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郑爽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一则关乎国家的大消息,

    差点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娱乐八卦中。


    就在刚刚,4月29日11时23分,

    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

    成功点火升空了!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发射,

    它标志着,

    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将全面展开!

    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航天员也可以,

    长期驻留外太空、开展航天医学、

    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了!

    此次起飞质量高达22.5吨,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

    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国家主席亲自致电祝贺!

    亿万欢呼,世界惊叹!

    大国之威,大国自强!




    然而,就在这举国欢庆之际,

    最悲痛的消息却也传来了……


    他是我国科学院、工程院,

    两院院士,

    一生与卫星相伴的开拓者,

    他曾见证了我国卫星发展的全过程,

    也是我国人造卫星工程领航者之一,

    一生成绩卓著,一生低调自谦,

    然而就在此次卫星升空的前一天,

    2021年4月28日,不幸因病逝世,

    他是,闵桂荣。



    1933年,他出生在,

    福建省小县城一个贫民家庭,

    因为养不起,

    3岁时被卖给了别人做儿子,

    7岁那年,他眼睁睁看着,

    养父病重却无钱医治,

    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声中病逝,

    旧中国民不聊生的苦难生活,

    也激发了他强大的斗志,

    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也早早成了他一生最执着的追求!


    出生于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

    是祖国培养了这个贫农的孩子,

    1963年,30岁的他,

    从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完成学业,

    并获得了技术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

    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科研环境下,

    从零搞起了航空发动机研究。



    2年后,毛主席一声令下,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技术攻关全面展开。

    没有经验,

    没学过卫星知识,

    没干过卫星工作,

    只见过人造卫星模型的他,

    临危受命,带领着一群,

    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

    挑起了最重要的卫星技术研制重担。



    当时我国卫星事业发展刚起步,

    这是一门全新的技术,

    没有外援,白手起家!

    太阳、卫星、地球之间有什么运动关系?

    他们一概不知!

    实验和计算要用的先进计算机,

    他们一样都没有!

    不知道,没条件,没关系,

    那就从基础学起,

    他带着大家去北京天文馆,

    一边观察,一边学,一边干。

    没有实验设备,那就用手测量,

    算盘和计算尺统统用上。



    加班加点拼命干,

    就是凭着这样的韧劲,

    经过18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

    我们中国人终于迎来了,

    首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1970年,一个春天的夜晚,

    浩瀚的宇宙中,

    中国制造的首颗卫星从天边缓缓划过,

    那是一颗会唱歌的星。

    37岁的他,和着来自天上,

    发自内心的音乐,

    唱起了那首《东方红》。


    那一年,

    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

    轰动了全世界!

    它的重量超过美、苏、日、法,

    4个国家首颗卫星的总和。

    作为大功臣之一的他,哭着说:

    “这是中国的重量,中国科学家的重量。”



    而这场胜利,只是开始,

    他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此后一生都为“星”而奋斗。


    为了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

    他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

    每日都在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1971年,

    中国卫星事业进入全面攻关阶段,

    他走上了领导岗位,

    开始与中国卫星共同进步的新征程。

    1975年,

    负责返回式卫星总体设计工作,
    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和毫无差错地回收,
    成就他心中的“卫星三部曲”。
    是年11月,
    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卫星在轨飞行3天后,
    带着珍贵的空间遥感照片成功返回。
    1979年,他率领空间热物理代表团,
    赴美参加宇航学会热物理年会,
    这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
    首次在国际会议上,
    进行高水平的航天学术报告。
    与会的外国专家们这才发现,
    中国也有先进的热管、
    百叶窗等热控技术,
    这些在中国卫星上的应用,
    竟比欧洲、日本都早了十年!


    1983年,他又被任命为,
    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领导队伍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确保完成了多颗卫星的飞行任务,
    获得了许多极为珍贵的高精度遥感照片。

    1985年,
    他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卫星研制经费困难,
    他继续顶着压力,迎难而上,
    在中国航天事业最艰难的时期,
    仍带领大家成功研制发射了,
    12颗人造卫星。

    之后的中国在他的带领下,
    开始为其他国家,
    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搭载试验,
    并与巴西签定了,
    合作研制中巴资源卫星的计划,
    自此中国卫星技术正式走向全世界!

    1993年,年过半百的他,
    没有选择退休,安享晚年,

    又挑起了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重任,

    作为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他继续领导我国,

    未来航天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



    他说:

    我要将心中这团爱国之火继续燃烧。

    “中国一定要富强起来,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地位。”

    就是这样的动力,推动着他,

    将一生都融入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中。


    半个世纪漫漫征程,

    从一片空白到撼动世界,

    中国卫星事业留下无数他的身影,

    晚年的他,

    依旧选择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在国内为5所重点大学兼职教授,

    为国家源源不断培养航天人才。


    他的身,他的魂,他的全部,

    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卫星事业。

    然而令人悲痛万分,也是最遗憾的是,

    29日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他没有亲眼看到。

    2021年4月28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开拓者和奠基人的他,

    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位真正的中国明星,

    中国脊梁,走了。



    登坛瞭望,乾旋坤定,

    天行健,地包容,

    老,一路走好,

    英灵虽逝,光荣长存!



    巨星陨落,全网哀悼!

    然而,

    更让人无比悲痛的是,

    2021年至今,

    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

    我们已经痛别了10位两院院士。

    他们居功至伟,是真正的国之脊梁,

    是每一位中国人,

    都应该知道的真正偶像!


    “能听懂星星说话的人”

    王绶琯院士


    1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绶琯逝世,享年98岁



    “钻头之父”

    沈忠厚院士


    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逝世,享年93岁。


    “为经师,更为人师

    程镕时院士

    2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逝世,享年93岁。


    “九院元勋周毓麟院士

    3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逝世,享年98岁。


    “与卫星同名的元勋”
    周又元院士

    3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逝世,享年82岁。


    “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院士


    3月22日,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逝世,享年96岁。


    “冲破美国封锁线归国”

    沈善炯院士

    3月26日,微生物生化学家、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善炯逝世,享年103岁。


    “寻找新药,为人民解除病痛”

    谢毓元院士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逝世,享年97岁。


    “南水北调大功臣”
    李京文院士

    3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逝世,享年89岁。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

    是他们让中国科研事业光芒万丈,

    是他们让这河山,

    桃李遍野,旌旗猎猎!



    习总书记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忠魂不泯,浩气长存,

    英雄不该无人知,

    先锋不该被遗忘!

    先生们,您们一路走好!

    逝者在天,荣华在地,

    山河勿忘,国之脊梁。



    推荐阅读:

    在美国,王一般存在的中国富N代


    谢谢您的阅读

    -end-


    2021年,我们在海外制作了,

    一份非常难得,有意义的公益礼物,

    送给全中国的大小朋友们,

    打开下方视频,了解一下: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德国优才计划”

    了解全球最优秀的中国人

    喜欢本文请分享及右下角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