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鸡汤文白读了,他却一个故事读成了英国最有钱的中国人

2017-02-19 新财富杂志


叶焕荣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毕亚军


白手起家

在欧洲干进国家富豪榜的中国人不多
叶焕荣是最传奇的一个


荣业行总部


1959年从香港到英国时,
叶焕荣身上只有10英镑。
中餐馆洗碗是他的第一份工,

这份工,收入少,活路多,

他早上睡不醒,晚上睡不着。



睡不着是因为对前途很担心,
就算把英国的碗都洗一遍,
也洗不出个好人生。

但不洗碗又能干什么?
还是先把碗洗好吧。
认命  改命


定下心之后,
他一边好好洗碗打杂,

一边偷师学习。
老板们怎么做生意、招待人,
换成自己该怎么处理?
成了睡不着时想得最多的问题。


等到手里的钱可以做点小生意,
他把怎么当老板也研究得差不多了,
不久就找到一个改命的新机会,
跟朋友合开了一个中餐馆。



当年,他23岁。
一些抱怨洗碗洗不出头,
所以不好好洗碗的小伙伴,
还在从这家洗到那家,
而他已经好好洗碗洗成了小老板。


勤劳、好学、讨人喜欢,
又熟悉这门生意,
让叶焕荣不几年就财务小自由。
但很快他又睡不着了——
这种小餐馆,开不出大出息,

天天锅碗瓢盆也不合他的理想。


叶焕荣从小爱阅读,爱思考。
一有时间,就读书看报。

一次偶然的阅读,

他又把自己的命运给改变了。



用今天的话说,

这是一则鸡汤文:


一战后,希尔顿原本想买家银行,
但卖家不断抬高价格让他失败了。
沮丧的希尔顿,

抑郁中住进了当地一家旅店。
他发现这家旅店生意爆好,

甚至有人睡在大堂和走廊。


原来旅店也是一个好生意,
为什么我不买下这家旅店呢?

发现了“新大陆”的希尔顿,

买下了这家旅店,
然后一路在酒店业扩张,
成了世界级的酒店企业家。

希尔顿更换跑道重新跑的故事,

发了叶焕荣的思考——

除了餐馆,

我还可以做点什么新生意?



他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新想法,
去为中餐馆供货,

这个生意他有基础,也有延展性,
可以通过供货学习零售和贸易。
零售和贸易,

比餐馆有前景。

1969年,叶焕荣与弟弟叶吉荣联手,
在伯明翰开了首家中式杂货店——
荣业行,

然后像希尔顿那样一路扩张。


到20世纪80年代末,
荣业行除了给英国绝大多数中餐馆供货,
还拥有了4家大型超级市场,
成为英国最大的华人企业,
之后又贸易加商业地产,
不断向大扩张。

当年的洗碗工,

成了第一个闯进英国富豪榜的中国人。

叶氏三兄弟:从左至右分别是叶吉荣、叶焕荣、叶利新


回顾走过的路,叶焕荣说,

年轻人创业,尤其是基础差的年轻人,

要脚踏实地,有耐心,一步一步前进,

好高骛远心太急,往往一事无成。


但脚踏实地不是不思进取,

一步一步前进的关键还是要前进,

耐心的同时还要不断有更大的雄心。


他说,条件不好的年轻人创业,

往往都是从不理想开始。

不理想的事情要好好做,

但只要条件好一点,

便要不断向更理想的事业靠近。


如何向理想靠近?

他的经验是,

首先要有改变的思维,

其次要有开拓性的眼光,

不要认为自己只能做眼前这点事,

而要以一切都可以与自己有关的思维,

结合自己的能力寻找有可能的新机会。

最后是行动和决心,

一旦看好一个更理想的机会,

便要马上行动。

他当初从餐馆转到零售就是这样的路径。



找到理想的事业之后,

叶焕荣注重两件事——

运用有别于常规的策略,

通过专业建立规范的事业体系,

提升事业的竞争力并扩张。


荣业行开出第一家店时,
他把地址选在伯明翰而不是伦敦,
舍远求近,设大求小。
很多人觉得他不可思议,
但他却有自己的思考:
“在伦敦只是大池里的小鱼,
隔几条街都不知道你;
如果在伯明翰,
开店3个月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且,伯明翰除了竞争少,成本低,
也同样可以享受“大”市场——
“只需两、三个小时,
就能将货物送给英国3/4的用户了。”



后来到伦敦开分行,
他又没选择大家认为他应该去的——

市中心的中国城,

而是去了北伦敦。

“很多华侨说,那里没有中国人啊。”
但叶焕荣说,他要的就是这个——
要以此摆脱只卖中国人的传统印象。
荣业行后来成为英国华人最大,
很大的原因正是赢得了英国主流社群。

不把思考停留在常人看到的表面,
而是更深入、多角度去看事情的利弊,

这是叶焕荣有别于常规的思考和决策术,
他将这称之为专业。



在他看来,要专业,
首先要比别人多看几层,多想几层,
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方案和决定。


叶焕荣力求让自己更专业,
也让荣业行依靠专业发展。
早期,大多数华人移民企业都是家族企业,

荣业行也是。
但叶焕荣却很早就奉行——

专业的人专业的管理。


他说,底层创业者,

都是先站住,再站高。

要想站得高一定要及时专业化。

在他看来,

做管理和做生意是两件事。

有街头智慧就可以做生意,

专业的管理才能把生意做成大事业。


中国人更有老板智慧,

西方人更善行政与制度管理。

这是叶焕荣的体会。

中(智慧)西(制度)结合——

则是他所认为的,

做强做大的最好路径。


荣业行早已交由第二代经营,

除了家族成员,还请了不少英国人,

将每一个部门都变成“三位一体”(Trinity):

右手中国人,左手英国人,中间自己人。

而自己人全部是读书时就培养,

从到超市收拾推车打杂干起。


叶焕荣认为

老板要始终在一线以身作则,

企业发展才会紧张有序。

如果老板松松垮垮,

如何要求员工认真紧张起来?

在荣业行,事无巨细,

他和他的下一代都会关心。

当年,无论多晚,

他都要到荣业行看一眼才回家睡觉。

他说,这就像是一个父亲,

每天晚上和他的宝宝亲吻道晚安。



如今,荣业行
依然保留中国文化和优势,

其每间分红都已成为一个华人商业中心。

提供着与华人生活相关的各项服务,

就像一个新的“唐人街”,

也是一个以生活消费和服务为主的综合体。

最大的伯明翰总部已是占地超过7英亩的规模。


叶焕荣自己也始终中国人自居,

他强调:
“中国人首先要自爱,别人才会尊重你”。

在伯明翰开第一家店时,
伙计下班后去对面的酒吧喝酒,
但酒吧老板很快就不欢迎。
叶焕荣了解后发现,
这是因为伙计们总是乱扔垃圾。

“其实这不是歧视,
而是我们中国人没有做好自己”。

之后,他在荣业行设立一面穿衣镜,
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对镜整理,
“因为我们走出去就代表着中国人。”


从2000年起,叶焕荣就设立奖学金。

资助中国大学生到英国剑桥学习,

也资助剑桥的学生到中国进修。

他的目的也是——

为中国人被世界尊敬尽一份力。


即便成了大富豪,

叶焕荣依然保每天坚持学习。

了解商业运作的新动向,

不断借鉴学习与改进,

而且一有想法,马上就用。

早在2004年,

荣业行就做了电商。

最后总结自己的创业与成功时,

他特别特别强调也是,

要多多学习、观察和思考。

他说:

“方向、策略、方法,
比吃苦耐劳的苦干更重要,
而方向、策略和方法要靠多动脑。”

“中国文化几千年,都在让人勤劳吃苦,
我说不是,真正重要的是,

要勤思,思想上多吃苦,勤劳要先勤脑。”


好比一个故事改变一生的命运,

首先是靠勤思、勤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