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人员的出路在哪里?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

2017-05-22 综合 募格学术

本文整理自科学青年,头条问答

提问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突然间觉得,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好像是社会地位最低的。求各位大神说说看,作为科研人员出路在哪?


答——


首先针对楼主的问题,我要说的是: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绝谈不上是最低的。作为科研人员,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鼓励更多的学子投身科学,国家曾给科学家很高的社会认可,树立不少优秀典型。这些光环很耀眼,也很虚幻,所以给人一种科研人员社会地位很高的错觉。其实不然,对于国内几百万科研人员来说,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也就是金字塔尖的少数人,光环属于他们,与大部分科研人员无关。


对于从业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研首先是一位工作。既然是一份工作,就应当考虑清楚收入水平、岗位要求、职业发展等各方面,能否满足自己所需。需要权衡的利弊,与找一份其它工作没什么不同。如果不能满足自己,就需要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科研是奢侈品,享受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国外在选择科研作为职业方面,其实发展得更成熟,也没有这么多玫瑰色的假象。美国理工科博士,大多毕业后选择进企业或转行,毕竟挣钱养家是第一位的。


先脚踏实地,再仰望星空。如果有这样的平和心态,再选择科研工作,心理落差会小很多。


另外,社会地位是结果带来的,而非过程。从事科研并不能带来社会地位,而应由贡献决定。


曾听一个院士说过——


科研工作,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


细细品味这句话,很受启发。实现这两点,才是科研人员的价值所在。


如今科研人员的价值导向被发SCI文章绑架。很多科研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发文章,为发文章而发文章,科研成果无法落地,严重脱离社会需求。


人人心里有杆称,为社会真正做出实际贡献的科研人员,社会自然会回报。例如袁隆平、屠呦呦、王选等科学家,科研成果造福于民,必受敬仰。而且科技成果一旦转化,身价也将不菲。市场经济条件下,看不见的手仍然起作用,社会与企业自然会给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一个合理的估价。


如果科研工作变成了自说自划、自娱自乐,成果虚无缥缈、可有可无,花着大把纳税人的科研经费,却没有向社会输出有用的成果,这样的科研人员又有什么资格要求高的社会地位呢?



最后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科研人员的出路在哪儿?


科研人员不是脱离于社会存在的,闭门造车式的科研只是少数科研精英的特权。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与社会建立更多的连结,用自己的学识与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推动社会发展,是科研人员的最佳出路。


或者挑战难题,开拓人类的认知边界,所谓的上书架;或者解决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出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科技产品,所谓的上货架;或者为社会提供专业知识服务,开展咨询、培训、教育等,提升全社会的科技认知。


如果不看好自己的科研前景,那就果断寻找机会转行。科研训练带给人的,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快速的学习能力、与细致入微的工作习惯,这些能力在新的岗位上都是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让自己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并脱颖而出。


做科研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热门图文TOP5

1、施一公:我毫不怀疑中国的基础研究,会大踏步地,一步一步赶上世界!

2、科研经费管理难 专家:要重视科研人员的智力回报

3、在读博士的读博初体验:硕士三年八篇SCI的一番风顺,读博也未必是水到渠成

4、高校曝光校园情侣亲密照片,恋爱治理几家愁

5、论有趣,你不得不服这几个严肃的科学家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