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宝岛海南和它的淘金者们

2018-04-25 新财富

在1994年播出的《我爱我家》下半部里,没有混出名堂的贾志新和郑艳红相继从海南回到北京,倒是那个给志新当女秘书的河南小保姆张凤姑,在海南发了大财。


来源: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曹吉利

原标题:《海南往事》



“我生在广东、长在广东,广东的气质和口音是鲜明的‘身份证’。”

 

在海南,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依旧保留着“广东人”的身份认同。

 

毕竟,中国第二大岛海南是1988年才正式挂牌建省的,今天一些上了年纪的海南人还会习惯性地把广州称作“省城”

 

在这之前,海南的经济总量只占整个广东省的5%左右。那时候海口还是人口二十多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要是你在街上抓住一个人,跟人家大讲特讲“要发财,到海南”,恐怕会被当成神经病。

 

直到海南建省,九十年代的大门豁然打开。



海南岛卫星云图。图/NASA

 

 

北上

 ————


王大富离开海南的时候,身份证上还赫然写着广东省的字样。

 

1966年,王大富出生在海南乡下的一个普通家庭。下面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他是长兄。高中毕业以后,父亲塞给王大富300块,要他自己闯江湖。目的地,是当时风起云涌的特区深圳。

 

在深圳摸爬滚打多年,海南青年王大富成了地产商王大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热衷于追逐富豪故事的吃瓜群众,始终没有盯上这位深圳的王总。

 

1990年代初,王大富去香港玩,第一次登上私人游艇,自认为“有点小钱”的他被深深震撼。若干年后,手里不止一点小钱的王大富谋划着举办一个高端游艇聚会,地点就选在海南。

 

这场叫做“海天盛筵”的聚会,当时还没有被猎奇的网民解读出诸多暧昧意味。


2013年,办到第三届的海天盛筵忽然被一些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香艳新闻推到了公众面前,网民们兴奋地在屏幕前围观,玩味着“外围女”这个新名词。奈何王大富一遍遍地解释,声音却淹没在“有钱人真会玩”的狂欢里。

 

几年过去,王大富重回低调,海天盛筵四个字成了互联网上的香艳传说。

 

和早早外出的王大富不同,王光兴留在海南干成了自己的事业——椰树牌椰汁。海南岛能让内地人民记住的产品不多,椰树牌椰汁绝对算一个。

 

几十年如一日的土气包装,包装上捧着椰汁、酥胸半露的模特女郎,以及不错的口感,让喝过的人都很难忘掉。王大富出走深圳的同一年,王光兴到海口罐头厂走马上任。

 

此前,“救火队员”王光兴先后执掌过的两家本地企业——海口饮料厂、海口电子工业总公司,都在他任上实现扭亏为盈。接手连年亏损、还剩2万块就要破产的罐头厂时,王光兴应该不会想到,他会在这里一干几十年,一直到今天。

 

对于胸怀野心的人,小小的海南岛展不开拳脚,最窄处不过二十公里的琼州海峡,也阻挡不住他们北上的脚步。但是兜兜转转,似乎总丢不开与这座海岛的联系。就像对岸的徐闻,只不过隔了一湾浅浅的海峡,但结出椰子的滋味总是比不上这边的海口

 

南下

 ————


2018年春节,连续几天的大雾封锁琼州海峡,无数南下过节的人被困在岛上。

 

除了围绕天价机票诞生出一批段子,有关海南交通的质疑声也愈发响亮起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已经过去许多年,可这座定位“国际”的岛屿,和对面大陆的联系,还只能靠十几年前建成的粤海铁路和几座小小的机场。

 

眼见杭州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都已经“天堑变通途”,不少人又提起了在琼州海峡上架一座大桥的事。

 

面对大过节堵在海口街头的车流,照例要调侃上几句在海南扎堆的东北人。其实,东北口音登陆海南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想的还要早很多。


1950年,解放军兵锋直捣海南,来自白山黑水的四野驾着木壳帆船横渡海峡,不到两个月就解放了全岛。


毛泽东在电报里高兴地说:“海南岛与金门岛不同的地方,一是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冯白驹是海南琼山人,领导琼崖纵队在海南打了23年游击战。他手下有一支女子军特务连,后来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红色娘子军”。

 

解放海南的东北士兵,有很多留在岛上。他们应该料想不到,五十年以后,乡亲们会一拨又一拨地涌到天涯海角来。

 

1988年,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设立,天南海北的目光都向这里投射而来:相比于逼仄的深圳,整个海南岛都变成了特区,那里将迸发多少活力和机遇


甘肃人潘石屹是在一个晚上抵达海口的,整个岛屿笼罩在夜色之中,因为供电设施不完善,街边的商贩都准备了小发电机,电压不稳,灯泡或明或暗地闪烁。

 

看着眼前这个冷清的地方,潘石屹禁不住有点懊恼。但第二天天一亮,呈现在他面前的海南完全变了个样子:街道上挤满了形形色色人,大学生、农民、辞职的公务员、投机者……一切都热气腾腾的。


随着大批潘石屹一样的淘金客到来,海南的房价狂飙突进。1991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只比1988年略高。但到了1992年,房价就猛涨到5000元,1993年到达7500元的顶峰。要知道九十年代初,很多家庭的全部积蓄还不到一万块。


几乎所有海南人都沉浸在“击鼓传花”的炒房游戏里,每个人都高价买房,再用更高的价格把房子卖出去。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的潘石屹,在海南房地产市场如鱼得水,还结识了冯仑等南下海南的寻梦者。

 

1992年,潘石屹查到海口市整个报建面积,除以所有人口,人均50多平方米,是当时北京的七倍。他立刻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生意做不下去了,带着赚来的钱离开海南。


果然,不久后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破产、躲债甚至自尽的人数不胜数,海南的街道上也留下了一栋栋斑驳的烂尾楼。狂热熄灭后的影响,海南省用了近十年才消化掉。像冯仑、潘石屹一样全身而退、笑谈往事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淘金者经历的是梦碎海南。


很少有人知道,前两天高调入主戴姆勒、扛起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大旗的吉利老总李书福,也曾有过一段海南往事。


靠着照相、做冰箱配件发家的浙江人李书福,在做汽车梦之前,先做了一个海南梦。他带着几千万到了海南,却遇上泡沫破裂,把钱赔光了。很多年后面对记者,这位面相温和的浙商还是说着:“这一段就不要讲了嘛。”

 

1993年,海南经济地震余波未息,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剧中无所事事的贾志新,带着家里的河南小保姆,追随邻居郑艳红南下海南,小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芒,号称要“创一番事业”


但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已经知道这次南下的结果。


《我爱我家》里的北京倒爷贾志新,自称贾总



浮沉

————


雍正年间,崖州地方官在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时期,又有人补上了“海角”。从此,海南岛有了天涯海角之名,也有了天涯海角之实。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涯”是很多诗人和侠客的终点。而在互联网世界,天涯论坛则是不少中国网民出发的起点。

 

在北上读书之前,海南人邢明还算是广东人,等他1991年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海南已经建省。邢明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记者,后来变成一个业余炒股的公务员。再后来,他顺手创立了一个论坛,命名为“天涯”。

 

曾经,以当年明月、宁财神、天下霸唱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网友,纷纷热衷访问这个远在南国的论坛服务器。曾经有人劝天涯北上,搬到广州深圳,甚至北京上海去,但邢明不为所动。历经兴衰之后,天涯逐渐退出了中国网民的视野,真的只存在于遥远的天涯了

 

“十万人才下海南”之后风流云散,火热的特区又变成了适合旅游的热带海岛,吸引东北人候鸟式地飞来。

 

这让人想起1960年周恩来视察海南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海南宝岛之所以是宝,就是因为它宝在中国只这么一块热带、亚热带的地方。”

 

中国人大多数都生活在中纬度地区,多多少少对海南怀着一种浪漫的想象:碧海金沙,水清沙幼,涛声椰林。尽管这种想象一再地被不那么好的旅游体验浇上冷水,但这个“海南梦”一直都没有熄灭


八年前,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八年后,《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出台,提出“鼓励发展沙滩运动、水上运动、赛马运动等项目,支持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同时,根据《指导意见》,海南全岛将建设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对于海南的定位已经不仅仅限于“国际旅游岛”了。

 

《指导意见》刚出来,4月16日海南住建厅就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求的通知》,对于房地产井喷的小心翼翼,不由得又让人联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地产风波。

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官到海南,豪情万丈地写道:“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用今天的话说,每个中国人,不是海南人,就是精神上的海南人

 

1994年播出的《我爱我家》下半部里,没有混出名堂的贾志新和郑艳红相继回到北京,倒是那个给志新当女秘书的河南小保姆张凤姑,在海南发了大财。

 

人来人往,涛声依旧。又值海南历史上划时代的节点,还是祝愿每一个登上这座海岛的人,都不会失望



本文来自公众号“新周刊”。《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享有传媒界"话题策源地"的美誉。关注新周刊公众号(id:new-weekly),每天了解最新锐的话题和生活方式。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新财富杂志 · 跨年大征订

点击封面图一键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