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卖面包、当农民…有人说这些研究生“资源浪费”,你怎么看?

2018-03-25 综合 募格学术

本文为综合报道

通常人眼中的人生巅峰是什么样的?

大概就是本科读个“985”

没事考个研究生,读下博士的那些人吧

感觉他们下一步分分钟就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 等等!

这怎么有的人

反而去当了保安

回家种地

卖面包了呀

???这是什么级别的操作?

在这些新闻下面

有一些网友会评论

这不是“资源浪费”么?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

在心中不禁开始了疑惑三连问

可是真正的了解了之后

才发现

到底是不是资源浪费

还要另说


学医七年,拒当博士转行卖面包


2006年,黄晓斌以634分的成绩从绍兴新昌县城考入浙江大学,经过7年半的本硕连读,他没成为研究员,更没去医院找工作。


毕业那年黄晓斌27岁,原本或许能成为一名博士。

他来自绍兴新昌县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做个体生意,温和随性。儿子读书成绩优秀,一直是老两口的感到自豪的事,尤其是2006年考进了浙江大学。


能在浙大读医学,黄晓斌也很兴奋。


2013年,毕业在即,黄晓斌开始着手出国读博事宜,在准备托福考试的过程中,看到了BBC记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一个全新的念头在他脑子里蹦了出来——“开个面包店!”



读了七年的医学,又很喜欢本专业,竟然转去做面包?


黄晓斌的导师沈老师说,一开始以为只是学生毕业前会冒出的一些不确定的想法,毕竟与本专业偏离太大。直到几次沟通过后,发现黄晓斌是认真的。


“我学医是因为喜欢研究,到现在也喜欢当时学的东西。但我发现自己的兴趣不一定符合科研的需要,今后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条框,不是我想要的。至于做医生,从读书开始,就没想过,因为条框更多。”黄晓斌说,去国外读博自己又并不喜欢学英语,恰好在这期间遇到了自己新的兴趣点。


从产生想法,到做出决定,黄晓斌只用了几天时间。他买了一台烤箱放在实验室,开始研究面粉、水、盐、糖以及酵母的比例。当然,他的酵母菌是自己培养的。


临近毕业前,黄晓斌把父母接到杭州来玩,他告诉了家人自己决定做面包店的想法。


不出所料,他的话让父母受到了惊吓,当即提出反对——开面包店初中毕业就可以了,那你为什么要读到研究生?


“我们当然是希望孩子什么单位好做就去什么单位。”母亲侯爱英说。


她和黄爸爸就是忙忙碌碌做了半辈子个体户,里面的酸甜苦辣他们都知道,不想让孩子再过得这么辛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更安心点。”


但黄晓斌不这么看:“我读研的时候很开心,但不能让‘研究生’这件事成为我今后不开心的原因。 ”


伴随着父母的劝说,黄晓斌迎来了毕业季,他的面包实验室必须从学校撤出了。



离校后,他在附近的港湾家园租了一个住处。


这期间,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他继续为学校的实验室工作。


后来,他还去过一家知名的面包连锁店打工,也在一家科技园待过。每天下了班,他坚持研究自己的面包,为开面包店做准备。



2015年3月,黄晓斌的第一家面包店在港湾家园楼下一家20平米左右的门面里开业了。这里面,既包括了父母几万块的资金支持,也有读书期间结交的5名好友的出资。


对于热衷研究面包的黄晓斌来说,经营却是他一点也不擅长的。


开业的第一天,黄晓斌就遇到了各种尴尬:先是店员不懂操作,把开业的第一炉面包全都烤过头,硬的嚼不动;再是自己根本没准备零钱,他跑回家拿来了所有的硬币,也没支撑多长时间就用光了。


刚开业的时候,同学朋友会来光顾,但真正要做陌生人生意的时候,店里显得有点冷清。“最惨的一天,是2015年清明节,下雨,从早上开门做好了面包等顾客,到下午四点,才来了第一个人。”黄晓斌说。


惨淡的经营经历了两三个月,直到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微博博主来吃过他的面包后,发了一条微博,并被转载,开始陆陆续续有人慕名而来。



2016年初,面包店生意开始越来越好。最忙的时候,黄晓斌一天做出两三百个面包,天没黑就卖光了。




黄晓斌每天卖出200个左右的面包,每月的收入扣除各项成本,给店员和自己发了工资,基本没有盈余。因此,最初6个股东凑齐的投资,黄晓斌一直没能收回成本,更别说给大家分红。


一家专门做低能量健康食品的学生创业项目找到了黄晓斌,他又将开始新的项目。目前他除了开店之外,还给城西的绿城和阿里两所小学供应面包。


黄晓斌说,他没想过赚大钱,也不想开连锁,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家店都是有趣的,有特色的。


“因为我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从经营上不算多成功。但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为今后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黄晓斌说,如果能重新选择,自己还是会选择做面包。


清华毕业后当保安


1991年张晓勇以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乡亲们骄傲而激励的目光中,腰杆挺得笔直的他立志在生物领域做出一番成就来。他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在当时整个学院都小有名气。


1996年毕业,张晓勇最后决定去广州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当时想着,可以从事产品研发,也算是没有辜负理想。”


然而事与愿违,张晓勇被分配到了客服部。这个结果好像一盆冷水,把张晓勇的一腔热情和抱负给浇灭了。


“开始两年我还期盼能回到研发岗位。后来发现公司的研发重点在国外,我转到研发岗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张晓勇回忆道,在广州的最后一年,父亲突然生病瘫倒在床。


父母在,不远游,张晓勇想:“在广州漂几年,既没成家也没立业,还是回家吧。”


回到长沙,事业也没起色。在房产公司呆了几年,期间经历他没有多说,后来便在马王堆陶瓷市场当上了保安。



他想起小时候:某天,吃完饭后他拿着碗筷去洗,没想母亲夺过碗摔在地上说,“大男人应该志在四方,不在锅碗瓢盆。”


张晓勇觉得梦想就像那只被母亲摔碎的碗,“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


张晓勇说,“从清华出来,有的说一定要当大官,有的说一定要挣大钱,有的说一定是要成为科学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那时候也不外乎有这些。实际上,我也是为了家庭,为了父母,早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


现在,他是某市场物管客户部主任。



张晓勇的同事说,“他有时候晚上干到十一二点,他要是接到业主经营户的电话啦、投诉的啦,他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去,都会去上门,协调处理。”


张晓勇表示,也有人讲,清华的搞物业是高射炮打蚊子,也有人讲过类似的,但是我也当他是一句玩笑话。


其实我认为在社会来讲,不管你是清华人,北大人,就应该以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从这个方面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人大硕士当农民

邹子龙:人大的硕士,北大和人大的双学士。


7年前放弃了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一头扎进了珠海偏僻的乡村,开荒种菜,创办有机农业园,如今是300亩地的农场主常年为上千个家庭餐桌提供有机菜。


邹子龙在嫁接果蔬。 图片来自广州日报


2007年,邹子龙以韶关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人大,他在高考志愿上仅填报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虽然在校期间获得了北大经济学的第二学位,但毕业时除了农业,他别的工作都未曾认真考虑过。


离毕业还有几个月,邹子龙班上的同学大多选择到金融单位和国企上班,而已经被保送读研的邹子龙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现代农业梦。


毕业后,邹子龙和女朋友陈羿好、好兄弟冯永久一起在珠海三灶承包了一个山头开荒种地,用从家中借来的积蓄,创办有机农业园。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邹子龙说,“从2010年在珠海扎根做第一个有机农场,直到去年才实现收支平衡,这还不包括六年多累计的基础建设耗资一千多万元”。


做农业很难赚钱,做有机农业更难,一场自然灾害就会让农场颗粒无收。


2012年,超强台风“韦森特”袭击珠海,绿手指农业园的蔬菜被席卷一空,养殖棚吹垮了,鸡鸭牛羊死亡殆尽,因为发不出工资,农场的员工全走光了,整个农场只剩下邹子龙一个人在打理。


邹子龙说,那一阵他焦虑得整晚睡不着觉。


为帮助他重建农业园,在最危难的时候,人大的师妹钟倩琳带着10万元资金入股,共青团珠海市委也向农场提供了2万元的创业资金,并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农场道路的修整工作。


此后,农业园又通过消费者融资筹到数十万元,终于逐步渡过难关,走上正轨。


现在,29岁的邹子龙已经是珠海绿手指有机农业园的董事长了。


谈起儿子做的决定,邹子龙的父亲说:邹家世代务农,好不容易在儿子这一代跳出农门,结果儿子虽读了名校,却又回来当了农民。


谈起儿子返乡务农,邹妈妈直摇头,“上了那么好的大学,还读了研,也没找个体面工作。”虽然有抱怨,但当儿子农场有困难时,老两口还是拿出全部的积蓄支持儿子创业。


而在邹子龙的眼里,他喜欢跟果蔬打交道,而不擅长跟人打交道。


随着公司发展,他专门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公司,自己则负责园区设计和生产标准制定,并每天带领员工在田间作业。


“我坐在电脑前就头痛,读书时我的电脑也长久不开机,都发霉了,一到田里精神就来了”。


看完之后,有没有和编编一样感触颇多啊

就像网上有的网友说的那样


你只看到了他毕业去开面包店

可没看到人家不只是单纯的开面包店

而是想做更加健康的面包出来


同样的

高学历人才究竟做什么才不算“资源浪费”?

也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啊


本文综合自 杭州日报、三湘都市报、广州日报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