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科青椒”为何比“理科青椒”更不满科研体系

2016-12-05 财新网 募格学术

本文转自财新网 作者:鸭先知

2016新年伊始之时,“甘阳被打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对青年教师问题的关注。姑且不论事件背后的是非曲直,但其折射出的青椒群体生存处境引人深思。打人行为固然不对。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很多青椒自嘲为“学术民工”,与农民工一样,大家深陷一种无法逃脱的“知识生产体制”中。


农民工常被视为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腾飞的推动者,而近些年中国学术研究水平提升如此迅速,也与中国拥有庞大的廉价的青年科技工作群体密切相关。博士生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来源,就博士生培养数量看,过去十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博士生产国。2013年时,中国博士总量近30万,年毕业生近6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博士生毕业后, 90%以上会加入科技队伍,这对于国家科学研究事业无疑是重要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人数众多,还有许多海归博士回国求职,学术市场竞争非常惨烈,这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青年博士们几乎没有选择权与议价权。


要理解“青椒”们的处境,首先需要认识一般科研体制。从知识生产角度来看,典型的理工科研究体制就像一个生产车间,为了快速发表更多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就不能依靠单打独斗,任何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需要通过一个团队来实现,也就是所谓的实验室。以化学实验室为例,生产原材料就是各种药品、试剂,设备就是各种仪器,车间主任当然是实验室主任,工人就是青年教师、博士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


就生产体制来看,文科与理工科存在巨大差别,源自于二者研究过程不同,理工科是高度分工与合作的“流水式生产”,而文科是高度个体性的“工匠式生产”。理工科开展研究需要购买各种实验用品和设备,这些都需要钱,并非由学校按需配置,而是由实验室利用申请的科研经费进行购买;而多数文科的研究,只需要依靠几本书或图书馆就可以完成(或者实地调研),无需场地或专门设备。理工科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分工细化,一篇论文通常由大老板提出想法,然后由研究生开展实验,然后由青年教师或者高年级博士生撰写成论文;而文科的研究,强调思想的完整性与逻辑性,通常情况很难通过分工实现,依然主要为个体劳动。


生产体制不同决定了文科和理工科青年教师的在生存状态上的差异。一个理工科的青年博士,刚刚毕业进入一所大学工作,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没有研究平台,也就无法申请到科研经费,没有经费就无法购买药品、仪器和设备,就无法开展研究工作,也就发表不了论文,评不上职称。因此,入职时首要工作是确定加入某个实验室,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在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只有教授才资格拥有独立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下面会有2-3名青年教师,再有7-8名博士生,以及十几名硕士生,这通常是一个实验室的标配。实验室主任经常被称为“大老板”,本实验室发表的所有论文,他都拥有署名权,他的职责主要是申请各种研究经费,然后选定研究方向,然后由博士生和研究生开展实验,青椒们将其加工成论文。青椒们主要协助“大老板”指导研究生,写作学术轮圈,并且申请各种基金,但是申请到的经费通常要由实验室统一支配。因此,青椒们与大老板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青椒们通过心甘情愿为“大老板”打工,帮助“大老板”成为杰出青年学者、长江学者、院士等著名学者,换得大老板提供的学术资源和平台,以及在职称晋升时的鼎力支持。由此可见,理工科的青椒与大老板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与理工科相比,文科青椒的依附性很弱,往往是独立的个体。传统文史哲学科的研究是一项高度个体化的工作,即便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依赖数据分析的实证社会科学,对于实验设备和团队分工的依赖也远远不如理工科。因此,文科选拔教师,通常根据教学或研究领域的需要,青年教师入职后,不需要加入某一教授的研究团队,这种团队在文科院系几乎也不存在。另外,在申请项目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常强调研究平台和研究团队,而国家社科对此很少考虑,因此青年教师申请项目,不需要依靠教授的资源。这就是使得文科“青椒”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上,都相对独立,不像理工科青椒被整合进了一个团队和集体,而是游离在集体之外,就像一个学术“个体户”。


从气质上,优秀的文科青年教师往往天马行空、个性独立,这本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但在强调正能量的高校,“自由”往往被视为思想落后、三观不正,对领导不敬,对组织不忠,在考核以及评职称时,自然会被排在那些经常环绕领导身边,追求上进、善于交际、热心公务的同事之后。


究竟什么使得广大青椒们不得不服从这样一种生产体制呢?职称评审制度。职称是青椒们的最关心的事情,职称评审尽管取决于研究成果以及专家评审,但是,学院教授们在青椒职称评审时拥有校内环节的投票权,青椒们如果不小心得罪了某位领导或教授,晋升之路就会异常艰难。所以,青椒们即便不愿依附某位教授或领导,在与教授相处时也总是小心翼翼,面对教授们交给的任务也总是任劳任怨。


当然,在现行制度下,也有一些既有实力又非常幸运的青年教师可以免受青椒之苦。比如近期公布的青年千人计划,两位“90后”美女入选,直接跳过青椒阶段,成为一名可以独立带领实验室的教授,引来无数艳羡。但这毕竟是少数,特别在文科领域,绝大多数的博士生,都需要8-10年的艰苦奋

也许会有人问,既然青椒们生活那么苦逼,为什么不辞职?这等同于问“既然中国雾霾那么严重,你为什么不移民美国?”答案是:没有选择。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免费微课

加入募格科研专业群,参加优质免费微课,还能和同专业的小伙伴讨论~您只需添加群工作人员柚子(微信号mugeyouzi),留下你的专业方向即可入群(具体专业名单戳此处)。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热门图文TOP5

1、留法文科博士生有多悲惨?听听法方教授是怎么“吐槽”的

2、走近夜晚工作的科学家们:夜班虽然痛苦,但仍是生命中美好的体验

3、血泪博士的读博建议:选对学科 并满溢热情

4、读博以后我最大的心得:孤独且珍惜的活着

5、学习学科史能让你get到什么技能?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点击图片进一步了解募格编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募格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