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长而短暂的博士生涯结束了——一位武大博士的考博读博感悟

2017-03-11 晨星 募格学术

本文为募格学术征稿 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简介:晨星,男,湖北武汉人,高级程序员,副高职称,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目前研究方向为GIS、地学信息三维可视化。


我小心打开了一个塑料文件包,拿出了一层层包裹严实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感觉心情如此地平静。我曾经多少次幻想着拿到博士毕业证书这一天会如何地兴奋,但是,此刻的我,只是平和地看了看证书,然后把它们又塞回到包里。我签好字,轻声向办公室里的老师说了声再见,轻轻地离开了。


当我走下楼梯时,阳光透过学院大楼的窗户,窗外一排排杨树绿荫正浓,远处操场上龙腾虎跃的声音隐隐地传过来,我突然明白了,我的博士生生活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活结束了。


回想我的博士生涯,感觉既如此短暂,又因毕业延期数年而有些漫长。但在即将踏出武汉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仍然有许多不舍。过去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深深地嵌入到我的人生历程中,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总有那些逝去的岁月、深刻在脑海里的片段值得我挽留


好吧,故事是从考博开始的……


1

入学考试

四月的某个暮春午后,武大的樱花已经凋零,但其他的花儿正以众芳摇落的姿态、灿烂地开放于珞珈山的角角落落,暗香浮动在此时的校园。我坐在博士入学复试的教室门口,感慨良多。


我是外校考进武汉大学的。有一种说法是,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而据我所见,武大二者兼而有之,是我心之向往。有“武大”情结的我,一直在寻找机会考入武大。


机缘巧合,我的专业是武大最强悍的学科之一,又有武大校友的办公室同事引见,我得以提前和导师进行了联系,交流专业看法、制订读博学术计划等等。在博士入学考试报名前,我就认真开始了相关科目的复习。对我来说,通过博士入学考试(主要是英语)应该是不困难的。


武汉大学博士英语入学题目主要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我是考的理科英语。客观题的题型是阅读理解,主观题题型包括汉译英、英译汉、作文。参加完考试后,个人感觉英语试题应该是外语学院出的,因为阅读理解里面有一些英美文学方面的内容,比如对汉密尔顿的《失乐园》解析的内容,依稀记得是有关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征和指代的问题。


当然,毕竟是面向理科的考试,题目也包括了一些科技新闻,如电商对传统超市的冲击、电子阅读的泛滥与传统阅读的回归等,估计是从国外的相关报刊里摘取的,做这类题目的思路和做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思路相近。而汉译英和英译汉,其实是对人综合语言能力的考察——既要熟悉英文,也要能够熟练中文。


至于作文,我一直贯用的方法是范文背诵,在临场发挥时将范文中的语句进行整合、拼接。武汉大学考博英语的重点是考察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后来在写SCI时,终于知道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一个博士生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个人经验,复习武大考研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历年真题。因为考博或许不像考研那样人数众多,而且每个学校也单独命题,因此可参考的资料较少。本人根据武大考博前辈亲授的经验,购买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武汉大学考博英语真题》,同时收集了书中所没有收录其他年份的考博真题,反复练习。备考英语的同时,也应该多看英文的专业文献,这样既了解了本专业的国际前沿学术问题,又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潜在地提高了英语的写作能力。


我们当时的博士入学考试还要考专业课,而考博专业课的真题很难找到,我就退而求其次,从互联网上和武大同学(同学或者同学的同学)那里收集了相关专业课的期末考试试卷,练习后寻找知识盲点。


总之一句话——立足于真题。这是我考研、考四、六级、考软件专业资格等考试百试不爽的方法。此外,报考博士入学考试时,需要两份副高(副教授)职称的专家写推荐信,这个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报考完毕后的业余时间里,我就在家附近的省图书馆扎下了根。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因为每天都在进步。这也是我学习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以考促学,没有压力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


记得那是一个有些寒冷的早上,我步入武大的考场,平静地完成了考试。可以说,备考策略是成功的,最后我通过了复试的标准。于是,我马不停蹄地又开始准备复试(其实后面的事情就没有停过,一环扣一环,直到毕业的时候才像歇了口气)


复试主要是准备英语口语和复试PPT。英语口语主是要靠平时累积,然后收集一些英语面试的常用问题模板,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而复试PPT主要是自我介绍、学习和工作经历等,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博士生阶段的专业计划,包括拟定研究的问题、路线和方法。


我对我的专业很感兴趣,也做出过一些相关项目,获得过省部级的奖励,以实践和实践中的问题再结合一点理论,因此PPT的演讲效果应该还是比较好的,有的老师还详细和我讨论了一下有关的专业的细节问题。


当我走出复试教室时,我知道我是很有可能会被录取。


2

在校学习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的公共课程是英语、第二外语和科学方法论,而我的专业课是由本学院教授们主讲,这些专业课是老师们自己最擅长的。


博士课程的学习固然很必要,譬如对于英语的学习。做为理科博士生,我们需要看大量的专业文献以学习国外的最新知识和研究进展,而这些最新的专业文献主要是以英文发表的。” ……增强论文和学术研究中的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通过洞察力达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强化创造性技能(区别于侧重于以听力和阅读为主导的接受性技能)…… “,对于我校博士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我非常赞同。


在博士生阶段,我深深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毕业。而第二外语的课程充满新奇,在学习了十几年英语后,突然接触了一门新的外语,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因为一门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科学方法论的课程也十分有趣,授课方式不是传统照本宣科的书本学习,而是由各个学院的名师来讲授自己独到的治学经验和学术之路,让人受益匪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所在学院的专业课学习更类似于CCTV的百家讲坛,任课老师各显神通,以讲座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某个学科,以Q&A的方式交流学术观点,考试则是一篇论文或读书综述(现在回想,这实际上就是在初步训练科技论文的撰写)。诚如一位教授在上课时说的第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吹牛”。这种课程是我在以前所没有见过的。


武汉大学学生众多,社团活动也非常活跃,课程学习以外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但我这种老学生还是对博士学术沙龙最情有独钟。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参加定期于每周三举办的博士生学术沙龙的经历。当我走进会议室,就看见一个学生站在那里抑扬顿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其他人静静地聆听着,一种肃穆的气氛油然而生。而当这个学生表达完观点后,会场的气氛马上就为之一变了。大家热烈地纷纷或赞成,或批评,或补充、修正意见和观点。而他们观点不拘一格,反应敏捷,思维深刻而因角度不同显得广阔,让我听后有一种“还可以这么思考”的感觉。


后来我才知道,这次博士沙龙讨论的主题是有关纳什的博弈论,而参加的对象不限学院和专业,只要是本校有兴趣的博士生皆可参加。于是,文史哲、数理化、工科等不同学科门类的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达了对均衡偶不同理解。


其实在当时,主题讨论会不但是吸引了本校非博士生参加,已经毕业的校友和外校感兴趣的学生也慕名参加这了次“头脑风暴”。据他们说,这个论坛是武大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兴起的,一直延续了下来。


后来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当年积极参加论坛哲学学院的毕业校友,谈起樱顶的博士论坛时他笑问我:“每次为什么就你们学理工的人话最多?”。我只有回答:“我们平时主要做实验去了,说话的机会太少了,好容易逮到个说话的机会,所以就拼命地balabala……”


3

SCI论文的撰写

已是午夜,万盏华灯已下,只有窗前我书桌上的一灯如豆。键盘时急时缓地啪啦作响,窗外呜呜的寒风递响到帘栊上叮叮咚咚,我在电脑前继续修改着我的博士小论文,即传说中的SCI论文。


我所在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时必须至少发表一篇及以上的SCI论文,这是允许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最基本标准。虽然听以前的毕业生说,他们那个时候只用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一篇以上的论文即可,但不理解也罢,抱怨运气差也罢,统统没用,必须发表SCI论文才能毕业已经成为了即定事实。


于是在学校上课、读文献、做实验的一两年光阴一过,发表SCI论文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SCI论文成了悬在我和我的同学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家见面问候的话基本是这么几句:1.论文改完了吗?2.论文投出去了吗?3.几审了?4.修改意见回了吗?5.大修还是小修?6.录用了吗?


现在看来,SCI之于博士生,就像牛痘疫苗之于初生的婴儿,是一个必备的经历。发表SCI论文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而发表成功后又是一个短期欣喜和长期收获自信的过程,更是一个全面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的过程。


不同于那些论文写作如探囊取物的同学,我的SCI论文发表历程充满了坎坷。


首先选题就是个问题,我的博士专业方向和专业背景有点偏工科,所在的专业也正在全面转型和改进中,整个学术界自己都在探讨所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定位。虽然这能够带来学科在很多领域中的发展机会,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学科基本问题模糊、相关文献偏少等问题,可以借鉴SCI文献就更少了。


在学术研究和科技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知道自己的鄙陋,深知一定是要多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的。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导师和副导师的全程指导,SCI论文得到了老师们精心提出的修改意见。我的导师和副导师也做了很多辅助性的工作,例如出面申请实验数据、联系论文英语润色等事宜,这使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实验和写论文上,也少走了许多弯路;而我和我们同学也一起讨论我们论文中的问题,营造了良性的论文写作气氛,大家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各自SCI论文的写作状态。某次,我在实验室的QQ群闲聊了几句话,一位同学立即小窗口问我:“你的论文改完了吗?”,我马上就有了羞愧感,于是继续查文献、写代码和码论文。这是一群多么好的老师和同学们啊!!!


根据我的经验,写SCI论文前主要需要确定体例、依据、创新点,最关键的就是创新点,即论文的新颖性。确保SCI新颖性的前提是需要非常熟悉学科和专业方向目前的发展状况,了解还存在哪些没有解决或者急需改进的问题。此时,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英文文献的阅读对象以本专业SCI期刊为主,兼顾那些比较好的非SCI期刊和部分水平很高的中文论文。比如我所学的GIS专业中,本专业的顶级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CI)一定要看,而《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虽然是EI期刊,也应该仔细研读。


文献的阅读需要一个泛读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投稿期刊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所选择的文章不拘泥于刊物和是否为英文,只看文献的摘要描述只否与本专业前沿问题相关即可,然后根据摘要是否详读文献。一边读文献,一边总结自己感兴趣也能够解决的问题。


确定了在本专业想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后,我便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Spatial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通过衡量自己的专业能力、兴趣点及问题的创新性(是否值得做,更明确地说就是是否能够顺利发表SCI论文),我决定改进一个聚类分析的算法。因为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的阅读,我发现了聚类分析中的一个问题,所以决定以此为突破口撰写SCI论文。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因为它决定了论文的创新性,更是直接决定了论文是否被录用。


论文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确定”后,就是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第一步需要确定数据的选择,整个实验必须明确前续和后续步骤。这个过程就像做一个项目:首先根据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进行系统分析,进行总体设计,进行自顶向下结合自底向上的详细算法设计,最后实现代码,进行数据处理输出。而实验论文息息相关的就是收集到的数据和输出结果,还有附属的一些算法性能参数和输出结果的评价。对于理工科的学生为说,实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或者说,撰写论文只是实验的一个结果。实验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找到合适的数据、选择切当的模型、调整正确的参数、夜以继日的程序编写和调试都在考验人的意志。只有有了实验,才有可能写出论文。


实验结束后就可以开始撰写SCI论文,论文撰写前必须要确定投稿期刊。在这里,需要先根据期刊中最新刊的投稿说明把论文体例确定好。我是直接先构建了标题、摘要、关键字、引言、材料与方法、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nclusions, discussions,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九大内容框架,然后根据内容框架将相应的内容写入内容,并且需要注意前后的衔接关系。

 

Title力求准确、简明。abstract力求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及结论描述清楚,这个可以留在后面和conclusions参照着写。key words主要以切合文章主要涉及的学术界的比较前沿的术语;introduction需要提出论文背景,总结前人论文所述领域的研究成果、目前状态及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在本次论文研究中创新点和贡献。这部分可以把自己读到的经典和最新的文献进行综述,这个“最新”是越新越好,例如罗列最近几个月的研究动态,这样可以体现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和贡献是最新的,也是有价值的。


materials 和 methods主要按照实验来完成,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术语的规范性,引文也必须是准确和完备的。笔者曾经遇到了过引文方面的问题,某审稿人意见里婉转地说:论文的某个术语是否是在没有任何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概念。materials 和 methods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对完成了的研究工作进行学术化地、完备地描述,包括选用的数据情况,采用的方法和改进路线,实验过程和实验评估。实验评估包括对使用近似方法处理同样实验数据比较,这一部分相当关键,因为只有进步和优化过才有意义,实验评估需要对以往的研究成果熟悉并理解。数据、方法和实验的逻辑关系要令人信服,否则论文就会被审稿专家认为不能实现或者有缺陷而被拒稿。


Conclusions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主要是对根据研究方法所实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定论,定论也需要与materials、methods前后呼应并符合逻辑。Discussions主是是对研究成果的意义进行阐述,评述自己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这也需要前后呼应、逻辑清晰。而一般acknowledgements也是必须的,一是对研究协助者或组织的尊重,二是增加论文的份量,资金或基金资助的情况可以提高录用的可能性(有时候有的审稿人有异意,编辑会手上留情,留着论文继续审稿)。References需要根据期刊的样式调整,主要注意的问题是论文引文的完备性。


论文写好就可以投出去了。但是,在正式投稿之前,建议最好对完成的论文进行英文润色,毕竟不是英文母语,语言表达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目前一般SCI刊物都有投稿系统,按照投稿系统的提示即可投稿。投稿也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Submitted to Journal→With editor→Reviewers invited→Under review→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Decision in Process→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Accepted/Rejected,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完成后可能还要继续Under review→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Decision in Process→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再反复几次。


这个过程也是个倍感煎熬的过程。有时候早起就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邮箱,走路也时不时看一下,吃饭的时候也看一下,就是在看有没有什么回复意见。应该说,SCI投稿的规范是我以前在发表国内刊物的文章时所没有见过的,审搞极其认真和严格。从title到references,至少是从introduction到discussions,审稿人(reviewer)仔细地进行审稿。记得有一次,我收到了三个reviewer的审稿意见,复制到word里大概有十多页,而我随后按照意见回复的英文文字大概有近三十多页!!!


除了在论文中高亮修改内容,还要在回复信中针对每个审稿人进行point by point(逐点)的修改,这一步极其重要,不给审稿人找麻烦就是不给自己找麻烦。审稿人们都那样认真,作为作者的我哪敢有半点懈怠。因此,我修改SCI论文时都全身心地投入,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还定下一个明确的最后回复时间节点。


忆当时,曾几次在晚饭后太阳已落山就开始紧张地修改和回复SCI论文,然后于清醒中迷糊、于迷糊中清醒,最后上传完修改的论文和回复信,抬头时望望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在这种磨练中,我的脾气无可遁出,只能安坐平静的书桌前,阅读、思考、表达等能力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


在整个投稿过程中,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几位不知名的审稿人。他们专业的常识、一丝不苟的态度令我折服,也让我受益良多。我曾在Minor revision阶段写信给编辑(editor),感谢她和审稿人们,而编辑回信答复: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你要感谢,那么就在成为我刊审稿人后和他们一样认真就行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个人觉得,只要是进入审稿阶段,按照审稿人们的意见修改就可以使自己的论文质量得到了质的变化。到了最后,我感觉论文就好像是我和审稿人共同完成的论文一样。


SCI论文发表后,我深深理解了“至少一篇SCI论文”对一个博士生的意义!经历了这个煎熬的过程,作为博士生的我真正理解了学术研究的艰苦性,科研能力、学术成果表达能力和与国际一流学术界大牛们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实验,没有撰写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没有和编辑、审稿人之间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博士生的生涯该有多么遗憾!


在某个清晨,手机里的邮箱系统发出响起,我一个机灵跳起来,看见手机上标题为“Accepted for Publication”的邮件闪动,我颤动着点开邮件,只看到了”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the following paper has been officiall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我顿时百感交集,呆坐在床上良久。我知道我的第一篇SCI论文终于可以发表了。


4

毕业

钟声滴答,会议室里气氛跌宕起伏而动魄惊心,我一边屏气凝神,仔细倾听着评委犀利的提问,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并偷偷用袖子擦一下额头渗出的汗水。当我紧张地按照我的实验和理解,紧绷着心弦回答完提问,暴风骤雨一般的新一轮提问又开始了。


实际上,这时答辩会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常规的答辩时间,但是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就是我所经历的博士论文答辩会,这是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与传闻根本不一致、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让人倍受洗礼。其实这种热烈的气氛在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时就让我见识过,只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达到了高点。


发表SCI论文是我校对理工科博士生要求的红线标准,其实就是对博士生是否能够进行博士答辩资格审查方法。但SCI论文的发表只是顺利毕业的第一步。经过了炼狱般的SCI论文发表洗礼,使我明确了学术的神圣和严谨,因此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时不敢有怠慢,还是按照比较完整的学术训练后的标准去做博士论文。但是博士学位论文不同于SCI论文,应该说,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更高,在整个学位论文体量较大情况下,同样需要保持逻辑合理和清晰,要解决的问题、学术创新点要比单单一篇SCI论文更多。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的观点是从SCI及其他期刊论文中延展出来的。对于我来说,问题的研究有延续性,博士学位论文要谈论和解决的问题不可能脱离以前的学术思考,最好不要另起炉灶。


实际上,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本来也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发表的小论文是专题式的,还不是成体系的,我需要把不同的专题研究联系起来,链接不同的部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论证系统。这就是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毕业论文还是学校检验学生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方式,所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问题。因此,除了学术创新之外,毕业论文的写作还对文字语言的表达,学术问题的深度、相关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结构框架、学术用语的规范表达和逻辑运用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应该说博士学位论文撰写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要论述清一个知识点,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才能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核心是理论的创新,是反映论文水平的标志,也是最困难的。


完成学位论文只是一个半完成品的初稿,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雕琢过程,开题→预答辩→查重→外审→正式答辩,一个都不能少。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和预答辩会议是由学校的老师负责。开题和预答辩通过后进行查重,查重通过后进行外审,外审是将学位论文匿名后送到教育部学位论文送审平台由外校专家进行匿名盲审,外审通过后才能申请由本校和外校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博士论文的正式答辩。


在每个阶段,我的博士论文都得到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虽然一路走来步步惊心,但是付出总是有收获,越尖锐的意见往往对学位论文帮助越大。当时,有一种在博士生中比较普遍传播的看法是:SCI小论文都发表了,毕业大论文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觉得这个论调是有问题的,且不说博士学位论文以其深度和创新要求,从撰写到答辩整个过程都使我得到了学术方面的历练,让我领会到证伪和批判的科学方法论,就算仅仅就感情上而言,没有一本像样的学位论文,博士生涯也会缺少许多意义。


就像我导师鼓励我的,“对于博士生来说,博士学位论文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是唯一的。在相关领域,有的人以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开辟了一个学科,你的名字将和你的博士论文紧紧绑在一起,让大家评说其份量……”。


5

结语

令人面红耳赤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渐渐远去,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从入学到毕业,我的一段宝贵人生就是这样以博士生的身份度过的。诚如诗人普希金说过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思念……”。而对于我来说,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在求学的校园。


我只是个平庸的博士,但是在尽力地努力更多一点。博士生阶段短暂地一晃而过了,作为博士生所经历那些,将在后面漫长的日子留下永久的痕迹。窗外的树林寂静无声,好吧,即使我没走在科研的道路,我想也应该永远是个学生……


Daylight,see the dew on the sunflower

破晓,看那向日葵上的露水

And a rose that is fading

和正在枯萎的玫瑰

Roses wither away

玫瑰正在凋谢

Like the sunflower I yearn to turn my face to the dawn

我就像向日葵一样,渴望将脸转向黎明

I am waiting for the day

我正等待着日出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免费微课

加入募格科研专业群,参加优质免费微课,还能和同专业的小伙伴讨论~您只需添加群工作人员山竹(微信号mugeshanzhu),留下你的专业方向即可入群(具体专业名单戳此处)。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热门图文TOP5

1、女博士与专科生的爱情:都是最优秀的人 没有什么好自卑的

2、全国35个学会和5省科协推荐2017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出炉!

3、北大医学博士组乐队专唱各种疑难杂症:间盘哦像老孙被压五指山

4、写一手好文章很难吗?杜克大学教授送你提高学术文章写作水平的十条建议

5、福利!国图联合上图等公共图书馆在线发布1万余部古籍资源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点击图片进一步了解募格编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募格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