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雅昌专访】熊宇:我最擅长的就是“绘画”本身

2016-11-22 李璞 千高原艺术空间

2016年11月19日下午,艺术家熊宇最新个展“无声之境”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亮相。对于此次的展览,熊宇概括为对自己近三年来艺术创作的一次小结。

在艺术形式繁多的当下,每一位艺术家都有着自己最为熟悉的表现的方式,而熊宇最擅长的,就是“绘画”本身。“绘画是我所有艺术表达的基础,也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部分,表现出我对于生命的体验和经验。在平时,很多东西是用语言和文字无法传递的,但是绘画可以做到。艺术品没有办法用理论或者语言来进行准确的解释,但当你看到它时,会有感受,这也是艺术品独特的魅力所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传递出去,也希望观者在观看我的画面时能够产生某些感受。”

艺术家熊宇

新作中,我们能够看到熊宇关于“绘画的叙事性”、“绘画的叙物性”以及对于“图像元素”改造方面的尝试。在他平常的艺术创作的思路中,有作为艺术家潜意识流露的叙事层面,也有将时间进行压缩叙述人物的叙物层面,还有与科技相结合,对于未知领域探索的“图像元素”改造部分。熊宇表示,自己近几年更在意绘画的本质。“之前作品中的图像化的元素,是我现在仍在思考的事情,并且在理论上较之以往更为深入了。我想更加系统的在理论上有一些建树,做一些学术上的研究。这个展览也是对于学术研究片段的呈现。”

他将展览主题“无声之境”概括为一种感觉,并不想刻意去叙述什么。“绘画本身就是没有声音,是一个用‘看’来慢慢感受的过程。画面作为一个有持续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体,瞬间当中也包含着漫长的时间、经验和体验在其中。可能有些人能够有耐心走进去,越走越深时你会发现这个空间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值得阅读,可能你没有耐心晃一眼就走了,这都行。”

对于熊宇的新作,你是会像读图一样一晃而过,还是会耐心走进发掘更多碰撞与共鸣?

让我们走进熊宇,看看艺术家是怎么说的吧。

熊宇 《小怯》 布上油画 150x100cm 2016

雅昌艺术网:麻烦介绍下这次展览的一些情况。

熊宇:本次个展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展厅部分所展示的作品是对我近三年来艺术创作的一次小的总结,此外与展览同步的画册,是对2010年至今这六年作品的一次梳理。

熊宇 《众神的狂欢》 布上油画 420x200cm 2015

雅昌艺术网:这近三年的艺术创作,呈现了哪些内容?

熊宇:新作中,我分了好几个区域。其中有一个区域反映了我思考的两个问题,一种是“绘画的叙事性”,另一种是“绘画的叙物性”,即一种作品是叙事层面的,你可以看到很多的故事情节,另外一种是叙述人物的,这也是我平常进行艺术创作的思路。还有一个部分,是我对于“图像元素”改造的尝试, 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像迷宫一样,艺术家思维在其中产生变化,并演进出来新的可能性。

艺术种类繁多的当下,艺术家可以选择的表达方式也特别多,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他自己最为熟悉的一种方式,对我而言就是“绘画”。绘画是我所有艺术表达的基础,也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部分,表现出我对于生命的体验和经验。在平时,很多东西是用语言和文字无法传递的,但是绘画可以做到。艺术品没有办法用理论或者语言来进行准确的解释,但当你看到它时,会有感受,这也是艺术品独特的魅力所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传递出去,也希望观者在观看我的画面时能够产生某些感受。

熊宇 《谛听生命》 布上油画 150x120cm 2016

我画面中所描绘的东西基本上都不是一种现实中的存在,属于个人的想象。但这些想象并非没有源头,它可能受到了人类周围各种文化的影响。在今天,我们基本告别了自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写生山水,更多的是通过周围的事物,像微信朋友圈、电视,走在街上看到楼房、汽车等,是“人”的痕迹在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绘画创作。因此,基本上我的绘画与这些是有所关联的,但这种影响又不是直接的。我并不会对物像进行直接的描绘,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是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经过改造的产物,就像人物与世界是相互影响的,它会作用于世界,世界也会作用于它。因此,在我绘画的两种方式中,“绘画的叙事”是一种潜意识的流露,会有很多情节,丰富的故事在其中。

熊宇 《破执》 布上油画 80x60cm 2016

在我看来,绘画是一种时间的凝固,绘画的过程其实是有时间跨度的。在你描绘一个人物时,并不是一瞬间就能将其画完的,可能需要一天,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过程也是你不断摸索和感受人物的过程,用已知的绘画手段来摸索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一个时间压缩的过程,我认为绘画有一种叙物的东西在其中,就是叙述一件事物,这也就是我的另一种方式,即“绘画的叙物”。就像我们看一把尺子,看一个小时和看一分钟所得到的信息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绘画亦是如此,是一个用时间将个人感受和体验压缩于画面的过程。可能观众观看画作到的是时间的压缩点,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压缩的过程。将时间压缩,凝固的体现在图像上,这也是绘画独特的意义所在。在快餐图像的今天,绘画并不是简单的图像信息的传递。当观众慢慢观赏作品时,可能会阅读到艺术家留在图像里的东西。像这次展览中关于单个的人物肖像,就是叙事与叙物共同存在的,并非对于图像的简单描绘,对于简单图像可能用影像或者拼贴就能更好的去表达,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绘画,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意义在其中,是将时间压缩的过程。

熊宇 《白驹过隙》 布上油画 120x150cm 2016

可能展览看下来,你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是我思维的片段,充斥着各种念头和思考,绘画还不单是像写小说、讲故事那样,而是对一个人(事)物持续关注和思考的过程。

熊宇 《年迈的悉达多》 布上油画 150x200cm 2016

雅昌艺术网:结合作品谈一下具体的尝试吧。

熊宇:“绘画的叙事性”中,每件作品都会有一些故事,可能是做的一场梦或者是看过的一段电影或者文字,甚至是对于朋友圈别人发的东西所产生的联想,这些都是有一个源头的,从源头生发出丰富的可能性,便会有很多故事的产生。这一类的作品我画了很多,作为叙事,我只要把对象描绘清楚,比如从眼神中如何传递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原始时代的宗教题材到今天波普艺术的一些绘画,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呈现画面的,这也是绘画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像《年迈的悉达多》中所表现的一个人从年轻到成长再到老年的过程,绘画中体现了一种循环。画面中的各种元素,比如手上的书,竹林,马,包括后面的圆盘,前面的布等,这并不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呈现,更多的是对于内心感受的描述,各种元素都是内心的投射,不一定很准确,但每个人看到这些视觉元素时会有一些感觉,这些感觉会自动组合,可能会成为观众读到新东西的契机,这也是绘画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一种在思维上的传递。

熊宇 《重叠的身份》 布上油画 150x200cm 2016

包括这张《重叠的身份》中也有很多情节,像蝴蝶一样的衣裳,在水中的人,可以读到的眼神以及后面碎片式的隐含的图像,都具有叙事性,观众可以通过画面慢慢阅读。我将自己喜欢的元素呈现在画面中。画面中可能打动观者的点有所不同,因此最后观众能够从中获取什么样的感受,存在着很多的变数,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形成一种互动。

展厅中展现熊宇思维片段的的黑白墙贴作品

熊宇 《孤独的演奏者》 纸上水墨 110x80cm 2016

熊宇 《悉达多的三部曲》 纸上水墨 110x80cm 2016

展厅中的纸上水墨作品相对叙事一些。还有一幅大的黑白墙贴作品,我将各种故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思维的片段在画面中整体呈现,这也是我尝试着用叙事的方式来描述自己在绘画中的感觉。

熊宇 《竹林小道·系列》 布上油画 30x40cm x4 2015

还有一个部分,是我对于“图像元素”改造的尝试,像《竹林小道·系列》系列。这些竹林是真实存在的,我先拍照将其记录,用丝网的方式把自然的场景用人造的技术提取出来,这种提取方式不是以往速写那样,它就是一种现实的影像,是用现代科技的方式将其进行转换,变成一个平面的图像,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人类技术、科技带来的观察方式的改变。用丝网的方式将其印在画面上实际上是具有非常大的不可测性的,因为你不知道会呈现什么样的效果,随时会产生变化,有一些随机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我在进行绘画,这个过程是一个人类思维与科技融合再改变的过程,也是受现实影响的一个过程。正如我们受到人类技术的影响,比如你受到电视机的影响,然后你又制作一些影片播放给他人来看,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对这个蛮感兴趣也觉得比较有意思。这些东西会随机影响到你的创作,这与“绘画的叙事性”、“绘画的叙物性”还有所不同,后两者艺术家是主导,但“图像元素”改造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像迷宫一样,艺术家思维在其中产生变化,并演进出来新的可能性。

熊宇 《该隐之印》 布上油画 50x50cm 2016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出作品的头像部分,像耶稣的形象,还有荆棘条的符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宗教这块。

熊宇:这批作品中,我将绘画不再认为是完全的“叙事”,我觉得画面它就是一个人,我想把一些精神或者自身情绪的东西投射在画面形象之上,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叙物”。“叙物”就是说绘画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去阅读的,比如人物鼻头上的光,眼睛里面的细节,头发丝、胡须等,如果看到画作的第一眼就被他的整个情绪所打动的话,那么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信息。我认为这个过程是一种虚无的过程,就像我们看之前的静物画一样,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在对一件事物不停的做叙述,在这个叙物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被作品的情节所打动,而是人物的眼神或者状态,我画人物时很多时候会按照这个思路来创作。包括面部的细微情绪,手部的细节变化,这些都是值得去慢慢推敲,细细表现的。

熊宇 《靖年 No.1》 布上油画 50x50cm 2016

很多时候我们用语言单纯描述它时是有障碍的,但观众直接阅读作品时就会产生契合点。当然,所有人的感受都是不尽相同的,也可能有些人的阅读方式就是读图,只想获取一个符号化的信息。我认为绘画中有一种情绪性的感受,没有办法言说,但这种微妙的变化可以用绘画来准确表达和传递。因此,绘画具有“叙物”的功能,用一种图像把时间压缩起来,最后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没有办法用语言描述出来,并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受。

熊宇 《男青年》 布上油画 30x50cm 2016

曾经有个阶段我特别不喜欢将人物的性别交代清楚,会画的比较模糊和中性,没有具体的身份,我觉得“人”的概念可以代表很多东西,可以是你周围生活中元素的集合体。新作中,人物相对具体了,像女生、男生、老人,交代的很清楚。相熟的人笑称是我以前画的小孩长大了,变成了中年人模样。其实也不是这样,更多的是生活经历的多了以后就变得相对具体了。经历不够是没有办法领会成年人、老人的这种心境的。理解之后,画出来也会很有感觉。

熊宇作品中对于“荆棘冠”的描绘

“荆棘冠”在我的好几幅画作中都有出现,其实人物画的也不是特指耶稣。前几年我以“荆棘冠”作为素材,画过一幅人物周围有很多荆棘的画作。我认为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苦难和折磨,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这种困境所围绕,一旦想要突破就会受伤,会很累,但这些并不能完全束缚我们,这只是一个障碍而已。耶稣的荆棘冠能够准确的表达我的感受,在后面几张画作中,我将这一元素延续使用,其实是一种意象性的。就像我选择“马”,“大眼睛”,“翅膀”一样,都是意象性的一种感受。

熊宇 《古稀》 布上油画 50x50cm 2016

我一直认为“马”是一种外来的力量,对我有一种辅助和帮助之意,包括“荆棘冠”也是。在绘画中,我会慢慢加入一些这样的元素进来,绘画在叙事和叙物的过程中会通过一些图像、元素和细节来呈现。与抽象绘画更多的是解读画面背后的概念不同,我感兴趣的还是如何传递绘画本身。

熊宇 《奇迹之船》 布上油画 250x200cm 2011

雅昌艺术网:跟您之前的作品相比,创作状态的延续和变化有哪些?

熊宇:与前几年相比,我现在更在意绘画的本质。之前作品中的图像化的元素,是我现在仍在思考的事情,并且在理论上较之以往更为深入了。我想更加系统的在理论上有一些建树,做一些学术上的研究。这个展览也是对于学术研究片段的呈现,比如说“绘画的叙事性”和“绘画的叙物性”。

熊宇 《无尽的旅程 No.1》 布上油画 450x200cm 2012

以前我的一些作品,可能感受性较多,这也与我作品的阶段有关。早期蓝色阶段,我在用一种虚幻的方式进行画面的表达,比较感性;塔罗时期,是我对自己世界观的一种描述。今天的艺术家在创作上更需要一种完整的方法论和研究体系,对于绘画我是非常热爱的,因此也希望能够更往前走一步。这其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不论是材料上的还是创作方式上的,或者是叙事方式上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最近我正在研究中世纪的绘画,其中图像的封闭和延伸过程,在展览的作品中有一些简单的体现,当然这并不是完整的,更多的是创作的点,研究的片段。另外,我也在用图像改造的方式进行创作,比如我会借用一些现成的图像,用丝网版画的方式随机呈现在画面中,并对其进行改造。

熊宇 《时代》 布上油画 150x200cm 2016

雅昌艺术网:为何会对中世纪的绘画感兴趣?

熊宇:最近我的一个学术研究主题是关于图像的生成和凝固过程。上千年的中世纪里,宗教图像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这中间包含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和长时间民族的迁移等,包含的面很广,对整个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中世纪的图像作为人类图像生成的一个范本时期,令我产生了兴趣。从中国绘画来讲,像今天的油画受到了欧洲绘画的影响,从源头去找也可以找到中世纪这块,很多学术的价值点在里面,包括图像生成的价值点,技术生成和对文化的影响,都可以从中找到。

熊宇 《恶之花》 布上油画 60x80cm 2015

雅昌艺术网:您有没有将这些研究反馈到您的画面上?

熊宇:反馈到画面上,我认为中世纪绘画与我的绘画有类似之处。首先它们都不是一个客观的描述,而是对某种情感和经历的描述;其次,图像都具有代表性,是概念性的形象而并没有具体到一个人物。相对概念性人物的生成,在我的绘画和中世纪的绘画中是有渊源的,并非直接将图像进行挪用,而是我想从中找到一种人类图像的生存源头,这一块我还处于研究当中,中间也会分为很多块,像我刚才说的绘画的叙事和叙物性就是其中一块。图像的封闭性和图像的生成,也都是其中的部分,这些研究我也会持续进行并持续好几年。从去年开始,我在作品上就有进行类似的研究和尝试,但这种不是照搬过来,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未知的,并不会预先设定好一个目标和结论。只有在过程中才会得到一些结论,比如说我此前做的关于图像的封闭性的研究,包括我个人,和其他艺术家图像的变化和演变才能得出结论,都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熊宇 《思想者》 布上油画 150x200cm 2016

雅昌艺术网:就像您画面中的很多元素其实是意象的,并非是读图时代那种让观众一眼就可以准确找到特指对象的。

熊宇:这里存在着个人经验的问题,也是我现在正在研究的关于“图像隐含意义”的课题。就像人们看到“M”就会知道是麦当劳一样,会有相应的对照在里面,但每位观众的人生经验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图像元素的理解也就因人而异。这种理解最后会成为图像的集合呈现,对我而言,观众理解到什么程度是一个有趣的构成过程。我并不觉得绘画作品的表达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因为这是做不到的,艺术本身在传递上就有一种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最后会在绘画与观众的交流中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绘画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比如说观众在阅读作品时,我并不是太在意他是不是完全按照我的意图来理解,作品经过时间积压所生成,观者通过个人经验来获取信息,产生一种特殊的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就像人类产生一种思想去影响别人,结果可能产生误读一样。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一种相互融合的过程。艺术品并非在向人传道,而是把艺术家的思想和特殊的思维点呈现出来,观者看到后会有个各自不同的感受,这都没关系,相当于是在别人的生活中产生一种涟漪,艺术家将自我的东西呈现出来才是关键的。

熊宇 《先知》 布上油画 150x200cm 2016

雅昌艺术网:画面中的用色这块,您是如何考虑和经营的?

熊宇:用色和人物形象一样,都是艺术家个人的习惯和喜好,就像四川人喜好吃辣,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就是汉堡、牛排这样。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习惯,而我比较习惯于这种“蓝灰蓝灰”颜色的感觉,在我看来,这能够描述出相对来说深邃一点的思维感受。像大红、大紫就比较简单,是对喧闹世界发出声音,寻求自身的存在。而蓝色和灰色,是能够将你带入思考的颜色,让人从画面中获取更多。我比较不喜欢今天这种快速读图的感觉,这意味着你每天阅读的成千上万、上亿的图像是没有价值的,瞬间即逝。作为一名绘画艺术家,我会花一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时间去描绘图像,并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情感、时间压缩于画面,饱含艺术家思维和寄托的画面,当然希望能获取更多的存在感。在我看来,“绘画”和“图像制造”是两回事,绘画并不是简单的图像呈现的过程。

熊宇 《新树林》 布上油画 30x50cm 2016

雅昌艺术网:展览主题“无声之境”要如何去理解?

熊宇:“无声之境”强调的是一种感觉,我并不想刻意要去叙述什么。在我看来,绘画本身就是没有声音,是一个用“看”来慢慢感受的过程。画面作为一个有持续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体,瞬间当中也包含着漫长的时间、经验和体验在其中。可能有些人能够有耐心走进去,越走越深时你会发现这个空间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值得阅读,可能你没有耐心晃一眼就走了,这都行。


作者:李璞

编辑:张丽敏

放心收藏,全球见证,扫码立即送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