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安基金杨明:平淡才是投资最真实的样子

2017-10-01 新财富杂志

作者:项晶 

来源:中国基金报(ID: )


今日对话明星基金经理是:华安策略优选基金经理杨明。



和很多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不同,在进入行业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高级总监、华安策略优选混合基金经理杨明都是从事宏观分析师的工作。入行十几年,杨明对宏观经济的认识非常深入,对大周期的把握也较为准确。他持股周期较长,换手率不高,能耐住性子赚企业成长的钱,是一位忠实的价值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由杨明管理的华安策略优选混合基金前三季度收益高达40.02%,在混合型基金中位居第七。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中长期业绩十分稳健,自2013年6月5日杨明担任华安策略优选基金经理以来,其任职总回报达141%,年化回报高达22.6%,跻身同期同类产品前1/9;年化波动率仅为0.23,同类排名83%,即波动率最低的20%。



日前,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这位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业绩都表现优异的“长跑健将”。就四季度A股行情如何演绎、哪些行业或板块更具投资价值等问题一一请教,为广大投资者国节后投资支招。

 

以下为对话实录:

 

投资的基本逻辑

 

中国基金报记者:可否谈谈您的投资逻辑和理念?


杨明:投资就是要找到一些质地较好的公司,即使是以相对谨慎的预期去看这些公司,其估值还是较低,值得去持有等待估值的修复,从中获取收益。不过这也并不表示我只会去投一些低估值的个股,高估值的也会去考虑,只不过对其行业成长性、公司发展等要落实到明确的预测上来,然后再去测算有无安全的收益空间。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两点:一、中长期的逻辑要比较扎实;二、所有的逻辑要能转换成定量的估算,无论是业绩还是未来的估值。

 

一些市场热点也会积极关注,这些于我而言更多是一种提示:这些东西里有没有是自己不清楚的、需要去了解的,最后是否决定投资还要待研究以后,要落实到公司的业绩和价值判断上去。一些市场不关注的热点我也喜欢去跟踪,可能有的公司以前投资过,但暂时没什么热点,股价表现也一般,但因为对公司比较熟悉了,即使不是在热点上也会愿意去寻找这种被低估的机会去投。

 

其实,我一直是按照绝对收益的思路去投资的,我的目标就是平均每年能够给到投资者15-20%之间的绝收收益回报,同时最大程度地控制回撤。其中有两点很重要:

 

一、对风险回撤的考虑重于对收益的考虑。因为基金一旦回撤较大,譬如30%、40%,那要再从坑里爬出来慢慢涨回去的难度就比较大,而你假如能维持每年15-20%的收益率,那每年不算特别突出,但是长期来看排名也是不会差的。


二、敢于重仓自己深度研究后看好的个股。从历史上看,想要每年的复合收益率能够战胜指数,还是要通过重仓+长期持有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不过这样的方法首先要求对个股要有扎实的基本面研究,要不然几个涨停之后心里就没底,想走掉。没有扎实的研究,就算介入仓位也不会太重。另外要敢于长期持有,因为换手率太高、反复选择的话,实际上会降低你成功的概率。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一般什么时候会去调整基金持仓?调整的思路是什么?


杨明:一般来说,我会测算一只股票未来三年的复合收益率和估值,推算出三年内隐含的股价上涨空间有多大,再加上分红,最终的预期回报率有多高,这样一个预期回报率的高低就是我们配置股票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组合比例的调整思路也是类似。譬如说我找到一个公司,其收益率是30%,我们就可能把收益为15%的股票卖掉来换成30%的这个。基本上我们优先选择收益率较高的公司进行配置,然后逐步安排下来。整体上还是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做调仓的决定。

 

短期看平,中期看牛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站在上证综指3300多点这个位置,您对后市行情怎么看?可否谈谈四季度展望 ?


杨明:短期看平、中期看牛。因为前三季度消费、金融等都涨得比较多,所以四季度指数大概率是横盘的状态。风格会比较均衡,不会纯粹是绩优股在涨,一些成长股、题材股可能在这个阶段会有所表现。

 

其中企业盈利继续改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企业,如果估值合理,其股价仍然具有稳定上扬的中期趋势。与此同时,没有核心竞争力、不适应转型的传统行业公司,以及新兴行业中竞争力不足、估值泡沫仍很明显的公司,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证伪,股价震荡下行。

 

关注消费和低估值大金融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觉得接下来二级市场有哪些板块或行业还值得关注?原因是什么?


杨明:主要是两个大方向,一个是消费股,虽然上半年涨了很多,但从半年报公布以后这些个股一直处于调整中,我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消费股还是会有一些不错回报的;另外一个,低估比较明显的就是保险、银行等大金融,以及一部分周期的龙头股。我看好的逻辑也很简单,因为整个经济逐步复苏的过程还会比较长,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板块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龙头将受益,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商行以及纯粹的寿险大公司受益程度尤为明显。

 

周期股中龙头公司的业绩会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有所反转,在这一轮的经济修复中,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行业集中度在提升,在此背景下,一些小的企业被挤出去了,利润会逐渐向大企业集中,这种情况下周期性会减弱,龙头公司利润上涨的持续性会增强。

 

为何看好银行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截至二季度末,你前十大重仓股里出现了多只银行股,可否谈谈您投资银行股的逻辑?


杨明:买银行股其实有两个基本逻辑。从行业层面讲,首先,随着经济温和复苏,我觉得银行的不良率可能会逐渐降下来,这算是行业性利好。第二,息差也会逐渐修复。2015年的时候,央行先后5次降息,降息幅度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个幅度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降息会在未来一年半左右时间逐渐兑现在银行的盈利里,所以从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银行息差基本上处于受挤压的状态。但是往未来看,降息周期可能就要结束了,逐渐开始进入加息周期。目前很多银行其实已经开始加息了,包括房贷利率,很多从基准利率下浮都变成上浮了,所以银行资产端利率是在重构的。而在负债端,一些零售业务做得比较好的银行,存款是比较平稳的,只要将同业负债清理出去,其负债端的利率就能逐渐企稳,所以银行的息差也会进入企稳甚至开始出现修复的状态。所以综合起来看,银行股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不良率、息差、成本”,实际上都是一个从底部往回升的状态,同时银行股的估值又非常低,所以这是行业层面我看好的原因。

 

另外,从个股层面看,我觉得未来利率市场化是个大方向,在这个背景下,银行未来在利差这一块或有较大分化。目前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的发展实际上在不断地分流银行资金,那些财富管理做得好的银行,对存款的依赖性已经降低了,它有更多的资产形态,更符合未来大金融发展的方向,所以也更受益于利率市场化环境的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上面您谈到看好保险股,请问在保险行业里你比较看好哪一类公司?


杨明:龙头比较受益一些吧。目前各个行业都出现大公司强者恒强的状态,因为其资金实力、品牌效应、技术研发等都是非常强的,壁垒在增加,后发企业很难追上。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行业没有特别壁垒的话,我是不太去碰的,因为这种行业很容易爆发价格战。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其实是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因为大公司虽然有实力去研究,但它的活跃度可能相对较低。例如一千家小公司会选择一千个研究方向,但一个大公司可能最多只会选一百个研究方向,长期以往,整个社会的活跃度会降低,这对整体宏观经济来说未必是件好事。但是一样东西客观存在一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从目前来看,龙头公司的溢价的确是在逐渐增强的。

 

行业投资无偏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在投资行业上是否会有偏好吗?


杨明:没有,主要取决于公司,但我发现我有个习惯,就是每个行业一般会投两家公司,这两家就是前两名最好的公司。一般你分析完两家最好的公司,第三家就看不上了,因为每个行业都是有壁垒的,前几家的“护城河”一般都很高。然后从估值来看,A股规模大的公司反而会出现折价,小公司则溢价得很多。从性价比角度考虑,发展成熟的行业,前面几家大公司的投资价值会更好些。

 

买基金其实是“买一个人”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历史上看,虽然基金投资长期是赚钱的,但基民往往高吸低抛赚不到钱,对此您怎么看?


杨明:在今年6月底的时候,华安策略优选净值已经创历史新高,超过了2007年的最高位,也超过了2015年6月上半月上轮牛市的最高位。很多人买基金没赚到钱,是因为他们进进出出太多,眼看一波行情涨很高就追进去,跌了就又马上卖掉,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可能最终你也会有些收益,但是因为你的频繁操作,会大大降低基金本身所获取的收益率。

 

我觉得买基金,其实并不是买它的组合、仓位或者板块配置,而是“买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价值投资就是投资“人”,即投资企业背后的人,投资基金背后的基金经理。只有你认同这个基金经理及其操作风格,你才会中长期去持有它,而不会每天看到净值波动就按耐不住地要去操作。

 

“价值投资于我,是一种信仰”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业多年,作为一位投资老兵,可否谈谈您对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解?

 

杨明:投资是一个特别枯燥的活儿,每天在无数的数据、政策和消息面中,进行筛选、解读和再梳理,我们真实的工作远没有影视剧中的金融精英那般靓丽光鲜。和许多行业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不同,我在进入金融行业的很长一段时间,从事的一直都是宏观分析师的工作,冥冥中或早已注定,我在各种投资派系中,天然地、毫无疑虑地选择了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于我,是一种信仰。我相信有价值的好公司,无论当下股价如何偏离其价值中枢,终有一天将会回归,这不是“会或不会”的问题,而只是“何时”的问题。而且只要真有价值——比如这意味着每年正常回报率达到20%,那么一年不涨,只是将下一年的潜在回报率提升到40%——时间会给愿意等候的人更加丰厚的回报。

 

在这里,我并非是想做一次“传教士”,把大家也变成一个和我一样的价值投资者。在我看来,条条大路通罗马,问题是你必须选择并坚持一条适合你的道路走下去。如果方法是漂移的——今天是基本面、明天是技术、后天是题材,那就是没有投资理念,这是投资的最大忌。因为这意味着你在方法的漂移中,放弃了任何一种方法所具有的多次选择后消除一定不确定性、获取一定系统性收益的功能,你获得的收益甚至小于坚持随机选择带来的收益,而风险还大于坚持随机选择所冒的风险。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投资不是一些数字,也不是一套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价值观。它既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又兼顾人性的弱点。在我看来,价值投资与投资的本源相通——它使得投资和投资者本身都更加平衡、从容、愉悦,回归投资的本质。

 

芒格曾说:“好的投资都是无聊的。正是等待帮助你成为一名投资者,很多人只是无法耐心等待下去。”日复一日、不忘初心的坚持与等待,或许平淡,但这才是投资最真实的样子。


附:杨明简历:


杨明,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10月进入华安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发展部研究员(从事固定收益和宏观研究工作)、研究发展部总监助理,投资研究部高级总监。2006年同时开始从事投资管理工作。2013年6月起担任华安策略优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