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下一代死守北上广?别傻了!未来将有10个北京!

2017-02-10 新财富杂志

来源:天天说钱 (ID:liuxb0929)

作者:刘晓博


“逃离北上广”还是“死守北上广”,是最近两年的热门话题。


这两天,有一篇题为《为了你的下一代,请死守北上广!》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由于换了一个角度从“下一代”着眼,所以颇为抢眼。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由于国家意识到了一线城市过少带来的“城市病”,正在着力建设“10个北京”,所以“死守北上广”反而成为一种落后的观念了。


“北上广”这种说法,本身就已经过时。我认为,“北上广”是2000年前后中国城市的格局,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最大的三个城市,就是北京、上海和广州。


以最能反映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发展潜力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考察,2000年的时候,广州相当于北京的64%,上海的80%,是深圳的将近两倍;但到了2016年中期的时候,广州只相当于北京的33%、上海的42%、深圳的72%。(见下图)



2000年的时候,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超过“天津+重庆+成都”。但到了2016年中期,这三个城市都距离广州不太远了!


做这个对比没有黑广州的意思。但这能看出时代变迁,城市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从广东开始,继而扩展到长三角、环渤海,后来西南地区又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也通过政策调整,来维持全国一盘棋的格局。所以,发展机遇、资金、人才也随着政策而变化。


目前来看,中国内地的顶级城市已经从“北上广”变成了“京沪深”,广州彻底成为第四,而且身后面竞争对手如林。在近期国家很多规划里,比如铁路建设规划、国土利用规划,提出了类似“八横八纵”、“三横四纵”(或二横三纵)等很多概念,在这些概念里,一大批城市的定位在崛起。


比如在铁路网规划中,郑州、合肥、深圳的地位在崛起。在“三横四纵”的发展轴规划里,武汉、南昌、长沙、昆明的地位在崛起。传统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在北京遭遇雾霾和堵车等两大城市病后,高层对中心城市的概念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明确提出要建设“10个北京”。当然,“10个”未必是准确数字,但未来国家将建设一批承担“全国性中心”功能的大城市,是必然的。最近有媒体报道说,国家正在制定“4个世界城市、11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虽然尚未获得证实,但大方向是不错的。


在2016年年底,郑州和武汉刚刚获得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相信未来南京、杭州、沈阳等一批城市也会获得这一定位。


我此前还在专栏里提到过,如果以“小学生人数”变化考察城市人口增长,则中国正呈现“3大4小”至少7个人口增长中心。“3大”是:深圳+东莞+惠州、北京+廊坊+天津、上海+苏州;“4小”是:郑州、长沙、南京、“厦门+泉州”。相比之下,广州的人口增长明显不如上述地区。


换句话说,目前二线城市里有一批城市,在资金、人口上的竞争力,明显超过了广州这种老牌城市。随着北京、上海开始严格控制人口,京沪的增长也会放缓。


无论是个人的发展机遇,还是子女的发展机遇,都与国家的大机遇密切相关。当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台湾、香港地区的资金蜂拥而入。死守台湾香港的,现在情况如何不用我多说。相反,追随大趋势进入内地的很多台湾、香港老板或者专业人员,都获得了大的发展机遇。富士康的郭台铭、阿里巴巴的蔡崇信、顺丰快递的王卫,就是最好的例证。


未来10年,中国最大的发展机遇一定在杭州、南京、郑州、武汉、成都、天津、重庆等这些城市,他们将受命成为未来的“10个北京”,国家将在规划上全力支持;北、上、港、深、广当然也很好,确定性比较高,但空间未必最大。不信,我们可以走着瞧。

欢迎文末留言您的看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