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30


跨过2013-2016年的低潮期,民营化纤、石化行业的车轮正在飞速旋转,荣盛石化正驶在快车道上,公司主导的舟山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渐行渐近,这个超级大工程无疑是公司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头戏。

“项目投产成功后,荣盛石化的规模将翻一番,意味着‘再造一个荣盛’。”董事长李水荣说。


回顾往昔发展历程,李水荣认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荣盛。公司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下了哪些功夫?4000万吨/年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将给公司带来哪些变化?日前,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荣盛石化,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面对面对话李水荣。

      

来源:e公司官微(ID:lianhuacaijing)



采访: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图右)

嘉宾:荣盛石化董事长李水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6663a6ve&width=500&height=375&auto=0


01

明星富豪董事长说"做开心事不累"


作者:李曼宁


7道转型创新创先


周一:荣盛石化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尝试?您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

李水荣:实际上大的企业、好的企业一直在高质量发展当中生存,荣盛从20多万元起步,到现在资产上千亿元(集团资产上千亿元,股份公司资产逾700亿元),如果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会有现在的荣盛。我们所在的浙江益农镇,镇上有几百家企业,我们每年交税占90%以上。

这么多年来,荣盛石化总结起来有两点:成本和质量。第二点(质量)总结起来就是创新,高质量发展要创新,创新创先。我们起步时只有2个工厂,刚开始是做织布,之后我们做假捻,假捻以后做切片纺,然后做聚酯直接纺,再做PTA、芳烃、PX,直到现在做到整个炼油一体化,一共7道转型,7个环节转换过来都要下决心,我们一直在创新创先。

周一:荣盛石化在成本与质量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李水荣:成本与质量是荣盛石化的两大法宝。从成本来讲,企业无论体量大小,都要控制好成本。讲简单一点,我们一吨涤纶丝,有钱赚的时候可能赚1000块钱,成本控制不好的企业可能只赚500块钱,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只赚500块钱,这时候成本控制不好的企业就没钱赚了。当我们没钱赚的时候,他们就亏损了。我对破产企业调查过,问题都出在成本这里。哪些企业成本控制得好,在行业中谁能够生存,市场看得很清楚。

荣盛石化创造了很多行业里的领先,比如当初生产聚酯,一般企业生产聚酯是年产10万吨,我们做到20万吨,但20万吨和10万吨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在企业质量管理上,细节很重要。PTA质量差异不大,但涤纶丝的质量差异比较大。如果去车间参观涤纶丝,不懂的人看会觉得都差不多,但懂行的人知道差异很大。之前有一位日本专家来公司考察,他评价说,不用看涤纶丝,看荣盛石化对车间卫生的管理,就知道公司的涤纶丝质量很好。


自动化程度全球领先


周一:公司创新这一块在业内做的怎么样?

李水荣:高质量发展当中,我们在创新方面,一个是使用设备的创新、一个是使用设备的更新创新。我们早在2005年就开始考虑机器换人,原来老车间(化纤车间)在“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工资不到2万块,当时这个工资水平做机器人并不合适,还是人工合适。“十二五”的时候,平均工资水平涨到4万多块了,我认为机器人可以起步了,而且机器人生产的产品品质更稳定。

我们机器换人项目是2010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这套设备是全世界化纤行业里面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在行业逐渐从国外向中国集中,基本上荣盛石化在国内外都是领先的。

另外,当初我们2005年投产,一吨PTA用电170度,用蒸汽1.2吨,现在,我们做到不用电,用蒸汽500公斤,这就是节能减排的创新。关于排放量,荣盛石化早就达标了,国家2016年年初要求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我们早就做到了这一点。制造业都要实现超低排放,我们走在前面,我们2015年就实现超低排放。

周一:现在机器人使用到什么程度?车间利用的程度如何?

李水荣:我们现在还没全部到位,有些地方还不合适,伴随着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最后一个车间马上开始。今后我们的员工在生产车间中控室里监控,现场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到“十三五”末,我们化纤行业每人年平均工资肯定会达到8-9万元,PTA行业的人员平均工资早就到15万了,现在浙石化平均工资在20万元左右(基础人员起步工资达15万,有经验的人员为20多万)。


再造一个荣盛


周一:浙石化项目建成对荣盛石化而言是里程碑事件,项目预计什么时候投产?

李水荣:荣盛石化做了这么多年,这么久做下来还没有浙石化项目大,这个项目第一期2000万吨/年,投资800多亿元,投成以后,荣盛石化的规模将翻一番,意味着“再造一个荣盛”。

项目第一期年底前争取投产,我们的目标是11月份,11月份油进去,到年底全线打通。

周一:4000万吨/年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什么水平?

李水荣:从企业来说,还排不到前面,中石化2.2亿吨,中石油1.8亿吨,国外美孚、壳牌、BP产量也很大。但单一基地,一次性统筹规划4000万吨/年规模的炼化项目是比较罕见的。我们4000万吨的规模不仅是包括炼油,光炼油很简单,4000万吨炼油只需要300-400亿投资,但我们的项目是炼油一体化,包含炼油、芳烃、烯烃,是全方位的,光做炼油的话,很多副产品浪费掉了、烧掉了,利用率不到90%,我们实现芳烃烯烃一体化后,利用率能达到98%。因此,我们现在做的是全方位的投资,炼油一体化4000万吨的投资费用,如果光做炼油可以做到1亿4000万吨。

周一:民营资本进入炼化行业以后,与目前国有资本形成竞争,跟国有巨头相比,公司的优势是什么?

李水荣:相对来说,国企的成本尤其是社会成本较高,其次设备陈旧。我们是新进入者,新建的装置集中、大、新、用人省、成本低、自动化创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的责任,也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时间长经验足,人员资源多,折旧时间长等。所以说,各有千秋,也各有欠缺。

周一:石化、化纤行业属于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有什么好的方法平缓周期波动?

李水荣:就整个大石化产业链来讲,周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我们是全方位的,我们竖向、横向都在发展,整个产业链来说不可能出现全方位的下降、全方位的过剩。如果是单一行业,周期性比较强。

从炼化开始到下游其他产业,最重要的风险还在于石油。比如,2008年8-9月份,油价由147(美元/桶)掉到年底40美元不到。不过,我认为这种下跌是暂时的。比如2008年产品价格下跌看起来很可怕,涤纶丝从接近2万元降到8000多元,掉了一半还不止。那怎么办呢?我当时就说不用怕,我们的库存不少,而且是中间产品,还是赚钱的,慢慢肯定会涨的,2009年上半年,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涤纶丝价格全部涨回来了。当时亏在哪里呢?亏在库存,经营里面不亏的。所以主要还是看企业实力强不强,如果2008年实力不强,企业资金链断了,就倒掉了。

每逢尾数为“8”的年份是一个节点,1998年有金融危机,2008年有次贷危机,2018年市场竞争会淘汰一批,关键是自己要练好内功,所以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做企业叫武功,真正做得好叫轻功。


做企业要讲“勤、理、法”


周一:上市对公司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李水荣:荣盛石化2010年11月上市,中间还准备了好几年,公司2005年准备上市,我认为,做小的企业要勤,企业做大要理,做到最后要讲法,总结起来就是“勤、理、法”。勤,是勤奋,什么都自己做。等到快要上市,就要理清关系,理清关系至少需要1-2年,公司、股东都需要理顺。我们2006年改制为股份公司,到2007年基本上改制好,2008年上报材料,但2008年赶上金融危机,证监会暂停IPO,等到2009年下半年再启动,市场又起来了。我们2008年没有亏损,如果亏损的话三年不能上市,所以2008年我们把握还是不错的。2009年9月IPO市场恢复发行,我们随后于2010年上市。

当初2005年准备上市时,别人都说,李总你为什么上市啊?不上市你现在也很好的,上市有很大压力,很难的,上市以后要规规矩矩,有很多风险。我说,风险肯定是有的,没有风险不可能,如果没有风险,大家都去做企业去了。正因为有风险,有人不敢做,有人倒闭掉了,但做企业一定要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荣盛石化如果当初没有上市,规模不会做这么大。我们上市把握了两波发展,第一波,公司20多亿元投资了本部几个车间,4亿元资本金投入到大连PTA基地。第二波,我们定增募资30亿元用于宁波芳烃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100多亿元。这次是60亿元定增募资投入舟山浙石化项目,项目总资本金238亿元,荣盛石化将投入120亿元,除了60亿元来自定增募资,公司自筹资金60亿元。


心不苦就不辛苦


周一:您曾获评“风云浙商”,您觉得浙江企业家都有哪些特质?

李水荣:我认为浙江做大做强的企业家都具备实干、创新的特质。像阿里巴巴马云、海康威视胡扬忠、大华股份傅利泉,都是行业内的实干家,专注把自己的行业做好,我们荣盛石化也是,专注把自己的产业链做长,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荣盛石化现在就是要把炼油化工这个行业做强,我们70%的业务都涉及石化行业,把主业做强才是真正的成功。主业这边做一下、那边做一下的企业都不行,他们做不出真正的品牌。

周一:您是各种富豪榜中的明星,您的财富观是什么?您准备怎么使用这些财富?

李水荣:首先,我的理想是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不管现在有多少钱,如果企业不管理好,不理顺好,财富多少都会流失的。其次,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财富就只是纸面数字了。对我来说,企业一定要做好,企业做到最后都是一张脸,做不好的话,脸就没有了。企业做大做强的意义主要是为国家争脸,为国家做贡献,为个人争光。

做企业做得这么辛辛苦苦,如果最后企业做失败,也会伤心。我爷爷、爸爸说,人做事业辛苦,心不苦就不辛苦,辛苦辛苦是心苦啊,心苦才是真的苦,心不苦睡觉半个小时就够了。

当初我们PTA项目只用了23个月就投产了,震动国际,美国也进行过报道,在这之前,没有一个PTA项目两年就能投产。这种创业精神还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你这种精神累不累,我说,做开心事不累。

02

特写丨李水荣:企业做到最后都是一张脸


作者:周一 | 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


从杭州市中心驱车一个多小时,穿过一片初级工业化和田园风光交织的复杂地带,看到马路两边几根硕大的白色管道,就到来萧山区益农镇,上市公司荣盛石化的所在地。


荣盛石化董事长李水荣

我对荣盛石化董事长李水荣的采访,是在常见的寒暄中开始的。“啊,周一,你这名字起得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水荣一拿到我的名片,就在名字上大做文章。一道去采访的同事,有三个姓李的,李水荣马上抓住这一点,哈哈大笑:“都是我们李家人,就当是来我家里做客。”

今年62岁、头发依然乌黑的李水荣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抓住关键点、跟谁都能自来熟的企业家。也正是因为李水荣善于抓住每一个发展机会,荣盛石化从20多年前20多万块钱投资起家,发展成为现在上市公司市值约600亿、集团资产上千亿的民营石化化纤行业龙头企业。

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上个世纪80年代,李水荣办企业之前,是当地远近有名的木匠师傅,手艺很好,带了很多徒弟。他家盖的房子,到现在样式也不落伍。荣盛石化现在新的办公楼,设计方案也是李水荣敲定的。

当木匠师傅的经历,在李水荣身上烙印犹存。他的手掌粗壮有力,工匠精神则深入骨髓。这次采访要拍视频,李水荣看到背景里一盆幸福树长得有点不对称,马上弯下腰去,把树挪了个方向。

“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看了?”李水荣笑着说。

李水荣跟我讲起他爷爷的故事。荣盛石化现在所处的益农镇,当时是钱塘江边,他爷爷从绍兴来到这里,在沙滩上开荒,开出来以后变成了土地,慢慢攒下一点家业。后来雇了一个民工,办起印染厂染土布,从德国进口染料,做洋生意,生意越做越大。

不幸的是,钱塘江潮变幻莫测,把他爷爷开荒的这片滩涂都滩掉了,家里的土地一下少了很多,接着又赶上解放时期,划家庭成分。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土地滩掉了,他奶奶又是个大善人,经常周济身边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家,人缘很好,后来社会评议、群众投票的时候,李水荣家就被评了一个上中农,没有划成地主。

“要是不滩掉的话,我爷爷肯定被划成地主,要挨批斗啊。”李水荣说。

时移世易,李水荣的爷爷也许做梦也想不到,他的生不逢时的生意基因,有一天会在自己的孙辈身上发扬光大,把李水荣家族推上了萧山首富,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1名。

李水荣说,不管现在有多少钱,财富再多,企业不管好,也都会流失的。因此,首先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不光做大很重要,做强也很重要。第二,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为了钱。

“所有企业做大做强,钱多少不会去算它了,多了都是数字。企业一定要做好,做到最后都是一张脸。做不好的话,脸没有了。刷脸刷脸,刷的就是这个脸。现在手机都刷脸了,走到哪都刷脸,不付钱不要紧,刷个脸就好了,就这个道理。”李水荣说。

企业做大做强了,还能为国家争脸。据李水荣回忆,俄罗斯过去看不起中国人,因为中国穷。2000年的时候去,俄罗斯人还是有点看不起中国人。但是现在去,就不一样了,把中国人待为上宾。因此,他觉得,把企业做大做强,把事情做好,既是为个人争脸,也是为国争光。

“做企业做得这么辛辛苦苦,如果最后做失败掉的,也会伤心。所以,我爷爷、爸爸说,一个人做事业辛苦,心不苦就不辛苦,辛苦辛苦是心苦啊,心苦才是真的苦。心不苦,睡觉半个小时就够了。”李水荣说。

为什么浙江这块土壤能长出这么多的心不苦、事业做得很大的企业家?为什么浙商能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里现象级的存在?李水荣认为,浙江做大做强的企业家,都是实干,创新,勇立潮头。

“浙商精神就是做大做强主业。主业这边做一下,那边做一下,这种企业现在都不行,都没有品牌。主业做好了,家家都好了。”李水荣说。

谈笑间,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了。李水荣挥手跟我们告别,趁着暗下来的天色,赶去宁波参加另外一场活动。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