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分享:如何写好一篇博士论文?这里有10点小建议

2017-06-01 佐小左 募格学术

本文为募格学术征稿 转载请联系后台

如何才能攻下一篇“马拉松”一般的博士毕业论文呢?这里有前辈给你的十个建议。话不多说,接住干货


 

1

提早开始,早比晚好

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准备论文这个事情,学姐有这样一个建议:别拖延,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出手时就出手。


其实开始写论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论读得完美,采访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就像你说英语不需要等待英语完美再说,而是因为说英语才慢慢变好。研究资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先写方法论、理论框架、导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更多地引经据典。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觉得没有准备好,因为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写论文的——就像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哪怕你还不会,可是旁边有教练看着、理论知识听了一些,于是就需要你鼓足勇气跳进池子开始扑腾。

2

无需完美,兼顾各章

我之前的硕士导师曾在我考上博士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试图把论文写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因为一方面,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看来,你多花的“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就属于浪费。关于这一点,也可以用经济学里面的“边际效应递减”原则来解释。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想的90%-99%的水平,这其中每一分的提高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每一分投入获得的增长减小。对于论文的初稿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达到心中的完美——如果能够达到自己水平的优良,觉得无愧于自己的中上水平,不会让老师看了直摇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上交初稿等待回馈了。导师的回馈非常重要,要知道他们的一席话、一些反馈可能可以减少你花一两个月的冤枉时间在黑暗里独自摸索。

在等待回馈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写工作了,多头抓起而不是只顾一头,也是保持论文效率的一个关键。毕竟一篇博士论文不是靠一个章节的质量取胜,而是总体的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时间,努力兼顾到每一章。“短板效应”里面讲到,一个桶子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如果别的板子都很长可是有一块很短,桶子总容量还是大不到哪里去。此概念放到写论文这个浩大工程里,我们应该尽量平衡时间让每一章节都质量不错,而不要花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某一两章,结果其他寥寥草草不合格。

 

3

每天坚持,保持惯性

 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写作是需要形成一种习惯的。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


其实每天坚持,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在我刚开始读博的一年中,就有过一次因为找不到选题方向而长期停止写作的状态。而且我发现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尽情玩,同时想要学习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没有写论文的。而让我有些无语的是,放假回来以后进入状态,甚至于逼迫自己在电脑前静下心来都是困难的。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停滞,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滞总是需要花时间又从零开始,积累效率。因此到后来,我吸取了一些身边人的经验,结合了自己的写作效率时间段,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式进行论文写作,也就是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固定写作,中间不要有长距离的空隔和中断。并且在每次停笔的时候,记住自己写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应该从哪个方面接下来写。给自己的一个小笔记能够成为下次重新获得灵感的线索。


就这样,让写作成为生活常态,且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

 

4

联系导师,主动跟进

如果说我觉得自己有哪个方面做得还不错,可能就是我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跟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亲切的互动。


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是我一个——从研究生学习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会叫的鸟儿有虫吃,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教授而等着人家大忙人来找你,那么可能就遥遥无期了,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于是乎我制作了一个详尽的进度表,并且在每次写完一章节后发给导师,如果有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会在章节末尾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需要强调的是,跟导师见面的时间段,其实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益的,因为毕竟作为导师,指导过那么多学生,他们对于文章的思路,写作经验都是很宽阔的。而且这也会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人在为你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5

与人作伴,同写互助

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一个学习的社区,并且争取在这个集体里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这是一个学习的社区、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地方:一方面,写作中心安排了成功写完毕业论文的前辈们介绍他们的经验:用的是什么reference 软件,什么写作软件,如何安排写作进度,如何跟导师沟通,遇到瓶颈怎样处理……他们都毫不吝啬传授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并且再三强调因人而异,我们大可以尝试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另一方面,找一些已经开始、写了一段时间论文的同学们进行交流。因为如果身边有人同样为着博士毕业论文而奋斗、笔耕不倦会让我觉得很安心,大家互相鼓励,一起进步。我喜欢和学者一起交流,不光是听别人的意见反馈,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的思路也被点亮了。能够把一个问题先说清楚,写下来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建议大家也找到写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一方面也是互相交流、说出想法。当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动力是很足的。


6

全面计划,层层推进

博士论文,尤其是毕业论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花时间精力无数。如同建房子要有图纸、做项目要有进度,我始终相信,不管写什么科目的博士论文,也应该科学、系统的层层推进,关于时间和内容上的合理规划。

在这里,学姐用毕业论文进行举例。我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文章架构的:六大章节,每一个章节下分几块。举例来说:第二章“方法论”,需要写到的是五大块:“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差异”、“定性研究的局限性与优点”、“我所采用的方法:采访、观察、资料搜集”、每个方法的利弊、我作为研究者身份对于最后结果的影响。每一大块里面又可以细分几个部分。而每天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完中间的一小块。这样,一篇200多页的论文被分解成为了30-50页的章节,每一章又被分成了5-10页的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下去,需要完成的就是1-2页的小单位了。虽然说我完全同意内容有完整连贯性,不能够依字数而定,但我个人很喜欢“庖丁解牛,化整为零”,这样就从心理上把畏惧感降到了最低点,而每次完成小单位的任务都给自己划一个勾、点一个赞,便能很有动力地去做下一个部分。

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空白板上方写在自己的题目,然后开始竖行写下几章的名称,每一章横向展开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下面能够分几大块……这样一个树形结构是你论文的主干地图,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的心里有一张这样条理清晰、枝干明确的图,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就不会只拘泥于一个部分。你会很清楚现在的进度在哪里,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这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使人的心理压力降低,而完成每项任务后成就感也会有所提高,同时有更为明确清晰的方向,更加能够注重当下。


7

借鉴前人,参考名著

当我不知道博士论文为何物的时候,我跑到图书馆借来了包括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国著名高校且话题看上去与我研究相关的20多篇论文,我把自己埋在这些厚厚的论文堆里,看前人是怎样写的,从字数、内容到样式上有了初步了解——读多了便也发现大多论文在结构上都有引言、摘要、致谢、目录、介绍、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局限性、所作贡献、以后研究方向、文摘等构成。在立意上会研究一个专业内精细的问题,从以往文献的角度整理整合前人的观点和认知,在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用该方法研究、利弊、贡献在于哪里。从语言角度上比较中立客观,书面化专业化,逻辑思维很严谨……读别人写好的博士毕业论文使我有了直观的第一印象。

我非常建议大家读读贵院系历届学长学姐的优秀毕业论文——这直接反映了贵系的水平要求和格式规范,是很有价值的一手参考资料。同时可以学习和你课题相关的其他学校学生文章,认真参考起来你会发现很多共同之处,八九不离十。可以的话也找些博士论文撰写参考攻略一类的工具书,一方面心里有大的全景图,另一方面每一个章节也能看到注意事项。
不要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和奋斗。看得越多,摸得约透,写起自己的文章才越得心应手。


另外,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一般大家会做阅读笔记(我当时做了将近50页的word笔记),写博士课题研究申报计划的时候也会有好几十页成文的文章,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起来:有些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有些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删减订正。总之,以前的努力都是可以转换到现在的论文里面的,写博士论文并不是从零开始。


8

先捡容易,建立信心

中国有句俗话“专拣软柿子挑”。我认为写作一般是越写越顺;先易后难,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为“欺软避硬”的行为不好意思,这种有选择的、挑拣容易内容先写的策略对我十分可行。

理论和以往文献于我而言都是深奥的部分,个人觉得比较头疼的内容,我怕一开始没有基础就试图攻克难关,拿不下会影响心态和信心。所以最开始,我选择的是难度最低、最易上手的方法论部分: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有哪里优点、有哪些局限性?搜集资料的时间有多长、哪些具体措施、资料怎样分析和整合、具体方法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影性……这些内容虽然琐碎,可是写起来却可以就事论事,直接简单,也不需要华丽优美的文字,或者深奥复杂的逻辑思考。洋洋洒洒把方法论写出来以后,发现已经有了20来页文字,这对于写作初期的我是极大的鼓励!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入手对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作用不可小视。 

写出来不怕亲笑话,我也曾经在八字还没有一撇、文章一半都没写到的时候遇到瓶颈,不知道怎么继续——于是我决定调整顺序,把“致谢辞”先写出来——感谢一路上帮助和参与我的成长的朋友们、师长们、家人们。写着写着,我发现原来一路上那么多贵人相助,自己原来那么幸运!于是从中也获得了动力,满心欢喜、打了鸡血般继续投入了下一段的写作环节。


9

调整期望,不求完美

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了的毕业论文)。因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写,且越到后面越没有动力,最后没有完成。所以后来圈里说,只要写完的,就是好的毕业论文。当然有人对学术有着很严谨的态度,想要把毕业论文成果出书——其实也是可以在毕业了以后任教职的同时修改文章、准备出版,还可以在教书的生涯中继续你的相关研究,扩充数据,补充内容。我见到不少教授都是在任教的前六年里把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整理出书——很少有人一毕业就能够直接把文章出书;因为一步登天确实不易。于我,毕业论文是我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个必经阶段,是我展示几年所学成果的好机会,是一个阶段的重要印记,是我丰富人生里面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用心上交了一篇良好到优秀水平的文章便是无愧于心,自己满意了。我的生活要继续,如果可以一年完成论文质量良好,我不愿花好几年的时间达到所谓的完美——我愿意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做其他的事情。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很明白要在自己充满信心、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把论文搞定。我不要做出完美的毕业论文,我只要交出一份不错的、用心了的、教授满意的毕业论文即可,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整理出书。


在这里,我并不是教大家交低质量的作品。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看看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文章的预期是什么。如果你不求完美,但求良好到优秀,然后获得学位、腾出时间给生活的下一个部分,那么写完文章所花时间应该可以省去不少。而且,完善论文的机会毕业以后还多着呢,并不是写完了上交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了。但是写好了毕业论文一张博士文凭在手,可以给你很多机会的通行证。


10

劳逸结合,懂得调整

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写博士论文就想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千万不要因噎废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健康,跟进营养,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

我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写论文弄久了会脖子肩膀手腕酸痛,所以我经常坚持去打羽毛球,一个星期能够有三到五次,即可以思想上放空,也可以眼睛远眺,还可以拉拉筋、舒展一下身体。每次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时候我都有一种畅快不已的感觉。我也会一两周去跳一次街舞,自己的脑子得到了休息,身体也获得了锻炼。每个人各自喜欢的放松方式不一样:我身边朋友有人爱游泳,有人喜逛街,有人看电影,有人做饭菜,有人唱歌儿,有人爬山……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放肆玩。我觉得哪怕写论文很辛苦,也一定别忘了给自己放松休息。机器用多了也需要保养滴油,更何况是人的身体呢?劳逸结合才能够跑好跑完马拉松,才能写好写完你的毕业论文。

如果你很辛苦了,累得不想写了;或者刚刚完成一大章节,想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可以去休息放松一下,丝毫不要有罪恶感和内疚感。你就边休息变想:磨刀不误砍柴工,会玩的人才会学哈:)劳逸结合、懂得调整才能细水长流,攻克下“马拉松”一般的毕业论文。

 


今天十条策略就先谈到这里。古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有空能够试试这些策略——毕竟它们帮助我平稳高效地走过了博士论文撰写历程,身边有些朋友也觉得有效。一起加油吧,亲!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热门图文TOP5

1、组团逆袭的大保安:500余人考学深造 有人考研后当上大学老师

2、 6年1400万,山东聘来这位华人科学家值不值?

3、把“学官”和“教师”分开称呼更好一些

4、从普通学校到名校博士,给要考国内文科博士的一点小建议

5、来说说:你的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一个瞬间是什么?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