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监管部门掀离职狂潮,原因可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2016-08-05 新财富杂志


来源:第一财经  昭隆资本
作者:
李德尚玉 杜卿卿 李静瑕 杨芮


一大波“一行三会”官员离职潮越来越引发市场关注。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新型金融业态方兴未艾,造成的金融监管层的人事变动还在持续。


离职去向

《第一财经日报》盘点发现,近年来“一行三会”离职官员分为三个走向:一是去往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是监管系统内部调动,如央行官员去往证监会,或去往互联网金融协会;三是转向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甚至互联网金融业等。


有去往金融机构的央行离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半开玩笑地表示,离职原因很简单,“为了养家糊口”。这无意中透露了监管机构收入低,内部缺少激励和约束机制,走向市场化机构成为金融精英的“无奈之举”。也有内部人士称,央行官员加入市场机构很正常,双向流动有助于央行官员理解市场,也有助于市场人士理解政策。


央行精英加速流动


随着8月伊始,姚余栋向《第一财经日报》确认辞去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职务,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央行高层集体“下海”的消息又添一桩。


央行高层大变动要从2014年末说起。当时,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刘士余卸任,履职农行董事长。2016年2月,刘士余任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


2014年末,金中夏辞去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职务,任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执行董事。


2015年2月,胡晓炼辞去央行副行长一职,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央行行长助理金琦于年初卸任,担任丝路基金董事长;5月,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从央行离职,出任华瑞银行副行长。


2015年10月,1966 年出生的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卸任,担任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在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关键时刻,此次人事变动,预计将推动上金所加快打造“上海金”品牌。


而2016年以来,央行前副行长、61岁的李东荣当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任会长。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随着国家级行业协会成立,李东荣正试图为乱象丛生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立“家规”。


包括姚余栋在内,央行今年多次开启了官员转“首席”模式,赴市场化机构任职。央行货政二司原处长、青年经济学家伍戈离职,出任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和总经理助理;3月,央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李超出任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


证监会人事调整未完


近日,证监会国际部主任祁斌离职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即“中投”)担任副总经理的消息,再次引发市场对证监会内部“人才流失”的关注。


祁斌的下一站是中国“主权基金”中投,而证监会机构部主任梁永生则是调往江苏证监局任职。业内消息显示,今年6月离开的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下一站可能是到大学任教,亦不是到金融机构“淘金”。


自2014年底以来,随着市场向好、金融机构业绩爆发,以及金融反腐的深入推进,金融监管部门出现一波密集离职的热潮。据本报记者统计,仅2015年前5个月,证监会就有7名局级干部离职,这样的级别和规模比较罕见。


2015年1月,证监会宣布免去江向阳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新闻办公室(网络信息办公室)主任职务,随后江向阳赴博时基金担任总经理一职。


2015年3月,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原副主任王欧离职,去了中投公司的专项投资部。同时,证监会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韩燕也从原岗位离开。


到了2015年5月,证监会又有三名局级干部同时离开,他们分别是稽查局原局长欧阳健生、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原副主任徐浩、私募基金监管部原副主任杨文辉。


证监会的“离职潮”在2014年就已现端倪。2014年11月赴大成基金担任总经理的罗登攀,此前曾任规划委专家顾问委员、机构部创新处负责人;同赴大成基金的还有周健男,离职前在上市部任职。


有媒体统计发现,2014年全年,证监会约有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其中大多数投身市场机构。可以看到,2015年下半年证监会人员离职相对较少。上述证监系统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是因为下半年证监会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处级以上干部离职之后,3年内不得在监管对象内部任职。


虽然无法证实该政策的出台是否为了限制人员离职,但客观上确实遏制了“离职潮”。


近期证监会内部人员离职更多的则是系统内的人事调整。今年4月,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副书记;今年5月,上证所理事长桂敏杰退休;6月,郑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凡离任。有证监系统内部人士预计,这一轮人事大调整可能还没有结束。


银监官员“下海”:去往金融机构居多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银监会系统共有6位官员“下海”,而这一轮银监会官员“下海”更多属意银行。


“监管官员下海一方面考虑薪酬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个人的发展问题。”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如是评论,他表示,监管指派官员到机构的,则是考虑个人本身的综合素质,与机构的“契合度”多高。


2016年6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转战农行任董事长,这是2015年以来最高级别的银监官员从监管转向金融机构。


2015年6月,银监会原非银部主任李伏安正式出任渤海银行董事长,他从河南银监局去银监会非银部仅一年时间。


2016年7月,有媒体报道上海银监局副局长蒋明康加盟均瑶集团,均瑶集团则是民营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的发起人,蒋是否任职温州民商银行目前并未有确切消息。


“民营银行走向常态化,需要更多的银行业高管人才,以后监管或者其他银行高管流动还会更加频繁。”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另外,互联网金融往往以更高的薪水和更多的发展空间来挖人。


2015年4月,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杨晓军出任陆金所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不过不到一年,2016年3月,杨晓军却加盟了玖富集团出任总裁。


某大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监管官员“下海”可能会获得比在监管机构更多的薪酬和更多的空间,不过如果调整不好角色的转换,也会“水土不服”。


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信托公司也是一个去处。7月26日,大连银监局发布消息称批复了叶凌风华信信托副总裁的任职资格,叶原是银监会信托部基金监管处处长。


保监会:离职者走向创新化机构、职位


2011年以来,保监会就屡见“下海”例子,回顾此前,机构仍是重要选择之一。而近几年的趋势是,无论是机构和职位都紧跟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向创新型机构和岗位转型的特点。


据《第一财经日报》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10余名保监会官员“下海”。


事实上这并非新鲜,例如早期的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曾任广东保监局局长、百年人寿董事长何勇生曾任大连保监局局长、中华联合保险董事长李迎春曾任安徽保监局局长、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副董事长方力曾任人身险监管部副主任一职等等。


随着这两年资本密集投入保险业,新筹建的保险公司亦希望“抢夺”人才,对于保险高层人才的需求亦日益旺盛。近几年来,保监会官员入驻保险企业任高管已成潮流。从2011年初至今,包括闫波、丁昶、张宗韬、赵小鸣等在内共有10多名保监会官员先后下海,转投长安责任保险、华泰保险等保险机构任高管。


近日,曾“下海”华泰财险的张宗韬以华农保险拟任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在了6月的一场车险讨论活动中,其职业履历覆盖监管层参与商车费改制度设计、财险公司实践等,职业轨迹也较为鲜明。


而地方保监局亦屡有“下海”案例,比如,江西保监局原局长张兴出任大众保险董事长,吉林保监局原局长刘德江挂帅都邦保险董事长等。


看完了“一行三会”官员离职潮,小编同时推荐另外一篇相关文章,看看从国家部委辞职的她是因为什么。


公务员真的那么好吗?

我却辞职了

文︱匿名用户


1.

本人女,一枚国家部委公务员,09年重点大学硕士毕业入职,文科专业,2015年已经31岁,女儿两岁。这种情况,上有老下有小,又是女性,又不是理工科人才,几乎没一个人能理解我为何想要辞职。还好老公支持我,他说我们这种工作状态,担心我的身体。


我们加班的时间非常多!且领导带头,局长、司长级别加班最狠,科长、处长、剩下的同志们一个比一个不服输(有些是活儿实在太多,有些是迫于其他人都加班自己不好意思走)。主任、部长(省部级)加班情况不很多,但百分百每周都有周末双休日落笔签字的文件。

我顶上的司局级领导,前任领导06年上任,任职以来从未休假过,2014年儿子已经上高中了,他终于离婚了,他爱人是隔壁部门的司局级领导。这一任领导1966年出生,女,至今未婚。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活儿,您们可能听过一个词:文山会海。公文全都是写稿的同志们撞墙吐血写出来的,那个著名的"一稿二稿等于没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的段子,虽不必每回都那样,但就是推稿那些一两个字、那些四六句对仗、押韵,要了多少寿命啊!

还有各种会议、各种活动。若是省部级干部活动,常有司局级干部带着处长最后审查摆!桌!签!

你觉得大材小用?最初打印桌签、放进有机玻璃的桌签架里、亲自去摆好的,也是个985大学硕士毕业的科员,70后(我们办公室的老一点的同志)。

若是国家级的活动,更超出普通人的想像。一场记者会、一个会议、一次会见、一次合影,背后得用多少人的血汗、多少套方案、多少个日夜不眠、现场得打多少鸡血,才能顺利运转,恐怕只有在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后台的副导演和导播级别的人能想像到,还未必是体会到。




网上有张照片:两会时期服务员们拿着绳子拉直,保证每排的茶杯位置在一条线上。这些都是没有编制的20出头小姑娘,就这样还有多少网友认为是浪费人力。但那些活儿就得有人干,还特不能出错。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就这样还可能出差池。

见识过大领导上着勤务接机的流程以后,我就有了去电视台直播节目幕后打杂的心了。现场的担任联络的那位科长,手机打到没电插着充电宝,带着耳机,小跑着打电话协调。

多少辆车,怎么进T2,哪些转T3,再回T2又是一套新的贵宾服务程序…多少小领导坐车来接大领导,每个人都不能怠慢。如果是马不停蹄的电视台直播,你的付出好歹是成就了一场精彩的直播,有很好的收视,有赚钱并且让很多观众得到了愉悦或学到了东西。但这样一次人仰马翻的接机,其实只是接机而已。你接或不接,飞机一样降落的,不过就是省了领导排队过安检等流程而已。

我常臆想,领导本身有时候真不介意与民同乐一起安个检,但是官僚机构一层层安排下来,谁敢让领导走普通通道?送机也很搞笑,有些小领导要进入控制区,帮大领导提包一直提到飞机上,放上行李架之后再道别,好像大领导自己提不动个手提行李箱,那箱子有轮子可以拖行的啊!

但是你知道多少公务员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参与一次接机么?能见大领导一面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所以,就像其他人想辞职的原因一样:我对工作没有认同感。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领导一点想法,我们自己忙乎不说,我们下面的很多同志又要一把血一把汗很久。这种时候我总是内疚自己改变不了这不科学的体系结构。谁都知道不科学,没人知道该咋办。

虽然辞职后我压根不知道能找到什么工作,但是我想至少不会是感觉好像在害人的工作。害得领导不能亲民走普通路线登机、降落,害得领导显得像残障一样非得让别人把什么都给自己安排好,不得不害得下面同志为我们领导的一些拍脑袋决定而痛苦奔忙,不得不把孩子交给保姆……

2.

当然,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既然挤进公务员的人每年屡增不减,肯定是有原因的。虽然我已辞职,但我也简单赘述一下做公务员的"好处"吧。

首先肯定是家人朋友以及所有的路人都觉得你"稳定",就像你这辈子可以不用再奋斗了一样,好像这样加班还不叫奋斗一样。

其次是某种"朴素的荣誉感",你手机里存电话的都是各部委的人。(绝大多数人想进都进不去的地方、见不到的人)

你可以参加各种看似规格很高的会议和活动。(我承认第一次进大会堂确实自我感觉良好,好想自拍)

你可以见很多VIP。(如同经常受到接见,经常被摄影师闪灯,宛若明星的保镖)

下面单位和领导都拿你当回事。(这不完全是好处,虽然你布置的工作下面都会认真完成,但发生"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这种情况的时候,楼主内心是非常郁闷的,还曾经忍不住直言劝诫过领导某些拍脑袋的想法)等等。

还有"真正的荣誉感",你有机会参与能影响这个国家的事,某些时候你能感觉到自己是国家机器里的螺丝钉,虽然不是只有你才能当好这颗螺丝钉,但是这螺丝钉确实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工资】

众所周知只是保你基本生活而已,别指望靠工资在北京买房,楼主闺蜜在二线省会城市买房的时候问楼主,你现在的存款能买一个卫生间么?我说大概能买2平米,够一个卫生间么?(当时我们按西四环以外五环以内的地价算的,然而今天我已经连那儿的两平米都买不起了)

至于车,楼主和楼主现任的司局级领导没车,两个处级同事摇号前按揭一辆克鲁兹、一辆低配帕萨特,一副处级同事今年终于摇到号买了KIA我不认识型号,前任司局级领导开手动档捷达,其他人都抱着"要是能娶到/嫁给真爱就好了"的心态在等摇到号。


【福利】

吃喝从来就不是福利,工作饭局各行都有,而且那样喝酒也是众所周知的痛苦,所以八项规定出台以后酒局大幅减少确实是喜大普奔的;以前单位一个月给发150块钱伙食补助,13年以后停发了;本单位从来没有传闻中的报销手机费、打车费(但确实有别的单位可以报销的);至于中秋发月饼……真的想吃月饼、且缺一年一次月饼钱的同学,请果断报考公务员吧(然而13年以后也没有再发了,现在你们报考也晚了)。


【灰色收入】

楼主的部门没有"老虎",而且相处这么多年下来,楼主感觉自己的部门里都是不敢、不想和非常反感吃拿卡要的人,可能归功于前任领导上梁很正,现任领导精神洁癖。以前有过下面单位的人送过月饼,还有人请楼主办公室里5个人吃过冰激凌。当然,如果有人主动想要吃拿卡要,那是可以有灰色收入的,但那也就是走向深渊的开始了。

比起灰色收入来说,楼主单位的人明显更珍视自己的工作,所以小环境很好。大家都忙,也没什么时间勾心斗角。前任领导提拔的时候,大领导跟同志们聊"xx同志没有一封举报信,更难得的是居然也没有一封表扬信。尤其难得啊!没有一封表扬信!"

那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其他候选人都有表扬信……我们单位的人是多么单纯啊。当然,理论上也可能是因为楼主自己非常反感,所以同事们有这种事时都避开了楼主(我也是精神洁癖啊)。


【产假有保障,请假相对容易】

前提是没有急事。我产假休了满满6个月。在没有急事的时候,请几小时假相对容易,并且如同加班没有加班费一样,请个几小时假也不扣工资。

本单位很多人都是夫妻两个公务员,一位处级干部爱人在北京知名高校机关任职,工资高、假期多、工作有积极意义、很难造成什么负面影响或事故、工作环境很好、每天面对充满活力奋发有为的大学生、没有发表学术成果的压力,这是目前楼主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了。但她是动用了不少关系才能在那儿工作的,所以想要好工作还是要看个人有多大本事(会搞关系绝对是大本事啊)。


3.

很多同学说现在都是干一行恨一行,有一定道理。从事的行业就像白米饭和蚊子血,别的行业就像白月光和朱砂痣。也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头脑发热辞了职,再去发现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我头脑热了很多年了,也是因为谨(dan)慎(xiao)而尚未跨出那一步,并没有幻想外面的世界很美好^o^


目前楼主已写辞职报告。接下来还有几波慰留、几轮谈话、层层审批,再算上工作交接,估计最迟一个月后彻底离职。

不论新工作还是生活,我都会努力的。现在的心情,说一点忐忑都没有那是骗人的,但也确实兴奋多过于恐惧。可能有点像:


我要找到All Blue,我要成为海贼王,我要成为大剑豪,我要画出世界地图,我要成为勇敢的海上战士,向着伟大航路,进发!(当然不像那一众,个个身怀绝技。我都从部委辞职了,您就让我热血一下嘛……)

最后,我想对所有想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说一句:"对于某些性格、价值观、专业、兴趣、具体情况的人来说,公务员绝对是个好工作。但所有工作都有适合的人群,所以一定要具体分析你自己是否是这个适合人群中的一员。"别让自己的人生在懊悔中度过。





  • 本文转自新浪财经,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 欢迎大家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