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逝世 曾是总理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

2017-11-16 综合 募格学术

本文为综合报道

11月1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网站发布讣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于11月14日23时34分去世,享年84岁。




萧灼基1933年12月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战略、金融与证券市场。


萧灼基于1953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因品学兼优于三年级就被推荐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1959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79年6月晋升为讲师,198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9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7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和《资本论》,至今已出版专著15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主要著作有《萧灼基选集》、《萧灼基文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纵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研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宏伟战略目标》、《中国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恩格斯传》、《马克思青年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历史人物》,还主编《中国证券全书》(500万字)、《中国经济概论》、《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中国证券市场1991、1992》、1994—2007年的《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等。


萧灼基曾获得首届孙冶方优秀论文奖(1984)、辽宁省优秀理论文章奖(1984)、北京大学首届优秀教学奖(1985)、北京大学首届优秀科研著作奖(1986)、全国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1988)、北方十三省市区优秀图书一等奖(1986)、北京市改革十年优秀论文奖(1989)、全国省级刊物(政治理论)优秀文章一等奖(1993)、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著作奖(1996)等。



萧灼基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主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专家之一,长期活跃在经济理论界的最前沿。


“政事儿News”注意到,2003年企业管理出版社曾出版《中国高层经济智囊》,回顾了建国后,马寅初、孙冶方、吴敬琏、厉以宁、董辅礽等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其中就有萧灼基,评价他是“燕园里的中国经济预测家”。


萧灼基教授在著述


改革开放以来,他参加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多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始终论争不断、难有定论。萧灼基在1981年发表了《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在国内学术界最早提出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这在今天虽已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常识,但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突破。


2006年 萧灼基与恩师90多岁的宋涛教授亲切交谈


萧灼基还是我国最早研究证券市场的专家和理论先锋。他曾主编500余万字的《中国证券全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市场最全面系统的工具书;主持过国家重点研究课题《股份经济研究》、《证券市场研究》等。他经常发表对股市的观点,在国民中颇有影响,因此被称为“萧股市”。接受采访时他曾表示,“萧股市”这个绰号,还不错。


上述这些理论观点、著作对我国改革做出了前瞻性的贡献。不过,也曾引起争议。



萧灼基在发表于2012年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自述,1981年提出“国有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时,在当时是十分敏感大胆的见解。“论文由《光明日报》以文摘的形式转载后,立即引起了社会上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那时一个权威内部刊物以《一个值得注意的理论动向》为题发表论文的摘要。社会上传说某位权威人士点名批评了论文的观点,不少好心的朋友对我十分关切”。


这篇回忆文章中,萧灼基还提到,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曾亲题条幅赠与他,“有是非之辩,无名利之争”,评价他对于学术争论的态度。文中披露,他曾与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有过争论。


“1980年2月,我在《人民日报》发表《教育也是生产部门》的论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萧灼基自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赞同我的观点,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教授反对我的观点,并公开著文对我点名批评。受到一位权威经济学家的点名批评,当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影响非同小可,不少人为我担忧。


萧灼基自述:1981年9月,在大连市举行的全国经团联成立大会上,有的同志为我鸣不平,认为大经济学家不应对我这个无名之辈点名批评,因为这将使我遭受很大压力。孙冶方教授听到这种议论,也感到不安,会议期间曾见我说“原来你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是位老学者”,并十分善意地问我会不会由于他的文章受到批评,会不会有思想压力?我明确告诉孙冶方教授,“我在北大没有受到任何压力,因为这是学术问题。在学术问题上发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具有科学、民主精神的北大是不会对发表创新见解的同志施加压力的。”孙冶方教授听了非常高兴,如释重负地说,“那就很好,那就很好。”



据《证券时报》报道,萧灼基还曾当着温家宝的面,跟吴敬琏、林毅夫争论问题。


据报道: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总理温家宝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和农业界联组讨论会。会上作主题发言的10位政协委员中有三位经济学家,吴敬琏、萧灼基和林毅夫。萧灼基和林毅夫谈的都是宏观经济问题,但他们对宏观经济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


林毅夫提出,2003年国民经济突然出现增长加速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突然从1998年至2002年间平均11.8%提高到了28.4%,认为局部投资过热需要及时治理。


萧灼基提出,“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合理的、正常的,总体上不存在过热的问题。”


吴敬琏的观点则与林毅夫基本一致,“我赞同林毅夫的判断,我相信我们的判断是对的,中国经济存在过热问题。”



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也深深吸引了萧灼基,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攻读研究生时,曾立下两大誓愿,一是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是写作两位革命导师的传记。


继1985年出版《恩格斯传》之后,2008年,正值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灼基出版了倾注他50多年心血的《马克思传》。这两本书,均是由中国学者写的第一本学术研究性的《马克思传》《恩格斯传》,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为了撰写马克思传记,萧灼基于1998年4月专程访问欧洲,沿着马克思生活和工作的历程,先后访问了马克思的诞生地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就读的波恩大学,马克思创办《莱茵报》的科隆,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的布鲁塞尔,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巴黎,马克思研究和撰写《资本论》的伦敦,参观 45 29313 45 13305 0 0 7177 0 0:00:04 0:00:01 0:00:03 7176伦敦大英博物馆,拜谒了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地。


2006年3月8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大会,萧灼基作发言,阐释对农民既要“少取”又要“多予”的道理。图源:中新社


“政事儿News”注意到,萧灼基担任过多个社会职务,曾任北京、云南、吉林等省市的政府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以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等。


不过,担任这些职务的同时,萧灼基一直在北大经济学院任教,任教经历长达50多年。


萧灼基曾自述说,1986年他成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时,下决心为国家培养20个博士。这个目标实现之后,他又给自己加码,要培养30名博士。可到退休时,到底培养了多少学生,自己也很难计算清楚。“他们有的己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在党政军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有的已成为事业有成的金融家、企业家等。我时常说,我是最富有的,因为我拥有最富有的职业,我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


“政事儿News”注意到,萧灼基是克强总理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1988年,克强总理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正由萧灼基指导。


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2011年至2016年曾任广东副省长)也是萧灼基的学生。萧灼基曾评价说:“1991年毕业的陈云贤博士,在国内经济学界率先提出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的相互关系规律。他不仅研究投资银行理论,而且从事投资银行实践。短短几年,他管理的证券公司高速成长,效益显著。”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也是萧灼基的学生。2012年,孙祁祥在《那些人、那些事、那份情……――百年经院历史长河中的点滴记忆》中写道:“我的导师萧灼基教授无疑是我学术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是他点燃了我在学术领域深造的激情,引领我登上了更高的学术舞台”。


孙祁祥还在文中提到了自己的同门师兄,“上世纪80年代末我考到北大读博士的时候,刘伟是萧灼基老师的第一届博士生,高我两届。他当时已经是经济学界颇有名气的‘京城四少’之一了”。



本文整理自政事儿(ID:zsenews),澎湃新闻,长安街知事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