础。


最为殊胜的就是1987年,

他主持会议重印《乾隆版大藏经》

《乾隆版大藏经》亦称《龙藏》和《清藏》,

乾隆3年,历时五年经板雕造完工,

清廷出资刷印一百部《乾隆版大藏经》,

颁赐全国各大寺院。

七万多块经板贮存故宫武英殿

“文革”中经板遭到严重破坏,

“文革”后为保护好这套国内仅存的,

《乾隆版大藏经》经板,

文物部门把经板移置智化寺,加以保护。

由他主持重印工作,

他说:"重印《乾隆版大藏经》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完成如此大的工作,

只有盛世才能做到。

雕造、刷印《乾隆版大藏经》

是在历史上“康乾盛世”完成的。

现在又是盛世,

我们重印《乾隆版大藏经》,

无论对佛教界还是文化界,

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预示我们的国家像龙一样腾飞起来。


1988年中国的龙年,

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里,

各界知名人士济济一堂

新版《乾隆版大藏经》面世,

724函、7240卷,1675部佛经大部头的

线装古籍《乾隆版大藏经》刷印出版,

这真的是功德无量

当天他手捧飘墨香的《乾隆版大藏经》

心中充满欣喜又神情凝重,

他说:“如果能够再把,

文革中损坏掉的经板全部补刻好,

那就功德圆满了。”



83岁高龄的时候,

他依然为中国佛教的复兴四处奔走,

每到一处都宣传民族和宗教的关系,

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云南二十六民族,相亲相敬相扶持,

政策辉煌观实效,百花齐放耀奇姿。



他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积极开展同台湾、香港、澳门

和海外华侨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联系,

西藏动乱的时候,他又率先发表讲话,

号召中国佛教徒团结起来,

同破坏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

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


1999年7月,

当李登辉公然鼓吹“两国论”时,

已届耄耋高龄、久卧病榻的他,

重发表谈话,严厉谴责李登辉。

在他生命垂危时,还念及,

台湾的老友故旧,心系祖国统一。



他不仅是我国佛教界卓越的领导人,

还是我国的佛门龙象,释教大德,

除了佛学、文学和艺术于一身,

他的书法造诣颇深,堪称一代宗师。



他一生撰写了大量诗词曲,

并以书法形式书写出来。

既有鉴赏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许多人都以拥有他的墨宝为荣。

江泽民非常尊重他,也很喜欢他写的字,

曾说:“我很珍重的保存着,

赵朴初同志写给我的信。”



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出访柬埔寨时,

特地请他写了一幅字作为珍品,

送给西哈努克亲王。



他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

喜欢研究苏东坡和魏晋二王的。



经过他每日不断的练习,

和数十年的沉淀积累,

他已自成一派,

有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正所谓见字如见人,

他的字饱满奔放,不鹜造作,

提笔干净利落,收笔点到为止,

给人一种不急不迫,从容大度的感觉。

看似随意的书法,仔细欣赏后,

才会发现,始知真放在精微。




他的字体现了他自身的气魄,

智慧处世,圆融无碍,

胸怀坦荡,宠辱不惊。

有人说,这些字一看就是赵朴初写的,

因为,在一笔一划间,

透出了一股佛家的气象。



这是他在1994年,

所书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美到令人心碎。



如此造诣,他却说:

“我的书法不能说写得很好,

但每天我都做功课。



他一生慈善为怀,累积了无数善业,

晚年体弱多病时,还亲自为,

遭受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筹集救灾资金。

他率先垂范,

为自然灾害和希望工程捐出大笔个人资金。



2000年5月21日,

一代宗师赵朴初,

在北京圆寂,享年93岁


如此大智大慧之人,

早在生命逝去的10年前,

就为自己写好了8句遗嘱,

并嘱咐他的遗体,

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

请医师尽量取用。

并在遗嘱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云: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开花落,流水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他,走得豁达,走得大度!



每当想起赵老持杖的动作,

双手合十音容笑貌

还有老人家宽容大度,

干练潇洒的风度,

崇敬之情油然而起。


人一生做好一个身份,

就已经很了不起。

但他全都做到了。

对待苍生,他慈悲为怀,

对待朋友,他义薄云天,

对待国家,他赤胆忠心,

对待知识,他谦虚努力,

在政治上,

他是一位真正清正廉洁的好官!

在信仰中,

他又是一位真正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


为实现“人间佛教”,

身体力行、殚精竭虑。

为践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师已去,高山仰止,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魂兮无我,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从南至北,从今往后,

他的故事藏在微风里,

藏在泛黄的宣纸上,

也藏在模糊的记忆中,

而他的大德大智,信仰和精神,

却是我们今日中国人不会忘记,

不应该忘记的

2018年5月21日,

纪念赵朴初逝世18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