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37 34308 37 12960 0 0 1020 0 0:00:33 0:00:12 0:00:21 2889


01

越奋力,越锻炼人,越能长久生存

这句话更准确的说是无论在哪里,让自己得到提升,不断去尝试新的东西,然后不断探寻更多的可能性。

据说有一种来自地中海或欧洲沿海的沙丁鱼,西班牙人深爱这种鱼品,炮制出各种美食。

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和安逸。因此,长居深海的沙丁鱼捕捞上来后特别不适应,经常死掉大半。

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很多倍。

一次沙丁鱼捞捕,渔民无意将一条鲶鱼和沙丁鱼混到一起了,结果渔船到达港口,大部分沙丁鱼居然都活着。

后来,渔民终于明白,鲶鱼作为食肉鱼,是沙丁鱼的天敌,正是鲶鱼让沙丁鱼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后来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便叫“鲶鱼效应”。

曾经有个学妹向我咨询,说她毕业前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去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的造船厂;一个是去联合利华。

她说,造船厂可以发挥她的专业优势,而联合利华处于闹市区,工作生活便利,并且工作内容也简单,她问我该选择哪个?

我说当然该选择造船厂,因为它有更加广阔的产业链条,一条船涉及到太多的东西,原材料、技术和上中下游企业,更有挑战性,更有利于你的发展,而且造船厂的门槛很高。而联合利华的门槛太低了,就像你说的,在联合利华工作,只需要知道东西的摆放位置就可以了,那这份工作不是慢慢消耗你几十年的学习吗?最后是不是会变得跟很多人一样,失去了竞争力?

没有十全十美的职业选择,但人生的头三十四年,不说鞠躬尽瘁,也应该全力以赴。

我认识一个中年职场人士。

他是硕士毕业后在某家大型国企工作,生活还算很平静,每天是朝九晚五,工资也不低。

他曾经跟我说,当时初他选择去国企时,他的同学去了一家蒸蒸日盛,即将在新三板上市的民营企业且。那时他们租住在一起,同学每天几乎都是半夜12点才回来,他感觉同学很累很辛苦,觉得自己很幸运。

虽然他知道并不一定是在工作,有可能在公司里健身或者做其它的,因为到住处也没什可干的,但是同学的公司确实是加班挺严重的。

但等到35岁过后,朋友发现再没有猎头在找他了,国企工作也从最初的美好仿佛一下子跌入了至暗时刻:更高学历的新员工加入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的职业陷入了瓶颈期,而他的同学则从民营企业一下子跳槽到了BAT中的一家,并且猎头经常“惦记”他,伺机挖走。

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考上大学后歇会,考上研究生后歇会,进入理想单位后歇会,你所谓的想给自己歇会,觉得自己拼搏的太累,不过都是自己偷懒找的借口。

人生没有白费的努力,年轻时多干点,可以让自己不至于淘汰的过快。

世界说:一切时候你都可以白手起家,但任何时候你都不能手无寸铁。所以,为什么要努力?这大概是最好的答案。希望每一个人到中年的人,仍然有改变的机会和能力。


02

奔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不错

在西安的王同学不久前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

他说:去年在网络论坛上认识了一个师兄,在上海读的大学,毕业时通过公务员考试,顺利考上了杭州一个政务部门的办事窗口。月薪5K,离家5公里,每天接待群众很少,同事之间关系融洽,领导也不怎么管事,按他说上班跟放假似的。

可是两个多月后他却选择了辞职,为什么?

原因是三周前他在肯德基店认识了一个复旦硕博连读的地质学研究生,本科浙大学的金融,原本应该西装革履的进出金融圈,可他却宁愿拿个地质锤去荒郊野外刨土,他觉得找不回这种自己热爱的生活,就算金融年薪千万,又有什么意义。

那位师兄说他辞职公务员就是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如今受到感染更加毅然。

千金难买我愿意,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怕富贵无比,轻松安稳。接下来他想加入一个创业团队,或者去考自己喜欢的生物学的研究生。

你以为这个世界只有物欲横流吗?

坚持情怀的人多了去了。

正所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千金难买我愿意。

去年,范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刷屏朋友圈。

他在演讲中讲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与悲哀。”就像古希腊神殿上最知名的碑文“认识你自己”一样,我们要先在知识与文化中认知自我,再去追随自己热爱的事业。也如励志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阿米尔·汗借主人公的口说的那样:“不要去追求成功,去追求真正热爱的事业,成功会追上你。”或许待老了以后,那个骑着自行车走遍世界的老人能够给那个开着轿车的老人讲述这个世界的奇妙。


03

如果选择创业要谨慎

记得大学时全国高校都在搞创业,学校把自习室变成创新创业中心或实践基地,结果里面长久没有“创业者”入驻,最后只好让一批开淘宝店铺的学生进去。很多同学卖掉几本书就乐的不行。

你看到某个创业稍有成效的人,很多时候,他只是“九死一生”里微弱存在的一个。被请回你母校的时候,他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挥斥方遒,讲自己如何历经磨难,又是取得了如何好的成绩等。你在台下,眼神坚定,充满渴望,感觉大河滔滔尽在眼前,想要马上就开一家公司,招一批人上马。

对于创业,换做以前,我总喜欢说:如果你在创业或者就业的道路上面临失败,那么,告诉你,每一个低谷都是机会的开始。

可是现在我不敢这么说了。我曾经参加了学校里最早的一批创业培训,一个月的时间拿到创业证书,可以免息贷款一定数额的创业资金。但是回想培训的过程,根本不敢去创业。

大势上,“海归”回国创业都已经风潮退去,国内创业市场到如今已经有些鸡肋,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有人在尝试,所有的技术都有人在攻关,而做出前沿的技术的又极少,太过取巧的技术或是商业模式的组合很容易被人模仿。

2017年末至2018年初,我在“北上深”做了一些调研。“北上深”还在的一些初创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创立大概都只有几年的时间,发现它们现在谈的更多的是怎么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年会的兴奋点也总是估值从1亿到2亿,这个目的就是想把公司开辟的市场口子卖掉,并没有想深入做下去的想法。

而现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市场口子能够做下去,大部分都是市场细分、精分下的业务。这与很多人想象的并不一样,换句话说,就像炒房一样,很多人开公司其实做的还是投机的生意——指望自己的商业模式(服务、产品、技术、方法、策略等)被人回收,从而捞个快钱。

前不久就给杂志社做过一期报道,其中就有关于创业人物的。从确定人选到报道,我体会到创业者的不易。刚创业那会,他白天奔波市场调研,晚上写课题写到凌晨两点。而如今,他说他有了创业的骄躁,他的企业遇到了瓶颈,而“毁三观”的员工和缺德同行更是无时不在。虽然杂志上要选取积极的一面,但是真实情况总是抹不去的。

一些早以在外创业的同学,每每发出这样的感叹:“本以为咱有专业背景,科研能力强,技术过硬就能大干一场。可是你不懂资本,不懂市场,不懂这个社会,未出社会还是甭想着将来创业这事儿了。”确实,没摆过摊、没跑过市场、没搞过销售、没下过海、没研究过消费者,怎么把消费者吸引过来?

所以,当年靠着四处“推销”起步的创业者,现如今很难在走得通。

文/德威达斯

自由撰稿人,硕博群体观察员,专栏作者,游学中国践行者

———— / END / ————


更多求职招聘信息,大家可以点击募格科聘小程序,通过专业筛选或直接搜索,我们也会定期为大家推荐各专业优质职位。

(就是这个小卡片,点进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