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通二本出身的学生值不值得读研?

2017-04-15 杨木槿 募格学术

 本文为募格学术征稿 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为一名研一在读硕士,我最近常把科研院所比作“围城”。
城外的人拼命地想要通过城门看看城中的风景,有种那边风景独好的遐想;而城里的人又有多少在享受科研的乐趣,又有多少想要走出城门透透气呢?

围城里的我犹如一只困兽,没有冲出枷锁的勇气,也没有对科研表现出所谓的乐趣。我遇到了人生阶段性的困扰,让我不得不思考读研是否值得?   


我的读研动机与现实遭遇

名校情结

2012年我高考正常发挥,进入济南一所普通二本高校。作为一名女生,总觉得有点小家子气,高中时代那些考入985、211的同学总是受到老师的偏爱,让我艳羡甚至有点嫉妒。


就是这种最原始朴素的动力,支撑了我大学四年。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本科时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同学宅在宿舍追剧或看连载小说,考试从来都是临考突击。身处这样一个大环境,很难独善其身,甚至稍微表现得努力一点都会遭遇围观和冷嘲热讽。


夸张一点儿,都让你有一种“以努力学习为耻”的错觉。我很想融入她们的社交圈,可是最后我放弃了。可能从高考无缘名校之后,内心就有一种情结。大学四年一直让自己保持在专业前几名吧,其实我的水平你们都懂的(与名校学生差距甚远)。


大四我选择了考研,选定了南方的一所985高校。很多考研人回想自己的考研之路,多数是心酸与痛楚。而我的回忆里只有三点一线的生活和到点就会“咕噜噜”的开饭提醒。笔试成绩出来后的每天,内心都在饱受煎熬,只因名额太少。


那段时间济南还是异常寒冷,冷到无法安心坐在图书馆看书,其实是内心的焦灼。其中的情感些许复杂,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有对无缘进入复试或进入复试被刷的惶恐。有惊无险地初试压线飘过,最终也被录取了。

父母期盼

其实读研的部分动力源自父母,我来一个普通的原生家庭,进入名校也是让父母荣光的事情。后来被录取后,不想让父母高调的宣扬此事,我很害怕被人围观。


曾看过方方的一篇小说叫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我深深理解里面人物的心情,最后是悲伤的结尾。故事里的涂自强总被山村乡亲认为:在大城市读大学,将来就是前途无忧(金钱和权力都会有的)。


事实并非如此,他努力奋进并且感恩,除了死神的宣判,他未得到任何东西,这只是他涂自强个人的悲伤。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遭遇并不多见,但是里面人物的心理却很普遍。


现在,我还停留在过去里,很难相信自己是985高校里的学生。从二本到这里的跨越,虽然内心有了些底气,但从不敢将学校大方并主动地告予他人。我谨慎低调,唯恐让全世界的人都觉得我得意忘形。


其实这种自卑内敛的性格是注定的,我的出身很难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忘记,已经被烙刻了太深的印记。很怕自己三年之后也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所以我拼命努力向周围优秀的同学看齐,使自己的能力与现在的学校匹配。

基于些许兴趣

本科时曾跟着老师动手操作过一些课外实验,觉得自己可以尝试走科研道路。考研时选择了一个生物医用材料类的专业,脑海中曾有无数的遐想,对这个新方向充满了憧憬和期许。


想象着自己有一天在整形外科材料制备方面大施拳脚,事实上导师的研究内容并不涉及这些。现在这个方向与本科所接受的系统知识很难关联,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开学的前3个月,都是在文献的海洋里度过,当时很享受那种辛苦自虐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有些天真。稍稍了解了一些研究现状,想象遭遇了现实,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落差。导师所研究的课题并不是最初自己脑补的东西,我所想象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而不是理论研究。我突然像一个迷失的孩子,开始迷茫不知所措,也许我对科研本身就没有所谓的喜欢。看着别人开始着新的课题,并且忙碌着实验,我开始焦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转而不愿面对现实,一味地逃避让我抵触的新方向,等待着导师的吩咐。此时的我,在科研方面像一块刀俎上任人宰割的肉,开始没了思想,也没了灵魂。


我开始反思:读研为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

读研的初衷一如我分析的动机那样,我对名校抱有幻想,带着父母的期盼,夹杂着些许的兴趣就这样无畏无知的上路了。如果我大学毕业选择了工作,我会过得满意吗?我给自己的答案:“没有一个可以拿来足以谋生的本领,还谈什么满意?”

其实很早以前就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性格: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复杂关系,可以和他人和睦相处,却没有管理人的能力,做不了领导;害怕被人拒绝,不能巧言善辩,做不了销售;电脑和英语水平不高,做不了办公室文职……首选的也就是继续读研,更好的修炼自己来融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来了这么久我得到了什么?除了上面所说的迷茫与被动,在这所学校里更多的是让自己学会了自律。与优秀的人为伍,你还会有不坚持下去的堕落情绪吗?在这里我学会了检索与过滤知识,还学会了一些专业软件的应用。并且拥有了独立思考,深刻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为自己做出一些更加清晰的人生规划。


现在所处的这个年龄,是时候需要独自面对社会所给的压力,我开始发掘自己的兴趣,更加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不久前发掘了自己的第二副业,让自己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希望,不再为不可预估的未来而感到苦闷彷徨。对科研无所谓兴趣,在三年内找到真我,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即使此刻我还在为我的研究方向迷茫,但一直告诉自己要做好当下。珍惜美好的3年硕士生涯,严格自律,修炼出一项出彩的本领,将自己的爱好从“广”至“专”,2年后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分析到这里,如果再问一遍自己:读研值不值得?我会肯定的回答:值得!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热门图文TOP5

1、圈里人吐槽科研经费:“爱恨交加”,享用但不太好用

2、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辍学之痛让我珍重学业,人活于世不应追求享乐

3、5岁读小学25岁博士毕业 这位医生里的学霸画家有个多彩人生

4、陆士嘉实验室揭牌:这位著名流体力学家 还有个身份是高晓松的外婆

5、高校“女掌门”越来越多:大多曾留洋,学术履历不输须眉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