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海温度 | 资本寒冬里,为什么我坚持留在上海创业?

2017-09-23 新财富杂志

作者:辩手李慕阳 

来源:阿辩论(ID:bianlunlove)


那天,那个大佬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沉吟良久道:“其实你应该来北京的,互联网创业还是北京最适合,你这样的人更适合在北京,你在北京能整合到的人和资源都不一样。”



上海创业三年,这是我听到最多的声音,为什么不去北京?他们常说,如果你在北京,或许早已经成了,遗憾吗?


每当这时我会暗想,但是也可能早已化作泡沫飘散了。


几年来,北京上海的差异一直是创业圈经久不息的话题,衍生出来的诸如“为什么上海出不了BAT”、“为什么互联网时代,上海渐渐掉队了”。没错,在这样的争论中,上海几乎一直处于下风,甚至在很多人的眼中,上海的互联网潜力不及近邻杭州和南边的深圳。


在互联网领域,北京的成功似乎是一边倒的,作为国家绝对的中心,同时也是人才、资源、资金、信息的集中地。单纯以结果论,北京不仅产出了百度这样的巨头,整个第二梯队的网易、360、京东、美团、头条、滴滴、搜狐……也基本都云集在北京。而上海呢,能叫出名字的互联网公司屈指可数,携程虽然雄霸旅游圈但总体是个半互联网公司,大众点评、一号店纷纷被北京的公司收编,小红书说自己是上海的北京公司,饿了么站队阿里目前前景不明朗,wifi万能钥匙似乎很厉害但看不见……再早一些如盛大、九城都已经如风消散。


我们每个月听到的融资信息,大多数都在北京,而第二多未必是上海。


于是更多人会说,上海是一座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座金融与时尚消费的城市,唯独不是互联网创业的城市。这就好比美国,纽约固然成熟,但创新多在硅谷。


那么,我又为何一定要在人们的不看好中,留在上海不走呢?


客观点说,我们不妨先承认,在上一波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北京的优势是天然的、不言而喻的:


1、早期资本更云集。上海看起来是金融城市,但资本多集中在企业成长成熟可控的中后期,对互联网创业至关重要如生命线一般的天使轮、A轮早期投资却并不集中,大多数的早期资本集中在北京。传说,互联网大发展的时候,只要你人和团队比较卓越,在北京就可能有人看好你立马投资,钱立刻到账;一个团队稍有声量,就可能被资本挤破门。但是这些在上海并不存在,即便一个项目起来了,被挤破门的时候,进来的也是北京飞过来的投资人们。互联网项目发展的早期,免费不赚钱、简陋要迭代几乎是家常便饭,如果在北京你更可能在这一穷二白的阶段得到助力。


2、人才云集且愿意创业。虽说,北京上海都是人才云集的城市,但北京的一线人才多半愿意创业、或者愿意去创业公司,而上海的人才更愿意选择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外企、金融、国企。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多且集中,培养出大量的行业内专业人才,诸如十个人中有一个是百度出来的。


3、媒体资源更好。在北京,可能走过一条街,参加一个聚会,就能认识虎嗅、36kr、钛媒体、爱黑马、腾讯科技、百度百家……等各个媒体的朋友,这注定了北京公司一开始就在聚光灯下,高举高打。而上海崇尚“闷声发大财”的低调文化,一个公司太冒头,会有一些奇怪。放大一点说,上海有一种特有的谦虚文化,就好像专家面对采访说上海的优势,都不敢把话说得太满,而更多会说上海的问题。


4、“容错率”更高。互联网公司一上来往往会经历一个一切都不“靠谱”的早期,不知道自己怎么赚钱怎么赢利,只是相信这事情的价值,一定可以做的很大。在这个阶段任何精密的计算都是可笑的,因为根本经不起意外的变化和时间的推敲。这样一个不“靠谱”的阶段在北京是正常的,干大事嘛你人靠谱就行,可是在上海却不可想象。北京的投资人会说三年能看清投资回报率的项目,就没有啥想象空间了,可是在上海会有人问你第一年的投资回报率。


5、圈子文化。在北京,你要集中各个互联网公司的朋友,发一个通知出去,转眼应者云集,一大群人围坐在一桌出谋划策,一谈就是大半天。在上海,一个聚会往往能到一半就不错,大家说话难免各种谦虚,而且谈满一两个小时就会有个人私事纷纷离去。


6、更“凶狠”的战斗意志。北京的公司具有更强的斗志和侵略性,可以为了目标996连轴加班。而在物质生活无比丰富的上海,想要不沉溺于花花世界个人生活,是需要一点意志力的。


很显然,在上一个经济周期里,互联网创业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违反诸多商业常识、野蛮生长的存在,它代表着新时代的商业理念和规则,更需要对人和资源的整合,以及跨越地域的全局眼光,需要有一点儿不“靠谱”却“性感”的气质。从这些角度说,它与北京的氛围都是天造地设的耦合,而上海作为传统经济最成熟完善的城市,反而背负了最多的历史包袱——传统经济的理念和规则,从而没有办法甩开膀子、迈开步子。


曾经的上海滩,冒险家的乐园。而当互联网时代进入高潮的时候,冒险家的乐园、一夜暴富的梦想和名利场,这些都在北京。


那么,我又为何一定要在人们的不看好中,留在上海不走呢?



一年一度被誉为“资本圈奥斯卡”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终于又要来了!37位新财富第一名首席分析师首次集体亮相,错过可能就不只等一年了,扫码即可进入报名!



每当这时,我会告诉自己:若干年前,当马云在上海滩黯然失意,回到杭州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认为杭州会是一座适宜互联网创业的城市呢?尽管今天人们会有太多事后诸葛的分析,但是彼时的杭州,在人们的眼中,只怕比今日的上海还不如。


进一步分析,北京的优点中,资本云集、媒体云集、容错率高这三点其实都指向一点:互联网的创业是需要资本输血的,甚至很多项目是融资依赖的、从本质上说是一场资本游戏。就像很多人说的,一些项目到了最后就是资本运作,没有创始人什么事了。


而这种资本游戏,对人脉、对圈子、对背景无疑是高度依赖的。


这都是北京的优势,北京是最适合融资型创业、高歌猛进的地方。


但这里恰恰就是我选择上海的理由,我们换一个角度说:互联网创业,真的一定就需要融资吗?如果融不到钱,你就不敢出来干了吗?有没有办法,不融资也创业呢?


因为我先天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人,有着某种程度的沟通不能。而聚光灯下华丽的资本圈,想起来实在有些恐怖,自己也实在不喜欢靠近。



从这个角度说,上海给了我们另外一些东西:



1、公平。上海是就事论事的地方,无论你是什么背景出身,只要做出来的事情靠谱,渐渐地都会得到机会和肯定。比如我刚来上海没多久,就参加了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尽管毫无背景,还是免费获得了科创中心的各种辅导支持,一个月后居然获得了优秀团队奖,得到5万奖金,这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不敢想象。三年来,我并没有刻意地给履历贴金,但也获得诸多利好,在一步步成为互联网商业科技领域有影响力的分析作者的同时,加入上海自媒体联盟,成为市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秘书长……这些在我过去只看关系背景的老家那里,几乎不可想象。上海乍一看是有些高冷的,却并不势利,只要你确有才能、刻苦努力,她就会敞开怀抱。



2、规则。作为商业文明的集中地,上海是一个更强调契约精神的地方,所以你和人谈判,也许对方条件苛刻,但是生意一旦谈下来,是不怕人说话不算话的。正因为如此,你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人情世故,尽可以“丑话说在前”、在商言商而不必担心让人觉得你太冷漠自私。往往这样的沟通,会远远好过那些一上来就满口答应、执行的时候却各种不力的地方。对我这种天生内向的人来说,碍于面子有一不说一、结果说到做不到,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3、多元。上海是一个包容“小众”的地方,你不必看风口、随大流,不论做什么都会有空间。我们常常看到一家店在其他地方开不下去,在上海却风生水起,因为这里是大千世界。这对于特立独行的创业者尤其可贵,能够让你耐得住寂寞,耐心打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4、务实。在上海,精于计算太重要,对数据的精确掌握是本能,这就培养了高度务实的眼光,一个事情不看明白绝不轻易出手,因为方向远远大于努力。方向错了再努力都补不起。在这里,没有人会要求你像北京公司那样比拼执行力,唯快不破,什么事情没看明白先赶紧上了再说。你会有自己的节奏,只有选准那个点,才会唯快不破。三年上海滩,让我终于有时间反复调整打磨找到了那个最关键的一点,接下来就是战斗。上海适合打磨,适合缜密轻盈。



5、人性、自由和精致。上海的生活环境确实是一种诱惑,因为他非常友善。只要稍加注意,都能发现各种公共设施、商业布设中对人的关怀,细腻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样的文化中你会不自觉地追求精致、思维缜密而细致。上海是一个如此尊重人的地方,只要你不破坏公序良俗、素质低下,那么这里就是高度自由的,你想做什么随心所欲。就像有人说过的,在上海不论你混的怎样都还是一个人,在其他地方你如果不是谁的亲戚,很可能连人都当不成了。


在上海,人性和温情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处处可见。


从以上的角度说,如果没有显赫背景、强大的社交公关能力,又特立独行、务实精致,从一开始就能凭本事和脑子挣钱,没有对资本和圈子的依赖,为什么不在上海呢?


北京很多时候是背景,说是看人,其实是没有背景关系圈子你寸步难行。上海很多时候是商海,你按照商业文明的规则、老老实实、积极努力做一个商人就好了。


北京让你更接近中心,从一开始就有雄霸天下的气度。上海让你更接近你自己,更加明白你是怎样的灵魂。


你说,北京和上海一定谁更好、更适合互联网创业吗?


这可说不定,关键在于一个适宜,北京和上海各有优点,各自适宜不同的创业者。只是,上海的创业风格要慢一些、低调一些,不可能像北京那样一时之间众星捧月。


在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上一个周期里,北京的优势是凸显的,这里每天都是速生速死、一夜暴富或赤贫的传奇故事。但是,当互联网泡沫崩裂、人口红利消失、资本寒冬到来的时候,上海的优势开始显现。


越来越多的人悄悄地把挂在嘴边的“创业”换成了“做生意”,互联网项目不再被认为是就应该从一开始烧钱补贴,能不能自己盈利造血,开始变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人们强调了太久互联网思维,而忘记了商业常识,忘记了生意经,但是当理性反思不可避免到来、泡沫被唾弃的时候,上海的优势开始显现。


因为在上海,创业者生来需要面对机会的无限和自身资源的有限,没有人一上来给你输血喂奶,必须从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现金流和利润区,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必须细致验证每一个市场,推敲清楚每一步模式,这是上海的商业环境给我们天然的教化。


在经济寒冬的背景下,消费开始升级,娱乐开始上扬。从这个角度说,崇尚时尚精致生活的上海,更加多元丰富的上海,反而开始显现出独有的优势。从小红书到洋码头,从yhouse到一条,上海对消费升级的理解是更加清晰的。而B站、CJ等二次元的火爆,也自上海开始。



这是一个大趋势,从回归商业本质的理性反思,到娱乐和消费的抬升,上海的感觉正在找到。


上海市政府为了打造科创中心,三年来各种政策频出,创业补贴,投资补贴,快速落户、鼓励在校教师创业……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决心和热心,在这里接触市领导并非难事,而且他们会和你微笑握手。只是,政府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


只不过在这样一个趋势下,上海创业者需要清醒的是:我们不能自娱自乐,标榜先进潮流而对其他人视而不见,让小众真的只能是小众,上海的好应该传播开去、惠及天下。更不要以为上海的创业者只要搞定了上海这个超级市场就是胜利,我们的征途应当是星辰大海,这一次我们的野心应该可以放得很大。


最后,分享我在上海创业三年来一些片段,都是当时的感想,很多今天看来很幼稚,但是很真实。



我只能说,对于真正有理想抱负和才华能力的年轻人来说,公平且丰富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一点只存在于北上广深杭,其他不需要扯了,二线城市可以有上海一样的高楼大厦群,但是有些东西暂时永远看不到学会的可能。如果公平丰富的成长空间是刚需的话,那就是了。当然大多数上了大学的年轻人其实就是混混,所以在二三四找一方安稳之地过小日子也确实匹配。现在很多年轻人来不及考虑后代问题,那是他们不知道以后的起跑线可以拉得多大。


有人说,上海是一个务实的商人,性格阳光,注重打扮也很懂生活,工作之余爱喝咖啡。——若这样说,倒真是从很久以前就有点调性相合。


上海开会节奏惊人,每个环节平均5分钟,领导讲话不超过10分钟,结束了大领导会和每个与会代表握手。


公司注册办理只用了5分钟,这个效率。


是啊,在上海的头一周里,我的脑子里就冒出这样一句:城市的上空洋溢着自由的空气。


这样一座城,释放了我的天性,让我能做自己,更接近我自己,并勾起无穷无尽的斗志野心和征服欲。



上海的很多地方,对于游客是风景,对于天天在这里奔波的人来说,只是背景。


有时候想想上海的“人情淡漠”真是件大好事,大家在一起就事论事在商言商,专业严谨不多一句废话,连寒暄都省了,这对我这种做事主义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堂了。说实话,对我这种人来说,要花心思揣摩对方心思、阿谀奉承吹捧、站队起哄凑圈子……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和脑子啊!我先天不具备很多人这方面的本能和直觉啊。所以我干脆直说好了,我就是个“冷酷的人”,不要指望我花太多时间照顾你的情绪和感受。至于我是不是个有人情味的人,是不是个靠谱的人,是不是比那些满口好话大话的人更靠得住……只能说,理解我的人都知道,不理解的说也白说。只是,我一直痛恨中国的关系人情和潜规则文化,尽管他常常可以以“不能太理性要讲情感”来粉饰,但只要这些影响了事情本身的理性判断——做人伤害了做事,他就应该被打得粉碎。所以你看到那些错误的人被提拔,因为背景关系站队,你看到那些莫名的人被炒作,你看到那些漏洞百出的项目融资顺风顺水结果最后被打得满地找牙。中国纵然有着前所未有的成就和繁荣,但只要还活在关系人情潜规则压倒做事本身、权力压倒法律,有再多的高楼大厦,也依然活在农耕社会。而上海的“不讲人情、斤斤计较、就事论事、珍惜时间”固然令人压力倍增,却实在应该被我们所珍视,就像远在嘉定的人也会在空旷的高速公路边看红绿灯过马路一样,不论你是否接受,这些才应该成为中国的未来。


这样的讨论已经连续n年了吧。只能说上海市政府依然是我见过的批评否定反省自己最多的政府,而且确实为创业做了很多帮忙不添乱的事情,现在重点恐怕就是早期融资、住房成本和精英人才流向问题。


引用一段话:他们都是上海这座温良精致城市里的“逆种”,但还是“逆”得不够。他们不长于攻城略地、抢份额、拼规模,而长于精耕细作;他们不长于兵马未动口号先行,而长于低调行动小心求证;他们不长于流量生意高举高打,而长于撮合交易日拱一卒;这城市,把一些关乎美感与设计的产品玩出腔调的创业者一抓一把,但要找出一个愿意振臂一呼的创业者,却有些难……


很正常,上海不善造势,政府官员面对镜头都会表现出特有的谦虚,在这里谁都不想被人当作忽悠不靠谱,那和素质低没啥区别。上海的创业者多数也并不打算做全国乃至全球的大事情,给我个领域闷声发大财就好了。


上海全球创业周


真的感谢上海这座城市,让我深切感到了规则、平等、努力、效率、机遇、包容的力量——不再是冠冕堂皇的词汇,自从来到这里,拨云见日、戾气一扫而空。


地铁上,旁人围绕java和php争吵着。


站在这里,整个中国经济的心脏,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脚下。



即便在地铁上,也可以看到一个女生是如何影响和激励她疲惫不堪的团队,这或许是我太喜欢这里的原因。她说,如果我们今天的目标是赚到钱,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可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挑战高难度的体验呢?唉,或许就是这样的瞬间,让我在这个后心被捅一刀以至有些万念俱灰的下午,忽然有了如神附体一般油然而生的悲愤力量。



今天,心情异常低落。徐家汇车站出来,居然发现女生走的比我都快。要知道,在老家还没几个人走得比我快呢?上海真是冒险家的乐园,在这里只有挺住,只有战斗,只有一直向前向前。


担心排队,提前两个半小时到达虹桥车站,然而现场井然有序,并没有通过关卡的长队。大城市的核心不是大楼大路商业中心名牌加身,而是细节中的从容成熟和讲究。


在这晨昏不明的天气里,下着雨,真的不想走,内心有一个声音说,留下来,留下来,一定要留下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本文为新财富原创稿件,请按要求转载,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